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有天下永远康乐之意,这要比“永清”的好一些。

    朱棣很喜欢“永乐”这个词,就把年号定为“永乐”。

    朱瞻基也觉得“永乐”比“永清”好听,“永清”听起来有些怪怪的。

    刚即位,朱棣有很多事情要忙。不过,他不管再忙,每顿饭都会和朱瞻基一起吃。

    这不朱棣下了朝,就去找宝贝孙子用早膳。

    上早朝前,朱棣只吃了些点心垫肚子,并没有用早膳。

    朱棣问道:“今日的早膳的味道如何?”

    “要比之前好多了。”前两日,朱瞻基把尚膳监和光禄寺的人叫来,狠狠地骂了一顿。

    尚膳监是负责皇帝私人饮食的。光禄寺是负责国家饮食的,也就是说举办活动,是光禄寺负责饮食的。它还负责官员们的饮食。

    不管是尚膳监和光禄寺,它们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做出来的饭菜非常不好吃。难吃算不上,但是跟好吃相差十万八千里远。

    在朱瞻基的印象里,御厨们的手艺是非常好的,做出来的饭菜非常好吃。朱棣即位那一天,朱瞻基对宫宴上的饭菜充满期待。他受了他爹爹朱高炽的影响,非常喜欢吃美食。

    之前在北平府的时候,他经常跟着朱高炽去品尝美食。再加上,燕王府的厨子的手艺也非常好,朱瞻基的舌头从小就被养叼了。

    当他满怀期待地吃御膳,结果一口咬下去,味道寡淡,让他非常失望。他以为只有那一盘菜不好吃,他又吃了其他菜,发现都不好吃。当时,他惊呆了,不敢相信这是御厨做的饭菜。

    北平府的普通老百姓做的饭菜都比御厨做的好吃,他不敢相信这是御厨的水平。

    朱瞻基特意问了朱棣,他们以前在宫里吃饭的时候,饭菜也不好吃么。朱棣告诉他们,宫里的饭菜一直都是这样,不好吃,也不难吃。

    宫里的饭菜不好吃的原因是因为朱元璋。他从小就吃不饱饭,还当过乞丐,对他来说,只要能吃饱就行了。再说,他身为皇帝,每天都非常忙碌,在吃喝上面花费的时间很少,所以对御膳的要求不高。最重要的是他很少吃尚膳监做的饭菜,因为马皇后经常亲自下厨做饭给他吃。

    马皇后的厨艺虽然不是很好,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水平,但是对于朱元璋来说这是最可口的。

    又加上,圣人说不要贪图口腹之欲,这就导致朱元璋对御膳的要求不高。

    尚膳监和光禄寺的人当然以朱元璋的要求做御膳,所以从朱元璋开始到现在,御膳就一直是这样。

    朱瞻基还问朱棣他们就没有意见么。朱棣说他们在宫里吃御膳吃的并不是很多,就没有计较过这个。再说,如果他们太过计较御膳好不好吃,会被大臣们说贪图口腹之欲。

    听到他皇爷爷这番话,朱瞻基直翻白眼。古代先贤说过,民以食为天。不管是皇室之人,还是老百姓就应该好好吃饭。如果连吃饭吃菜都被说贪欲口腹之欲,那索性不要吃饭了。

    朱瞻基非常嫌弃宫里的饭菜。在朱棣即位的第二天,他就让尚膳监和光禄寺的人把饭菜做好吃点,结果他们做出来的还是不好吃,气的朱瞻基把掌印太监叫来大骂一顿。

    如果他们做不好膳食,那就全都给他滚蛋,让民间厨艺的厨子进宫做御膳。

    尚膳监和光禄寺的掌印太监一听这话,当然吓得不轻。他们回去后,命令御厨们一定要把饭菜做的好吃。

    其实,尚膳监和光禄寺的御厨们是能做出好吃的膳食,但是由于他们一直以来秉持着不好吃的标准做御膳,他们的水平就不知不觉变低了。

    见皇孙殿下发怒,御厨们哪还敢再用以前的标准做御膳。

    这几日,尚膳监和光禄寺的御厨们做好菜,都会先端来让朱瞻基品尝。如果朱瞻基觉得不好吃,那就得重做。

    在朱瞻基的调|教下,尚膳监和光禄寺的御厨们的厨艺变好了很多。

    朱瞻基还告诉他们,饮食也是一种文化,让他们好好虔心研究美食。

    御膳变得好吃,不仅朱棣和朱瞻基他们高兴,大臣们也开心。

    有的大臣把不能贪图口腹之欲挂在嘴边,结果在自己家里吃好吃的饭菜,虚伪至极。不过大部分大臣都觉得宫里的膳食真的不好吃。如果可以,他们真的不愿吃。

    现在好了,托了皇孙殿下的福,宫里的膳食终于变好吃了。

    对于朱瞻基调|教御厨一事,不少大臣觉得他做得很对。那些虚伪的大臣就算想说朱瞻基什么也说不了,因为皇孙殿下还非常年幼。小孩子喜欢吃好吃,或者好吃,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大臣们不能因为这件事情就说他不好。

