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安详宁静的清晨,苍茫的大地上弥漫着薄薄的白雾,犹如一个美妙的梦境。
一轮巨大的红日从东方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升,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每一座山峦、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普通与不普通的人。
河西省的省会城市安西市又迎来了一个热烈、祥和的日子。
早起的安西市副市长刘宏偷得一丝空闲,走到在自家宽大的阳台上,幸福地沐浴在万道霞光中。
在安西市,刘宏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她曾经是安西电视台大名鼎鼎的新闻女主播、安西电视台的台长、文化局的局长和安西广播电视总台的台长。她的奋斗历程可以说是一个平凡小人物取得成功的最好案例。
刘宏遥望着美丽的安西市容,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依稀看到高高耸立的电视发射塔、富丽堂皇的艺术剧院、巍峨庄严的市委市政大楼,情不自禁地回顾起自己的过往。
一个农村出生的女孩,因为好强的个性、远大的志向而不甘心做一个贤妻良母式的普通女人,经过多年顽强的拼搏和奋斗,终于从一个偏远乡村的广播员一步一步地做到了副市长,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
刘宏感叹道,我这人生的50年,是拼命奋斗的50年,是血汗斑斑的50年,是喜怒哀乐的50年,是充满挑战的50年,是风风光光的50年,也是一言九鼎的50年。
亲人,亲情,爱情,家庭,幸福,事业,地位,尊严,荣誉……这一切竟像是一场梦幻!
刘宏之前的名字是刘红,真正的原名叫牛月红,不过那都是从前的事儿了。
出身一直是刘宏的心痛。
1964年9月18日,牛月红出生在河西省金山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她在家里排行老三。由于上面有两个哥哥,她的出生给牛家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给牛家带来了欢声笑语。
牛月红的父亲叫牛福寿,祖籍是素有穷乡僻壤之冠的河东省夏临县。牛福寿小的时候家境贫穷,只在私塾里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天学,认识了几个大字。18岁的时候,牛福寿被县里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党军队,随着部队开赴地处边疆的河西省。
1949年秋天,国民党河西省负责人陶司令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的情况下宣布起义。河西省获得和平解放。牛福寿等大部分士兵作为国民党起义人员被整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地驻扎河西省。
后来,牛福寿觉得河西的土地平坦,气候温和,自然条件比自己家乡的好很多,于是选择了在金山县就地复员,在一个小村庄里当上了村干部。
牛月红的母亲叫张桂兰,原籍山东省青岛,泼辣能干,有一定的文化。1958年,张桂兰作为热血青年来到河西省支援边疆,经领导介绍嫁给了老实又有几分精明的村干部牛福寿。
牛福寿和张桂兰说不上情投意合。这对吵吵闹闹的夫妻跟大伙一样过着普通的日子。他们一共养育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1960年,第一个孩子出生,是个男孩。牛福寿高兴地合不拢嘴巴:我们老牛家终于在河西有后了,有后就可以在这里扎根了。
牛福寿兴冲冲地跑到小商店里买了一包香烟,送给生产队里最有文化的宣传干事李希之:“大秀才,帮我给孩子取个好名字吧。”
李希之微笑着问道:“恭喜你啊!生了个儿子还是女儿?”
牛福寿自豪地说道:“儿娃子!”
李希之的手托着下巴斟酌了一会,用自来水笔在旧报纸上整整齐齐地写下了牛耕耘、牛千里、牛新国三个名字。
牛福寿眯着眼睛思考了一会,觉得前两个名字有点书生气,不大适合自己的孩子。牛新国这个名字有点意义,新中国嘛。于是,牛福寿决定给老大定名为牛新国。
1962年,第二个孩子出生,又是一个男孩。不巧的是大秀才李希之到浙江老家探亲去了。
牛福寿便自作主张,给老二取名为牛新疆,建设新边疆嘛,与老大的名字顺理成章,还有革命的意义。
1964年的深秋,老三呱呱坠地,是一个哭声响亮的女儿。
牛福寿欣喜地端详着女儿可爱的小脸蛋,欢喜得不得了。他琢磨着给宝贝女儿起个什么名字好。想了几个名字却拿不定主意。他决定还得请出大秀才李希志来。
当时,李希之已经调到公社当干部去了。牛福寿扛着一麻袋秋季最后一茬的大西瓜,冒着冰冷的阴雨赶到公社央求李希之帮忙:“大秀才,关键时候还得靠文化人。”
李希志看着麻袋里的三个大西瓜,被牛福寿的真诚打动了,大笔一挥写下了三个字:牛新莉。
牛福寿看了这个名字心里边嘀咕道,还是书生气重。他满腹心事地走回家,抬头看到窗台上花盆里盛开的月月红,不禁心头一亮,就叫牛月红!希望这个宝贝女儿像平凡朴实而又鲜艳灿烂的月月红花朵,散发出浓浓的芳香。
月月红的学名叫天竺葵,又叫洋绣球,因为一年四季不停地开花,所以人们顺嘴便叫它月月红,又因为散发着一股特殊的气味,也有很多人叫它臭绣球。月月红对生长的条件要求不高,随意插进土里就可以生根发芽、吐绿开花。
牛福寿一直十分喜欢月月红,在家里种了七八盆,摆满了前后窗台。
