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日,辰时,细雨绵绵,阳光透过雨幕洒向大地,温暖着勤劳的人们。



    “春雨贵如油!”



    人们沐浴在毛毛细雨中,心情也是格外清爽,这一场绵绵春雨对于土里刨食的平民百姓而言,胜过了一切,似乎预示着今年的庄稼会有一个好收成。



    不过,对于宣府镇城里的那些达官显贵、军门将官、富商巨贾而言,却是乌云遮日,阴霾笼罩大地,几乎压得他们快要喘不过气来。



    所有的人都在预作防备,他们召集家丁兵卒,紧守门户,隐匿资财,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牵连到通奴奸商之事。



    一时间,人心浮动,但凡有些许家财者皆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在这场兵灾浩劫中遭受劫难,致多年积蓄损失一空,甚至还要危急生命。



    宣府,镇朔大将军府,永宁伯张诚正在吃早饭,总镇抚贺飚与腾蛇营主将魏知策也在同桌相陪。



    “温辉有个女儿,嫁给李见明三子李志谦,尚未抓捕归案。”魏知策边吃边说着话。



    永宁伯张诚才端起一碗豆浆,他恍若未曾听见一般,吸溜吸溜地喝着热豆浆,总镇抚贺宽闻言却是眉头一皱,张了张嘴,然见张诚并不接言,他也就没有说出什么话语来。



    片刻后,永宁伯张诚才将空碗放下,开口问道:“王元景,还没到嘛?”



    中军官张成芳立刻接言:“父帅,王参谋昨晚忙碌到三更天才休息,怕是累着了。我已叫明远又去催了。”



    张诚点了点头,这才看向魏知策,道:“李见明,是何想法?”



    “找了刘老参将的门路,请他出面说项,想保下他的三儿媳。”



    “准了。”



    张诚倒是答应得十分爽快,只听他接着说道:“让刘广武告诉李见明,交出兵权,我保他将来至少是个都指挥使衔的副总兵。



    这封妻荫子,造福后世子孙的大好良机,劝他可莫要自己错过了嘞。”



    魏知策才要接话,却听张诚忽然说道:“哦,对了。温辉不是还有一个小儿子,尚未及束发之年?”



    “是,温辉四子温郜,年才六龄,未及束发之年,现与逆贼一同收押在军牢中。”



    听了魏知策的话后,张诚点头沉吟了片刻,才道:“给温辉留棵苗吧,好延续温家香火。”



    恰在这时,参谋王元景、参赞刘敏慎二人,在中军张明远与文书刘承祖的双双陪伴下,推门而入。



    似乎听到了适才张诚的话语,王元景急切道:“伯爷,斩草除根,何必留下这个祸害呢!”



    张诚闻言先是一愣,待看清来人后,才笑着说道:“不足为虑。区区一个孩童,本伯都不能容得,又何能统带万马千军?”



    刘敏慎在旁边的案几上坐下,他先试了试茶壶的温度,才提将起来给王元景先斟满茶盏,这才又取过一只茶盏,放在自己面前。



    他边斟茶边开口道:“伯爷乃不世出的一代豪杰,自然无惧温家一个未及束发之孩童,亦无须对温家斩尽杀绝。”



    刘敏慎瞥了一眼永宁伯,见他此刻已然放下碗筷,中军官张成芳正在撤去桌案上的菜饭,换上新沏的清茶。



    恰巧张诚也正看向刘敏慎这边,四目相对,张诚微微一笑,道:“到底是刘参赞心胸宽广,是个成大事的人……”



    “哎呦喂,折煞刘某啦。”



    刘敏慎面露窘迫之色,苦笑道:“伯爷,您才是真的心胸宽广。正所谓‘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行舟船’,伯爷能有此举,足见志存高远,抱负远大。”



    他先将张诚好一番夸赞,才进入正题:“如今,镇城官将商贾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皆不知会否成为第二个温辉。



    伯爷此时豁免温辉幼子及其外嫁女儿,正可释放一个信号给城中人等,一方面可稍安其心,缓和局势,另一方面又可显示伯爷仁爱之心,即使如温辉这等通奴卖国之人,亦不忍对其斩尽杀绝,何况无辜之人乎!”



