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不断回想着日本在这个时代的情况,再结合汤鼎送来的信息,可以得出许多结论,而且宋元本来留下了不少关于日本的相关记载。
宋元时期别的不说,对外贸易可是发展的极好的,有贸易自然就有信息交流,而且后世日本刻意的文化入侵,也让朱标被动的接受了不少关于日本的知识。
由于日本古代特殊的虚君体制,使得日本皇室的地位极少受到冲击,日本国内所谓的“豪杰”争天下争夺的是幕府将军的职位,所以日本皇室号称是万世一系,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吉祥物,而非大一统的君主。
本质上所谓天皇(倭王)同他们的三神器一般,只是作为一个象征意义,如此奇特制度的形成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朱标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自然条件,山川分离地支离破碎的地形,形成松散政治格局是必然的。
贵族、大寺院、神社占有具有经济效益的领地,规定让开垦耕地的人永久拥有耕地,这使得开拓者后来结合成利益集团,更武力兼并庄园,渐成各地武家实力的来源,形成了日本特色的地主阶级。
武士们效忠的对象不是天皇,而是给予他们特权与土地的贵族大名,更上层就是幕府将军,至此掌权者为武家,统治阶层为武士,皇室与文官为辅的奇葩社会体制就形成了。
如此制度自然会让皇室与文臣不满,他们天然就是向往权力的阶层,所以开始发力,镰仓时代后期,由于后嵯峨天皇废长立幼,两个皇子先后即位,使得皇室分为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个家族。
为争夺皇位斗争激烈,在镰仓幕府的谋划调停下,双方约定由两派轮流担任天皇,即二统迭立,这也为南北朝分立埋下了一个很大的祸根,这也是幕府为了压制权力**日渐膨胀的皇室所采取的措施。
之后就是一系列的政变,虽然最后北条氏的镰仓幕府灭亡了,但他为日本皇室埋下的隐患爆发了,后醍醐天皇上位后,按照二统迭立的规矩,理应由另一派后二条天皇的皇子为后醍醐天皇的皇太子,他自然是不愿意的,他要立自己的亲儿子。
这其实无可厚非,自己又不是没有儿子,为什么非要给远方亲戚的儿子,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愿意,朱标也不可能愿意让朱文正的子嗣继承他的江山。
不过日本自古就是病态的,他麾下的将领大名武士们都不支持此项决定,还纷纷上言让后醍醐天皇维持传统。
如此权利的矛盾再次产生,上位的天皇依旧没有掌握大权,所以他坚定地要打击幕府,建立皇室权威。
朱标翻看着汤鼎送来的政令,都是当年后醍醐天皇上位后发布的,汤鼎找人翻译完成的,朱标细细看了几遍,见微知著。
废除院政、摄政、关白等分散天皇权力的旧体制,把被武士阶层夺走的权力再次集中在天皇手里。
然后改元为“建武”,这是汉光武帝消灭王莽后使用的年号,并实行新政,其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可以清晰的看出,他想重整天皇亲政的政治机构,废除幕府,他更照顾自己人,如皇族,贵族大名,寺院主,把之前镰仓幕府欺压征收的土地重新分配了回去了。
此项其实没有问题,分蛋糕的时候都不知道多分给自己人的也不配玩政治了,但他竟然蠢到在这个时候打压武家势力,政治上轻视武士阶层……
对武士拥有的土地做出限制,在用人上,仅重用京都公家贵族,弃绝武士,而且,要加大对小地主,自耕农等集团的压榨程度以供养贵族。
不得不说蠢的有点东西,皇族大名寺院主虽然在日本社会都有崇高的地位,但他们手里没有刀啊。
一个政治体制的建立是要符合经济基础的,天皇在军事大权不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强行推行这一套根本行不通,不符合当时日本实际情况,建武政权搞得秩序一片混乱。
各派武家以及广大的武士阶层为倒幕充当了主力,但不仅没有收到合理的奖赏,自身阶层的利益反而被剥夺,自然不会容忍。
