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政府的动作,绝大部分的国人都只能见到明面上的,见不到背地里的。这除了和国人本身的见识有关之外,更多也是政府动作从来都不是轰轰烈烈的,讲究的是低调,行使的是润物细无声。

    在香港,政府其实在改革开放前后都拥有国企。

    不说设立,说拥有,是有些国企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存在的,属于政府产业,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直接接管了过来而已。

    最大也最知名的四家国企,排名第一的自然是香港招商局,这家成立于晚晴洋务运动时期的国企;然后不分顺序依次是中国光大集团、中国港中旅集团、中国华润集团。

    四家国企,光大集团和华润集团最为国人所熟知,港中旅集团次之,香港招商局排末尾。

    光大集团,一听这个名字就耳熟的很,没错,其实就是后来那个不断在电视上有着广告的光大,光大证券、光大银行这些。另外,还有上、海那个光大会展中心。周兴盛前世就去过这个会展中心,虽然也不怎么样,但在上、海来说也是个知名的地点了。

    华润集团,华润置地、华润电力这些就不说了,单说一个华润万家,就足以让国人对它印象深刻,是中国经营规模最大的零售超市集团。还有一个华润怡宝,水业中的一个大牌子,同样是属于华润的。

    周兴盛有时候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一提起大型超市这些,国人就说中国不行?

    坑爹啊,华润难道就不是中国企业了?华润还是副部级的央企呢!

    所以,有的时候看待问题还是得眼光放远一点,别一听央企、国企这些,就说这不行、那不行的,印象坏到极点。然后说着需要改革、需要有外来资本参与竞争之类的。其实,有些央企还是很不错的,不等不靠,也不靠垄断,不也照样发展成了世界五百强?华润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这些,只要管理层得当,国有企业的发展还是很有优势的。

    港中旅集团,带着一个“旅”字,一听再一看,很容易就明白。这是一家主要以旅游业为主业的央企。当然,和其它大型的公司一样,发展壮大了之后,往往什么行业都想掺和上一脚,所以到最后,房地产、钢铁、物流贸易这些也成为了港中旅旗下的主要业务。

    香港招商局,这是一家有着辉煌历史的民族企业。

    洋务运动期间,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书清政府设立招商局,同治皇帝批准。1872年,招商局正式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也是洋务运动硕果仅存的产物,更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

    后世。周兴盛是没有听过这家企业的,但在这一世,参与了内地的投资之后,他就不得不了解这家企业了。因为几乎所有地方都得和这家企业打交道,还真绕不开。早前去内地投资创办周师傅的时候,其实就是通过招商局才办成的。

    有关招商局的资料。厚厚的一垒,有膝盖高,光是目录就成了一本书。

    当秘书将目录给他,指着一垒高的资料让他看时,他的表情和星爷在《鹿鼎记》里的表情如出一辙,太坑爹了。

    而看完资料后,周兴盛再数了数招商局的壮举,只说了一个字:“靠!”

    开辟中国第一条远洋商业航线;投资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大型煤矿开、平矿务局;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大型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治平厂矿公司;创办了中国第一家银行通商银行,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第一家保险公司保险招商局;第一条电话线、第一条铁路等等等等。

    而在新中国接手之后,1979年又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1987年,创办了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1988年,也就是今年,又倡导成立了第一家企业合股兴办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保险。

    看看,每一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创办的企业无一不是赫赫有名的企业,汉治平、开平矿务局、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等等等。如果不是明确知道,很难想象招商局居然是这样的风光,这般的大能耐,堪称传奇。就算后世的一些大型跨国集团,相比起招商局来,那都是渣渣,不在一个档次上。

    对此,周兴盛还能说什么?只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膜拜中!

    四家企业里,三家企业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存在的,只有光大集团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创办的,时间是1983年5月。国务院国发[1983]89号文批复光大集团章程明确:光大集团是直属国务院的部级公司。在规格上,比招商局还要高半个位阶,招商局还只是副部级而已。

    目前,周兴盛和四家企业都打过交道。

    谈不上和哪一家企业的联系最深,因为联系都很深。

    和招商局的联系,这个是必然的,港商进入内地投资的一个主要渠道。加上周兴盛如今大举进入地产基建行业,和招商局的联系就更深了,先后在内地的多个基建项目上和招商局有过合作。一个是成渝高速公路,一个是沪杭甬高速公路,目前还没有开工,尚处于论证阶段,不过合作方案已经基本达成。

