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主乾坤分阴阳能定四时变化,合易经八卦,能涵盖宇宙、六方变化至理,释天地变化及芸芸众生诸般相。”
入夜,太仓驿馆里,杨衰看着陈如松呈上的正反太极图案,面皮紧绷着,双手交错在怀里,袖袍遮掩下十指交错紧紧扣着,他憋的很难受。
真怕自己笑出来,丢了威仪。
这个陈如松,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对面,陈如松观察着杨衰神情,嘴上原话照搬,滔滔不绝又义正严词,不失慷慨:“而朝中奸邪名贼气焰嚣张,倒转乾坤阴阳,是非黑白不分。可以说是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倒行逆施,以至于人人不能自安!此时正该是我辈随魏公拨乱反正,肃正乾坤,号令阴阳归位,别天地不同,振君臣纲纪之时!”
说完,陈如松还不忘挥臂,以增加自己的气势及决心。
杨衰实在是憋的难受,抬手道:“陈知州心忧国事,却明珠蒙尘,实在是屈才了。此事,本官会向魏公禀明,不使贤才屈身。”
深吸一口气,陈如松知道自己赌对了,有哭的冲动,他的苦和委屈,只有他知道。
真的是一副服服帖帖的样子,拱手道:“有劳杨千户,心中诸般委屈,得千户一言,真是畅快了。蒙千户看重,若有差遣,陈某愿赴汤蹈火。”
“陈知州言重了,赴汤蹈火说不上。过阵日子,兴许要陈知州助力一二。”
陈如松离去后,杨衰捂着肚子嘿嘿低笑,随即仰头大笑却无多大声响,宣泄着心中畅快。笑罢拿出一份密文,不由手拍着桌子摇头发笑,这个陈如松实在是谨慎。
担心说错话,将朱延平的那番话一字不漏的背了下来。
陈如松毫无矜持不好笑,他见多了没气节操守的文人,真正让他好笑的是他随手一画,竟然让陈如松想那么多,竟然能联想到张辅之那里,与他的差事不谋而合。
随后朱延平做出的解释,更是让他颇有些匪夷所思,实在是贴切,可谓一个完美的解释。这种经历,他回京后完全可以吹嘘,说他如何的深谋远虑出了个谜,然后又如何如何被朱延平解读。
这不仅是一种吹嘘的资本,更意味着人心所向!
没让他遥想多久回京后该如何吹嘘,王师爷与楼彦章来了,带来了陈如松的投名状,一份写好的黑账以及一小盒黄金。
王师爷双手递上黑账,身子有些抖,这是陈如松赴任太仓半年来,记录的所有黑账,包括陈如松自己的,这是太仓官员连带苏州府知府的死穴,没有什么投名状比这个更有诚意。
王师爷怕杨衰翻脸不认人,毕竟眼前这位可是实打实的锦衣卫掌职千户,锦衣卫中排行前十的人物。
杨衰握着纸页泛着,目光随意扫着,见都是新墨新纸,挤出笑容道:“陈知州有心了,但此物本官要之何用?”
这种黑账,给他他也用不上,他不敢查,一查就会让各地的官员寒心,进而大失地方人心。留着也是没用,等靠这东西威胁对方效忠的时候,也是绝途末路,到那时又有什么用?
他笑吟吟看着王师爷,握着黑账在身旁烛台上点燃,随手抛到一边。
王师爷暗道一声高明,心神安定,拱手退到一旁。
杨衰推开木盒,双眼眯起,展露微笑抬头对楼彦章说:“楼捕头,回去对陈知州就说心意本官收下了。”
大约百两黄金,杨衰接过盒子时心里有数。
楼彦章二人再次拱手,杨衰指着一旁燃烧的黑账,道:“希望陈知州不要再做糊涂事,这类害人害己之事,往往还会牵连子孙。”
官场上斗个你死我活,除了谋逆外是不会牵连到子嗣生命。陈如松这种做派,一旦暴露出去,本人会玩完,就连后代也会跟着倒霉。
杨衰也有些佩服陈如松的心狠,再来太仓前他就看中了陈如松的才干。这人在太仓不久,却有好政绩,殊为难得。
之前也只是试探试探,没想到陈如松将朝中局势看的清楚,就是胆子小,器量不足忍不住。经不起打熬磨练,直接就软了。
滨江村,朱延平摆了两桌大餐,招待从卫里回来的家丁。
这回北上,说不好还要去辽镇拼命,虽说家丁都签了死契,可强迫着去,没什么帮助,反倒会影响士气。
“诸位弟兄看得起我朱延平,签下了红契。我当初本意就是带着弟兄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如今前途不明,有九死一生的险局。”
三杯酒下肚,朱延平端着酒杯在三张桌子之间踱步,目光环视:“我们都是泥腿子出身,我更是光棍一条不惧生死。深恐害了弟兄们性命,我也丧命于外,到时弟兄们的家眷,谁来养活?”