武家之首倒幕大将足利尊氏非常不满,再度反乱,发动延元之乱,不出所料摧枯拉朽,皇族寺院主等皆畏缩根本挡不住武家的刀枪,后醍醐天皇退位,足利尊氏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
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不安分,逃走了,还带着象征日本皇室的三神器,退往大和复辟了。
这就成了所谓的一天二帝南北京的分裂局面,室町幕府这个武家政权成为事实上的北朝,而日本南朝则是皇室为核心,广封宗室亲王统领各地。
汤鼎送来的信非常厚,可能是因为知晓通讯困难,下次再传讯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所以把所有消息都传递回来了。
朱标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情况特殊但也有许多借鉴意义,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虽然国情不同,但政治却是相同的,朱标喜欢代入其中,畅想如果身在其中该如何决断,这些都是积累,日后如遇相似之事,当有所为。
送完常茂回来的刘瑾赶忙换上一杯新茶,方才间自家殿下看的认真不敢上前打扰,好不容易见了空子赶忙换上。
“研墨濡毫”
刘瑾赶忙应了一声,将尚有些烫的茶杯放在一旁,然后三步并做两步拾起云纹墨条,在天青盘龙砚台中稍稍加入些许清水然后研磨。
刘瑾在这方面是行家,知晓磨墨用水,宁少勿多,才能磨得浓淡适中,持墨的的手垂直平正,在砚上垂直地打圈儿,不斜磨不直推,更不随意乱磨,要知轻重、快慢适中才能磨出好墨,宫中就没有比他磨的更好的太监。
朱标随手拿起笔架上的一根紫毫笔,吸足蘸墨后尖齐圆健,落于特质防水的信纸之上,许许多多事宜承办目标方向皆在其中。
朱标其实原本并没有这么早落子东瀛的打算,只是时机既到那也就无所谓了,正好高丽那边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双管齐下也是个法子。
如此时局实属难得,甚至都有些玄学了,大明初立日渐昌盛之际,周边各国竟然都有大规模的内乱发生,莫非天意真属华夏?
若是周边各国都国泰民安无内忧外患,那大明也不好插手其中,更别提入主了,而此时大明若是倾力一战,高丽日本皆可一战而定,明初海路双军威凌寰宇,灭两个弹丸之国确实不难。
只不过得不偿失罢了,战线拉的太远想要统治鞭长莫及,何况大明现在连自身国土都消化不完,打下两个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民生艰难至极的国家,纯属往泥潭里踩,光是镇压安抚其国百姓就需要耗费恐怖的资源。
不过往里面插几根钉子确是好的,日后大明国力恢复了,就可以顺势拿下,尤其是汤鼎的发展路线同道衍与蒋思德不同。
他们俩走的是挑拨离间拉拢豪门世家,以待大明名正言顺的入主高丽,而汤鼎的发展则是武力路线,占据港口广纳武士,到时里应外合以武力一举拿下日本。
两种路线各有优劣,高丽那边无可避免的要分一部分利益给世家大族,这也是合作的基础,朱标不可能因小失大违背诺言。
最起码几十年内要保护好他们,为往后投诚的势力做个榜样,千金买马骨,百里换羊皮,终究会物有所值。
而且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以极小的损失入主高丽,大明将士们可以少流血牺牲,而且高丽百姓那边也会有人安抚,大明需要付出的并不多,只是要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而已。
大明将士不惧怕伤亡,朱标也懂的慈不掌兵的道理,但他绝不会让他们无意义的牺牲,利用政治手段瓦解对方,避免使用武力,减少损失,这就是政治的意义。
而日本这边无疑怎么弄都要开战,不同与高丽一直臣服宗主国,日本自元朝两次入侵之后就已经拒绝同元朝往来,闭关锁国自成一体。
其扭曲的价值观以及夜郎自大的性格特征,使得其必然不会甘心臣服,而且汤鼎的身份也不适合打入统治阶级的上层,毕竟他的身份是外来海盗,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刀子。
连谈判拉拢的基础都没有自然也没有其他选择了,汤鼎的作用就是为大明开辟一块安全的港口,避免在重蹈元朝的覆辙,然后探明日本山河行军定型图,以免日后摸黑打仗。
