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李朝贸易-大明武装采矿船类似小说
第158章 李朝贸易-大明武装采矿船类似小说-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十月阅读
明末:带着复兴号崛起外东北
作者:闲与梦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两个多月前,蒲拉姝港,也就是现在的岭南城,郑毅亲自送前往李朝贸易的朱聪、钱瑞,带着三条大船南下,一路沿着大海前往李朝进行贸易,希望开通与朝鲜的商道,如今总算是回来了。
相隔大海,对于他们的情况,郑毅这边也无法及时获悉。
有时候半个多月才能收到一条消息,对这些打通商路的先驱们还真是很挂念。
是以听说他们回来,郑毅马上将虾夷岛,也就是新魏州的事情扔给手下,带着康红姑就赶回了南海城。
朱聪、钱瑞是他最早的时候就拉出来的商贸人才,不仅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同时也对各项工艺、产品都是知之甚深,加上系统的商贸培训,这次派他们去打通和李朝的商道,也是郑毅寄予了厚望的。
两个多月的时间,两人带着三艘大船披荆斩棘,跨过万里海域在李朝换来不少东西。
郑毅赶回来的时候,大量的米粮已经开始入仓,这些都是他们从李朝那边换来的稻米。
李朝南部的气候还算是不错,几乎与倭国一样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就是稻米。
后来才由明朝传入玉米,也成为李朝一种比较重要的经济作物。
但是当前李朝还是以稻米和大麦、小麦为主的。
此次三艘船一共运来粮食数十万斤。
还有各类的蔬菜、水果、豆类。
更有不少的布匹,都是白叠布。
白叠布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做棉布。
其实明朝棉布已经很普遍了,很多边疆地区也在种植。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小康及以上的家庭都会使用棉布。
只是郑毅所在的外东北,地理位置偏僻,距离棉布产区实在太远,得不到棉花也就不可能有棉布了。
李朝却不一样,这个是大明朝最合格的小弟,基本上大明朝有什么,李朝这边就会有什么。
虽然无法种植棉花,但是棉布这东西确实不缺的,每年都从大明境内运输很多回来。
当前的李朝,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就是明朝,另外一个伙伴是隔壁的倭国。
他们对于北部的海疆根本没什么了解,有了解也不过是渔民打渔回过来。
是以郑毅和朱聪、钱瑞交流他们这次行程的时候。
竟然还听到个笑话,他们登陆点在咸镜南道的元山湾。
此时的元山湾还不是后世的那座大港,但也多少形成了集镇。
当地的李朝人看到三艘大船到来,刚经历壬辰倭乱不久的他们,马上敲锣打鼓的示警。
还以为是倭国人再次来打他们了,搞得朱聪两个人和船上的汉人平民是哭笑不得。
不得已之下,朱聪只能带着人亲自登岸,挑着大都督府的大旗要求面见当地官员。
那些人还有些不信,汉人他们也不是没见过,哪有这种打扮儿的汉人?
当时就有胆子比较大的站出来,一口流利的中原话质问他们为何假扮汉人。
朱聪当时就有点懵了,他可是正儿八经的汉人,祖祖辈辈都没换过民族。
怎么到了李朝反而成为假扮汉人了?而且这些人中原话说的咋这么溜呢?
人家听到朱聪的质问,当即将帽子一摘,露出自己的那高高的发髻。
意思是看到没,真正的汉人都是留发髻的,你们那最多算是和尚。
朱聪苦笑不得,郑毅麾下这些人,为了方便统一都是留的平头。
还真是跟大明朝的流行装束不太相同。
大明理学盛行,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以从小到大都不会去剃头或者剃掉胡须,最多也就是为了美观简单的修剪一下,但是整体还是留着发髻、留着胡须的模样,不留头发的只有一类那就是和尚,不留胡须的也只有一类就是太监。
李朝这些人当即得意起来,没话说了吧?就知道你们都是假冒的,充当什么不好,还要充当咱家老大汉人。
这些人又提着自家的改良长衫问,你们不是说汉人吗?你们的衣服为啥还不如我们的正规呢?