喝了点酒,瘦脸红扑扑的赵小七起身,声音青涩却昂扬:“老爷说的哪里话!反正小七听不明白!世上哪有有了好处凑上去,祸事了就逃的道理?”
他环视四周,扬着下巴:“老爷于小七有再造之恩,家里老汉说了,以后小七的命就是老爷的。都拿了老爷好处,这时当逃兵,回去不怕卫里乡亲戳脊梁骨?都是爷们儿好汉,莫堕了镇海卫的名头!”
朱延平抬手将赵小七按到椅子上,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少弟兄折在外面,年迈父母怎么办?妻儿谁来养活?”
几名有家室的家丁低下了头,这批家丁都是家里有兄弟的,不是独子。
赵小七身子扭了扭,站不起来,阴着脸说:“反正签了死契,小七就是老爷的人。哪个软蛋欺负老爷心慈,老爷饶他,小七不饶他!”
他就是想不通,说好的有难同当,不就是去千里之外的北京,怎么有人就怂包了。当初去杭州,怎么不见有人逃逸?说到底,还是自家老爷心慈,换陈胖子来,谁敢说个不字?
张文雄,也是张二的哥哥,低头眉头紧蹙。张二为救朱延平受伤,也不知能不能痊愈,就怕落下残疾。虽然朱延平给了张二一个哨官的职务,他还将世袭总旗的官职给了张二,跟着朱延平要在太仓打拼一番。
可如今朱延平搭上锦衣卫的线要去北京,他犹豫了,他放不下有孕在身的妻子。
赵小七的话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没错,朱延平心软让他们留在太仓,可卫里乡亲会怎么看他们?恐怕,他的妻子也会埋怨他这个做丈夫的不争气。
他猛地抬头,端起酒杯一口饮尽,看向朱延平,目光凝着咬牙道:“老爷仁慈,世上没有从天上平白掉下的富贵。咱一身血肉,早就卖与老爷,老爷不赶咱,咱就不走!”
“对,张大哥说的对,世上没有白来的富贵!”
一人起身,又有一名有家室的汉子缓缓起身,脸色犹豫,吱吱唔唔道:“老爷,俺不识字,只能写个姓名。不想家里崽子也和俺一样受穷,跟着老爷拼一番富贵也值。就是死了,卫里乡亲接济也饿不死家里人,如果富贵了,小崽子也就能读书、吃肉、穿好看的新衣裳。”
一个个家丁先后表态,最后何冲、楼靖边与苏成站起来,他们三个是朱延平身边的亲近人,表态没意义,有强迫的意思。
这些家丁,想的周全的有心退缩,也知道留在太仓会遭人白眼。
朱延平端起酒杯,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道:“卫学荒败,等咱弟兄们发达了,办一所卫学,让卫里的孩子有书读!”
听说曾今卫里繁盛时,卫学子弟是能和县学、州学子弟年年比试,胜负对开的那种繁盛。
教育真的很重要,大同右卫为什么名将辈出?除了边塞汉子勇悍外,明初时一批进士官员贬入大同右卫充为军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今日弟兄们不弃我朱延平,满饮此杯,共谋富贵!”
“共谋富贵!”
“干!”
“干!”