对于自己的籍贯、出身、生日、名字、性别,牛月红从开始懂事起就很不满意,几乎一辈子都在躲避和掩饰。她希望自己是名门之后,走在路上所向无敌,说起话来一言九鼎。
在她的眼里,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是值得骄傲的地方。河东省贫穷落后,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炫耀的。1998年之前,只要有人一提到“河东”二字,她的心脏就会像电击了一样难受。
她总是自豪地告诉别人:“我们老家是山东省青岛市,革命老区。”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抬高她的身份。
出生在乡村也是她后来努力向上的一个心理障碍。她觉得城市里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利益相互交织,不够实诚。如果不是为了令人羡慕的播音员工作,她才不会跨入他们的圈子。
最讨厌的是牛月红这个土气的名字,既没有深远的寓意,也没有让人产生好感的洋气。牛月红只要一看到月月红花,心中便会责怪给自己起这个名字的父亲牛福寿。
她在自己生孩子之前,总是埋怨母亲为什么不早一天或者晚一天生下自己,偏偏把她生在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这个普天悲哀的日子,让她过生日的那一天满耳朵都是国耻的鼓噪。
她恨自己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因为这是一个男人主宰的世界。户主是男人,孩子得随父亲的姓,生产队的干部都是男人,单位的大领导还是男人。
作为女人,要遵守繁杂、迂腐的老规矩,不能像狗蛋、大毛那样随便放声大笑,也不能像大哥二哥那样随意留宿在小伙伴的家里,不能在大夏天像男人一样袒露身体,更不能像男人那样雄赳赳地站着撒尿。
她愤恨这个世界。
她诅咒这个世界。
她断定这个以男人为中心的世界一点都不公平。她立志要打碎这个“混蛋”的世界,建立一个由她牛月红主宰的唯我独尊的新世界。
97277/
一轮巨大的红日从东方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升,放射出灿烂的光芒,照耀着每一座山峦、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普通与不普通的人。
河西省的省会城市安西市又迎来了一个热烈、祥和的日子。
早起的安西市副市长刘宏偷得一丝空闲,走到在自家宽大的阳台上,幸福地沐浴在万道霞光中。
在安西市,刘宏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她曾经是安西电视台大名鼎鼎的新闻女主播、安西电视台的台长、文化局的局长和安西广播电视总台的台长。她的奋斗历程可以说是一个平凡小人物取得成功的最好案例。
刘宏遥望着美丽的安西市容,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之中依稀看到高高耸立的电视发射塔、富丽堂皇的艺术剧院、巍峨庄严的市委市政大楼,情不自禁地回顾起自己的过往。
一个农村出生的女孩,因为好强的个性、远大的志向而不甘心做一个贤妻良母式的普通女人,经过多年顽强的拼搏和奋斗,终于从一个偏远乡村的广播员一步一步地做到了副市长,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
刘宏感叹道,我这人生的50年,是拼命奋斗的50年,是血汗斑斑的50年,是喜怒哀乐的50年,是充满挑战的50年,是风风光光的50年,也是一言九鼎的50年。
亲人,亲情,爱情,家庭,幸福,事业,地位,尊严,荣誉……这一切竟像是一场梦幻!
刘宏之前的名字是刘红,真正的原名叫牛月红,不过那都是从前的事儿了。
出身一直是刘宏的心痛。
1964年9月18日,牛月红出生在河西省金山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她在家里排行老三。由于上面有两个哥哥,她的出生给牛家增添了亮丽的色彩,也给牛家带来了欢声笑语。
牛月红的父亲叫牛福寿,祖籍是素有穷乡僻壤之冠的河东省夏临县。牛福寿小的时候家境贫穷,只在私塾里断断续续地上过几天学,认识了几个大字。18岁的时候,牛福寿被县里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党军队,随着部队开赴地处边疆的河西省。
1949年秋天,国民党河西省负责人陶司令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解放的情况下宣布起义。河西省获得和平解放。牛福寿等大部分士兵作为国民党起义人员被整编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地驻扎河西省。
后来,牛福寿觉得河西的土地平坦,气候温和,自然条件比自己家乡的好很多,于是选择了在金山县就地复员,在一个小村庄里当上了村干部。
牛月红的母亲叫张桂兰,原籍山东省青岛,泼辣能干,有一定的文化。1958年,张桂兰作为热血青年来到河西省支援边疆,经领导介绍嫁给了老实又有几分精明的村干部牛福寿。
牛福寿和张桂兰说不上情投意合。这对吵吵闹闹的夫妻跟大伙一样过着普通的日子。他们一共养育了三个孩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1960年,第一个孩子出生,是个男孩。牛福寿高兴地合不拢嘴巴:我们老牛家终于在河西有后了,有后就可以在这里扎根了。
牛福寿兴冲冲地跑到小商店里买了一包香烟,送给生产队里最有文化的宣传干事李希之:“大秀才,帮我给孩子取个好名字吧。”
李希之微笑着问道:“恭喜你啊!生了个儿子还是女儿?”