可不吗?郑毅这边的人大多上衣和裤子是分开的,这样干什么都显得比较利落。
李朝这边是民族服饰,但是能看出古代汉人的服饰改良过的痕迹。
都是一水的长衫,有点宋朝和明朝服饰的影子。
这个朱聪他们还是没有,也只能无奈摇头。
早知道来的时候就让轻工坊整几件长衫了。
闹得到这边被人家误认为冒充汉人了。
汉人有啥好冒充的?咱就是纯正汉人。
好在不久后元山当地的县令赶来了。
李朝和明朝的官制几乎相近。
只是没有大明分的那样明确。
但是县令这个等级还是存在的。
此人见到朱聪有些疑惑,能确定他们是正儿八经的汉人。
但是对他们这样的装束也是不敢恭维,汉人哪有这样做的?难道不怕被抓起来吗?
还有就是他们口口声声说他们是东洲都督麾下,东洲都督是个什么官职嘞?
既然能确定是汉人,当地的县令崔名钧也不敢怠慢。
赶忙将朱聪和钱瑞请到衙门好生的招待。
还请来不少的当地富商大贾相陪。
经过一番交流,才知道所谓的东洲都督就是苦夷岛的总督官。
这些人倒是有人听过苦夷岛,但是对那蛮荒的地方一点不了解。
但是还是知道整个关外都算是明朝的地盘,至于管理机构怎么设置的也不清楚。
他们最了解的就是盘踞在白山附近繁衍生息的建州诸部,咸镜北道那边也有很多女贞人。
还以为关外都是女贞呢,没想到明朝廷在苦夷岛那么犄角旮旯的地方还设有总督官。
一堆印信、文书检查完之后,崔名钧更加的热情了,这些人必定是汉人官员无疑。
李朝此时对中原王朝抱有极大的敬畏,崔名钧最为边缘地带的小官更是如此。
听说他们此来是为了和李朝这边开展贸易的,崔名钧当即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
从那天开始,朱聪和钱瑞就开启了赴宴模式,不停的喝,喝的最后看见酒就发愁。
交易也很顺利,他们带过去的很多皮毛、山参,对于当前的李朝也很昂贵。
还有就是日化产品,更是以远山为中心引领了一股潮流。
那种香喷喷的香皂,最是能够吸引无数男女。
一块的价值都能比得上一块黄金。
更有什么护肤水、美白霜之类的。
他们都以为这是中原最流行的。
都是视若珍宝的带回去显摆。
当然,最让他们惊讶的是朱聪带来的黄金。
一块块的十斤标准的金砖摆出来,那种震撼性是无人能抵挡的。
别说粮食,就算将元山给买了都没有什么问题。
很快咸兴府那边都过来人了,都是当地的大族。
这些大族控制着咸镜道大量的资源。
官面势力和民间势力都是非得的强。
他们将朱聪带来的订单全都吃下。
然后分润出一部分给到元山。
剩下的就是这些大家族发挥。
整个李朝顿时动了起来,无数需要的粮食、棉布、矿石开始向元山运输。
黄金只要给到位,他们都有种大君都可以卖给朱聪的慷慨。
当然朱聪才不会要他们什么大君,那玩意除了吃能有啥用?
他们要的是粮食、棉布以及各种的生活用品。
还有就是如今东洲岛和岸上没有的矿石。
比如硝石之类的东西,总不能全都用尿去提炼吧?
其他还有就是稀有金属矿石,这些都是炼钢使用的。
不到一个月时间,朱聪和钱瑞酒还没有醒,人家就给他们将货备齐了。
当然朱聪和钱瑞提供的货物也都被他们吃下,皮毛、药材、瓷器、食盐、海鲜酱、鱼子酱、鱼肉罐头、鹿肉罐头、鹿奶酒、马奶酒、香皂、牙膏、香水、护肤水、美白霜等等等等,三大船的货物倒是还挣了不少钱。
尤其是香皂那些日化用品,当地商人试验过后大为震惊,都是疯了一样将货物分配完毕。
郑毅也算是第一个将化妆品这样的东西倾销到李朝的第一人吧?
