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学网)

    道夕的一首辛弃疾的《永遇乐》让林仁肇对他更加亲眼有加  引为知己  当下南唐词风  皆是偏于李煜那般的修辞婉转、细腻婉约  要么写儿女之情  要么诉离别之意  像林仁肇这般戎马倥偬的将军  是很难接受举国如此的风气

    《永遇乐》一出  让人到中年的林仁肇恍然间回想起了年轻时候征战沙场的豪放意气來  做词如此  做人更应如此  他激动地抓着道夕的手臂  说道:“道夕大师乃真豪杰也  ”

    小王爷李仲宣也在一旁附和道:“小王第初逢道夕大师  便被他一身才华所震惊  故而今日特意引荐于将军  ”

    就在这时  一个面皮白净的小厮急急忙忙冲了进來  凑到李仲宣跟前说道:“王爷  皇上召您回宫  ”

    “可知父皇召我何事  ”李仲宣诧异道

    小厮偷眼看了看道夕和林仁肇两人  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李仲宣不以为意  说道:“但讲无妨  ”

    听得吩咐  小厮不再犹豫  便说道:“御史中丞曹秋曹大人于今日早朝参了王爷您一本  言及王爷安于逸乐  不思进取  陛下听完后甚是不喜  要您回宫对答  ”

    “哼  ”李仲宣冷笑一声  “曹老匹夫欺人太甚  ”

    说完  便朝道夕二人拱了拱手  “二位  小王本欲邀两位府中一聚  奈何现在不得不进宫面圣  有不适之处  还望二位见谅  ”

    “面圣要紧  王爷且快些前去才是  ”林仁肇说道

    “王爷且去  小僧也恰有一事需办  ”道夕一直以來都不想搀和朝廷皇家之事  这下李仲宣一走  更是求之不得

    李仲宣便不再多言  带着小厮急匆匆出了寺  直奔皇宫而去  他这一走  便只剩下林仁肇  道夕二人  两人一个将军  一个道士  却也意气相投  颇有几分英雄相惜之感

    林仁肇本想邀道夕到自己府上叙话  但道夕以要家师之命  要事在身婉拒了  林仁肇也不在意  想想來日方长  便与道夕话别归去

    林仁肇一走  道夕便直奔栖霞寺内院  寻那澄明大师而去

    寻着澄明大师  道夕便将家师所托之信呈上  澄明拆开信看完  却闭气双目  默念一串经文之后  才对道夕说道:“想不到延寿禅师已于我先行一步  贫僧却也未得送他最后一程  ”

    师傅的死  对道夕的打击很大  特别是在延寿临死之前  道夕沒能相守于旁  一直是他心中难以忘怀的痛  澄明此时的话  不禁让道夕伤感起來  忍不住眼眶中便泪光涟涟

    “师侄也不用这般伤怀  禅师所归净土  乃是我佛门弟子毕生所求  ”说着澄明看向西边  道了一声“阿弥陀佛”

    “且不知家师于信中对弟子可有何交代  ”道夕拭去眼角的泪光  问道

    澄明微微点头  说道:“令师信中提及  有一物件需交由你  你且在此等候片刻  容贫僧取來  ”

    “多谢大师  ”

    澄明说完转身朝自己卧房走了进去  沒多时便手托一个锦盒走了出來  他把锦盒放在桌前  说道:“此物为五年之前  禅师归隐天台山时  转托于贫僧代为保管之物  ”

    “大师可知其中是何物  ”道夕盯着那锦盒  不禁想起当年误传“玉玺”的迷局之事來

    澄明摇了摇头  “贫僧从未打开过  却也不知是何物  今日便将其交托于师侄你  也算了却了延寿禅师生前一愿  ”

    道夕接过锦盒  却也好奇  本想当面打开  谁知澄明却道:“师侄  天色不早了  贫僧已为师侄安排好禅房歇息之地  这边带你前去  ”

    澄明这是不想知道其中的东西  道夕明白地点了点头  便拿着锦盒跟在澄明后面朝招待落脚僧人的禅院而去

    禅房内  澄明一走  道夕便急切地把锦盒打开  只见锦盒内放着一封信  和一个木鱼  那木鱼烘漆明艳  栩栩如生  甚是精致

    道夕不明白为何师傅会把一个木鱼交给自己  狐疑地拆开信來

    “道夕吾徒  为师知你心不在佛  故而将此‘静心’木鱼留给了你  所谓‘静心’  乃当年佛祖托梦于我  后制之物  一音以问心  二音以寻心  三音以念心  我若故去  你莫悲伤  方今天下  有亘古不为之变数  徒儿需谨记当年为师所言  且莫贪念玩乐  需以一身武艺  托于明主  为天下苍生念  ”

    很简短的一封信  让道夕心情复杂  当年延寿之所以收道夕为徒  便是因了佛祖托梦之说  道夕不知道这佛祖托梦是真是假  但师傅五年來悉心栽培  爱护有加  对他而言  如再生父母一般

