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生员优免的条件,税课司-回到明朝做昏君小说下载
第一百零一章 生员优免的条件,税课司-回到明朝做昏君小说下载-我真是大昏君-十月阅读
我真是大昏君
作者:样样稀松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末将等敢不尽心竭力,为万岁分忧。”孙应元等人躬身领命。
朱由校微微颌首,命人颁发赏赐,数千“朱小头”赏下去,一点也不吝啬。
“启驾——”在宫人拉长的尖细声音中,少年皇帝登上龙辇,在众多锦衣卫的保护下,转回京城。
并不是更好的武器制造起来越繁复,成本越高;历史上能够普遍装备的武器,无一例外都要考虑到制造的难易、成本的高低,以及操作的可靠性。
比如燧发枪,底火盘盖和弧形击砧被制成了一体。射击时,除了装填和扳起击锤之外,完全不需要其它的动作,反倒比火绳枪或轮燧发枪更为便捷。
因为零件减少的缘故,燧发枪的结构也更为简单,这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枪械本身的可靠性。
而且,燧发枪的发射步骤比火绳枪减少了一半,再配合纸筒定装弹药,熟练的士兵能达到一分钟三发到四发,比火绳枪快了一倍还多。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燧发枪大概在五六十年后便会在欧洲普遍装备,完全取代了火绳枪。
也就是说,大明的军队在研制和装备燧发枪上,已经超过了西夷五六十年;再加上刺刀,领先百年也不为过。
而按照目前火药兵器局的制造能力,以及在制造火绳枪中锻炼出的大量工匠,再加上简单的加工机器,每月三四千枝燧发枪的产量是能够保证的。
按照这个产量来估算,顶多一年,辽镇和东江镇就差不多能够让大半士兵都装备上燧发枪。
守城部队可以继续使用火绳枪,三四万装备着燧发枪加刺刀的部队,再有火炮配合,也就具有了与建奴野战的能力。
再苟一年,就是反攻倒算,平灭建奴的时候了。
少年皇帝在车辇中盘算着,眯起了眼睛,已经看见了平辽胜利的曙光。
劳资有钱,扩大产能不仅促进就业,还能更快地装备部队;
劳资有钱,让官兵吃饱吃好,还有足额的饷银,难道还打造不出敢战强军?
朱由校想到钱,更是信心十足。办法多的是,他可不愁。
……………………
一年多来,朝堂上风向的改变,皇帝的喜好和思想倾向,基本上都会在《大明论坛》上体现出来。
随着对何逊、邵经邦、杨乔时的批判,所谓的“名臣”定义,也重新更改,任谁都知道,朝廷要对商税收取采取大动作了。
而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料被刊载登报,经济发达省份的官员也顿感压力。无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内陆商业不算繁荣的地方所交的商税,都比你们多,到哪也说不过这个理去。是你无能、懈怠,还是收受贿赂,给商贾行方便,损国利己?
压力最大的当然是各地的税课使司,皇帝的不满已经昭然若揭,轻则撤职罢官,重则问罪下狱,税课使司的官员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下场。
或许还能抢救一下,他们是这样想的,自然要卖卖力气,多收些银子,来平息皇帝的怒气。
但朱由校并没有急于下手,因为他没有太多合适的官员补缺。撤换容易,你让谁去接任呢?
新学是建起来了,也是为了培养能按照他的意旨行事的专业性官员。但入学的生员太少,完全达不到他的要求啊!
既然如此,这可就是你们逼朕做昏君、下死手啦!