比起后世半岛的化妆品进入华夏要舒坦的多了。
朱聪他们打算离开,没想到汉阳城和京畿道也来人了。
来的人还是个大人物,李朝国主的亲侄子绫阳君李倧。
相隔大海,对于他们的情况,郑毅这边也无法及时获悉。
有时候半个多月才能收到一条消息,对这些打通商路的先驱们还真是很挂念。
是以听说他们回来,郑毅马上将虾夷岛,也就是新魏州的事情扔给手下,带着康红姑就赶回了南海城。
朱聪、钱瑞是他最早的时候就拉出来的商贸人才,不仅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同时也对各项工艺、产品都是知之甚深,加上系统的商贸培训,这次派他们去打通和李朝的商道,也是郑毅寄予了厚望的。
两个多月的时间,两人带着三艘大船披荆斩棘,跨过万里海域在李朝换来不少东西。
郑毅赶回来的时候,大量的米粮已经开始入仓,这些都是他们从李朝那边换来的稻米。
李朝南部的气候还算是不错,几乎与倭国一样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就是稻米。
后来才由明朝传入玉米,也成为李朝一种比较重要的经济作物。
但是当前李朝还是以稻米和大麦、小麦为主的。
此次三艘船一共运来粮食数十万斤。
还有各类的蔬菜、水果、豆类。
更有不少的布匹,都是白叠布。
白叠布的另外一个名字就叫做棉布。
其实明朝棉布已经很普遍了,很多边疆地区也在种植。
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小康及以上的家庭都会使用棉布。
只是郑毅所在的外东北,地理位置偏僻,距离棉布产区实在太远,得不到棉花也就不可能有棉布了。
李朝却不一样,这个是大明朝最合格的小弟,基本上大明朝有什么,李朝这边就会有什么。
虽然无法种植棉花,但是棉布这东西确实不缺的,每年都从大明境内运输很多回来。
当前的李朝,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就是明朝,另外一个伙伴是隔壁的倭国。
他们对于北部的海疆根本没什么了解,有了解也不过是渔民打渔回过来。
是以郑毅和朱聪、钱瑞交流他们这次行程的时候。
竟然还听到个笑话,他们登陆点在咸镜南道的元山湾。
此时的元山湾还不是后世的那座大港,但也多少形成了集镇。
当地的李朝人看到三艘大船到来,刚经历壬辰倭乱不久的他们,马上敲锣打鼓的示警。
还以为是倭国人再次来打他们了,搞得朱聪两个人和船上的汉人平民是哭笑不得。
不得已之下,朱聪只能带着人亲自登岸,挑着大都督府的大旗要求面见当地官员。
那些人还有些不信,汉人他们也不是没见过,哪有这种打扮儿的汉人?
当时就有胆子比较大的站出来,一口流利的中原话质问他们为何假扮汉人。
朱聪当时就有点懵了,他可是正儿八经的汉人,祖祖辈辈都没换过民族。
怎么到了李朝反而成为假扮汉人了?而且这些人中原话说的咋这么溜呢?
人家听到朱聪的质问,当即将帽子一摘,露出自己的那高高的发髻。
意思是看到没,真正的汉人都是留发髻的,你们那最多算是和尚。
朱聪苦笑不得,郑毅麾下这些人,为了方便统一都是留的平头。
还真是跟大明朝的流行装束不太相同。
大明理学盛行,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以从小到大都不会去剃头或者剃掉胡须,最多也就是为了美观简单的修剪一下,但是整体还是留着发髻、留着胡须的模样,不留头发的只有一类那就是和尚,不留胡须的也只有一类就是太监。
李朝这些人当即得意起来,没话说了吧?就知道你们都是假冒的,充当什么不好,还要充当咱家老大汉人。
这些人又提着自家的改良长衫问,你们不是说汉人吗?你们的衣服为啥还不如我们的正规呢?
