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8-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小说下载
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8-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小说下载-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十月阅读
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
作者:钢指戒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十六章 公元318年 东晋建 ,前汉亡 08
附录2:从南北朝起,东西方社会彻底分道扬镳
公元3世纪到公元4世纪。东方的西晋和西方的古罗马几乎同时进入了贵族主导时期。
当块炼铁普及之后,它在春秋时期推动了以国家为组织主体的‘井田制’的破产。但是块炼铁很难做出锋利的农具,入锋刃的镰刀,大组织,大调配的组织农业并没有没落。个体自耕农因为没有锋刃的农具,甚至很难自给自足,就更谈不上给国家的稳定税收。大庄园制度渐渐成为最高生产力的代表,不需要国家组织,但是仍然需要有人来组织分配。庄园制逐渐成为国家土地制度的主体。
那时的农业就好比今天盖高楼大厦,看着是上千农民工在忙碌,其实没有那么几个,看似很闲的技术员在一旁站着,这个楼就永远盖不起来。那时候的贵族就相当于技术员加组织人才。士族也以学习农书为己任。
在庄园生产代表最高的生产力的时候,士族就是庄园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师、组织人才。朝廷将荒芜的农田白送他们。甚至有些农民带着土地依附他们。可以维持朝廷较高的赋税,朝廷喜欢他们,农民依赖他们。他们是社会的顶梁柱。
当生铁镰刀普及和新的农艺出现,农民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完成生产。士族只用坐在家里喝茶,派人收租即行。这时候在朝廷眼里士族截留了税赋;在农民眼里士族多剥削了一份财富。这时候士族成为真正的寄生虫。朝廷不待见他们。农民厌恶他们。他们怎么立足。社会不再需要他们。一个事物的消失,一定是社会不再需要他们。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二千年封建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但是。两晋南北朝的贵族统治史在世界历史上却是个普通“现象”。欧洲在大革命之前,基本上是一个“类”两晋南北朝的社会模式。庄园式经济、贵族执政。到欧洲革命,欧洲大陆才走出这一段历史。日本也长期处于贵族社会之中,所以‘科举’在日本之实行了一百年,就名存实亡了。科举只有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才能存活。
由渔民发展起来的沿海国家,由于海运和贸易需要‘高科技’人才,使贵族保持了生命力。没有脱变成寄生虫。
在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也较相似。罗马帝国在3世纪已盛行斯多葛派哲学。斯多葛派哲学认为,宇宙存在一种支配万物的普遍法则。即“自然法”。这种普遍法则作为自然的必然性,渗透和弥漫于宇宙万物之中。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同样要受这种普遍法则的支配。人的美德就是“顺应自然”,德行是唯一的美。
这和王肃引道入儒后的儒学思想何其相似。王肃也是放弃天命论。而提“天道”与德。这里的天道指自然规律。
从东汉时起,冶铁大多由大庄园来完成,需求产生科技,冶炼技术高速发展。《四民月令》虽也反对商业,但是此书却教授一些商业方法。因为士族庄园主可以生产超过本身所需的粮食、蚕茧、美酒。这些东西如果不及时卖出去换成钱,将会坏掉。《四民月令》先教授财物的储存方法,再教授什么时机下卖出剩余财物才能获得最大收益。(总不能在麦熟季节卖麦子吧)
所以在士族庄园主主导的社会下,商业必然会发展起来。庄园主要求社会必须流动起来。也因为这些。南朝的商业一直优于北朝,南朝士族地位高。社会流动性更大。
庄园经济存在之下,社会必然走成流动的自由式社会,王朝也会走成小政府。无为之治嘛,贵族分担了大部分政府责任,政府为了更多的税赋必须让权于庄园主。
士族的**更残忍 ,更不法制。石崇一场酒宴杀害三个‘陪酒女’就是证明。
国家政府越弱,贵族越自由。欧洲进入贵族统治以后再没有统一过。中国也是在走出士族统治之后才从新统一。
