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即便是喻梅萍身边的崔庸、柳如是他们也是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中成长的,要轻易改变他们的世界观也很难。所以喻梅萍曾经分别与两人交谈过,要让他们今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摒弃儒家思想一家独大的现象,吸取各家所长。可那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真的要要去除他们脑子里那种根深蒂固的东西并不容易。他们都这样了,要其他人改变的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这一次喻梅萍下了重手,她要把儒学打回原形,让它与其它的学术流派回到同一条起跑线上。至于再以后的事情,喻梅萍也管不着了,那就要看喻锦他们的智慧了。但是现在这个基础喻梅萍必然要给这个新生的政权打好。社会的发展是一步一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是这样,社会学也同样如此。喻梅萍不可能也不允许她把后世的那些先进的理念灌输给周围的人,因为他们的认知还没有到达这一步!

    现在是1644年,那个在欧洲上空飘荡的幽灵要到1848年,还要整整200年之后才会出现,随后直到20世纪初叶才传入中国。如今现在的社会,除了襄阳之外,资本都还处于最原始的初级积累阶段。你现在要去告诉身边的人,何为资本?何为剥削?何为剩余价值?那就是对牛弹琴!一句话,百姓的觉悟还没那么高,即便是领导人也还没有这个悟性。所以接下来新生的中华国,只能是一步一步的来。先要达到社会的进步,资本的积累,然后才能分析资本的本质,社会体制的进步提高。喻梅萍即便是在现在这个社会能够一言九鼎,但她也不可能拔苗助长。社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进程,现在的铁器时代也刚刚只有开始,必须要进入到大机器时代,社会才能加速变革。总之喻梅萍现在只能给中华国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的工作,不至于今后一旦大革命到来,中华国忙于应付,手忙脚乱,甚至沦落到被殖民的地步。因为她心中清楚,即便是自己的翅膀扇了一下,但是还是无法影响到整个世界。要说探索进取的心,西方不会比东方差。如果有了准备,到时候中华国即便不能引领全世界,但也能走在世界的最前列,这就足够了!

    至于今后中华国成立后的体制,喻梅萍其实也拿不出一个好的方法来,所以她也不准备对中华国的体制进行任何的约束,也就是说是一个四不像。她只能把社会进程中所产生的几种体制用文本的形式交给喻锦,让喻锦他们看情况自己选择自我完善。那些文本无非就是君主立宪制、议会制等等。当然她更不可能描述的很详细,只是一个大概的框框。民主这个词只是到了后世前100年才刚刚被人们提起,现在如果告诉身边的人民主、人权等等,谁都会莫名其妙!

    报告!喻梅萍的遐想骤然被打断了。

    “发生了什么事?”

    “报告,襄阳来了一份急电!”随后一封电报交到了喻梅萍的手中。

    喻梅萍一看,即便她知晓之后的历史,她也吓了一大跳。她愕然的说道:“吴三桂向襄阳的中华军投降了!”

    随后她把电报递给了喻锦,脑子里却一片混沌。又是一个意外,吴三桂如果投降,那么明末的一个大汉奸就不见了,这可是重大事件!说好了要去当平西王的,这家伙倒好,居然撒手不干了。吴三桂如果是主动投降的,而不是被活捉或者打死的,这个汉奸的性质就很难定下来,至少算不上是铁杆。

    可是电报上只有寥寥两行字,这也不能怪襄阳那边,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吴三桂引清入关这件事情对原来的大明影响有多大?

    喻梅萍略一思索,马上对喻锦说:“电告襄阳那边,让他们把吴三桂投降的整个经过详详细细的报告上来,我要知道整个过程和原因!”

    两个时辰之后,一份详细的长电文交到了喻梅萍的手中。

    喻梅萍看了之后,不禁的感叹:这个世界哪里都不缺乏审时度势的聪明人,吴三桂是这其中的高手!