可不吗?郑毅这边的人大多上衣和裤子是分开的,这样干什么都显得比较利落。
李朝这边是民族服饰,但是能看出古代汉人的服饰改良过的痕迹。
都是一水的长衫,有点宋朝和明朝服饰的影子。
这个朱聪他们还是没有,也只能无奈摇头。
早知道来的时候就让轻工坊整几件长衫了。
闹得到这边被人家误认为冒充汉人了。
汉人有啥好冒充的?咱就是纯正汉人。
好在不久后元山当地的县令赶来了。
李朝和明朝的官制几乎相近。
只是没有大明分的那样明确。
但是县令这个等级还是存在的。
此人见到朱聪有些疑惑,能确定他们是正儿八经的汉人。
但是对他们这样的装束也是不敢恭维,汉人哪有这样做的?难道不怕被抓起来吗?
还有就是他们口口声声说他们是东洲都督麾下,东洲都督是个什么官职嘞?
既然能确定是汉人,当地的县令崔名钧也不敢怠慢。
赶忙将朱聪和钱瑞请到衙门好生的招待。
还请来不少的当地富商大贾相陪。
经过一番交流,才知道所谓的东洲都督就是苦夷岛的总督官。
这些人倒是有人听过苦夷岛,但是对那蛮荒的地方一点不了解。
但是还是知道整个关外都算是明朝的地盘,至于管理机构怎么设置的也不清楚。
他们最了解的就是盘踞在白山附近繁衍生息的建州诸部,咸镜北道那边也有很多女贞人。
还以为关外都是女贞呢,没想到明朝廷在苦夷岛那么犄角旮旯的地方还设有总督官。
一堆印信、文书检查完之后,崔名钧更加的热情了,这些人必定是汉人官员无疑。
李朝此时对中原王朝抱有极大的敬畏,崔名钧最为边缘地带的小官更是如此。
听说他们此来是为了和李朝这边开展贸易的,崔名钧当即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
从那天开始,朱聪和钱瑞就开启了赴宴模式,不停的喝,喝的最后看见酒就发愁。
交易也很顺利,他们带过去的很多皮毛、山参,对于当前的李朝也很昂贵。
还有就是日化产品,更是以远山为中心引领了一股潮流。
那种香喷喷的香皂,最是能够吸引无数男女。
一块的价值都能比得上一块黄金。
更有什么护肤水、美白霜之类的。
他们都以为这是中原最流行的。
都是视若珍宝的带回去显摆。
当然,最让他们惊讶的是朱聪带来的黄金。
一块块的十斤标准的金砖摆出来,那种震撼性是无人能抵挡的。
别说粮食,就算将元山给买了都没有什么问题。
很快咸兴府那边都过来人了,都是当地的大族。
这些大族控制着咸镜道大量的资源。
官面势力和民间势力都是非得的强。
他们将朱聪带来的订单全都吃下。
然后分润出一部分给到元山。
剩下的就是这些大家族发挥。
整个李朝顿时动了起来,无数需要的粮食、棉布、矿石开始向元山运输。
黄金只要给到位,他们都有种大君都可以卖给朱聪的慷慨。
当然朱聪才不会要他们什么大君,那玩意除了吃能有啥用?
他们要的是粮食、棉布以及各种的生活用品。
还有就是如今东洲岛和岸上没有的矿石。
比如硝石之类的东西,总不能全都用尿去提炼吧?
其他还有就是稀有金属矿石,这些都是炼钢使用的。
不到一个月时间,朱聪和钱瑞酒还没有醒,人家就给他们将货备齐了。
当然朱聪和钱瑞提供的货物也都被他们吃下,皮毛、药材、瓷器、食盐、海鲜酱、鱼子酱、鱼肉罐头、鹿肉罐头、鹿奶酒、马奶酒、香皂、牙膏、香水、护肤水、美白霜等等等等,三大船的货物倒是还挣了不少钱。
尤其是香皂那些日化用品,当地商人试验过后大为震惊,都是疯了一样将货物分配完毕。
郑毅也算是第一个将化妆品这样的东西倾销到李朝的第一人吧?
比起后世半岛的化妆品进入华夏要舒坦的多了。
朱聪他们打算离开,没想到汉阳城和京畿道也来人了。
来的人还是个大人物,李朝国主的亲侄子绫阳君李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