可是政府的无为是动摇法制的根本,庄园主们的管理更加不法制。看似更放达(自由)的体制,使人民受到的压迫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贵族执政社会看似‘自由’一些。却严重打击社会公正。贵族最需要的不是人,而是劳动力。贵族最需要的不是人,而是劳动力。他们把人看成‘劳动工具’。他们不关心庄园内人口培育,因为这样‘造’出来的工具成本太高!购买或者直接‘抢’最划算!士族社会买人、抢人,比养人划算,是士族社会模式下人口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
西方在罗马帝国时,人口超过东汉,可是他们在一千大几百年里,没有走出士族社会。所以,到了中世纪,全欧总人口比中国少了不止数倍,相当于中国宋代时,宋代人口上亿,而欧洲最大国神圣罗马帝国,本国人口只有大几百万。
到1754年(清乾隆年间)的欧洲七年战争时期,欧洲大陆贵族耗尽了他们的最后一滴血,欧洲大陆随后进入大革命时代。战前欧洲人口少的可怜,德国二百多万,英国四百来万,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也都是七、八百万人。自大革命以后,人口才大量增长。
贵族统治最终还将出现一个可怕的后果。贵族管理成千上万的部曲,不可能用儒学(儒学是‘先学后信’);而只能用宗教。宗教是先信哲学,先信了上帝万能,后面就好蒙了。所谓‘神奇之化易,仁义之功难’。这事被世界史所证明了。
===
西晋法律开创的‘杂抵罪’,就是在法律上有效的偏袒了庄园主。没有这个“杂抵罪”。士族将很难管理庄园里的部曲、客和佃户。就是说,庄园主命令人打折部曲一条腿,人家只会被罚款。这对部曲来说。形成合法的庄园内恐怖,有利于庄园主组织、调配生产活动。
在庄园体制下,士族世代掌握国家生产的命脉,有了向皇家讨要更多特权的资本。新的更有利于维护士族利益的思想孕育而生了。玄学是其中的代表。
在中国,当生铁镰刀普及和新的农艺出现,农民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完成生产。士族只用坐在家里喝茶,派人收租即行。这时候在朝廷眼里士族截留了税赋;在农民眼里士族多剥削了一份财富。这时候士族成为真正的寄生虫。朝廷不待见他们。农民厌恶他们。他们怎么立足。社会不再需要他们。一个事物的消失,一定是社会不再需要他们。
简单的说,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不再需要组织、调配,自耕农,中小地主,成为国家赋税的主力。社会也就没有两晋大地主生存的土壤。庄园经济不能提供更多的赋税。而庄园主、大集团大组织的特性又威胁到社会稳定,所以从北魏锋刃镰刀普及以后,历代朝廷都逐渐减少他们的特权,致使庄园经济最终彻底败落。
比如在明清,一个地主要管几千到上万人,是不行的。管得松了,大锅饭会“翘工”,管得严酷了。地主违法了。你打伤一个就被县官扔进大牢了。即使是佃户,地主对这些人没有‘行为’上的管理权。
当然。庄园经济彻底败落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历史学家们认为他们彻底灭亡是在唐末,但是庄园经济在隋朝时已经不再在中国占主体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唐朝开国对传统几大士族并不感冒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在从贵族社会向小农社会演变中,除了科技起到的主导作用外,其次就是政府的作用。一个大庄园必定要有法律特权,否则其无法生存。而动辄几千上万人的大庄园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政府在消除他们的过程中,保护了小地主自耕农的利益,这使得社会向公平一面转化,社会公正进一步建立。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随着小农经济的建立,孟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当小农经济在宋朝正式建立以后,孟子获得了仅次于孔子的地位。
只有在社会贵族制被破坏之后,科举制才能建立起来,因为贵族要退出自己的利益代表人,他不会容忍科举制度产生。这便是西方和日本没有科举制的原因,同样科举制的成熟,更进一步削弱了贵族的地位,使父子宰相、兄弟宰相不再出现,更不会再有四世三公那种现象。社会没有贵族,没有人再有以家族权势影响国家的能力。所以从宋朝之后,任何权相(包括秦桧和张居正)都没有篡位的可能。因为他们失去了王莽、杨坚那种动辄几十位子侄替他们管理朝政的社会现实。
在这个篡位的过程中,只有他们的亲戚们最配合。因为他一成功,他的子侄们就会成为世袭王爷,而他的同盟者则没有如此强的愿望,因为他们没有利益上的质变。这就是袁世凯想当皇帝,连他的北洋三杰都反对他。