    朱瞻基可不怕那些大臣,对他来说,饭菜难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这关乎他的身体健康,甚至寿命。要是饭菜不好吃,他就不能好好吃饭,那他的身子就不会康健,这就会导致他会生病。生病生多了,就会折寿。

    他可不想历史上那样短命,所以他得好好吃饭,健健康康地长大,做一个长寿的人。

    对朱瞻基来说,不让他好好吃饭,就是要他的命。

    “皇爷爷,我真佩服你们能忍。”

    朱棣笑道:“从小到大吃惯了,也不觉得难吃。”

    “我是忍不了的,等梦到曾祖父,我一定要好好说说他。”御膳搞得这么难吃,真的是少见。

    “行了,现在不是变好吃了吗?”朱棣把刚刚挑完刺的鱼肉放进朱瞻基的碗里,“吃鱼。”

    朱瞻基没有再吐槽御膳,低着头乖乖吃鱼。

    “对了,瞻基,爷爷叫马三保给你选了几个人伺候,待会你自己从中挑选几个。”这几天因为太忙,倒是把这件事情给忘记了。

    “那我得好好地挑一挑。“朱瞻基说完,抬眸看向朱棣问道,“皇爷爷,皇祖母和爹爹他们还有几天才能到南京啊?”

    “还有一天。”朱棣算了算时候,“明天下午应该就能到南京。”

    “那明天下午,我们要去码头接皇祖母他们吗?”

    “自然是要去接的。”

    朱瞻基忽然想到了什么,对朱棣促狭地笑道:“皇爷爷,你想皇祖母了吧?”

    朱棣大方地承认道:“非常想,皇爷爷好久没有见到你皇祖母了。”

    “也是哦,皇爷爷你和皇祖母快两年没见到了。”

    “你想不想皇祖母?”

    “当然想,我还从来没有和皇祖母分开这么长时间。”朱瞻基说道,“虽然我最喜欢皇爷爷你,但是我也喜欢皇祖母,没有皇祖母在身边,我很不习惯。”

    “你皇祖母没有白疼你。”

    朱瞻基一脸得意地说道:“那是。”

    用完午膳,朱棣都没有时间陪朱瞻基玩,回到御书房继续忙着看奏折。

    这段时间,前前后后积累不少奏折。又加上朱棣刚即位,各个地方不断地送来请安行礼的奏折。当然,也有汇报当地情况的奏折。

    朱瞻基站在乾清宫的门口,打量着马三保领来的十几个太监和宫女。

    马三保让他们一个接着一个说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少岁,会做什么。

    “殿下,奴婢叫陈芜,今年十岁,会认一点字,也会写一些字。”

    马三保等陈芜说完,又帮他补充一句:“殿下,陈芜是交趾人。”

    朱瞻基是知道皇宫里有外国人的,听说陈芜是交趾人,并不觉得奇怪。不过,他好奇另外一件事情。

    “你是交趾人,怎么会认我大明的字?”

    “回殿下的话,奴婢是跟着师父学的,奴婢的师父会识字。”陈芜说话时,因为太过紧张和激动,语气有些颤抖。

    “去拿笔和纸来,让他写下他的名字。”

    马三保立马取来笔和纸,递给了陈芜。

    陈芜趴在地上,右手有些发抖地在纸上写下他的名字。写好后,他跪在地上,双手捧着纸。

    马三保拿了过来,随即恭敬地端给朱瞻基。

    朱瞻基看了下,虽然“陈芜”两个字写的有些抖,但是总体来说写的还算不错,最起码没有歪歪扭扭。

    “你既然会识字和写字,那就跟在我身边吧。”

    陈芜不敢置信地瞪大双眼,随即连忙对朱瞻基磕了三个头:“谢殿下,奴婢一定尽心尽力伺候您。”

    其他太监和宫女见陈芜被选中,纷纷露出羡慕的表情。

    “起来吧。”

