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有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后改为“四人会议”,即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后因意大利在大战中作用不大,贡献几乎是负的,本国底子又薄,被英法冷落一边。所以实际上又变为“三人会议”,他们是巴黎和会的三巨头,也是主宰者。
在会议过程中,三巨头各怀鬼胎。
英国:希望得到海上霸权,殖民霸权,而且希望欧洲大陆各国实力均等,即大陆均势。
法国:希望得到欧陆霸权。
美国:世界霸权。
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每一个国家都会与另两个国家互为对手,而又都能与另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联手。
所以,这场会议足足开了5个多月。
为了索取战败国的赔款,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开交。
“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
“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
已经78岁的克里孟梭,虽已满头白发,但仍像只野兽般凶猛,真不愧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而劳合?乔治也百般纠缠,一点儿都不牺牲自己的利益。
美国总统威尔逊只好在英法之间周旋。忙着打圆场:“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你们两国都牺牲些,让别的国家也得点好处,法国得56%,英国得28%,这样可以吗?”
克里孟梭厉声喊着:“可以。但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
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
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他们从1月吵到4月,谁也不肯让步。威尔逊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
他们都有了好处,但有一个人不愿意,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庆斌。
欧洲战争可以说是刘庆斌一手挑起来的,尽管他通过提前的准备,已经成为这次战争最大的赢家。可是,他还有最后 一个心愿没有完成,那就是完全占有德国的公海舰队。
对德国公海舰队的拥有,在欧洲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刘庆斌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刘庆斌之所以派出那么多人到德国公海舰队实习,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海军的的实力,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在德国战败之后接管德国海军而做准备。
德国公海舰队创始于十九世纪末。从她创建那天起,就带上了悲剧的色彩。那时,德皇威廉二世羡慕于其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魏巍壮观的英国皇家海军,他既不听皇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尊尊教诲,也不顾德国首相俾斯麦的极力反对,更无视海峡对岸舅舅和表兄们的劝说与警告,竟然与英国皇室的亲戚们玩起海军军备竞赛来,大有与英国皇家海军媲美与抗衡之势!
所以,一九一四年,在第一次大战拉开帷幕之前,德国海军舰队已拥有三十一艘战列舰、十三艘主力舰、三十八艘巡洋舰,英德海军力量之比是三比二,英国皇家海军拥有战列舰四十三艘、主力舰二十四艘、巡洋舰七十艘。实际上,德国海军当时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海军。
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岛国,海权对英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和至关重要的问题,海权不仅意味着国家的安全,更重要的意味着殖民地,意味着资源、财富和势力范围。自从一八零五年英国海军在海军将领威尔逊的率领下、打败了法国与西班牙的联合舰队、一举夺得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之后,英国不允许任何国家威胁这一海上霸主的地位。所以,欧洲大陆任何一国的海军建设和扩充,大英帝国都视为对自己海上霸主地位的挑战而不能容忍。 虽然,英国皇室与德国皇室有血缘关系,但国家利益永远大于家族关系。德国海军的崛起引起大英帝国极大的不安,英国处心积虑要将其消灭。所以,德国与英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就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尽管当时德国海军力量是英国海军的三分之二,但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利因素,一战开始以后,这支蔚为壮观的号称公海舰队的德国海军舰队不是被英国海军击沉在德国的港口,就是被英国皇家海军赶回自家的港湾,只有为数很少英德海军正面对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闻名于世界的一九一六年的日德兰海战。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国政府在停战书上签了字,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响彻欧洲大陆长达四年之久的枪炮声终于止息了。
按照停战协议的第十三款规定,德国的舰队必须留滞在德国港内,置于协约国的严密监视之下,听候发落;同时德国必须将最先进的舰只拱手交由战胜国拘留处置,其中包括十艘战列舰、六艘战列巡洋舰、八艘巡洋舰、五十艘驱逐舰以及整个潜水艇舰队。
为了德国舰队的拘留之地,协约国煞费苦心。原本决定解除武装的水面舰只在中立国就地扣留,可没有一个中立国愿意自己的港口成为德国舰队的拘留所,日后成为是非之地。
之后,协约国与西班牙交涉此事,但遭到西班牙政府的拒绝。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自己也为自己的舰队找到一个收容所而作出了巨大努力,可都是徒劳。
最后,战胜国选择了英国的斯卡帕湾,认为那里是拘留德国舰队最安全的地方,因为好歹,那里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基地:谁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啊?他不要命了?
