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真不知道如何处理那个捡来的日记本。

    如果这本子是毛笔字写的那个“杨二嫂”的,这里又没有“杨二嫂”,如果是印章上那个“鸿卿”——就是陈娭毑说的,黎鸿卿黎爷爷的,可是他已去世两年,他老伴也被儿女接走,与这里再没有任何联系,这里又怎么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他的日记本。

    本来捡个无主的本子也没什么,只是它透着诡异,黑黑的放在那里,不知怎么让我心里有些疙疙瘩瘩的不舒服。

    这天,夏大龙和女友出去看电影了,英国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我看过这片子,当然,即使我没有看过,夏大龙这有异性没人性的家伙,大概也不会多为我添一张票,也就是说,我连当灯泡的机会也没有。

    每复习了一段时间,就会有那么几天,因疲倦而不想去碰教材,只想换换脑子,今晚坐在这房中发呆了半天,无聊地想着夏大龙在看的那部电影的情节,因为这部电影,我还一时成了“侦探迷”,从牙缝中省下钱来,遇到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就买。说也怪,这类书在书店里难得碰到,地摊上却往往不少,价格都翻了一个倍。

    把几本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书胡乱翻了一下,忽然想,左右无事,何不学学侦探,把那日记本研究推敲一番,看看有可能是什么人丢下的。

    在卓公馆住了这么一段日子,也与一些邻居碰到面熟了,因为生活不怎么循常人规律,估计有相当一部分人我还没见到过。我只能就见到过的人去推想了。

    便重新拿起本子,细细地翻看。

    因为对这本子有些心理上的不适,我还真是没怎么细看过。现在慢慢一翻,才发现内容还算丰富,如果真来一个侦探,理应从中推导出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页是一个线段,下面是那个娟秀的毛笔字迹“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对称”。

    第二页,却是一段钢笔字,与前一页毛笔字的笔迹一比对,在我看来,毛笔字写得很不错,钢笔字却写得不怎么样,而且笔道劲硬,与毛笔字的娟秀形成鲜明对比,显见不出自于同一人。

    我细细看那一段文字,“似乎所有相对的事物都可以标在线段两端,方向相异是其对立,同处一线是其同一,居中的原点,是其相融与转化。”

    我忽然觉得,这段话不怎么象谈几何。

    第三页画了一个座标轴,这就是我曾经认为的解析几何的图形,不过细一看,两轴没有用“x”和“y”来标注,而是写着“横”与“纵”。

    下面又是一段文字,“纵与横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它使我们联想起,所有相对的事物,不也能以这种形式直观地看待吗?换句说话,交叉也可以是一种对称。这么一来,相互反动的方向,不一定刚好相反,也可能只是异向。”

    隔了两行,又是这么一句,“异向而互为反动的方向,可以都是在各自的方向前进。”

    第四页没有图形了,只有两句话。

    “历史前行是合力的结果,每一种力量都同样有着贡献。”

    隔一行,“我们真有一个先天既定的方向吗?”

    我的心突地一跳。

    这哪里是几何,这分明是……哲学。

    就是那线段与座标轴把我引向了几何,然后引向了数学教授黎爷爷……

    不过,这上面的印章确实是“鸿卿”,而黎爷爷名叫“鸿卿”。

    如果是同名同姓者,陈娭毑却又没有说起过。

    不管是谁,反正这院中有这么一个人,在清冷的秋夜里,独自在树下思考哲学问题,这该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大致去推想,这应该是一个男人,年龄不会太小,下限起码是三十岁吧。文化程度较高,可能戴一副眼镜,气质可能有些与众不同……

    我一一去想在卓公馆碰到过的男人。唐娭毑的孙子,那是一个高大的男人,平时闷声闷气地做着家务,打起老婆来下手特别狠,我就经常听到他老婆被打的叫声,此人可以排除。熊家两兄弟,哥哥是个大学生——工农兵大学生,我不怎么看好他的文化程度,关键在于,他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少在家,更不可能晚上呆在院里,那弟弟是一个猛人,据说以前是造反的先锋,可以排除。

    而且,他们都是后院的。我还是比较倾向于此人在前院。

    前院的男人,我见过的只有两个。一个叫王炳文,据陈娭毑说,此人解放前是国民党军的军需处长,长得很高大,虽然有把年纪了,但身板笔挺,还是一副军人气度。此人文化程度应该不低,但还是给我一种赳赳武夫的感觉。另一个姓向,是个工程师老头,宽脸堂,高前额,头发向后梳,总是右手一根文明棍,左手一个烟斗。