    原来,就在李自成二度冲宁武关没有冲成那个时候,吴三桂就已经觉得不对劲了,当然这与喻梅萍来到这个世界有关。襄阳的崛起,吴三桂只不过是在宁远的时候,在会议上听洪承畴说起过,其他的总兵早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了,不当一回事,唯独吴三桂记住了。如果说左良玉的败亡拜襄阳之托,而且其中的内情大明内部的人并不是知道的很详细,但是洪承畴所叙述的那是他直接与襄阳打交道所遇到的亲身经历,那可是第一手资料。洪承畴进攻襄阳的过程,北京城外运河边上的那场战斗,洪承畴都是第一知情者。当吴三桂听到了这一些之后,他马上拿出来把襄阳与大清做了个比较。那个时候还不直观,但是襄阳既然能歼灭两三万的清军,尽管有可能打了清军一个不防备,但是襄阳的实力一定不会比清军差。再加上从洪承畴嘴里所说出来的襄阳的火器,吴三桂那时候已经觉得大清可能不是襄阳的对手。这是个聪明人,在之后的行动中,他从没有再向洪承畴提问,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至于引清军入关这一事,其实是后世的历史学家认识到了这一事件的严重性才得到了这么一个结论。吴三桂身在局中,他当时已经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只想到要报仇,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其他。他当时的力量还不够,况且已经被李自成大军包围,那个时候求生报仇的欲望是第一的。他当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多,再加上舅舅祖大寿早就投靠了大清,随后便铸成了伤害中华民族的一件大错。

    李自成二攻宁武关,吴三桂是见证人。在这场战斗中,他亲眼见证了襄阳火器的厉害,于是他心中便已经开始摇摆了起来。但是襄阳到底是不是也想夺天下?他心中有疑问。因为按照洪承畴的叙述,襄阳早就有问鼎天下的能力,可为什么一直迟迟不动?吴三桂决定再静静的观察。好在自己现在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多尔衮现在也管不了他。接下来他就放慢了追击李自成的脚步,并且派出探马,一直守在宁武关附近,直到得知襄阳已经出兵向北京城进军,他就知道这天下已经形成了两强相争的局面。于是他又派出了探马去了北京城周围,他要知道争夺北京城的结果。

    果不其然,当吴三桂得知多尔衮被赶出了北京城,而且是像丧家之犬一样,被赶着一路向南的消息的时候。他的心中已经做出了决定,接下来便是行动了。

    李自成逃往湖北的九宫山,这是喻梅萍安排的,这个历史人物的归宿就应该在那里。喻梅萍的翅膀扇出来的风现在已经不小了,要做到让李自成到达九宫山还是很容易的。

    说起来李自成也是一个悲催的娃,这一路上的逃亡,让他不断的丢失人马。吴三桂虽然暂时不杀他,但是有足够的时间戏弄他。李自成的狼狈不光是人都打没了,逃到最后连吃的都没了。身边只剩5个亲兵,还带着伤。逃到了九宫山的时候,李自成一行是又饥又渴,躲进了一个山洞。这一次李自成的脑袋并没有借乡民之手,而是吴三桂亲手杀的。他要手刃仇人,杀父夺妻这个仇可以说是深仇大恨不共戴天,这样才能了却心愿。

    当所有的事情办完之后,吴三桂就找到了与他一同投降的原大明总兵王廷臣。他向王廷臣说明了原委,并告诉他多尔衮已经败在了襄阳人的手中,已经逃出了北京城,大清朝的灭亡是必然的,并且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准备向襄阳投降。

    这两人之间一向是吴三桂拿主意的,王廷臣没有意见,但是他不无担心的问道:“我们已经投降了大清,在襄阳人的眼中已经是汉奸,我们投降了之后会有好果子吃吗?“

    “王总兵,现在的形势是如果我们继续跟着大清,那将死无葬身之地!有些情况你可能不知道,整个湖广、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都在襄阳人的手中。大清封我的平西王,其实我西南根本就去不了。我们即便是逃,也逃无可逃,整个中原都没有我们容身之地!还有一个情况,那是我感觉到的。李自成在逃跑的途中,好几次莫名其妙的拐了方向,我判断是襄阳人在他的前方故意挡住了他的去路。而且每发生一次方向改变,李自成身边的人就要少一批。襄阳实际上也在帮我们的忙,对李自成进行围追堵截。至于你刚才所担心的,我是这样想的,只要我们主动投降,至少能够把命保住。我们毕竟是汉人,如果跟了满人最后还是被杀,还不如现在就投降!”

    “吴总兵,你拿主意。不过我还是担心,万一襄阳人把我们当汉奸抓起来怎么办?那可是死罪!”

    吴三桂的眼中露出一抹厉色,他用眼睛看了一眼身后的那些八旗兵:“别担心,至少我们还有一份投名状!”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明末自由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水中的落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819章 第817章.横扫千军如卷席之曲阜歼灭战。(九),明末自由行,十月阅读并收藏明末自由行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