因此,中国进入小农社会,相对于西方的贵族社会保持了一定的公正性,为了不使贵族重新崛起,包括儒学、包括选举制、包括法律都向公正倾斜,不允许社会出现豪强,不允许社会出现大的社会组织和集团。在世界的政治历史上,只有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曾经彻底的杜绝了官二代,这一点上令人叹为观止,至今惊呼。
古代西方一直疾驰在贵族社会中。而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的最高峰---小农社会。
古代西方一直疾驰在贵族社会中。而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的最高峰---小农社会。中国进入小农社会并不象征着落后。反倒是中国进入公正式社会的标志。
此后西方在贵族社会中发展,包括东瀛。虽然贵族生产力低下,但是贵族从农奴手中剥削的更多的财富(粮油、美酒等)。这些东西不能长期储存。从而使西方走入商业社会。当然买农奴比养农奴来的方便省钱也是产生贸易的一个主因。这样西方很早的进入了‘商业社会’。这是一个较自由(相比于小农社会)而缺少正义的社会。以奴隶贸易为主的社会当然缺少正义。
商业社会在一千年中落后于中国的小农社会。今年刚有了科学的根据。2014年西方通过测定东西方古人的遗骨,来获得古人每日摄入的热量卡路里。到两汉时期,中国人每日摄入的热量已基本和西方同一时期的人看平。略微低一点点。到了隋唐,中国人每日所获取的卡路里明显超过西方同一时期。两宋差值达到最高。到了明后期,开始回落,后面就比人家差得远了。这科学的证明了,中国出离南北朝的三百年之后,从进入小农社会初期的隋朝开始,在随后的一千年里。大多数西方人比中国人过得穷。大多数西方人成为农奴,这个观点本身这就是毋庸置疑,只是以前拿不出科学证据。?
贵族社会。个个贵族有势力,使得战乱不断,西方社会承接了这个历史特点,除了在宗教获得绝对权力那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战争得到些许的克制。其它时间都是战乱不断。远的不说,从三十年战争算起,每隔几十年整个欧洲都有一场大战。尤其是一个重要国家的继位战,往往引起数国参战,后面又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帝国皇位争夺战;号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七年战争(此战役,甚至乾隆也参战了),最后引起了欧洲大革命,战争就更加残酷。
而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的最终顶峰——小农社会。小农社会由于缺乏社会中坚力量。而走成了一种大政府,公正社会。由于农民分散。没有力量,许多大事需要官府来调动,如隋朝修运河,秦汉、明朝修长城,这在贵族社会中是不可能做得。这样中国形成一种大政府。而社会底层缺乏士族有效的管理,士族有权有力,甚至属于半官方,他们甚至对地方上形成一定的行政管理。而在小农社会下,地方上小地主和宗族长老,不管是在力量、威望和权势上,都不能和士族同日而语,这时儒家中的“义”被引入小农社会,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仁义的意识形态。孟子在隋唐之前是不文明的,从隋朝文中子开始,一级一级被人重视,到了宋元达到高峰,成为亚圣。
孟子在宋代被竖立起来,不是他自己变得高深了,也不是人们突然读懂他了,而是社会需要他了。在贵族被中国社会彻底抛弃之后,不管是上层还是社会最底层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这样‘义’被深刻引入社会。 所以中国进入了一个比较公正而相对缺少自由流动的社会。
农业社会并不是一直就优越于游牧社会,当铁具出现之后,农业社会一举超越了游牧社会。而当机器出现之后,商业社会成功转型,超越了农业社会。在工业时代以前,商业社会主要生产力农奴,也生产不出更多的物质,用于交换的商品非常有限,相比农业社会,就奴隶多点。而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社会物资大量复制,商业社会在生产力上一举超越农业社会。
今天,我们都知道儒学被叫做‘孔孟之道’。可是没多少人知道,这只是宋朝之后的称呼,宋以前,这位孔子的隔世弟子,孟子的地位很不高。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才被韩愈重视。
到五代十国时,城头变换大王旗,在五十年里出现了五个朝代,还衍生出许多个小国(被史学家认可的就是十个)。这时君臣之义缺乏到极点,底层神会秩序也被完全打破。《孟子》才被皇帝重视,称为《经书》。宋朝开始对孟子及《孟子》破格提拔。
我们惊奇的发现,孟子崛起的过程正是士族最后彻底衰亡的时代。为什么?为什么?!