    陈芜站起身后,非常自觉地走到朱瞻基的身后。

    马三保见状,微微讶异了下,在心里笑道,原本以为是个胆小的小子,没想到他挺机灵的。

    接着是一个圆脸又圆眼的小太监,“殿下,奴婢名叫袁琦,今年九岁,也识点字,不过不太会写字。”他原本想说自己会写字,但是看到殿下让陈芜写字,他就不敢这么说了。“奴婢会说故事,还会说笑话。”他觉得殿下这么小,一定喜欢听故事和笑话。

    朱瞻基是喜欢听故事,但是他喜欢听的故事,可不是一般的故事,而是行军打仗方面的故事。

    马三保觉得袁琦这个小太监长得挺可爱的,最重要的是全身透露着一股机灵劲儿,招人喜欢。

    朱瞻基看着眼前这个叫袁琦的太监,微微眯起眼,神色若有所思。

    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

    袁琦见朱瞻基一直盯着他不说话,心中越发紧张不安,一双手紧紧抓着裤子。

    朱瞻基想了下,终于想起在哪里听过袁琦这个名字。

    他记得他上辈子看过一部关于朱瞻基电视剧,里面就有一个太监叫袁琼,仗着自己是皇上的贴身太监,做了不少贪污受贿和草菅人命的事情。

    虽然不知道他眼前的袁琦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但是他决不允许他身边有这样的人。

    朱瞻基摆了摆手,示意袁琦退下去。

    袁琦见自己没有被选中,立马红了双眼,紧紧咬着唇不让自己哭出来。

    朱瞻基之后选中了一个叫王忠的小太监,长相非常憨厚。

    他又选了两个宫女,一个叫白薇,一个叫红桦。两人都已及笄。还选了一个嬷嬷,她姓孙。跟朱瞻基身边的孙奶娘同姓,并且岁数也差不多。

    选完人后,朱瞻基就困了,直接回他皇爷爷的寝殿午睡。

    马三保带着陈芜和王忠伺候朱瞻基午睡。

    陈芜和王忠第一次进乾清宫,也是第一次进皇帝的寝宫,吓得双腿发软。好在马三保很有耐心,一点点地教他们。

    他们听得非常认真,并且牢记在心里。

    等朱瞻基睡下后,马三保又带着陈芜和王忠出去,跟他们说了说朱瞻基的喜好。

    “记住了吗?”

    陈芜和王忠连忙点了点头:“奴婢记住了。”

    “那你们说说。”

    陈芜和王忠你一句我一句地把马三保刚才那番话复述了一遍。

    马三保见他们真的记住了,满意地点了下头:“记住,你们现在是殿下身边的人,一定要好好伺候殿下,并且要对殿下忠心耿耿,知道吗?”

    “奴婢知道。”

    “你们是殿下身边伺候的人,不要做出有损殿下颜面的事情。”马三保的语气忽然变得非常严厉,“如果你们做了有损殿下颜面的事情,咱家绝不会饶了你们。”

    陈芜和王忠听得心里一寒,面上不觉露出恐惧的神色。

    “奴婢不敢。”

    “殿下深受陛下宠爱,你们能伺候殿下,是你们几世修来的福气,你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地伺候殿下,明白吗?”

    “奴婢明白。”陈芜和王忠他们当然知道伺候朱瞻基意味着什么。

    “行了,你们两个去门口守着吧。”

    两人走了出去,乖顺地守在乾清宫的门口。

    朱瞻基这一觉睡到申时初才醒,醒来后他自己穿好衣服,接着去耳房洗漱。

    “皇爷爷在御书房?”

    “皇上在御书房批阅奏折。”

    “那我去找皇爷爷。”朱瞻基刚走几步,就停了下来对马三保说道,“把点心送到御书房。”

    “是,殿下。”

    朱瞻基走出门,看了一眼他选中的太监和宫女,“我这里暂时不用你们伺候,你们回去收拾下你们的东西。”

    “是,殿下。”

