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21年夏天。
洛阳一带,外加荥阳、襄城、南阳、颍川四郡,外加新投的新蔡和汝南郡,已经到达了一百六七十万的人口。
然而,随着诸郡的逐渐兴盛,而且石赵又处于守势,对豫州南部的诸郡控制相对较弱。到了五月份,陈郡和汝阴郡的郡守也跟着宣布归于晋地。
一年多的时间,司马珂只是专心发展以洛阳为重心的根据地,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豫州南部四郡。
随着江北之地的逐渐兴盛,司马珂手里的人力、物力和粮草都便比较充裕起来,兵马也越来越强壮,开始将目光瞄准了镇守在陈留郡和东燕郡的赵军。
按照他的计划,要在两年之内将黄河南面之地,全部收归到东晋的治下,再图河北之地。
只是,他还需去走一趟建康。
有了土豆和红薯两个大利器,经过一年多对洛阳一带以及豫州南部诸郡的经营,司马珂的根据地一片欣欣向荣,已经极其稳固。
再加上这一年多,司马珂不断的从江南运来粮米,储存了不少米粮。其实就算没有江南的供给,司马珂也不会出现粮草不继的情况。
但是,朝廷的关系还是要继续稳固,江南之地不能丢。若是他长期离开建康不归,恐怕那些对他极为仇视的北方士族,便会可能逐渐占据上风。届时真若在他大军直捣胡虏都城的时候,若是像历史上的桓温那样来来几道圣旨召回,或者另外任命一个大都督来接替他,甚至来个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对他来说都是极其尴尬的事情。
就算不对他下手,若是将荆州纪睦和南豫州的虞洪等人架空,另派朝廷大员接管京口之地,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届时要么对抗朝廷,要么认命,都将对他不利。
除了要觐见小皇帝司马衍,与昔日与自己交好的士族和官员继续维持关系,拜访抱病在床的郗鉴,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
无论是北伐,还是西征,北府三军都是绝对的主力,当初没有郗鉴的高风亮节,主动交出兵权,北伐不可能如此的顺利。所以,在司马珂看来,郗鉴也算是对他有恩,不能不在其临终前看上一眼。
………………
这年夏天,农历六月底。
司马珂花了数日的时间,连发了二十几道公文,将江北根据地内的事情安排完毕之后,告别了依依不舍的一妻四妾,只带王辉等百余名亲兵,前往江南而去。
此时的轩辕关一带的山路,路上运输的粮米的夫役,已经少了许多,不似纪笙来的时候那般热闹。意味着司马珂的粮米储量已经足够,不再需要此般劳民伤财的运粮。
从襄阳运粮到洛阳,夫役自身在路上要消耗四成的粮米,大量的人力和粮食都消耗在路上。如今江北根据地,已经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也给江南的军民,减少了许多的压力。
一路上轻车简从,很快便到了襄城郡。司马珂在襄城郡逗留了数日,跟荀蕤两人交流了一番,要到襄城郡城郊视察了一遍,见得襄城郡内的百姓都安居乐业,同时郡学也办得有声有色,与洛阳一带无异,对荀蕤好生夸赞了一番。
过了襄城郡,又到宛城呆了数日,与老臣桓宣沟通了一番,这才奔往襄阳而去。
镇守襄阳重地得是征虏将军、荆州都督,领荆州刺史的纪睦,也是纪笙的堂叔,按照辈分司马珂也得叫一声堂叔。
听闻司马珂路过襄阳城,纪睦亲自率着襄阳城内的军民,出城数里前来迎接,极其隆重。
秣陵纪氏,原本只是准一流的江东士族,略逊于吴郡四姓,比起那些北方来的侨姓高门,更是远远不及。但是纪笙婚配司马珂之后,秣陵纪氏便是水涨船高,已经被时人与吴郡四姓并称,甚至有超越之势。纪睦原本与司马珂共过患难,算是忘年之交,后来又结亲,自是亲上加亲,将司马珂视作自己的亲人一般看待。
襄阳之地,原本是老将桓宣镇守。桓宣镇守襄阳十余年,在襄阳一带威望极高,为人也恭谨谦卑,但是终非司马珂的心腹之将。襄阳之地乃是由北往南的咽喉之地,大江南北最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故此桓宣虽然极其不错,但是司马珂还是交给纪睦放心一点。
入夜。
纪睦在府内花厅,与司马珂一面饮酒,一面密谈,讨论江南之事。
纪睦举樽与司马珂对饮一樽,缓声说道:“殿下此番去江南,须与陛下及三公好生走动,还有与殿下交好的士族,亦须联络一番。”
司马珂双目亦凝,低声问道:“莫非老将军听到了甚么对孤不利之事?”
