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小皇帝在这一年的喜事不少,国泰民安,没什么大的灾害饥荒。军力强盛,连盗贼都快绝迹了,敢于挑衅大明朝的周边国家都老老实实的。
更难得的是,皇后张柔儿,贵妃柳清莹、柳如仪在八月初同时被查出有孕在身,独中三元呐,太难得了!
小皇帝从去年起,就放开了对身体的管制,十八岁了,发育也成熟了,可以做些羞羞的事情嘛,何必光打雷不下雨呢?
可历史上的正德皇帝活了三十一岁,并没有子嗣,着实让如今的朱厚照有些疑惑。
前身太会玩了,荒唐的不行,难道那方面有问题?
现在一颗石头终于落了地,除了江雪那个不靠谱的侠女,经常在锦衣卫的暗自跟随下东跑西逛,肚子里一点反应都没有之外,其他三女不就珠胎暗结了么?可把张太后欢喜的不要不要的。
皇家的事情就是天下人的事儿,一帮老臣早就望眼欲穿了。帝国有了继承人啦,该普天同庆才是。大明时报甚至专门开了个版面,罗里吧嗦的写了好几千字。
朱厚照执拗不过,感觉脸上发烧。老爷子们,才怀孕一两个月,你们起什么哄?万一三个都是女儿呢?
谢迁老脸一板:“陛下,没可能!臣夜观天象,紫薇......”
“打住打住!”
朱厚照头疼了,紫微星不就是北极星么?一年总会亮几次的,我信你个邪!
“那什么,朕打算对全国的行政单位进行改革,通过报纸吹了半个月风,怎么没啥反对呢?吏部就按照计划执行吧!”
“陛下圣明!”
如今的军权紧紧抓在小皇帝手中,满朝的勋贵就张懋和徐公爷负责装备部,其他人都忙着做生意赚钱,上朝也就是点个卯走走过场。
文臣会反对吗?
两京十三省现在多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北海、九原、宁夏、甘肃、琼州等十三个新的省份。省、府、县扩充了近半,得需要多少官员呐?他们欢呼还来不及呢!
“陛下,去年本该举行的会试,因为酝酿行政改革不得不推迟,今年春闱必须扩大规模啊!”
李东阳老成持重,赶紧站出来板上钉钉,要不然,这官员就不够用了!
推迟科考,那是朱厚照耍的小手段。他对八股取士不满,但短时间之内还不足以动摇儒家的地位,只能徐徐图之。
如今明智渐开,让大明百姓自己认识到科举的弊端,儒家文人的局限性,自下而上的推动,才是最重要的。
过个十年八年,几百上千万人参加童生试,挤垮你们的草棚子去,嘿嘿!
“嗯嗯,当然不能再推了!曹尚书,去年年底,各地主官回京叙职,闹出不少笑话,你有什么看法呐?”
朱厚照立刻点了吏部尚书的名。
以往三年一叙职,文官来京,不过是走过场,很多人甚至托病不来也没关系,银子到位就成。
去年就不同了,小皇帝当时就下了严旨了。强硬要求,但凡地方官不到者,就地免职,生病?那你卸下乌纱帽,回家养病可好?
吏部的过场也走不下去,朱厚照来了个御门听政!
皇极殿外摆开了桌子,全国到场的,包括京官,一个个轮流向前汇报。
小皇帝在这一年的喜事不少,国泰民安,没什么大的灾害饥荒。军力强盛,连盗贼都快绝迹了,敢于挑衅大明朝的周边国家都老老实实的。
更难得的是,皇后张柔儿,贵妃柳清莹、柳如仪在八月初同时被查出有孕在身,独中三元呐,太难得了!
小皇帝从去年起,就放开了对身体的管制,十八岁了,发育也成熟了,可以做些羞羞的事情嘛,何必光打雷不下雨呢?
可历史上的正德皇帝活了三十一岁,并没有子嗣,着实让如今的朱厚照有些疑惑。
前身太会玩了,荒唐的不行,难道那方面有问题?
现在一颗石头终于落了地,除了江雪那个不靠谱的侠女,经常在锦衣卫的暗自跟随下东跑西逛,肚子里一点反应都没有之外,其他三女不就珠胎暗结了么?可把张太后欢喜的不要不要的。
皇家的事情就是天下人的事儿,一帮老臣早就望眼欲穿了。帝国有了继承人啦,该普天同庆才是。大明时报甚至专门开了个版面,罗里吧嗦的写了好几千字。
朱厚照执拗不过,感觉脸上发烧。老爷子们,才怀孕一两个月,你们起什么哄?万一三个都是女儿呢?
谢迁老脸一板:“陛下,没可能!臣夜观天象,紫薇......”
“打住打住!”
朱厚照头疼了,紫微星不就是北极星么?一年总会亮几次的,我信你个邪!
“那什么,朕打算对全国的行政单位进行改革,通过报纸吹了半个月风,怎么没啥反对呢?吏部就按照计划执行吧!”
“陛下圣明!”
如今的军权紧紧抓在小皇帝手中,满朝的勋贵就张懋和徐公爷负责装备部,其他人都忙着做生意赚钱,上朝也就是点个卯走走过场。
文臣会反对吗?
两京十三省现在多了辽宁、吉林、黑龙江、北海、九原、宁夏、甘肃、琼州等十三个新的省份。省、府、县扩充了近半,得需要多少官员呐?他们欢呼还来不及呢!
“陛下,去年本该举行的会试,因为酝酿行政改革不得不推迟,今年春闱必须扩大规模啊!”
李东阳老成持重,赶紧站出来板上钉钉,要不然,这官员就不够用了!
推迟科考,那是朱厚照耍的小手段。他对八股取士不满,但短时间之内还不足以动摇儒家的地位,只能徐徐图之。
如今明智渐开,让大明百姓自己认识到科举的弊端,儒家文人的局限性,自下而上的推动,才是最重要的。
过个十年八年,几百上千万人参加童生试,挤垮你们的草棚子去,嘿嘿!
“嗯嗯,当然不能再推了!曹尚书,去年年底,各地主官回京叙职,闹出不少笑话,你有什么看法呐?”
朱厚照立刻点了吏部尚书的名。
以往三年一叙职,文官来京,不过是走过场,很多人甚至托病不来也没关系,银子到位就成。
去年就不同了,小皇帝当时就下了严旨了。强硬要求,但凡地方官不到者,就地免职,生病?那你卸下乌纱帽,回家养病可好?
吏部的过场也走不下去,朱厚照来了个御门听政!
皇极殿外摆开了桌子,全国到场的,包括京官,一个个轮流向前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