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机会-大英公务员艾伦威尔逊
第二百二十九章 趁火打劫的机会-大英公务员艾伦威尔逊-大英公务员艾伦威尔逊-十月阅读
大英公务员艾伦威尔逊
作者:青山铁杉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青山铁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能做老大谁会选择做老二呢?那些说自己国家对全世界没有野心的国家,一般都只是因为国力问题,做不到全球野心,不代表就真的没有。
套在帕特尔和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内部关系上,这一点就尤为明显了。
当初在尼赫鲁上位的问题上,也许甘地的确感到自己老了,也许甘地已经看到自治仍在国大党内占了绝对优势,也许甘地确实觉得已过花甲的长者应该全力扶持年轻人主持工作,他一再在国大党的会议上提出国大党应该由尼赫鲁担任党的主席。
尽管他十分清楚尼赫鲁在英国受的教育,对印度情况不甚了解,他的立即独立的主张显现出幻想成分,但是甘地了解这位年轻人,他的工作热情高,对祖国、对民众有感情,而且又多次经过铁窗烈火的考验。
尽管这位年轻人对甘地的土布运动不太理解与热心,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出现过重大分歧,但是甘地决心已定。
甘地的提议尼赫鲁出任国大党的主席已获通过,但是在国大党内部却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甘地便耐心地向这些人解释。
他说:“把权力转到年轻人手里,不用担心,像我这样不中用的人还掌握权力,那才是可怕的。有人觉得他太激动,但是我觉得他有战士般的冲动,也有政治家的谨慎。把权力交给他,国家是安全的。”
今天尼赫鲁之所以在国大党内部,比帕特尔地位高,和当年甘地的扶持有着巨大的关系。帕特尔服么,表面服从,背地里面谁知道?
艾伦威尔逊还知道更多,其实在印度刚刚独立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帕特尔和尼赫鲁管理下的印度,是一种双头政治。不过嘛,帕特尔的问题就和阿里真纳一样,几乎刚刚印度刚刚独立没几年就去世了。
不同于疾病缠身的阿里真纳,至少从表面上帕特尔是看不出来问题的,也许他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现在还想着和尼赫鲁争夺一下。
这个来自伦敦的电报,正好给了帕特尔一个出现在国际舞台的机会,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我还是要回去考虑一下。”帕特尔心里虽然已经决定开始伦敦之行,不过经受了多年英国的教育,他还是口头上表示应该考虑一下。
但如果谁让他真的认真考虑,那么毫无疑问就是他的敌人。
“那么下一个就是穆盟了。”眼见着帕特尔离开总督府,艾伦威尔逊念叨着,还要把刚刚的事情重复一遍,只不过换了一个对象。
把讨厌的人送走,能够纾解英属印度现在面临的压力。
其实这一次面临的情况,让艾伦威尔逊想起来了几十年前的另外一次大饥荒,一样的连续两年大旱灾,一样的操作手法。
一八七六年,因干旱导致德干高原农作物欠收,印度南部和西南部都受此影响,第二年饥荒范围扩大,受灾面积达七十万平方公里。
在这期间,当地的总督向英国出口创纪录的六百四十万吨小麦,还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典礼,举行了六万人的盛大宴会,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印度的经济实力,这场饥荒导致大约五千五百万人受灾,五百五十万人丧生。
现在的优势也是有一些的,比如现在英属印度拥有足足二十万吨小麦,虽然应对目前早已经翻了几番的人口,略微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但也不能不考虑,时代总是带来了一些改变,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没准端着饭碗乞讨的印度人,真的会让一些国家捐款捐物呢。
如果美国人能够发一些善心的话,那么在英属印度独立之前,艾伦威尔逊并不介意,把还在手里英属印度的一些自然资源,以合理的价格卖给美国企业。
谁让他天生心善,见不得人们挨饿的场景呢。
国大党内部的讨论,艾伦威尔逊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但他知道最近甘地在干什么,扮演圣人的职业,话说回来甘地也塑造几十年的圣人形象了,对怎么拿捏驾轻就熟。