    陈芜和王忠住在别的宫殿,如今他们跟在朱瞻基身边,自然要跟乾清宫的其他太监住在一起。

    朱瞻基刚走到御书房门口,就听到他二叔的说话声。

    朱高煦被封了汉王,自然也有领地,在云南。按理说,他被封了汉王,要立马去封地待着,但是他不想去云南,就找了一个借口留在南京。

    他找的借口是他还没有见到皇后和大哥他们。他还要参加朱棣的登基大典。

    朱棣暂时也不想让两个儿子去他们的封地,毕竟他们跟着他打了三年多仗,也该好好休息下。

    朱高煦和朱高燧觉得他们待在南京不能没有事情做,就想着让朱棣安排他们做事。他们把主意打到禁军上。

    朱棣也有此打算,比起其他人,他更相信他的两个儿子。在两个儿子去封地之前,让他们好好地训练禁军。

    “皇爷爷。”朱瞻基自然知道朱高煦他们想管理禁军的意图,他是不会让他们掌管禁军的。他走了进来,先给朱棣行了个礼,随即又给朱高煦和朱高燧行了礼。“二叔,三叔。”

    朱棣对朱瞻基招了招手:“瞻基过来。”

    朱瞻基走到朱棣的身边,满脸关切地问道:“皇爷爷,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会儿啊?”

    “好,皇爷爷休息一会儿。”

    这时,马三保端来点心和茶水。

    朱瞻基坐在朱棣的身边,对面坐着朱高煦和朱高燧。

    朱高煦见他爹喂朱瞻基吃点心,微微拧了下眉头。

    朱瞻基自然注意到这一幕,他眼珠子转了下,随即眼底划过一抹坏笑。

    “二叔,我在书上看到,云南那边有很多珍禽异兽,还有很多金子和玉石。”别看朱高煦的封地远,但是云南真的资源丰富。

    朱高煦听到这话,轻轻地挑了下眉头:“是吗?”

    “二叔,你不知道么。”朱瞻基难以置信地看了一眼朱高煦,“二叔,云南是你的封地,你居然对云南不了解。”

    “我又没有去过云南。”一想到自己的封地在云南,朱高煦心里就很气。在他看来,云南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他不明白爹为什么要让他去云南。

    “二叔,我也没有去过啊,但是我知道云南的一些事情,而你却什么都不知道。”朱瞻基说着,满脸无奈地叹了口气,“二叔,你应该多读读书,增涨一些自己的见识。”

    朱高煦听到这话,当然不高兴了。

    “朱瞻基,你这是骂我是莽夫?”

    “二叔,我哪里敢骂你啊。”朱瞻基又说道,“你本来就是莽夫,还用得着我说么。”

    正在喝茶的朱高燧听到这话,差点被茶水呛到。

    “朱瞻基你……”

    朱高煦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朱瞻基打断:“二叔,你要知道一件事情,没文化真可怕。你身为皇爷爷的儿子,不能做一个没有文化的人,不然太丢皇爷爷的脸。”

    “朱瞻基你竟敢骂我没文化。”如果朱棣不在场,朱高煦早就拎起朱瞻基,狠狠地揍他一顿。

    “二叔,你觉得自己有文化啊,那我考考你,你敢吗?”

    “有什么不敢的,你说。”朱高煦心里气极,朱瞻基这个小兔崽子竟然说他没文化。

    “那我先考你《论语》,二叔你学过《论语》的吧?”

    “当然学过。”

    “那就好。”朱瞻基笑眯眯地说道,“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这句话选自《论语》的乡党篇。“二叔,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背后又有什么深意?”

    朱高煦在朱瞻基说完这句话时就愣住了,他满脸狐疑地问道:“这是《论语》?”他怎么没听说过,朱瞻基这小子诈他的吧。

    等他问完这句话,就见朱瞻基鄙夷地看着他。

    一旁的朱高燧说道:“二哥,这是《论语》乡党篇的内容。”

    “二叔,就你这样,你还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化人?”朱瞻基毫不客气地嘲笑朱高煦,“你这话要是让天下读书人听到,他们一定会笑话你。”

    朱棣有些嫌弃地看着二儿子:“连《论语》的内容都记不住,老二你读书读哪里去了?”

    “二叔,你还不如我一个三岁的小孩子。”朱瞻基感叹道,“没文化真可怕。”

    朱高煦:“……”

    “二叔,我觉得你还是承认自己是莽夫比较好。”朱瞻基一副“我为你着想”的表情,“你要是说你是文化人,会贻笑大方的。”

    “朱瞻基你这个……”

    “皇爷爷,二叔他凶我。”朱瞻基躲到朱棣的怀里,装作一副害怕的样子。

    朱棣瞪向朱高炽:“瞻基说的没错,你应该多读读书。”

    朱瞻基从朱棣怀里探出小脑袋,一脸严肃地对朱高煦说道:“二叔,三叔都比你聪明,你是我们家最蠢的人。”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大明皇太孙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七年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54章 054,大明皇太孙日常,十月阅读并收藏大明皇太孙日常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