    张诚笑眯眯地听着刘敏慎的话,习惯性地抬手摸了摸自己的下巴,却是光秃秃的滑溜无比,这才意识到这一世自己还未到而立之年,何来胡须?



    他略显尴尬地笑了笑,对众人说道:“既然城中奸商产业皆以查抄入库,而温辉、范三拔等通奴奸商逆臣皆以成擒,大可布告全城,放开戒严,以使百姓心安,不误农时。”



    刘敏慎立刻笑着接言:“伯爷仁德,直追尧舜,我等能得追随麾下,真是三生有幸……”



    张诚闻言面色一沉,冷眼瞪视着刘敏慎,道:“你是夸我,还是害我?”



    刘敏慎与张诚相处日久,彼此间已然十分熟络,他也恢复了往日诙谐的本性,时常与张诚开些玩笑,本也无伤大雅,众人都是习以为常。



    然刚才那番话中却将张诚比作尧舜,却是十分之不妥,此种话语若是被有心人奏闻天听,那可就难逃谋逆之嫌啊!



    此刻,见张诚面色阴冷,语气森严,他也自知失言,忙不迭地从座椅上起身,跪拜道:“请伯爷恕罪,敏慎一时失言,已自知其罪……”



    “起来吧。”



    张诚面色神色略见缓和,淡淡道:“今日这屋里别无旁人,尚且好说,若是在外间,切不可如此口无遮拦,胡言乱语。”



    他见刘敏慎已然起身,又安慰他道:“本伯倒是不惧外间流言蜚语,可现如今,拘捕通奴奸商一事,已然闹得满城风雨,京师那帮朝廷大员已对此颇有微言。



    且更牵连诸多官将在里面,可谓是‘如履薄冰’,若非马上就要进兵豫省剿贼,怕是难过这一关。



    值此关键时刻,不好再行节外生枝!”



    “是,下官谨记伯爷教诲。”



    见他如此,张诚自然也不好再说什么,便转头看向王元景,道:“江总督那边,可有何反应?”



    王元景正在一旁替刘敏慎捏了一把汗,此时,见张诚主动转移话题,不再纠缠刘敏慎失言一事,心中也是大石头落地。



    只听他放下茶盏,坐在椅中回道:“就在昨晚,江督亲信幕僚刘举诚也到了镇城,我依照伯爷吩咐,只言伯爷偶感风寒,正在休养,不宜见客。



    他向我言说,江督已自阳和启程,不日将亲至镇城,向伯爷问话,他只是替江督打个前站,向伯爷通报江督亲来的信息而已。”



    “哼。”



    张诚鼻息中发出一声冷哼,淡淡道:“江禹绪,他终于还是坐不住了。”



    虽然,张诚直呼宣大总督江禹绪之名,可屋内众人却并未觉得有何不可,惟勇毅军总镇抚贺飚面色一紧,轻轻摇了摇头,却也没有说话。



    别看张诚贵为伯爵,他虽然可以见官不拜,然江禹绪毕竟是朝廷疆臣,堂堂的宣大总督,如此直呼其名确实颇为不敬。



    今日在议事厅内的众人,早已将勇毅军视为一个整体,而他们自己则是其中的一员,在他们看来勇毅军就等同于他们的家和未来。



    而永宁伯张诚则是勇毅军这一军事集团不可或缺的核心,且还是唯一的存在,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彻底造成麾下各将领官员心里只有永宁伯,而完全无视了京师紫禁城里的那位大明皇帝陛下。



    试想,连崇祯皇帝都不入眼的魏知策、王元景等人,又怎么会在意张诚直呼宣大总督江禹绪之名呢?



    不过,贺飚虽然对勇毅军这一新兴军事集团的整体性,也十分认可认同,但刻在骨子里的思维,很难立时改变,他自幼修习礼法刑律,其思想也是一般的刻板,不似旁人那般懂得变通。



    然,正是因为贺飚明礼守法,又刻板到不近人情,张诚才会对其越发信任,非但将整个勇毅军的纪律建设工作,全委于他一人身上,更赋予他查纠宣镇各官将之责。



    “伯爷,不止江总督要上门问罪,镇城朱抚臣也是连日派人来传话,欲与伯爷晤面详谈,都被属下挡了,只推说伯爷偶感风寒,不宜见客。”刘承祖这时在一旁插言禀报道。



    张诚摇了摇头,叹气道:“瞧瞧,只不过抓了几个奸商而已,就搞得督臣抚臣都来上门问罪,说不得,再过几日,大同巡抚、山西巡抚也会打上门来嘞。”