孟子在宋代被竖立起来,不是他自己变得高深了,也不是人们突然读懂他了,而是社会需要他了。在贵族被中国社会彻底抛弃之后,不管是上层还是社会最底层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这样‘义’被深刻引入社会。‘义’在社会上层引申为‘忠义’。
而‘义’在社会底层开放出正义之花。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无力管制到农村的。一直走的是农村自制的路。随着士族在社会中消亡,宋朝之后的小农社会的农村中,宗族长老既没有士族的法律特权,又缺少管制村民的财力、人力和威望。‘义’成为其管制村民的伦理基础。‘义’在这是起到了‘法’的作用。社会出现更高一级的公正。淡定点儿,我们不能以今天对‘公正’的心理准绳来衡量他。
在不**律的组织或集团当中,‘义’都不约而同的被赋予‘法’的作用。如一个争天下的集团,一开始是义薄云天--提三尺剑,替天行道;再后来是义不容辞---除暴安良;最后是见利忘义。
钢指戒(未完待续。。)
附录2:从南北朝起,东西方社会彻底分道扬镳
公元3世纪到公元4世纪。东方的西晋和西方的古罗马几乎同时进入了贵族主导时期。
当块炼铁普及之后,它在春秋时期推动了以国家为组织主体的‘井田制’的破产。但是块炼铁很难做出锋利的农具,入锋刃的镰刀,大组织,大调配的组织农业并没有没落。个体自耕农因为没有锋刃的农具,甚至很难自给自足,就更谈不上给国家的稳定税收。大庄园制度渐渐成为最高生产力的代表,不需要国家组织,但是仍然需要有人来组织分配。庄园制逐渐成为国家土地制度的主体。
那时的农业就好比今天盖高楼大厦,看着是上千农民工在忙碌,其实没有那么几个,看似很闲的技术员在一旁站着,这个楼就永远盖不起来。那时候的贵族就相当于技术员加组织人才。士族也以学习农书为己任。
在庄园生产代表最高的生产力的时候,士族就是庄园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科技师、组织人才。朝廷将荒芜的农田白送他们。甚至有些农民带着土地依附他们。可以维持朝廷较高的赋税,朝廷喜欢他们,农民依赖他们。他们是社会的顶梁柱。
当生铁镰刀普及和新的农艺出现,农民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完成生产。士族只用坐在家里喝茶,派人收租即行。这时候在朝廷眼里士族截留了税赋;在农民眼里士族多剥削了一份财富。这时候士族成为真正的寄生虫。朝廷不待见他们。农民厌恶他们。他们怎么立足。社会不再需要他们。一个事物的消失,一定是社会不再需要他们。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二千年封建史中的一个特殊“现象”,但是。两晋南北朝的贵族统治史在世界历史上却是个普通“现象”。欧洲在大革命之前,基本上是一个“类”两晋南北朝的社会模式。庄园式经济、贵族执政。到欧洲革命,欧洲大陆才走出这一段历史。日本也长期处于贵族社会之中,所以‘科举’在日本之实行了一百年,就名存实亡了。科举只有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才能存活。
由渔民发展起来的沿海国家,由于海运和贸易需要‘高科技’人才,使贵族保持了生命力。没有脱变成寄生虫。
在这一时期,东西方文化也较相似。罗马帝国在3世纪已盛行斯多葛派哲学。斯多葛派哲学认为,宇宙存在一种支配万物的普遍法则。即“自然法”。这种普遍法则作为自然的必然性,渗透和弥漫于宇宙万物之中。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同样要受这种普遍法则的支配。人的美德就是“顺应自然”,德行是唯一的美。