纪睦微微的叹了一口气道:“殿下北伐劳苦功高,威震华夏,但是对那些侨姓高门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朝堂之上的那些士族,担心江南流民,大举回归故里,已是对殿下颇有微词。况且……”
纪睦停顿了一下。
司马珂问道:“况且如何?”
纪睦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殿下发明印刷之书,公然售卖经书,使得大雅之经书,落入寻常百姓之家,令诸士族极为不满,认为殿下此举乃对圣人经书之亵渎。且殿下又设立郡学,广收寒门,乃至黔首,更令诸士族视若荒唐之举,认为此举将动摇我朝之基石……”
纪睦说完这通话,又看了司马珂一眼,还想说什么,却又什么都没说。
司马珂知道他想说什么,却也没有追问。
纪睦虽然是铁定站在司马珂这边的,但是对司马珂的举措却是极为不理解。司马珂既为宗室,也知道士族是朝廷的基石,为何偏偏要去取悦那些寒门庶族,甚至黔首,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说得简单一点,作为统治者和既得利益者,司马珂也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为何偏偏要帮那些被统治者去争取利益,让那些在诸士族眼里的贱民去接触经书和学识,这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纪睦不明白,甚至连庾翼、谢尚和桓温等人也不明白司马珂的用意,只是他们都是司马珂的心腹之将,跟着司马珂才平步青云,故此言听计从而已。
司马珂望着纪睦,敬了纪睦一樽酒,笑笑道:“得老将军提醒,此番回建康之后,孤自会好生处置,时辰不早了,老将军也早点休憩。”
纪睦知道司马珂做任何事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旦做了决定,便不会更改,故此也不再多问,只是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而对于司马珂来说,纪睦这样的老将,很多观念已经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固,一时之间想要跟他把大道理说明白是不可能的,唯有用时间来说明一切。
只是,不管是纪睦也好,桓温、谢尚和庾翼等人也好,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的变革。如果有,那就换上绝对服从他的命令的将领!
洛阳一带,外加荥阳、襄城、南阳、颍川四郡,外加新投的新蔡和汝南郡,已经到达了一百六七十万的人口。
然而,随着诸郡的逐渐兴盛,而且石赵又处于守势,对豫州南部的诸郡控制相对较弱。到了五月份,陈郡和汝阴郡的郡守也跟着宣布归于晋地。
一年多的时间,司马珂只是专心发展以洛阳为重心的根据地,却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豫州南部四郡。
随着江北之地的逐渐兴盛,司马珂手里的人力、物力和粮草都便比较充裕起来,兵马也越来越强壮,开始将目光瞄准了镇守在陈留郡和东燕郡的赵军。
按照他的计划,要在两年之内将黄河南面之地,全部收归到东晋的治下,再图河北之地。
只是,他还需去走一趟建康。
有了土豆和红薯两个大利器,经过一年多对洛阳一带以及豫州南部诸郡的经营,司马珂的根据地一片欣欣向荣,已经极其稳固。
再加上这一年多,司马珂不断的从江南运来粮米,储存了不少米粮。其实就算没有江南的供给,司马珂也不会出现粮草不继的情况。
但是,朝廷的关系还是要继续稳固,江南之地不能丢。若是他长期离开建康不归,恐怕那些对他极为仇视的北方士族,便会可能逐渐占据上风。届时真若在他大军直捣胡虏都城的时候,若是像历史上的桓温那样来来几道圣旨召回,或者另外任命一个大都督来接替他,甚至来个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对他来说都是极其尴尬的事情。
就算不对他下手,若是将荆州纪睦和南豫州的虞洪等人架空,另派朝廷大员接管京口之地,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届时要么对抗朝廷,要么认命,都将对他不利。
除了要觐见小皇帝司马衍,与昔日与自己交好的士族和官员继续维持关系,拜访抱病在床的郗鉴,也是一个重要的目的。