    众人自然听得懂他话中的玩笑之意,不由响起一阵哄笑之声。



    张诚略微皱了皱眉头,淡淡地对着张成芳说道:“那个范三拔,要尽速撬开他的嘴,把口供录好,才能哄得过江禹绪和朱之冯这一关。”



    “父帅放心。”



    张成芳十分爽快地答应着,又道:“大猴,已从张家口赶回,有他在,莫说是范三拨,就算是铁人石人,也得开口。”



    张诚点了点头,却听王元景在一旁说道:“伯爷,刘参将昨日有言,有一乡老名孙时相,乃世宦之家出身,素有博学贤德之名,欲求见伯爷。其言……”



    见王元景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张诚也越发好奇,不由开口问道:“尽管说来,我又不是小肚鸡肠之人,无妨!”



    王元景这才一脸正色地说道:“那孙时相有言,伯爷麾下虽有猛将数十,精兵数万,然将来若想登堂入室,封侯拜相,则非用他不可……”



    “啥?”



    就连向来以稳重著称的魏知策,闻听此言,都不由满脸惊奇之色,忍不住说道:“此人,好大的口气!”



    议事厅内瞬间沉寂下来,几乎落针可闻,所有人都觉得那孙时相之言,简直是狂妄至极,不可思议。



    然,厅内众人一时间也琢磨不出,张诚会有何反应,不由得将目光都集中在永宁伯的身上。



    “孙时相?”张诚的眼中也闪过一丝鄙夷的神情。



    参谋将军王元景见永宁伯发问,忙回道:“对,就是叫孙时相。”



    勇毅军体系内,永宁伯张诚特设了参谋、参赞、参议等职,他原本是想使之成为后世军队里参谋与参谋长的存在。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总是觉得有些许别扭,便再次明确其官名分别为参谋将军、参赞军务、参议军事。



    “宣府本地人?”



    “是的。”



    王元景正色回道:“据刘参将介绍,孙家祖上曾出过进士,其名孙世芳,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分校、国子监司业等职,晚年著有《宣府镇志》,记述边关镇事,更是与尹耕合著有《两镇三关志》,同受世人称道。”



    “这不过是其祖上荣光,孙时相又有何真才实学?”



    “回伯爷,属下也未见过这位孙先生,然据刘参将所言,其确是有些学问,因其祖上曾著有《宣府镇志》和《两镇三关志》,孙家几代人都喜研习山形地势,以及各地风土人情。



    而孙时相承袭家学,更是此间佼佼者,且对兵事之学尤为专注,实乃难得的谋略之才。”



    “哦!”



    张诚听了王元景此言,也是不得不重视起来。



    因为,以他对刘广武的了解,绝非是信口胡诌之人,他既然如此信服这位孙时相,想必也一定是有些本事的人,



    心念及此,张诚便开口继续说道:“既然刘广武老哥如此推荐,想必也是有些本事,何况咱若是再不相见,岂不驳了刘老哥的面子。



    成芳啊,你派个人去把这个孙时相叫过来,咱今日就会他一会,看看此人究竟是真有两把刷子,还是个浪得虚名之辈。”



    “是,父帅。孩儿这就去安排。”



    看着张成芳离去的背影,总镇抚贺飚也终于开口说话:“伯爷,据报青龙营副将匡永忠,在清源县查抄梁嘉宾家产时,当众射杀了太原晋王府承奉司的老太监,还有晋王府的长史也亡于其手。恐怕晋王未必会善罢甘休啊……”



    “哼。”



    张诚闻言面色一沉,还未出言,却先在鼻间发出一声闷哼,才又接着道:“还能如何?”



    他双目一瞪,精光四射,朗声说道:“我勇毅军为国锄奸,乃是义举,他晋王府里的太监和长史,不思相助,还百般阻挠,包庇通奴奸商,当与之同罪,死不足惜!”



    (本章完)

章节目录

织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蜗牛非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零二章:好大的口气,织明,十月阅读并收藏织明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