这和王肃引道入儒后的儒学思想何其相似。王肃也是放弃天命论。而提“天道”与德。这里的天道指自然规律。
从东汉时起,冶铁大多由大庄园来完成,需求产生科技,冶炼技术高速发展。《四民月令》虽也反对商业,但是此书却教授一些商业方法。因为士族庄园主可以生产超过本身所需的粮食、蚕茧、美酒。这些东西如果不及时卖出去换成钱,将会坏掉。《四民月令》先教授财物的储存方法,再教授什么时机下卖出剩余财物才能获得最大收益。(总不能在麦熟季节卖麦子吧)
所以在士族庄园主主导的社会下,商业必然会发展起来。庄园主要求社会必须流动起来。也因为这些。南朝的商业一直优于北朝,南朝士族地位高。社会流动性更大。
庄园经济存在之下,社会必然走成流动的自由式社会,王朝也会走成小政府。无为之治嘛,贵族分担了大部分政府责任,政府为了更多的税赋必须让权于庄园主。
士族的**更残忍 ,更不法制。石崇一场酒宴杀害三个‘陪酒女’就是证明。
国家政府越弱,贵族越自由。欧洲进入贵族统治以后再没有统一过。中国也是在走出士族统治之后才从新统一。
可是政府的无为是动摇法制的根本,庄园主们的管理更加不法制。看似更放达(自由)的体制,使人民受到的压迫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贵族执政社会看似‘自由’一些。却严重打击社会公正。贵族最需要的不是人,而是劳动力。贵族最需要的不是人,而是劳动力。他们把人看成‘劳动工具’。他们不关心庄园内人口培育,因为这样‘造’出来的工具成本太高!购买或者直接‘抢’最划算!士族社会买人、抢人,比养人划算,是士族社会模式下人口增长缓慢的一个原因。
西方在罗马帝国时,人口超过东汉,可是他们在一千大几百年里,没有走出士族社会。所以,到了中世纪,全欧总人口比中国少了不止数倍,相当于中国宋代时,宋代人口上亿,而欧洲最大国神圣罗马帝国,本国人口只有大几百万。
到1754年(清乾隆年间)的欧洲七年战争时期,欧洲大陆贵族耗尽了他们的最后一滴血,欧洲大陆随后进入大革命时代。战前欧洲人口少的可怜,德国二百多万,英国四百来万,法国和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也都是七、八百万人。自大革命以后,人口才大量增长。
贵族统治最终还将出现一个可怕的后果。贵族管理成千上万的部曲,不可能用儒学(儒学是‘先学后信’);而只能用宗教。宗教是先信哲学,先信了上帝万能,后面就好蒙了。所谓‘神奇之化易,仁义之功难’。这事被世界史所证明了。
===
西晋法律开创的‘杂抵罪’,就是在法律上有效的偏袒了庄园主。没有这个“杂抵罪”。士族将很难管理庄园里的部曲、客和佃户。就是说,庄园主命令人打折部曲一条腿,人家只会被罚款。这对部曲来说。形成合法的庄园内恐怖,有利于庄园主组织、调配生产活动。
在庄园体制下,士族世代掌握国家生产的命脉,有了向皇家讨要更多特权的资本。新的更有利于维护士族利益的思想孕育而生了。玄学是其中的代表。
在中国,当生铁镰刀普及和新的农艺出现,农民可以以家庭为单位完成生产。士族只用坐在家里喝茶,派人收租即行。这时候在朝廷眼里士族截留了税赋;在农民眼里士族多剥削了一份财富。这时候士族成为真正的寄生虫。朝廷不待见他们。农民厌恶他们。他们怎么立足。社会不再需要他们。一个事物的消失,一定是社会不再需要他们。
简单的说,随着社会科技发展。农业生产不再需要组织、调配,自耕农,中小地主,成为国家赋税的主力。社会也就没有两晋大地主生存的土壤。庄园经济不能提供更多的赋税。而庄园主、大集团大组织的特性又威胁到社会稳定,所以从北魏锋刃镰刀普及以后,历代朝廷都逐渐减少他们的特权,致使庄园经济最终彻底败落。