朱由校提笔在手,刷刷点点下了圣旨。命令各地严格实施李起元所提议的改革十三项中削减监儒杂流待遇,监儒杂流不准优免的措施。
不是能靠着优免吃喝不愁嘛,朕就打碎你们的饭碗,去除你们的特权。要是不能自食其力,饿死也活该。
“拟旨:监儒杂流及生员若存为国效力之心,当入新学习经世致用之学,或是教书育人……”
这就是朱由校给监儒杂流和生员指出的路,想继续得到优免,一是入新学,二是办校教书。
入新学没啥解释的,办校教书则有说道。不是后世那种大的小学、中学,而是私塾性质的村镇学校。
说白了,朱由校就是希望生员能去当个村办教师,从而提高整个大明的教育水平。
别以为读了几年书,考个秀才、监生、举人啥的,就端上了铁饭碗,可以不劳而获。
你要么去新学进修,学点有用的,会分配你个官职;要么就在本村或他村开个私垫,教教小孩子读书识字。反正你得干点活儿,得做点贡献。
开私垫还有规定,必须免费教三个以上的孩子,男女不限,并具报官府,才会让你享受优免。
“拟旨:有功名者若为商贾带货过钞关,造成国家税收损失,除其功名,五科不得再仕……”
让你读了几年书就敢一专多能,让你给商贾运货保驾护航,没了功名还嘚瑟个屁?还十五年不让你科举,就看你怕不怕?
“拟旨:为官者若为商贾过钞关行方便,罢官除籍,永不叙用……”
除了什么秀才举人进士,还有官员,也不能放过。逮住就滚回家吃老米,这辈子只能是个平民百姓了。
“拟旨:授江南商会会长唐默民爵六等,可上书朝廷……”
江南商会还算乖顺,朱由校也想观其后效。而且,江南商会得到皇帝承认和上书权,也是做出贡献的。
至少在短期内,江南商会的会员在自律自醒上应是能够信任的。
皇帝当然也给了他们与海商、中华两商会同样的待遇,十五税一,完税后会得到证明文书,在其他钞关则可免费通过。
钞关收费是朱由校要废除的征税方式,但现在不是时候,他还没准备好。但从商贾入手,先把商税收上来,则规避了税务机关的缺失。
接连口述了数道谕旨,朱由校微微长出了一口气,端起茶碗喝着润了润嗓子,对宫人吩咐道:“宣吴铮、郑芝龙及三大商会首领明日觐见。”
明初在京税务机关为宣课司,宣课司主要负责征收商贾、侩屠、市场杂税,设于国家都城。
朱由校微微颌首,命人颁发赏赐,数千“朱小头”赏下去,一点也不吝啬。
“启驾——”在宫人拉长的尖细声音中,少年皇帝登上龙辇,在众多锦衣卫的保护下,转回京城。
并不是更好的武器制造起来越繁复,成本越高;历史上能够普遍装备的武器,无一例外都要考虑到制造的难易、成本的高低,以及操作的可靠性。
比如燧发枪,底火盘盖和弧形击砧被制成了一体。射击时,除了装填和扳起击锤之外,完全不需要其它的动作,反倒比火绳枪或轮燧发枪更为便捷。
因为零件减少的缘故,燧发枪的结构也更为简单,这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枪械本身的可靠性。
而且,燧发枪的发射步骤比火绳枪减少了一半,再配合纸筒定装弹药,熟练的士兵能达到一分钟三发到四发,比火绳枪快了一倍还多。
正是由于这样的特点,燧发枪大概在五六十年后便会在欧洲普遍装备,完全取代了火绳枪。
也就是说,大明的军队在研制和装备燧发枪上,已经超过了西夷五六十年;再加上刺刀,领先百年也不为过。
而按照目前火药兵器局的制造能力,以及在制造火绳枪中锻炼出的大量工匠,再加上简单的加工机器,每月三四千枝燧发枪的产量是能够保证的。
按照这个产量来估算,顶多一年,辽镇和东江镇就差不多能够让大半士兵都装备上燧发枪。
守城部队可以继续使用火绳枪,三四万装备着燧发枪加刺刀的部队,再有火炮配合,也就具有了与建奴野战的能力。
再苟一年,就是反攻倒算,平灭建奴的时候了。
少年皇帝在车辇中盘算着,眯起了眼睛,已经看见了平辽胜利的曙光。
劳资有钱,扩大产能不仅促进就业,还能更快地装备部队;
劳资有钱,让官兵吃饱吃好,还有足额的饷银,难道还打造不出敢战强军?