    沪杭甬高速公路,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哪里的高速路段,最终方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整条路将会途径四个市,全长将近两百五十公里,是名符其实的浙省第一路。

    成渝高速公路,这个的名气就更大了,国人多半都知道这条路,这是川省第一条高速公路,连接成、内、重三大工业城市,途径14个县市区,是国家“八五”重点公路工程,预期将于1990年开工建设。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周兴盛为什么要在基建项目方面实施保守策略了,动辄就是几百公里的高速公路,造价就不说了,光是时间就要好几年,拖动资金的压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和光大集团的联系,不是光大银行、光大证券这些,这些都还没影子呢。现在和光大集团的联系,也是投资管理方面的问题,光大集团的主业就是金融与投资管理,双方已经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周兴盛迫切需要引入成熟的管理体系。

    换做是一般私人的投资公司,和光大集团这样的大型央企打交道,铁定是处于弱势地位。

    不过周兴盛不同,先后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都是大赚特赚,赚成了一个百亿富翁,就投资这一点上,光大集团就没有半点优势可言,反而处于绝对的劣势。也就只有在公司的管理体系方面,光大集团占尽了优势。

    和港中旅集团的联系。得从去年周兴盛和邹文淮两人商谈在内地建影视基地开始。

    当时,两人商谈的是无息三国影视基地的问题,周兴盛还派人专人去和央视洽谈。只是由于各种问题一直拖着,直到今年年初的时候才有了确切的消息。之后。周兴盛和央视以及邹文淮三方达成了共识,共同投资建设无息影视基地。

    作为中国最大的旅游集团来说,影视基地这样优质的旅游资源当然不容错过。

    所以,在得知了周兴盛他们开建无锡影视基地的消息后。港中旅集团立即行动了起来,强烈要求掺和上一脚。周兴盛、邹文淮以及央视,三者都考虑到了港中旅的优势。所以很快就答应了。于是乎,四方面凑成了一桌麻将,边打牌边商谈,周兴盛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和港中旅集团成了合作伙伴。

    至于华润集团,这家前身是1938年就成立的“联合行”,就更是周兴盛不得不打交道的企业了,必要性必须性甚至要超过招商局。

    至于原因,其实很简单,自1952年起,华润一直就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在港澳及东南亚的总代理,内地的任何产品包括香港最需要的粮食、水、水果、蔬菜这些,全部都是通过华润走出内地的,进入香港乃至整个东南亚的。当然,香港是内地的首要供应地。

    翻看历史,再看看香港的地理位置,其实根本不足以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因为要水没水,要地没地,要粮食没粮食,极其短缺。历史上,香港多次发生水荒,一度窘迫不已。若不是后来新中国成立后国际政治的变更,导致内地不得不以香港作为联通世界的桥头堡,香港也不会获得后来的大发展,就更别提成为世界性的大都市了。

    虽然近年来由于内地的改革开放,华润的历史地位以及重要性都急剧下降,但在贸易往来上,华润还是最主要的渠道。

    周兴盛旗下,周师傅的方便面要卖到香港来,华润是绕不开的。

    如今的“周师傅方便面”是内地方便面第一品牌,成功的占据了最大的市场份额。这个时候,走出内地,进军香港、台、湾、其它亚洲各国和地区就成了必然。总是呆在内地闷头发展,没志气,公司也会暮气沉沉,不利于发展。

    大四喜要想做大做强,华润同样也是绕不开的,没有华润的食品供应,超市不成超市。就算勉强从别的国家和地区调来,但也没有了价格上的优势,不足以和其它超市竞争,最后铁定得倒闭。

    当然,在这里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尴尬的说一下,华润之所以成为中国最大超市连锁,其实也是沾了这一点的光,靠的同样是垄断。可以想象,如果华润不是垄断了内地在港澳和东南亚的进出口贸易,它也不肯能有后世那样的发展。

    、、、、、、、、、、、、、、

    在香港的国有企业,除了以上这四家之外,还有其它一些大型的国企,像广、州市政府成立的越秀集团。只是在规模上以及效应上,都比不得以上四家公司,所以就合作来看,目前还比较少,周兴盛对此并不强求。

    不得不说,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在不知不觉间。周兴盛的合作伙伴是越来越多,利益关系网也铺得深远宽广。

    在1988年年底的公司年度会议上,回顾财神投资公司现在的规模,再深想一下其中牵连到的利益关系网,周兴盛自己都有了明悟,他已经是香港乃至亚洲为数不多的顶级商业大亨之一了。