比如在明清,一个地主要管几千到上万人,是不行的。管得松了,大锅饭会“翘工”,管得严酷了。地主违法了。你打伤一个就被县官扔进大牢了。即使是佃户,地主对这些人没有‘行为’上的管理权。
当然。庄园经济彻底败落有一个很长的过程,历史学家们认为他们彻底灭亡是在唐末,但是庄园经济在隋朝时已经不再在中国占主体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唐朝开国对传统几大士族并不感冒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在从贵族社会向小农社会演变中,除了科技起到的主导作用外,其次就是政府的作用。一个大庄园必定要有法律特权,否则其无法生存。而动辄几千上万人的大庄园对社会稳定也起到一定的破坏作用,政府在消除他们的过程中,保护了小地主自耕农的利益,这使得社会向公平一面转化,社会公正进一步建立。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随着小农经济的建立,孟子的地位越来越高,当小农经济在宋朝正式建立以后,孟子获得了仅次于孔子的地位。
只有在社会贵族制被破坏之后,科举制才能建立起来,因为贵族要退出自己的利益代表人,他不会容忍科举制度产生。这便是西方和日本没有科举制的原因,同样科举制的成熟,更进一步削弱了贵族的地位,使父子宰相、兄弟宰相不再出现,更不会再有四世三公那种现象。社会没有贵族,没有人再有以家族权势影响国家的能力。所以从宋朝之后,任何权相(包括秦桧和张居正)都没有篡位的可能。因为他们失去了王莽、杨坚那种动辄几十位子侄替他们管理朝政的社会现实。
在这个篡位的过程中,只有他们的亲戚们最配合。因为他一成功,他的子侄们就会成为世袭王爷,而他的同盟者则没有如此强的愿望,因为他们没有利益上的质变。这就是袁世凯想当皇帝,连他的北洋三杰都反对他。
因此,中国进入小农社会,相对于西方的贵族社会保持了一定的公正性,为了不使贵族重新崛起,包括儒学、包括选举制、包括法律都向公正倾斜,不允许社会出现豪强,不允许社会出现大的社会组织和集团。在世界的政治历史上,只有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曾经彻底的杜绝了官二代,这一点上令人叹为观止,至今惊呼。
古代西方一直疾驰在贵族社会中。而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的最高峰---小农社会。
古代西方一直疾驰在贵族社会中。而中国进入了农耕社会的最高峰---小农社会。中国进入小农社会并不象征着落后。反倒是中国进入公正式社会的标志。
此后西方在贵族社会中发展,包括东瀛。虽然贵族生产力低下,但是贵族从农奴手中剥削的更多的财富(粮油、美酒等)。这些东西不能长期储存。从而使西方走入商业社会。当然买农奴比养农奴来的方便省钱也是产生贸易的一个主因。这样西方很早的进入了‘商业社会’。这是一个较自由(相比于小农社会)而缺少正义的社会。以奴隶贸易为主的社会当然缺少正义。
商业社会在一千年中落后于中国的小农社会。今年刚有了科学的根据。2014年西方通过测定东西方古人的遗骨,来获得古人每日摄入的热量卡路里。到两汉时期,中国人每日摄入的热量已基本和西方同一时期的人看平。略微低一点点。到了隋唐,中国人每日所获取的卡路里明显超过西方同一时期。两宋差值达到最高。到了明后期,开始回落,后面就比人家差得远了。这科学的证明了,中国出离南北朝的三百年之后,从进入小农社会初期的隋朝开始,在随后的一千年里。大多数西方人比中国人过得穷。大多数西方人成为农奴,这个观点本身这就是毋庸置疑,只是以前拿不出科学证据。?