朱由校想到钱,更是信心十足。办法多的是,他可不愁。
……………………
一年多来,朝堂上风向的改变,皇帝的喜好和思想倾向,基本上都会在《大明论坛》上体现出来。
随着对何逊、邵经邦、杨乔时的批判,所谓的“名臣”定义,也重新更改,任谁都知道,朝廷要对商税收取采取大动作了。
而越来越多的数据资料被刊载登报,经济发达省份的官员也顿感压力。无他,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内陆商业不算繁荣的地方所交的商税,都比你们多,到哪也说不过这个理去。是你无能、懈怠,还是收受贿赂,给商贾行方便,损国利己?
压力最大的当然是各地的税课使司,皇帝的不满已经昭然若揭,轻则撤职罢官,重则问罪下狱,税课使司的官员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下场。
或许还能抢救一下,他们是这样想的,自然要卖卖力气,多收些银子,来平息皇帝的怒气。
但朱由校并没有急于下手,因为他没有太多合适的官员补缺。撤换容易,你让谁去接任呢?
新学是建起来了,也是为了培养能按照他的意旨行事的专业性官员。但入学的生员太少,完全达不到他的要求啊!
既然如此,这可就是你们逼朕做昏君、下死手啦!
朱由校提笔在手,刷刷点点下了圣旨。命令各地严格实施李起元所提议的改革十三项中削减监儒杂流待遇,监儒杂流不准优免的措施。
不是能靠着优免吃喝不愁嘛,朕就打碎你们的饭碗,去除你们的特权。要是不能自食其力,饿死也活该。
“拟旨:监儒杂流及生员若存为国效力之心,当入新学习经世致用之学,或是教书育人……”
这就是朱由校给监儒杂流和生员指出的路,想继续得到优免,一是入新学,二是办校教书。
入新学没啥解释的,办校教书则有说道。不是后世那种大的小学、中学,而是私塾性质的村镇学校。
说白了,朱由校就是希望生员能去当个村办教师,从而提高整个大明的教育水平。
别以为读了几年书,考个秀才、监生、举人啥的,就端上了铁饭碗,可以不劳而获。
你要么去新学进修,学点有用的,会分配你个官职;要么就在本村或他村开个私垫,教教小孩子读书识字。反正你得干点活儿,得做点贡献。
开私垫还有规定,必须免费教三个以上的孩子,男女不限,并具报官府,才会让你享受优免。
“拟旨:有功名者若为商贾带货过钞关,造成国家税收损失,除其功名,五科不得再仕……”
让你读了几年书就敢一专多能,让你给商贾运货保驾护航,没了功名还嘚瑟个屁?还十五年不让你科举,就看你怕不怕?
“拟旨:为官者若为商贾过钞关行方便,罢官除籍,永不叙用……”
除了什么秀才举人进士,还有官员,也不能放过。逮住就滚回家吃老米,这辈子只能是个平民百姓了。
“拟旨:授江南商会会长唐默民爵六等,可上书朝廷……”
江南商会还算乖顺,朱由校也想观其后效。而且,江南商会得到皇帝承认和上书权,也是做出贡献的。
至少在短期内,江南商会的会员在自律自醒上应是能够信任的。
皇帝当然也给了他们与海商、中华两商会同样的待遇,十五税一,完税后会得到证明文书,在其他钞关则可免费通过。
钞关收费是朱由校要废除的征税方式,但现在不是时候,他还没准备好。但从商贾入手,先把商税收上来,则规避了税务机关的缺失。
接连口述了数道谕旨,朱由校微微长出了一口气,端起茶碗喝着润了润嗓子,对宫人吩咐道:“宣吴铮、郑芝龙及三大商会首领明日觐见。”
明初在京税务机关为宣课司,宣课司主要负责征收商贾、侩屠、市场杂税,设于国家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