战胜国对德国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十一月十八号准备就绪,启航驶往拘留地,如果他们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拘留准备,战胜国就将夺取黑尔格兰岛, 将德国舰队击沉在其港口内。
对德国来讲,当时任何形式的战端重开都是灾难,可是,当时人人都知道达到按时完成拘留的要求是强人所难,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在“一切权力归工人士兵委员会”的口号下,军官已经丧失了许多的权力,同时,拆卸舰艇上的火力配系也不是一件简单和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可当时兵员严重奇缺,因为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许多水兵都离开了海军。虽然经过艰苦谈判,德国人争取到了一天的时间,但时间还是远远不够,因此,舰上许多昂贵的火炮、设备无法按正常程序拆卸,只好生拉活拽,有的甚至只好丢入大海。
由于德国帝国海军上将希佩尔拒绝率领舰队前去投降,负责这次行动就落在了德国海军少将路德罗伊特的肩上。
罗伊特并不是接到命令而是接到要求来负责这一勉为其难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是啊,率领舰队去投降,这是何等的国耻!可罗伊特再不情愿,他还是要为他的祖国服务,再不情愿,可他还是个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
正如罗伊特在报告中所说的:“ 个人的感情只能往后放一放。”
然而,在他的心灵深处,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在酝酿和形成。他在报告中写道:“任何一个小小的违规,就可以还我们自由,我们可以想怎样处置我们的舰只就怎样处置,我们甚至可以沉掉它!”
十一月十八日,路德维希接任了德国海军公海舰队的指挥,十九日,也就是他上任的第二天,公海舰队起锚,踏上了艰难的不归之程,按照计划,二十一日它将与战胜国押运舰队会合。
负责谈判协商的德国海军少将莫鲁尔被告知:将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届时“恭候”德国公海舰队的到来。这所谓规模可观的舰队由英国的皇家海军、美国的一个战斗舰舰队以及其它战胜国舰只所组成,共计370艘舰船。
二十一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按照英国皇家海军将领贝蒂的命令,德国公海舰队以一字形单列队形,在相形渺小、悬挂着气球风筝的英国轻型巡洋舰的引领下,鱼贯驶入预定的海域,在此待命押运的战胜国庞大的舰队如临大敌:虽然已知德国舰只武装已被解除,但协约国的舰只依然荷枪实弹严阵以待,以防万一出现的突发事件。
这是一支看似强大,战时令人生畏,降时令人可叹的舰队!(未完待续。。)
在会议过程中,三巨头各怀鬼胎。
英国:希望得到海上霸权,殖民霸权,而且希望欧洲大陆各国实力均等,即大陆均势。
法国:希望得到欧陆霸权。
美国:世界霸权。
于是,很有意思的一幕出现了,每一个国家都会与另两个国家互为对手,而又都能与另两个国家的任意一个联手。
所以,这场会议足足开了5个多月。
为了索取战败国的赔款,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吵得不可开交。
“你们法国拿50%,我们英国得30%,怎么样?”
“不行,绝对不行!这次大战,法国损失最大,我们应该得58%。”
“太过份了,我们不同意。”
“那我们也不同意。”
已经78岁的克里孟梭,虽已满头白发,但仍像只野兽般凶猛,真不愧他的“老虎总理”的外号。而劳合?乔治也百般纠缠,一点儿都不牺牲自己的利益。
美国总统威尔逊只好在英法之间周旋。忙着打圆场:“我们美国一分钱都不要。你们两国都牺牲些,让别的国家也得点好处,法国得56%,英国得28%,这样可以吗?”
克里孟梭厉声喊着:“可以。但法德边界得以莱茵河为界:除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外,德国的萨尔区也归我们!”
如果法国得到萨尔区,就意味着他控制了欧洲最重要的军事工业区,将来可以在欧洲大陆称王称霸。
对这点,英国和美国当然不同意。他们从1月吵到4月,谁也不肯让步。威尔逊和克里孟梭都以退出和会来要挟对方。
三个人经过无数次的争执和讨价还价后。终于有了结果:英国得到了国际联盟所规定的委任统治制度下拥有1000万人口的领土。法国得到750万人口的地区,包括阿尔萨斯、洛林、萨尔,日本也得到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也得以通过。美国的商品与资本可以进入这些地区。实行机会均沾。大家都有好处分享。
……
他们都有了好处,但有一个人不愿意,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庆斌。
欧洲战争可以说是刘庆斌一手挑起来的,尽管他通过提前的准备,已经成为这次战争最大的赢家。可是,他还有最后 一个心愿没有完成,那就是完全占有德国的公海舰队。
对德国公海舰队的拥有,在欧洲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刘庆斌就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刘庆斌之所以派出那么多人到德国公海舰队实习,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海军的的实力,另一方面就是为了在德国战败之后接管德国海军而做准备。
德国公海舰队创始于十九世纪末。从她创建那天起,就带上了悲剧的色彩。那时,德皇威廉二世羡慕于其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魏巍壮观的英国皇家海军,他既不听皇外祖母维多利亚女王的尊尊教诲,也不顾德国首相俾斯麦的极力反对,更无视海峡对岸舅舅和表兄们的劝说与警告,竟然与英国皇室的亲戚们玩起海军军备竞赛来,大有与英国皇家海军媲美与抗衡之势!