无论是北伐,还是西征,北府三军都是绝对的主力,当初没有郗鉴的高风亮节,主动交出兵权,北伐不可能如此的顺利。所以,在司马珂看来,郗鉴也算是对他有恩,不能不在其临终前看上一眼。
………………
这年夏天,农历六月底。
司马珂花了数日的时间,连发了二十几道公文,将江北根据地内的事情安排完毕之后,告别了依依不舍的一妻四妾,只带王辉等百余名亲兵,前往江南而去。
此时的轩辕关一带的山路,路上运输的粮米的夫役,已经少了许多,不似纪笙来的时候那般热闹。意味着司马珂的粮米储量已经足够,不再需要此般劳民伤财的运粮。
从襄阳运粮到洛阳,夫役自身在路上要消耗四成的粮米,大量的人力和粮食都消耗在路上。如今江北根据地,已经基本能够自给自足,也给江南的军民,减少了许多的压力。
一路上轻车简从,很快便到了襄城郡。司马珂在襄城郡逗留了数日,跟荀蕤两人交流了一番,要到襄城郡城郊视察了一遍,见得襄城郡内的百姓都安居乐业,同时郡学也办得有声有色,与洛阳一带无异,对荀蕤好生夸赞了一番。
过了襄城郡,又到宛城呆了数日,与老臣桓宣沟通了一番,这才奔往襄阳而去。
镇守襄阳重地得是征虏将军、荆州都督,领荆州刺史的纪睦,也是纪笙的堂叔,按照辈分司马珂也得叫一声堂叔。
听闻司马珂路过襄阳城,纪睦亲自率着襄阳城内的军民,出城数里前来迎接,极其隆重。
秣陵纪氏,原本只是准一流的江东士族,略逊于吴郡四姓,比起那些北方来的侨姓高门,更是远远不及。但是纪笙婚配司马珂之后,秣陵纪氏便是水涨船高,已经被时人与吴郡四姓并称,甚至有超越之势。纪睦原本与司马珂共过患难,算是忘年之交,后来又结亲,自是亲上加亲,将司马珂视作自己的亲人一般看待。
襄阳之地,原本是老将桓宣镇守。桓宣镇守襄阳十余年,在襄阳一带威望极高,为人也恭谨谦卑,但是终非司马珂的心腹之将。襄阳之地乃是由北往南的咽喉之地,大江南北最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故此桓宣虽然极其不错,但是司马珂还是交给纪睦放心一点。
入夜。
纪睦在府内花厅,与司马珂一面饮酒,一面密谈,讨论江南之事。
纪睦举樽与司马珂对饮一樽,缓声说道:“殿下此番去江南,须与陛下及三公好生走动,还有与殿下交好的士族,亦须联络一番。”
司马珂双目亦凝,低声问道:“莫非老将军听到了甚么对孤不利之事?”
纪睦微微的叹了一口气道:“殿下北伐劳苦功高,威震华夏,但是对那些侨姓高门来说,未必是什么好事。朝堂之上的那些士族,担心江南流民,大举回归故里,已是对殿下颇有微词。况且……”
纪睦停顿了一下。
司马珂问道:“况且如何?”
纪睦又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无奈的说道:“殿下发明印刷之书,公然售卖经书,使得大雅之经书,落入寻常百姓之家,令诸士族极为不满,认为殿下此举乃对圣人经书之亵渎。且殿下又设立郡学,广收寒门,乃至黔首,更令诸士族视若荒唐之举,认为此举将动摇我朝之基石……”
纪睦说完这通话,又看了司马珂一眼,还想说什么,却又什么都没说。
司马珂知道他想说什么,却也没有追问。
纪睦虽然是铁定站在司马珂这边的,但是对司马珂的举措却是极为不理解。司马珂既为宗室,也知道士族是朝廷的基石,为何偏偏要去取悦那些寒门庶族,甚至黔首,做这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说得简单一点,作为统治者和既得利益者,司马珂也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之一,为何偏偏要帮那些被统治者去争取利益,让那些在诸士族眼里的贱民去接触经书和学识,这对他又有什么好处。
纪睦不明白,甚至连庾翼、谢尚和桓温等人也不明白司马珂的用意,只是他们都是司马珂的心腹之将,跟着司马珂才平步青云,故此言听计从而已。
司马珂望着纪睦,敬了纪睦一樽酒,笑笑道:“得老将军提醒,此番回建康之后,孤自会好生处置,时辰不早了,老将军也早点休憩。”
纪睦知道司马珂做任何事情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旦做了决定,便不会更改,故此也不再多问,只是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而对于司马珂来说,纪睦这样的老将,很多观念已经在他心目中根深蒂固,一时之间想要跟他把大道理说明白是不可能的,唯有用时间来说明一切。
只是,不管是纪睦也好,桓温、谢尚和庾翼等人也好,任何人都不能阻止他的变革。如果有,那就换上绝对服从他的命令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