陈雄端着酒杯仰头一气饮尽,哈着酒气,他觉得这是一个好差事。
外院东房里,阿九端着酒杯小抿一口,继续闭目养神,聆听院内的动静。
内院西房里,撑开的窗户前,寇青桐轻晃着脑袋仰望夜空,她的男人是个仁德、有气节的人,她马上就能去北京,那里也有她的亲人。
东房里,阿杏怀里抱着一只眯着眼至今未睁的小老虎,忧心着。
她娘李朱氏在油灯前穿针引线,为即将远行的朱延平缝制布鞋,瞅到女儿的神情,也是摇摇头,同样忧心。
回到州衙门的陈如松,他是福建泉州府同安人,搁在后世就是厦门人。从小到大喝的都是乌龙茶,喝惯了如今也发达了,自然要喝乌龙茶中的极品。
家中储存也是丰富,在书房翻着一罐罐竹筒,手里握着小腿粗的老竹竹筒,泛黄的竹筒上贴着红纸,写着‘安溪甲’三个字,神情不舍。
王师爷在一旁看着眨眼,没想到自家老爷真狠,连镇宅的宝贝都取了出来。送给杨衰的金子,自然是太仓这边的官员筹集的,陈如松也不是大头,这种份子钱投出去没必要心疼。
混在官场,钱财有出有进没心疼的意义,可这合口的茶叶,就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犹豫再三,陈如松将这罐安溪产的甲等乌龙茶放到桌上,索性又拿了两罐甲等与三罐乙等乌龙茶。
王师爷看着眉头直跳,这回自家老爷可真是舍得,他都有些心疼了,就怕朱延平嘴里要一斤茶,送茶却送错了。这种口是心非的事情,王师爷又不是没见过。
上前两步,王师爷踌躇再三说:“老爷,世上哪有指明要一斤茶的?学生就怕这茶送了,朱延平那里会有旁的心思?”
陈如松愕然,轻拍手掌道:“对,未曾想到这一茬!”
王师爷指着桌上,呈金字塔摆在铺红绸盘里的竹筒,道:“老爷,这茶?”
“送!既然都开口了,哪有不送的道理?”
陈如松转过身去,不看让自己心伤的茶叶,扭头吩咐:“再取六罐,装满银两。我想这样,总是万全了。”
王师爷拱手:“老爷英明。”
门口,楼彦章看的眼皮直跳,算了算竹筒的体积,这下五六百两银子又无了。
入夜,太仓驿馆里,杨衰看着陈如松呈上的正反太极图案,面皮紧绷着,双手交错在怀里,袖袍遮掩下十指交错紧紧扣着,他憋的很难受。
真怕自己笑出来,丢了威仪。
这个陈如松,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对面,陈如松观察着杨衰神情,嘴上原话照搬,滔滔不绝又义正严词,不失慷慨:“而朝中奸邪名贼气焰嚣张,倒转乾坤阴阳,是非黑白不分。可以说是顺其者昌逆其者亡,倒行逆施,以至于人人不能自安!此时正该是我辈随魏公拨乱反正,肃正乾坤,号令阴阳归位,别天地不同,振君臣纲纪之时!”
说完,陈如松还不忘挥臂,以增加自己的气势及决心。
杨衰实在是憋的难受,抬手道:“陈知州心忧国事,却明珠蒙尘,实在是屈才了。此事,本官会向魏公禀明,不使贤才屈身。”
深吸一口气,陈如松知道自己赌对了,有哭的冲动,他的苦和委屈,只有他知道。
真的是一副服服帖帖的样子,拱手道:“有劳杨千户,心中诸般委屈,得千户一言,真是畅快了。蒙千户看重,若有差遣,陈某愿赴汤蹈火。”
“陈知州言重了,赴汤蹈火说不上。过阵日子,兴许要陈知州助力一二。”
陈如松离去后,杨衰捂着肚子嘿嘿低笑,随即仰头大笑却无多大声响,宣泄着心中畅快。笑罢拿出一份密文,不由手拍着桌子摇头发笑,这个陈如松实在是谨慎。
担心说错话,将朱延平的那番话一字不漏的背了下来。
陈如松毫无矜持不好笑,他见多了没气节操守的文人,真正让他好笑的是他随手一画,竟然让陈如松想那么多,竟然能联想到张辅之那里,与他的差事不谋而合。
随后朱延平做出的解释,更是让他颇有些匪夷所思,实在是贴切,可谓一个完美的解释。这种经历,他回京后完全可以吹嘘,说他如何的深谋远虑出了个谜,然后又如何如何被朱延平解读。
这不仅是一种吹嘘的资本,更意味着人心所向!