再有就是尽可能的收拢流浪武士,到时候可以作为前军,无论是打前锋还是镇压地方百姓都是极为合适的,既然大明准备入主日本,那就不能做的太狠毒。
但总得有人充当恶人,否则怎么体现好人存在的必要呢,众所周知,背叛者向来对原先的自己人更狠毒,狠毒到令人发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向主人表达自己的忠诚。
………………
宋元时期别的不说,对外贸易可是发展的极好的,有贸易自然就有信息交流,而且后世日本刻意的文化入侵,也让朱标被动的接受了不少关于日本的知识。
由于日本古代特殊的虚君体制,使得日本皇室的地位极少受到冲击,日本国内所谓的“豪杰”争天下争夺的是幕府将军的职位,所以日本皇室号称是万世一系,归根到底就是因为他们只是吉祥物,而非大一统的君主。
本质上所谓天皇(倭王)同他们的三神器一般,只是作为一个象征意义,如此奇特制度的形成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朱标认为最主要的就是因为自然条件,山川分离地支离破碎的地形,形成松散政治格局是必然的。
贵族、大寺院、神社占有具有经济效益的领地,规定让开垦耕地的人永久拥有耕地,这使得开拓者后来结合成利益集团,更武力兼并庄园,渐成各地武家实力的来源,形成了日本特色的地主阶级。
武士们效忠的对象不是天皇,而是给予他们特权与土地的贵族大名,更上层就是幕府将军,至此掌权者为武家,统治阶层为武士,皇室与文官为辅的奇葩社会体制就形成了。
如此制度自然会让皇室与文臣不满,他们天然就是向往权力的阶层,所以开始发力,镰仓时代后期,由于后嵯峨天皇废长立幼,两个皇子先后即位,使得皇室分为持明院统和大觉寺统两个家族。
为争夺皇位斗争激烈,在镰仓幕府的谋划调停下,双方约定由两派轮流担任天皇,即二统迭立,这也为南北朝分立埋下了一个很大的祸根,这也是幕府为了压制权力**日渐膨胀的皇室所采取的措施。
之后就是一系列的政变,虽然最后北条氏的镰仓幕府灭亡了,但他为日本皇室埋下的隐患爆发了,后醍醐天皇上位后,按照二统迭立的规矩,理应由另一派后二条天皇的皇子为后醍醐天皇的皇太子,他自然是不愿意的,他要立自己的亲儿子。
这其实无可厚非,自己又不是没有儿子,为什么非要给远方亲戚的儿子,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愿意,朱标也不可能愿意让朱文正的子嗣继承他的江山。
不过日本自古就是病态的,他麾下的将领大名武士们都不支持此项决定,还纷纷上言让后醍醐天皇维持传统。
如此权利的矛盾再次产生,上位的天皇依旧没有掌握大权,所以他坚定地要打击幕府,建立皇室权威。
朱标翻看着汤鼎送来的政令,都是当年后醍醐天皇上位后发布的,汤鼎找人翻译完成的,朱标细细看了几遍,见微知著。
废除院政、摄政、关白等分散天皇权力的旧体制,把被武士阶层夺走的权力再次集中在天皇手里。
然后改元为“建武”,这是汉光武帝消灭王莽后使用的年号,并实行新政,其政治意义不言而喻。
可以清晰的看出,他想重整天皇亲政的政治机构,废除幕府,他更照顾自己人,如皇族,贵族大名,寺院主,把之前镰仓幕府欺压征收的土地重新分配了回去了。
此项其实没有问题,分蛋糕的时候都不知道多分给自己人的也不配玩政治了,但他竟然蠢到在这个时候打压武家势力,政治上轻视武士阶层……
对武士拥有的土地做出限制,在用人上,仅重用京都公家贵族,弃绝武士,而且,要加大对小地主,自耕农等集团的压榨程度以供养贵族。
不得不说蠢的有点东西,皇族大名寺院主虽然在日本社会都有崇高的地位,但他们手里没有刀啊。
一个政治体制的建立是要符合经济基础的,天皇在军事大权不在自己手中的时候强行推行这一套根本行不通,不符合当时日本实际情况,建武政权搞得秩序一片混乱。
各派武家以及广大的武士阶层为倒幕充当了主力,但不仅没有收到合理的奖赏,自身阶层的利益反而被剥夺,自然不会容忍。
武家之首倒幕大将足利尊氏非常不满,再度反乱,发动延元之乱,不出所料摧枯拉朽,皇族寺院主等皆畏缩根本挡不住武家的刀枪,后醍醐天皇退位,足利尊氏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
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不安分,逃走了,还带着象征日本皇室的三神器,退往大和复辟了。