    如果这本子是我见过的这几个男人中的一个,我会相信它是属于向老头的。

    当然,还有更多的人,我还没见过。或者仅见过不及留下任何印象的一两面。

    向老头给我的印象有那么一点高深莫测……

    正想到此,电灯灭了。房间陡然一黑。

    卓公馆本是每周固定两晚停电,但近来大约因为江河进入深秋枯水期,停电也没有规律了,一周可以停三四天。

    我正在黑漆漆的房间里摸索火柴,突然天花板上传来“砰砰”的几声响,吓得我一激灵,赶紧摸到火柴抖抖地点燃煤油灯,灯罩坏了,没有灯罩的油灯,昏暗而闪烁。使这房间里的所有东西看上去都象在拖着自己的黑影晃动。

    莫名其妙地,我竟再没有勇气重新去拿起那个黑色的日记本。

    这时睡觉有点早,出去看书吧又有点晚,便有些盼望夏大龙回来,一起聊聊天。这么一想,就想象着他那个《尼罗河上的惨案》的情节该发展到什么地方了,此刻电影里那个被害的多尔夫人的死相——真的是一副死相哦——在我眼前影来影去的,耳边,也似乎响起侦探波洛的台词“贝斯纳大夫,如果手枪是包在披肩中射出去的,那就不会在多尔夫人的头部留下火药的焦痕……”

    很多时候都这样,越强迫自己不想什么事,那些事便越往头脑里钻。

    正想得有点坐立不宁时,听到外面有一点细细碎碎的哭泣声——是女人的哭泣声。

    我觉得汗毛有点竖起来,这时候突然想起陈娭毑说的,这个房里吊死过一个女人的事。

    我干脆躺到床上去,在床上似乎能让人躲避一下恐惧。起码,有什么事来了,能以最快的速度蒙上被子。

    一躺下来,面对的便是墙上一片方形的灰蒙蒙的月光,那是窗外透进来的。

    也许从来没有这么无所事事地面对这片月光,今天这么一看,忽然就从灰蒙蒙的月光中,看到一个绳套的黑影,从屋顶垂下来。

    我的呼吸窒住了。一时没法镇定自己。

    木然地躺了几分钟,才慢慢缓过神来,强制清醒了一下,方能想到,这月光来自窗外,这个绳套只是一个黑影,物理角度上说,它的原物应处在月光照过来的方向。

    我的目光自然就投向窗外——月光是从窗外来的。

    果然,我看到窗外的上方,有一个黑色的绳套,在风中轻轻晃动。

    我抑制不住的好奇心压过了胆怯,我硬了硬胆子,起来往窗前走去。

    窗外是一条走廊,走廊下两级台阶,就是卓公馆的前坪。

    我自然是抬头往上看,果然看到了绳套——在走廊顶上挂着,而且……还不止一个,一排过去约有五六个。

    是悬在那里搁竹篙以晾晒衣服用的。

    一场虚惊。

    其实我早知道这里有这个,但平时用得并不多,我和夏大龙没有竹篙,晾衣服都是随意搭在椅背上,或者挂在门后的。所以平时没怎么注意这些。加上头脑中的先入为主,被停电的夜晚气氛一烘托,就来事了。

    我放松下来,看了看院落上方的天空,今夜月光其实本来很好,但被玉兰花树的枝叶筛过后,就有点细碎斑驳,给院里一种朦胧感了,顺着玉兰花树往下看,一个女人进入我的眼帘。

    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正坐在树下的水泥围栏上。

    她脸色煞白,仿佛有些泪痕,怀里抱着一只猫。当我望到她时,她正好对着猫笑了一笑,吻着猫的额说:“好崽好崽,下雨了,我们进屋去……”说着,她起身走向院子东南角上的屋里。

    我看了看天,哪有半点雨。

    我觉得血液都凝固了。

    我转身坐到床上,此刻不知该干什么,躺着肯定是胡思乱想,不如做点什么转移一下注意力。

    楞了一会,忽然想起拿出围棋来打谱,这比看书有趣,而且眼睛没那么累。

    嗒,嗒,嗒, 棋子敲击声使这夜越发显得静,也让我心神收敛。

    嗒,嗒,嗒,这不是棋子声,是敲门声,而且我肯定不是夏大龙敲门,因为他敲门总是砰砰乱响的,而这个声音,轻而清晰,象是指甲尖在轻扣。

    我问了一句:“谁?”我听见自己声音的回声在屋里荡响。

    “隔壁的邻居。”外面回答。声音低沉,从容。

    我端着煤油灯走过去开了门。

    门口的黑暗中站着一个高而削瘦的人,我微仰着着他,煤油灯闪烁的光从下往上照,他满脸本就象螃蟹一般骨感,这么一照,更是阴云四起,朦胧而诡异,看不清本来面目。我问他找谁。

    他笑了笑,露出白森森的牙齿,说:

    “听说你捡到了我的日记本。”

    我下意识后退一步,握紧了拳头。

章节目录

路边的野史你可以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分局老油条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部 面朝大海 二十二 绳套,路边的野史你可以采,十月阅读并收藏路边的野史你可以采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