    这一年,相比起87年,财神投资的发展越发的迅速,成绩也是斐然。

    明面上的,隐形的。尤其是后者,虽然很难直观体现,但成绩确实最大,周兴盛也最为看重。

    隐形的,包括公司的管理体系以及人才体系。

    组建了一个又一个控股公司,整合了旗下资源,引入了多家实力雄厚公司的管理体系,包括三洋食品、新世界发展、招商局、光大集团这些大型的集团化公司。

    而在人才方面,除了定期举办大型招聘会之外。旗下各个控股公司以及下属子公司都在招聘市场上常年招聘,或是现用,或是储备。除此之外,也和香港乃至世界各地的大学院校达成了定向培训的合作。公司负责出资,校方负责为公司培养人才,也就是常说的“委培”。

    委培,委托培训。

    大学生入学前就和公司签订协议。公司负责资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毕业后,学生必须为公司工作多少年或者为公司创造多少利益。

    其实。对于人才的缺口,周兴盛很想自己创办一个专门的学校,就像李超人创办的长江商学院一样,完全的企业学校。只是现在,他铺的摊子已经足够大了,甚至大到了根本顾不过来的地步,所以也只能是不了了之。

    年度会议顺利完成,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以后一段时间,至少这两三年间,他是不能够再像今年一样大肆投资了。

    他现在需要的,也是财神投资需要的,是稳定!

    稳定下来,然后沉淀下来,夯实基础,苦练内功,这才是今后两三年内财神投资应该做的。

    认真想想,今年一年之内,先是收购了百分之十的招商银行股票,接着斥资26亿港元收购华美达,然后投资无锡影视基地、沪杭甬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全都是大花钱的项目。再加上其它一些小型的实业投资以及股市上不断的吸纳优质股票,预计总投资金额将达到惊人的五十亿港币!

    疯狂的投资,疯狂的老板,这是所有财神投资旗下与会高管们的心思。

    百亿的身家,光是投资就花去了五十亿港币,另外旗下公司的经营费用以及保维稳的保证金,零零散散,周兴盛无语的发现,他实在是太能花钱了,居然不能够再进行什么大的投资计划了,否则就容易发生事故。

    崩盘是不肯能,但令他焦头烂额的麻烦还是会有的。

    周兴盛不得不按耐住自己那颗躁动的心,沉下去,开始低调的做事。

    于是乎,在所有人的不经意间,周兴盛开始减少了曝光的几率,也没有了大出风头的事情震撼爆出。似乎过了一个年,周兴盛就急流勇退了一样,变得行踪神秘,只偶尔出现在一些财经杂志上,就像李超人、郑玉彤、霍英冬等人。

    转身,不是华丽丽的,有的只是自然而然。

    周兴盛开始隐身在了幕后,有一点不适应,但很快就适应了,毕竟在因为收购亚视而不得不走出前台之前,他同样是隐身在幕后的。

    情况自然有所不同。

    之前,公司都没有发展起来,还处在赚第一桶金的时候,本来就不是什么大人物,自然是隐身幕后的。

    现在,公司基本完善,该投资的都投资了,只等巩固下去,到了没有必要抛头露面的时候,这才隐身幕后的。

    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周兴盛的心情也是完全不一样的。

    财神投资的总裁位置还是周兴盛自己兼任,是董事长兼执行总裁。前期,周兴盛想过聘请高级经理人来打理,只是后来没有合适的人选,再加上这个总裁之位其实也很简单,周兴盛自己也在香港大学学习mba,所以干脆就自己干到底了。

    李超人也不是专业的经理人,但谁能否认他的管理水平?

    不外乎活到老学到老而已!

    周兴盛就不相信了,有着后世的眼光,加上财神投资这个平台,再加上一直学习下去,他还成为不了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了?

    至于说总裁之位很简单,并不是真的简单,而是财神投资是最顶端的股权所有公司,旗下各个控股公司都各自有着自己的管理层,并不需要周兴盛插手。周兴盛要做的只是听听各个控股公司的报告,然后凭借着对于未来的认识加以分析,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在这方面,对于未来发展有着深切体会的他,根本不愁下面的人会误导欺骗他,更加不惧他自己会做出错误的决定。

    如此一来,把握住了大方向,再做好安全监督,抓好人事以及财政大权,一切就尽在他的掌握之中!(未完待续……)

    【文学网提供无广告弹窗小说阅读】

章节目录

重生香港做大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无上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一章 香港四大央企!-类似重生之实业大亨的小说,重生香港做大亨,十月阅读并收藏重生香港做大亨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