这就成了所谓的一天二帝南北京的分裂局面,室町幕府这个武家政权成为事实上的北朝,而日本南朝则是皇室为核心,广封宗室亲王统领各地。
汤鼎送来的信非常厚,可能是因为知晓通讯困难,下次再传讯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所以把所有消息都传递回来了。
朱标反反复复看了几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情况特殊但也有许多借鉴意义,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虽然国情不同,但政治却是相同的,朱标喜欢代入其中,畅想如果身在其中该如何决断,这些都是积累,日后如遇相似之事,当有所为。
送完常茂回来的刘瑾赶忙换上一杯新茶,方才间自家殿下看的认真不敢上前打扰,好不容易见了空子赶忙换上。
“研墨濡毫”
刘瑾赶忙应了一声,将尚有些烫的茶杯放在一旁,然后三步并做两步拾起云纹墨条,在天青盘龙砚台中稍稍加入些许清水然后研磨。
刘瑾在这方面是行家,知晓磨墨用水,宁少勿多,才能磨得浓淡适中,持墨的的手垂直平正,在砚上垂直地打圈儿,不斜磨不直推,更不随意乱磨,要知轻重、快慢适中才能磨出好墨,宫中就没有比他磨的更好的太监。
朱标随手拿起笔架上的一根紫毫笔,吸足蘸墨后尖齐圆健,落于特质防水的信纸之上,许许多多事宜承办目标方向皆在其中。
朱标其实原本并没有这么早落子东瀛的打算,只是时机既到那也就无所谓了,正好高丽那边也有了突破性进展,双管齐下也是个法子。
如此时局实属难得,甚至都有些玄学了,大明初立日渐昌盛之际,周边各国竟然都有大规模的内乱发生,莫非天意真属华夏?
若是周边各国都国泰民安无内忧外患,那大明也不好插手其中,更别提入主了,而此时大明若是倾力一战,高丽日本皆可一战而定,明初海路双军威凌寰宇,灭两个弹丸之国确实不难。
只不过得不偿失罢了,战线拉的太远想要统治鞭长莫及,何况大明现在连自身国土都消化不完,打下两个社会矛盾空前尖锐民生艰难至极的国家,纯属往泥潭里踩,光是镇压安抚其国百姓就需要耗费恐怖的资源。
不过往里面插几根钉子确是好的,日后大明国力恢复了,就可以顺势拿下,尤其是汤鼎的发展路线同道衍与蒋思德不同。
他们俩走的是挑拨离间拉拢豪门世家,以待大明名正言顺的入主高丽,而汤鼎的发展则是武力路线,占据港口广纳武士,到时里应外合以武力一举拿下日本。
两种路线各有优劣,高丽那边无可避免的要分一部分利益给世家大族,这也是合作的基础,朱标不可能因小失大违背诺言。
最起码几十年内要保护好他们,为往后投诚的势力做个榜样,千金买马骨,百里换羊皮,终究会物有所值。
而且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以极小的损失入主高丽,大明将士们可以少流血牺牲,而且高丽百姓那边也会有人安抚,大明需要付出的并不多,只是要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而已。
大明将士不惧怕伤亡,朱标也懂的慈不掌兵的道理,但他绝不会让他们无意义的牺牲,利用政治手段瓦解对方,避免使用武力,减少损失,这就是政治的意义。
而日本这边无疑怎么弄都要开战,不同与高丽一直臣服宗主国,日本自元朝两次入侵之后就已经拒绝同元朝往来,闭关锁国自成一体。
其扭曲的价值观以及夜郎自大的性格特征,使得其必然不会甘心臣服,而且汤鼎的身份也不适合打入统治阶级的上层,毕竟他的身份是外来海盗,只是一个被利用的刀子。
连谈判拉拢的基础都没有自然也没有其他选择了,汤鼎的作用就是为大明开辟一块安全的港口,避免在重蹈元朝的覆辙,然后探明日本山河行军定型图,以免日后摸黑打仗。
再有就是尽可能的收拢流浪武士,到时候可以作为前军,无论是打前锋还是镇压地方百姓都是极为合适的,既然大明准备入主日本,那就不能做的太狠毒。
但总得有人充当恶人,否则怎么体现好人存在的必要呢,众所周知,背叛者向来对原先的自己人更狠毒,狠毒到令人发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向主人表达自己的忠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