贵族社会。个个贵族有势力,使得战乱不断,西方社会承接了这个历史特点,除了在宗教获得绝对权力那一个极短的时间内。战争得到些许的克制。其它时间都是战乱不断。远的不说,从三十年战争算起,每隔几十年整个欧洲都有一场大战。尤其是一个重要国家的继位战,往往引起数国参战,后面又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帝国皇位争夺战;号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七年战争(此战役,甚至乾隆也参战了),最后引起了欧洲大革命,战争就更加残酷。
而中国进入了农业社会的最终顶峰——小农社会。小农社会由于缺乏社会中坚力量。而走成了一种大政府,公正社会。由于农民分散。没有力量,许多大事需要官府来调动,如隋朝修运河,秦汉、明朝修长城,这在贵族社会中是不可能做得。这样中国形成一种大政府。而社会底层缺乏士族有效的管理,士族有权有力,甚至属于半官方,他们甚至对地方上形成一定的行政管理。而在小农社会下,地方上小地主和宗族长老,不管是在力量、威望和权势上,都不能和士族同日而语,这时儒家中的“义”被引入小农社会,形成极具中国特色的仁义的意识形态。孟子在隋唐之前是不文明的,从隋朝文中子开始,一级一级被人重视,到了宋元达到高峰,成为亚圣。
孟子在宋代被竖立起来,不是他自己变得高深了,也不是人们突然读懂他了,而是社会需要他了。在贵族被中国社会彻底抛弃之后,不管是上层还是社会最底层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这样‘义’被深刻引入社会。 所以中国进入了一个比较公正而相对缺少自由流动的社会。
农业社会并不是一直就优越于游牧社会,当铁具出现之后,农业社会一举超越了游牧社会。而当机器出现之后,商业社会成功转型,超越了农业社会。在工业时代以前,商业社会主要生产力农奴,也生产不出更多的物质,用于交换的商品非常有限,相比农业社会,就奴隶多点。而进入工业时代之后,社会物资大量复制,商业社会在生产力上一举超越农业社会。
今天,我们都知道儒学被叫做‘孔孟之道’。可是没多少人知道,这只是宋朝之后的称呼,宋以前,这位孔子的隔世弟子,孟子的地位很不高。直到唐朝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才被韩愈重视。
到五代十国时,城头变换大王旗,在五十年里出现了五个朝代,还衍生出许多个小国(被史学家认可的就是十个)。这时君臣之义缺乏到极点,底层神会秩序也被完全打破。《孟子》才被皇帝重视,称为《经书》。宋朝开始对孟子及《孟子》破格提拔。
我们惊奇的发现,孟子崛起的过程正是士族最后彻底衰亡的时代。为什么?为什么?!
孟子在宋代被竖立起来,不是他自己变得高深了,也不是人们突然读懂他了,而是社会需要他了。在贵族被中国社会彻底抛弃之后,不管是上层还是社会最底层都失去了原有的‘秩序’。这样‘义’被深刻引入社会。‘义’在社会上层引申为‘忠义’。
而‘义’在社会底层开放出正义之花。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无力管制到农村的。一直走的是农村自制的路。随着士族在社会中消亡,宋朝之后的小农社会的农村中,宗族长老既没有士族的法律特权,又缺少管制村民的财力、人力和威望。‘义’成为其管制村民的伦理基础。‘义’在这是起到了‘法’的作用。社会出现更高一级的公正。淡定点儿,我们不能以今天对‘公正’的心理准绳来衡量他。
在不**律的组织或集团当中,‘义’都不约而同的被赋予‘法’的作用。如一个争天下的集团,一开始是义薄云天--提三尺剑,替天行道;再后来是义不容辞---除暴安良;最后是见利忘义。
钢指戒(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