所以,一九一四年,在第一次大战拉开帷幕之前,德国海军舰队已拥有三十一艘战列舰、十三艘主力舰、三十八艘巡洋舰,英德海军力量之比是三比二,英国皇家海军拥有战列舰四十三艘、主力舰二十四艘、巡洋舰七十艘。实际上,德国海军当时在世界上已经成为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的强大海军。
众所周知,英国是一个岛国,海权对英国来说是一个非常敏感和至关重要的问题,海权不仅意味着国家的安全,更重要的意味着殖民地,意味着资源、财富和势力范围。自从一八零五年英国海军在海军将领威尔逊的率领下、打败了法国与西班牙的联合舰队、一举夺得世界海上霸主的地位之后,英国不允许任何国家威胁这一海上霸主的地位。所以,欧洲大陆任何一国的海军建设和扩充,大英帝国都视为对自己海上霸主地位的挑战而不能容忍。 虽然,英国皇室与德国皇室有血缘关系,但国家利益永远大于家族关系。德国海军的崛起引起大英帝国极大的不安,英国处心积虑要将其消灭。所以,德国与英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就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尽管当时德国海军力量是英国海军的三分之二,但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利因素,一战开始以后,这支蔚为壮观的号称公海舰队的德国海军舰队不是被英国海军击沉在德国的港口,就是被英国皇家海军赶回自家的港湾,只有为数很少英德海军正面对垒,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闻名于世界的一九一六年的日德兰海战。
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国政府在停战书上签了字,宣告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响彻欧洲大陆长达四年之久的枪炮声终于止息了。
按照停战协议的第十三款规定,德国的舰队必须留滞在德国港内,置于协约国的严密监视之下,听候发落;同时德国必须将最先进的舰只拱手交由战胜国拘留处置,其中包括十艘战列舰、六艘战列巡洋舰、八艘巡洋舰、五十艘驱逐舰以及整个潜水艇舰队。
为了德国舰队的拘留之地,协约国煞费苦心。原本决定解除武装的水面舰只在中立国就地扣留,可没有一个中立国愿意自己的港口成为德国舰队的拘留所,日后成为是非之地。
之后,协约国与西班牙交涉此事,但遭到西班牙政府的拒绝。
与此同时,德国政府自己也为自己的舰队找到一个收容所而作出了巨大努力,可都是徒劳。
最后,战胜国选择了英国的斯卡帕湾,认为那里是拘留德国舰队最安全的地方,因为好歹,那里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基地:谁还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啊?他不要命了?
战胜国对德国提出了十分苛刻的要求:要求他们在十一月十八号准备就绪,启航驶往拘留地,如果他们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拘留准备,战胜国就将夺取黑尔格兰岛, 将德国舰队击沉在其港口内。
对德国来讲,当时任何形式的战端重开都是灾难,可是,当时人人都知道达到按时完成拘留的要求是强人所难,完全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在“一切权力归工人士兵委员会”的口号下,军官已经丧失了许多的权力,同时,拆卸舰艇上的火力配系也不是一件简单和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大量的人力,可当时兵员严重奇缺,因为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许多水兵都离开了海军。虽然经过艰苦谈判,德国人争取到了一天的时间,但时间还是远远不够,因此,舰上许多昂贵的火炮、设备无法按正常程序拆卸,只好生拉活拽,有的甚至只好丢入大海。
由于德国帝国海军上将希佩尔拒绝率领舰队前去投降,负责这次行动就落在了德国海军少将路德罗伊特的肩上。
罗伊特并不是接到命令而是接到要求来负责这一勉为其难的任务,他当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是啊,率领舰队去投降,这是何等的国耻!可罗伊特再不情愿,他还是要为他的祖国服务,再不情愿,可他还是个军人,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
正如罗伊特在报告中所说的:“ 个人的感情只能往后放一放。”
然而,在他的心灵深处,一个大胆的计划已经在酝酿和形成。他在报告中写道:“任何一个小小的违规,就可以还我们自由,我们可以想怎样处置我们的舰只就怎样处置,我们甚至可以沉掉它!”
十一月十八日,路德维希接任了德国海军公海舰队的指挥,十九日,也就是他上任的第二天,公海舰队起锚,踏上了艰难的不归之程,按照计划,二十一日它将与战胜国押运舰队会合。
负责谈判协商的德国海军少将莫鲁尔被告知:将有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届时“恭候”德国公海舰队的到来。这所谓规模可观的舰队由英国的皇家海军、美国的一个战斗舰舰队以及其它战胜国舰只所组成,共计370艘舰船。
二十一日上午八时三十分,按照英国皇家海军将领贝蒂的命令,德国公海舰队以一字形单列队形,在相形渺小、悬挂着气球风筝的英国轻型巡洋舰的引领下,鱼贯驶入预定的海域,在此待命押运的战胜国庞大的舰队如临大敌:虽然已知德国舰只武装已被解除,但协约国的舰只依然荷枪实弹严阵以待,以防万一出现的突发事件。
这是一支看似强大,战时令人生畏,降时令人可叹的舰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