牛福寿自豪地说道:“儿娃子!”
李希之的手托着下巴斟酌了一会,用自来水笔在旧报纸上整整齐齐地写下了牛耕耘、牛千里、牛新国三个名字。
牛福寿眯着眼睛思考了一会,觉得前两个名字有点书生气,不大适合自己的孩子。牛新国这个名字有点意义,新中国嘛。于是,牛福寿决定给老大定名为牛新国。
1962年,第二个孩子出生,又是一个男孩。不巧的是大秀才李希之到浙江老家探亲去了。
牛福寿便自作主张,给老二取名为牛新疆,建设新边疆嘛,与老大的名字顺理成章,还有革命的意义。
1964年的深秋,老三呱呱坠地,是一个哭声响亮的女儿。
牛福寿欣喜地端详着女儿可爱的小脸蛋,欢喜得不得了。他琢磨着给宝贝女儿起个什么名字好。想了几个名字却拿不定主意。他决定还得请出大秀才李希志来。
当时,李希之已经调到公社当干部去了。牛福寿扛着一麻袋秋季最后一茬的大西瓜,冒着冰冷的阴雨赶到公社央求李希之帮忙:“大秀才,关键时候还得靠文化人。”
李希志看着麻袋里的三个大西瓜,被牛福寿的真诚打动了,大笔一挥写下了三个字:牛新莉。
牛福寿看了这个名字心里边嘀咕道,还是书生气重。他满腹心事地走回家,抬头看到窗台上花盆里盛开的月月红,不禁心头一亮,就叫牛月红!希望这个宝贝女儿像平凡朴实而又鲜艳灿烂的月月红花朵,散发出浓浓的芳香。
月月红的学名叫天竺葵,又叫洋绣球,因为一年四季不停地开花,所以人们顺嘴便叫它月月红,又因为散发着一股特殊的气味,也有很多人叫它臭绣球。月月红对生长的条件要求不高,随意插进土里就可以生根发芽、吐绿开花。
牛福寿一直十分喜欢月月红,在家里种了七八盆,摆满了前后窗台。
对于自己的籍贯、出身、生日、名字、性别,牛月红从开始懂事起就很不满意,几乎一辈子都在躲避和掩饰。她希望自己是名门之后,走在路上所向无敌,说起话来一言九鼎。
在她的眼里,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是值得骄傲的地方。河东省贫穷落后,实在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炫耀的。1998年之前,只要有人一提到“河东”二字,她的心脏就会像电击了一样难受。
她总是自豪地告诉别人:“我们老家是山东省青岛市,革命老区。”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抬高她的身份。
出生在乡村也是她后来努力向上的一个心理障碍。她觉得城市里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利益相互交织,不够实诚。如果不是为了令人羡慕的播音员工作,她才不会跨入他们的圈子。
最讨厌的是牛月红这个土气的名字,既没有深远的寓意,也没有让人产生好感的洋气。牛月红只要一看到月月红花,心中便会责怪给自己起这个名字的父亲牛福寿。
她在自己生孩子之前,总是埋怨母亲为什么不早一天或者晚一天生下自己,偏偏把她生在9月18日“九一八事变”这个普天悲哀的日子,让她过生日的那一天满耳朵都是国耻的鼓噪。
她恨自己是女人,而不是男人。因为这是一个男人主宰的世界。户主是男人,孩子得随父亲的姓,生产队的干部都是男人,单位的大领导还是男人。
作为女人,要遵守繁杂、迂腐的老规矩,不能像狗蛋、大毛那样随便放声大笑,也不能像大哥二哥那样随意留宿在小伙伴的家里,不能在大夏天像男人一样袒露身体,更不能像男人那样雄赳赳地站着撒尿。
她愤恨这个世界。
她诅咒这个世界。
她断定这个以男人为中心的世界一点都不公平。她立志要打碎这个“混蛋”的世界,建立一个由她牛月红主宰的唯我独尊的新世界。
9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