这时的甘地已经七十多岁,貌不惊人,总是赤着身子,系着土织腰布,他的高贵和庄严的风度,他那从容不迫表现出来的谦逊的风采,形成了他的力量和权威,使别人不得不对他表示尊重和敬仰。
他那宁静深沉的目光,总是能够对事物作出深刻的观察,他那清脆和善的声音,总是使人感到沁人心田,引起共鸣。不管他的听众是多少人,都能够与甘地息息相通。
可这一次甘地不得不返回国大党,就在艾伦威尔逊如法炮制对穆盟展开游说的同时,因为帕特尔和尼赫鲁,关于伦敦之行的看法起了分歧。
以尼赫鲁和帕特尔在国大党的地位,这两个人一旦有了分歧,几乎是没有人可以调解的,只有一个人有这种威望,那就是已经开始巡游的甘地。
对于党内两个年富力强的领导人,发生了争执,甘地不得不马上赶回来。
关于伦敦之行,尼赫鲁认为这又是一次帝国主义的阴谋,和前几次圆桌会议不会有什么不同,应该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拒绝这一次的伦敦之行。
但帕特尔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经过世界大战的洗礼,印度的独立时机已经成熟。
这一次的伦敦之行,和当初的圆桌会议在环境上已经不同,是一个让英国人乃至于全世界倾听印度声音的好机会,机会不可错过。
“多年来,英国人已经证明了他们不会放手。”尼赫鲁坚决的道,“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一场斗争的长期性,不能抱有轻而易举的感觉。”
“我们的抗争已经经过了几十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现在又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哪里轻而易举了。恰恰相反,这是一次好机会。”帕特尔当着甘地的面坚持己见道,“这已经是最后的阻碍了,只要冲过去,我们将让次大陆的数亿人重获自由。成为一个光荣的印度人,而不是以大英帝国一块殖民地的面目出现在全世界面前。”
“我不认为去一趟万里之外的城市,比在次大陆抗争更加的重要。”尼赫鲁笑了一声道,“去国际社会上做什么,摇尾乞怜么?”
“甘地先生,我很难想象这是尼赫鲁说的话。”帕特尔转向了甘地道,“我已经决定了,马上就出发,让伦敦人听到印度人的声音,明白殖民时代已经过去了。”
甘地沉默不语,已经明白帕特尔是一定要走了,无奈的点头道,“好吧,我并不会阻拦任何人,希望你的伦敦之行顺利,能够为印度争取到想要的条件。”
很快总督府就得到了帕特尔肯定的答复,在巴伦爵士的办公室当中,艾伦威尔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个国大党保守派离开印度,能够令人松一口气,要是半路上出现什么意外就再好不过了。”
“不要冲动!”巴伦爵士一听摇着头道,“这样就过于明显了一点,而且他也做不了什么,帕特尔所认为的所谓自身力量,不过是在这个次大陆有用,只要他离开次大陆哪怕一英尺,就什么都不是。”
见到艾伦威尔逊点头,巴伦爵士开口问道,“对旱灾的应对怎么样了?”
“这取决于旱灾的规模多大了,实在是无法估计,如果旱灾只影响到海得拉巴这么大的地方,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大的话就?”艾伦威尔逊满不在乎的道,“旁遮普省没有传回来消息,虽然当地的气候不怎么样,但却成为了英属印度最为稳定的粮食产地,不过要动用当地的粮食展开救灾的话,那里的和平教徒占据压倒性多数,剩下的是锡克教徒,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那就是没有问题。”巴伦爵士松了一口气,和平教徒的问题也好,锡克教徒的问题也好,那是次大陆的内部矛盾,只要和英国人无关就行。
其实总督府一直都有效率,就看面对什么事情,一八七六年印度大饥荒,次大陆饿死了五百五十万人,总督府不是仍然以极强的效率,往本土运送了六百四十万吨小麦么?
在国大党和穆盟相继表示愿意去一趟伦敦之后,巴伦爵士便把这个消息发往本土,艾伦威尔逊则立刻安排行程,让两个代表团上船。
反而一直被另眼相看的土邦,却没有像是之前的圆桌会议一眼,得到参加的机会。
这种没什么用的露脸机会,不去参加也罢,有这个功夫,不如增强一下土邦的实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过一个月,大饥荒到底会蔓延多大的范围,就一目了然了。一直忧国忧民的艾伦威尔逊夜不能寐,在费雯丽的身上缓解着紧张感。
叼着事后烟的艾伦威尔逊,脑袋空灵,费雯丽伸手把半截烟接了过去,也抽了两口道,“怎么了?你不是一直信心满满么?”