没让他遥想多久回京后该如何吹嘘,王师爷与楼彦章来了,带来了陈如松的投名状,一份写好的黑账以及一小盒黄金。
王师爷双手递上黑账,身子有些抖,这是陈如松赴任太仓半年来,记录的所有黑账,包括陈如松自己的,这是太仓官员连带苏州府知府的死穴,没有什么投名状比这个更有诚意。
王师爷怕杨衰翻脸不认人,毕竟眼前这位可是实打实的锦衣卫掌职千户,锦衣卫中排行前十的人物。
杨衰握着纸页泛着,目光随意扫着,见都是新墨新纸,挤出笑容道:“陈知州有心了,但此物本官要之何用?”
这种黑账,给他他也用不上,他不敢查,一查就会让各地的官员寒心,进而大失地方人心。留着也是没用,等靠这东西威胁对方效忠的时候,也是绝途末路,到那时又有什么用?
他笑吟吟看着王师爷,握着黑账在身旁烛台上点燃,随手抛到一边。
王师爷暗道一声高明,心神安定,拱手退到一旁。
杨衰推开木盒,双眼眯起,展露微笑抬头对楼彦章说:“楼捕头,回去对陈知州就说心意本官收下了。”
大约百两黄金,杨衰接过盒子时心里有数。
楼彦章二人再次拱手,杨衰指着一旁燃烧的黑账,道:“希望陈知州不要再做糊涂事,这类害人害己之事,往往还会牵连子孙。”
官场上斗个你死我活,除了谋逆外是不会牵连到子嗣生命。陈如松这种做派,一旦暴露出去,本人会玩完,就连后代也会跟着倒霉。
杨衰也有些佩服陈如松的心狠,再来太仓前他就看中了陈如松的才干。这人在太仓不久,却有好政绩,殊为难得。
之前也只是试探试探,没想到陈如松将朝中局势看的清楚,就是胆子小,器量不足忍不住。经不起打熬磨练,直接就软了。
滨江村,朱延平摆了两桌大餐,招待从卫里回来的家丁。
这回北上,说不好还要去辽镇拼命,虽说家丁都签了死契,可强迫着去,没什么帮助,反倒会影响士气。
“诸位弟兄看得起我朱延平,签下了红契。我当初本意就是带着弟兄们一起吃香的喝辣的,如今前途不明,有九死一生的险局。”
三杯酒下肚,朱延平端着酒杯在三张桌子之间踱步,目光环视:“我们都是泥腿子出身,我更是光棍一条不惧生死。深恐害了弟兄们性命,我也丧命于外,到时弟兄们的家眷,谁来养活?”
喝了点酒,瘦脸红扑扑的赵小七起身,声音青涩却昂扬:“老爷说的哪里话!反正小七听不明白!世上哪有有了好处凑上去,祸事了就逃的道理?”
他环视四周,扬着下巴:“老爷于小七有再造之恩,家里老汉说了,以后小七的命就是老爷的。都拿了老爷好处,这时当逃兵,回去不怕卫里乡亲戳脊梁骨?都是爷们儿好汉,莫堕了镇海卫的名头!”
朱延平抬手将赵小七按到椅子上,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不少弟兄折在外面,年迈父母怎么办?妻儿谁来养活?”
几名有家室的家丁低下了头,这批家丁都是家里有兄弟的,不是独子。
赵小七身子扭了扭,站不起来,阴着脸说:“反正签了死契,小七就是老爷的人。哪个软蛋欺负老爷心慈,老爷饶他,小七不饶他!”
他就是想不通,说好的有难同当,不就是去千里之外的北京,怎么有人就怂包了。当初去杭州,怎么不见有人逃逸?说到底,还是自家老爷心慈,换陈胖子来,谁敢说个不字?