    虽然自己沒什么远大志向  但师傅既然一心以为自己是应梦之人  要自己匡扶天下  那么为了报答师傅的恩情  道夕也别无选择  只能答应

    回想起当年延寿所提及的佛祖托梦  其中言及天下为赵宋一统  但其中会有一劫数  可能扰乱了正常的历史走向  而自己就是应劫而生之人  延寿这番话说得模模糊糊  劫数指的是什么  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而自己又在其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道夕想了半天  还是想不明白  便拿出那木鱼  随手敲了一下  这一敲  居然沒有任何声音

    “不会是坏了吧  ”道夕拿起木鱼仔细看了一遍  并无损坏之处  于是又用力敲了一下  还是沒有任何声音

    这普通的木鱼甚是奇怪  无论道夕用多大气力  都敲不出声响  道夕寻思了一阵  决定用内力试一试

    五年修行  道夕的唯心诀内功虽然还沒有达到延寿的层次  却也算小有成就  他熟练地运气内力  然后再次朝木鱼敲了去

    这一敲  木鱼终于发出了声响  只是这声音很是沉闷  如一颗细小石子落入水中  打起的水花声响

    见木鱼有了反应  道夕心下大喜  知道这东西是需要加持内力的  虽然声音小了点  可能是因为自己内力不强的原因  于是他把全身内力聚于手臂之上  再次敲了去

    这一敲  木鱼发出一声“碰”音  紧接着一股无形之力激荡在空气中  居然瞬间把桌上的茶杯给震碎了

    好东西  道夕两眼放光  若获至宝  道夕内功只练了五年  要做到内力外放  至少还需要修炼二十余年  但有了这玩意儿就不一样了  以后便只消灌注内力  便可以借此内力外放

    他很兴奋  可沒多久又失望起來  木鱼虽然能让他减少二十多年的苦功  但问題是  自己现在的内力全部用上  只能敲响一下木鱼  而且  威力只能震碎周围一尺之内的物体

    这就是个鸡肋啊  难道说与人打架的时候  自己不闪不避  等人家近身了然后再敲木鱼  估计木鱼还沒敲响  自己就先歇菜了

    道夕扫兴的把木鱼收了起來  要真正发挥这玩意的作用  还是要看自己实力  或者等唯心诀再上一个层次  用起來就顺手了吧

    在栖霞寺住了下來  道夕突然间发现自己成了沒家的孩子  虽然作为一个和尚  去哪个寺庙落脚都不会遭人嫌弃  可总之不是自己亲近的地方  他开始有点担忧自己的将來

    延寿要他变身救世主  化解什么灾劫  可问題自己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和尚  又有什么能力做救国救民的大师  再者而言  他根本搞不懂那个所谓的灾劫什么时候发生

    不过  他后來又仔细想了想  延寿不把木鱼当面交给自己  也不托道凡给我  偏偏要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  让自己寻來栖霞寺

    或者  延寿是算到了  自己应该來金陵  而这个佛祖托梦的“灾劫”很有可能发生在金陵  于是道凡搜索枯肠地把自己前世那点可怜的历史知识复习了一遍  也沒发现有什么可以威胁到赵匡胤一统天下的因素啊

    赵匡胤灭南唐  完全是轻而易举  过了长江  兵临金陵城下  沒怎么打  李煜便猥琐地投降了  不过  道夕这时想到  还有一个关键人物林仁肇

    林仁肇素有韬略  虽不是用兵如神  但防务长江  一直是江北宋军的心腹之患  难道这个灾劫指的是林仁肇

    可是  按照历史的发展  赵匡胤在大举进兵南唐之前  用反间计就把林仁肇送上李煜的断头台  难道里面还有什么变数

    想到林仁肇  那个爽朗的军人汉子的形象又浮现在道夕眼前  抛开一切來说  道夕是很欣赏和佩服林仁肇的  如果真要遵循师傅的遗命  自己难道要与他为敌

    或者  自己该留在金陵  观察一下情况  如果有机会  也要接触下南唐小朝廷  博点名声  顺道透露点什么军情讯息给宋军  以便以后能往汴梁投靠赵匡胤

    这叫什么事呐  无端端地惹來这么多麻烦  道夕唏嘘不已  要怪只能怪当初水老头为何要在自己手臂上留三道红斑  弄得自己如今被一个虚无缥缈的使命捆绑

    道夕反反复复想了一遍  最后还是觉得自己现在应该做的  就是在南唐混点名声  然后等南唐亡国之后去汴梁  能够影响到天下一统的  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赵匡胤  只要他不在此之前活得好好的  便沒有什么意外  自己能做的  也就是贴身保护他吧  想到这里  他突然发现  自己真正要做的  居然是变成赵匡胤的保镖

章节目录

致我们终将相忘的江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小魚骨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章 木鱼,致我们终将相忘的江湖,十月阅读并收藏致我们终将相忘的江湖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