“这种事哪有什么信心满满的,换作平时不被趁火打劫就不错了。”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停顿了一下,其实这确实是一个趁火打劫的机会,尤其是对葡萄牙而言。
能做老大谁会选择做老二呢?那些说自己国家对全世界没有野心的国家,一般都只是因为国力问题,做不到全球野心,不代表就真的没有。
套在帕特尔和尼赫鲁在国大党的内部关系上,这一点就尤为明显了。
当初在尼赫鲁上位的问题上,也许甘地的确感到自己老了,也许甘地已经看到自治仍在国大党内占了绝对优势,也许甘地确实觉得已过花甲的长者应该全力扶持年轻人主持工作,他一再在国大党的会议上提出国大党应该由尼赫鲁担任党的主席。
尽管他十分清楚尼赫鲁在英国受的教育,对印度情况不甚了解,他的立即独立的主张显现出幻想成分,但是甘地了解这位年轻人,他的工作热情高,对祖国、对民众有感情,而且又多次经过铁窗烈火的考验。
尽管这位年轻人对甘地的土布运动不太理解与热心,他们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也出现过重大分歧,但是甘地决心已定。
甘地的提议尼赫鲁出任国大党的主席已获通过,但是在国大党内部却有很多人不能理解和接受。甘地便耐心地向这些人解释。
他说:“把权力转到年轻人手里,不用担心,像我这样不中用的人还掌握权力,那才是可怕的。有人觉得他太激动,但是我觉得他有战士般的冲动,也有政治家的谨慎。把权力交给他,国家是安全的。”
今天尼赫鲁之所以在国大党内部,比帕特尔地位高,和当年甘地的扶持有着巨大的关系。帕特尔服么,表面服从,背地里面谁知道?
艾伦威尔逊还知道更多,其实在印度刚刚独立的时候,也有人认为帕特尔和尼赫鲁管理下的印度,是一种双头政治。不过嘛,帕特尔的问题就和阿里真纳一样,几乎刚刚印度刚刚独立没几年就去世了。
不同于疾病缠身的阿里真纳,至少从表面上帕特尔是看不出来问题的,也许他都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现在还想着和尼赫鲁争夺一下。
这个来自伦敦的电报,正好给了帕特尔一个出现在国际舞台的机会,错过了就太可惜了。
“我还是要回去考虑一下。”帕特尔心里虽然已经决定开始伦敦之行,不过经受了多年英国的教育,他还是口头上表示应该考虑一下。
但如果谁让他真的认真考虑,那么毫无疑问就是他的敌人。
“那么下一个就是穆盟了。”眼见着帕特尔离开总督府,艾伦威尔逊念叨着,还要把刚刚的事情重复一遍,只不过换了一个对象。
把讨厌的人送走,能够纾解英属印度现在面临的压力。
其实这一次面临的情况,让艾伦威尔逊想起来了几十年前的另外一次大饥荒,一样的连续两年大旱灾,一样的操作手法。
一八七六年,因干旱导致德干高原农作物欠收,印度南部和西南部都受此影响,第二年饥荒范围扩大,受灾面积达七十万平方公里。
在这期间,当地的总督向英国出口创纪录的六百四十万吨小麦,还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典礼,举行了六万人的盛大宴会,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印度的经济实力,这场饥荒导致大约五千五百万人受灾,五百五十万人丧生。
现在的优势也是有一些的,比如现在英属印度拥有足足二十万吨小麦,虽然应对目前早已经翻了几番的人口,略微显得有些杯水车薪。
但也不能不考虑,时代总是带来了一些改变,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没准端着饭碗乞讨的印度人,真的会让一些国家捐款捐物呢。
如果美国人能够发一些善心的话,那么在英属印度独立之前,艾伦威尔逊并不介意,把还在手里英属印度的一些自然资源,以合理的价格卖给美国企业。
谁让他天生心善,见不得人们挨饿的场景呢。
国大党内部的讨论,艾伦威尔逊自然是不可能知道,但他知道最近甘地在干什么,扮演圣人的职业,话说回来甘地也塑造几十年的圣人形象了,对怎么拿捏驾轻就熟。
这时的甘地已经七十多岁,貌不惊人,总是赤着身子,系着土织腰布,他的高贵和庄严的风度,他那从容不迫表现出来的谦逊的风采,形成了他的力量和权威,使别人不得不对他表示尊重和敬仰。
他那宁静深沉的目光,总是能够对事物作出深刻的观察,他那清脆和善的声音,总是使人感到沁人心田,引起共鸣。不管他的听众是多少人,都能够与甘地息息相通。
可这一次甘地不得不返回国大党,就在艾伦威尔逊如法炮制对穆盟展开游说的同时,因为帕特尔和尼赫鲁,关于伦敦之行的看法起了分歧。