张文雄,也是张二的哥哥,低头眉头紧蹙。张二为救朱延平受伤,也不知能不能痊愈,就怕落下残疾。虽然朱延平给了张二一个哨官的职务,他还将世袭总旗的官职给了张二,跟着朱延平要在太仓打拼一番。
可如今朱延平搭上锦衣卫的线要去北京,他犹豫了,他放不下有孕在身的妻子。
赵小七的话像一根刺扎在他心里,没错,朱延平心软让他们留在太仓,可卫里乡亲会怎么看他们?恐怕,他的妻子也会埋怨他这个做丈夫的不争气。
他猛地抬头,端起酒杯一口饮尽,看向朱延平,目光凝着咬牙道:“老爷仁慈,世上没有从天上平白掉下的富贵。咱一身血肉,早就卖与老爷,老爷不赶咱,咱就不走!”
“对,张大哥说的对,世上没有白来的富贵!”
一人起身,又有一名有家室的汉子缓缓起身,脸色犹豫,吱吱唔唔道:“老爷,俺不识字,只能写个姓名。不想家里崽子也和俺一样受穷,跟着老爷拼一番富贵也值。就是死了,卫里乡亲接济也饿不死家里人,如果富贵了,小崽子也就能读书、吃肉、穿好看的新衣裳。”
一个个家丁先后表态,最后何冲、楼靖边与苏成站起来,他们三个是朱延平身边的亲近人,表态没意义,有强迫的意思。
这些家丁,想的周全的有心退缩,也知道留在太仓会遭人白眼。
朱延平端起酒杯,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道:“卫学荒败,等咱弟兄们发达了,办一所卫学,让卫里的孩子有书读!”
听说曾今卫里繁盛时,卫学子弟是能和县学、州学子弟年年比试,胜负对开的那种繁盛。
教育真的很重要,大同右卫为什么名将辈出?除了边塞汉子勇悍外,明初时一批进士官员贬入大同右卫充为军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今日弟兄们不弃我朱延平,满饮此杯,共谋富贵!”
“共谋富贵!”
“干!”
“干!”
陈雄端着酒杯仰头一气饮尽,哈着酒气,他觉得这是一个好差事。
外院东房里,阿九端着酒杯小抿一口,继续闭目养神,聆听院内的动静。
内院西房里,撑开的窗户前,寇青桐轻晃着脑袋仰望夜空,她的男人是个仁德、有气节的人,她马上就能去北京,那里也有她的亲人。
东房里,阿杏怀里抱着一只眯着眼至今未睁的小老虎,忧心着。
她娘李朱氏在油灯前穿针引线,为即将远行的朱延平缝制布鞋,瞅到女儿的神情,也是摇摇头,同样忧心。
回到州衙门的陈如松,他是福建泉州府同安人,搁在后世就是厦门人。从小到大喝的都是乌龙茶,喝惯了如今也发达了,自然要喝乌龙茶中的极品。
家中储存也是丰富,在书房翻着一罐罐竹筒,手里握着小腿粗的老竹竹筒,泛黄的竹筒上贴着红纸,写着‘安溪甲’三个字,神情不舍。
王师爷在一旁看着眨眼,没想到自家老爷真狠,连镇宅的宝贝都取了出来。送给杨衰的金子,自然是太仓这边的官员筹集的,陈如松也不是大头,这种份子钱投出去没必要心疼。
混在官场,钱财有出有进没心疼的意义,可这合口的茶叶,就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犹豫再三,陈如松将这罐安溪产的甲等乌龙茶放到桌上,索性又拿了两罐甲等与三罐乙等乌龙茶。
王师爷看着眉头直跳,这回自家老爷可真是舍得,他都有些心疼了,就怕朱延平嘴里要一斤茶,送茶却送错了。这种口是心非的事情,王师爷又不是没见过。
上前两步,王师爷踌躇再三说:“老爷,世上哪有指明要一斤茶的?学生就怕这茶送了,朱延平那里会有旁的心思?”
陈如松愕然,轻拍手掌道:“对,未曾想到这一茬!”
王师爷指着桌上,呈金字塔摆在铺红绸盘里的竹筒,道:“老爷,这茶?”
“送!既然都开口了,哪有不送的道理?”
陈如松转过身去,不看让自己心伤的茶叶,扭头吩咐:“再取六罐,装满银两。我想这样,总是万全了。”
王师爷拱手:“老爷英明。”
门口,楼彦章看的眼皮直跳,算了算竹筒的体积,这下五六百两银子又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