以尼赫鲁和帕特尔在国大党的地位,这两个人一旦有了分歧,几乎是没有人可以调解的,只有一个人有这种威望,那就是已经开始巡游的甘地。
对于党内两个年富力强的领导人,发生了争执,甘地不得不马上赶回来。
关于伦敦之行,尼赫鲁认为这又是一次帝国主义的阴谋,和前几次圆桌会议不会有什么不同,应该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拒绝这一次的伦敦之行。
但帕特尔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觉得经过世界大战的洗礼,印度的独立时机已经成熟。
这一次的伦敦之行,和当初的圆桌会议在环境上已经不同,是一个让英国人乃至于全世界倾听印度声音的好机会,机会不可错过。
“多年来,英国人已经证明了他们不会放手。”尼赫鲁坚决的道,“我们必须要明白,这一场斗争的长期性,不能抱有轻而易举的感觉。”
“我们的抗争已经经过了几十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现在又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哪里轻而易举了。恰恰相反,这是一次好机会。”帕特尔当着甘地的面坚持己见道,“这已经是最后的阻碍了,只要冲过去,我们将让次大陆的数亿人重获自由。成为一个光荣的印度人,而不是以大英帝国一块殖民地的面目出现在全世界面前。”
“我不认为去一趟万里之外的城市,比在次大陆抗争更加的重要。”尼赫鲁笑了一声道,“去国际社会上做什么,摇尾乞怜么?”
“甘地先生,我很难想象这是尼赫鲁说的话。”帕特尔转向了甘地道,“我已经决定了,马上就出发,让伦敦人听到印度人的声音,明白殖民时代已经过去了。”
甘地沉默不语,已经明白帕特尔是一定要走了,无奈的点头道,“好吧,我并不会阻拦任何人,希望你的伦敦之行顺利,能够为印度争取到想要的条件。”
很快总督府就得到了帕特尔肯定的答复,在巴伦爵士的办公室当中,艾伦威尔逊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顶头上司,“这个国大党保守派离开印度,能够令人松一口气,要是半路上出现什么意外就再好不过了。”
“不要冲动!”巴伦爵士一听摇着头道,“这样就过于明显了一点,而且他也做不了什么,帕特尔所认为的所谓自身力量,不过是在这个次大陆有用,只要他离开次大陆哪怕一英尺,就什么都不是。”
见到艾伦威尔逊点头,巴伦爵士开口问道,“对旱灾的应对怎么样了?”
“这取决于旱灾的规模多大了,实在是无法估计,如果旱灾只影响到海得拉巴这么大的地方,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再大的话就?”艾伦威尔逊满不在乎的道,“旁遮普省没有传回来消息,虽然当地的气候不怎么样,但却成为了英属印度最为稳定的粮食产地,不过要动用当地的粮食展开救灾的话,那里的和平教徒占据压倒性多数,剩下的是锡克教徒,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那就是没有问题。”巴伦爵士松了一口气,和平教徒的问题也好,锡克教徒的问题也好,那是次大陆的内部矛盾,只要和英国人无关就行。
其实总督府一直都有效率,就看面对什么事情,一八七六年印度大饥荒,次大陆饿死了五百五十万人,总督府不是仍然以极强的效率,往本土运送了六百四十万吨小麦么?
在国大党和穆盟相继表示愿意去一趟伦敦之后,巴伦爵士便把这个消息发往本土,艾伦威尔逊则立刻安排行程,让两个代表团上船。
反而一直被另眼相看的土邦,却没有像是之前的圆桌会议一眼,得到参加的机会。
这种没什么用的露脸机会,不去参加也罢,有这个功夫,不如增强一下土邦的实力,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过一个月,大饥荒到底会蔓延多大的范围,就一目了然了。一直忧国忧民的艾伦威尔逊夜不能寐,在费雯丽的身上缓解着紧张感。
叼着事后烟的艾伦威尔逊,脑袋空灵,费雯丽伸手把半截烟接了过去,也抽了两口道,“怎么了?你不是一直信心满满么?”
“这种事哪有什么信心满满的,换作平时不被趁火打劫就不错了。”艾伦威尔逊说到这停顿了一下,其实这确实是一个趁火打劫的机会,尤其是对葡萄牙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