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越来越深,已经是二更时分了,雾气弥漫的大街上冷冷清清,偶然还能看见一人在匆匆地向家里赶,自从长安坊门不闭夜后,大街上就开始有了夜归的行人,但今天晚上的大街上却有些异常,雾气中隐隐藏有一丝紧张,似乎要有什么事生?
靠近西市的光德坊前忽然出现了大群黑衣人,足足有百人之多,他们身姿矫健、动作干净利落,直向离坊门不远的安阳郡王李楷的府中扑去,离王府不到百步,黑衣人立刻四处分散,将王府的各个出口全部堵住,当先二十余人在一名官员带领下冲上台阶,重重地敲起门来,砰!砰!砰!声音又急又狠,惊破了宁静地夜晚。
“是谁啊!这么晚了。”门内传来一个极不耐烦的声音。
“快开门,我们是监察室的,奉命前来调查!”
侧门吱嘎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惊惧的脸,结结巴巴问道:“你们是监察室的?”
为官员手执一块银牌在他面前一晃,“奉御史台之命,请安阳郡王配合调查。”说完,他手一挥,数十名黑影一涌而
门房吓得面如土色,飞奔跑去内宅报信去了。
监察室的特勤并没有直接闯入,而是站在大院里安静地等候,片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内宅方向传来,黑暗中一名年迈地老人被十几名家人簇拥而来。他正是安阳郡王李楷,一个从不问国事的老闲王,长安威名赫赫的监察室居然夜闯他地府邸。李楷被唬得面如土色,他连忙拱手问道:“几位深夜来访,找本王有何事?”
“李放之可是王爷的儿子?”监察室官员冷冷地问道。
“正是我的五子。”李楷地心中开始紧张起来。他这个儿子是嫡子,可从小就不学好。整天和一帮高官显贵的不肖子弟混在一起,自己前年靠门荫给他托了个从七品小官,指望他能收心转性,但今天监察室找上门了,难道他惹下什么滔天大祸了。李楷想起半年前百户宗族被屠,他地腿便有些吓软了。
“他在!”李楷忽然回头对家人大吼。“还不快去把老五找来!”
“老爷,五公子今天喝多了,恐怕难以叫醒。”
一名不识时务的家人答道,可他话音刚落,李楷便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咬牙切齿道:“快去,就是腿断了也要给我抬了。”
几名家人飞奔跑去了,李楷又战战兢兢问道:“请问犬子可是惹了什么大祸?”
监察室官员见他颇为配合,便安抚他道:“具体什么事我也不知,但上面并没有命我们抓捕家人。所以请王爷放心。只要王爷不犯案,那此事就不会牵涉到王爷。”
李楷一颗心微微落下。他确实不知儿子犯了什么事,很快,几个家人将李放之架了出来,他还未酒醒,尚处于一种迷糊状态,李楷见儿子出来,便冲上去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破口骂道:“小畜生,你又给我惹什么大麻烦,连监察室都上门了。”
挨了一记火辣辣的耳光,李放之的酒有些醒了,他见院子里站满了黑压压的大汉,打了一个激灵,他心中立刻明白,这一定是考试作弊一事案了,他吓得腿都抽筋了,慌忙大喊:“这和我没关系,我只用花了两百两黄金
但监察室已经没有给他辨白地机会了,为官员一挥手,立刻上来五六名黑衣人将他捆绑起来,官员随即拱拱手道:“上面有令,为防止消息走漏,请王爷约束家人,谁也不得外出。”
李楷慌不迭地点点头,“请放心,我一定照办。”
“好!打扰王爷了。”为官员一挥手,“我们走!”
百名黑人带着李放之转身撤出了王府,瞬间便走得干干净净,李楷呆呆地站在院中,仿佛做了一场梦一般。
天还没有亮,工部尚书李涵和从前一样,登上马车准备去大明宫,从今天开始将改由他执政事笔,这是他久盼之事,执政事笔也就意味着他为右相,他喜欢那种权倾天下的感觉,李涵今年五十余岁,也是李氏宗室之人,他这一生都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没有什么建树,所有地官职也是按部就班升迁,但他很幸运的是,宗室中的最高职官李勉获罪而亡,新帝登基后为了平衡宗室的地位,便将他找出做宗室的代表,升为工部尚书,继而又进迁七相之人,使他有一步登天的感觉,但他也知道自己底气不足,嫉恨他的人会很多,所以他尽量低调行事、不露锋芒。
但李涵一出大门便愣住了,只见御史中丞杜梅正负手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一种怪异的笑容,李涵心中忽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马车停下,他下车拱拱手道:“杜中丞怎么站在我的府门前,可是有事见教?”
杜梅淡淡一笑,从袖中抽出一纸,昂声道:“传陛下手谕,工部尚书李涵休假三日。”
李涵呆住了,今天可是他执政事笔,皇上却让他休假,这是什么意思?“杜中丞,究竟出了什么事”李涵心如火燎地问道。
杜梅不慌不忙地将手谕递给他,“请李相国先确认手谕。”
李涵接过看了看,确实是皇上地亲笔,后面还有他地私印,严格的说来,张焕地这封手谕没有中书门下之印,李涵可以不执行,继续去上朝、和元载交接执政事笔。但他知道皇上既然下了这道手谕,必然是有什么大事生了,他不敢大意。又向杜梅深施一礼,恳求地说道:“请杜中丞告诉我,究竟生了什么事情?”
杜梅见左右无人。便上前向他低声道:“这次职官考有人揭了严重地舞弊案,令郎李宣也涉案其中。”
“宣儿!”李涵愣住了。“这怎么可能?”
“是有人供出,陛下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所以请李相国亲自询问李宣,若情况属实,还望李相国能大义灭亲。”
“这李涵犹豫一下。他缓缓点头道:“请转告陛下,若李宣违法。臣绝不姑息。”
忽然,李涵猛地想起一事,不禁脸色大变,“糟了!”
杜梅见他脸色煞白,不由也急问道:“出了什么事?”
“李宣昨夜一夜未归。”
天刚刚亮,大批军队开进进入皇城封锁了礼部,自礼部侍郎以下,所有的礼部官员都统统被请到御史台面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朝野,职官考生了重大舞弊案。涉及到了两个相国。各种小道消息从四面八方涌来,有说礼部侍郎韦清畏罪自杀。有说礼部尚书卢杞递交了辞呈,还有说工部尚书李涵涉案,已被秘密拘禁,在一片朝堂地混乱中,所有人都感到了一次吏治风暴即将来临。
紫宸阁,一夜未眠的张焕正脸色阴沉地查看手中的一支笔,这就是这次舞弊案地证据,一支经过特殊改装过的笔,笔尾可以拧开,里面是中空笔筒,考试地答案便藏在这个笔筒里,这样的笔一共找出一百零二支,也就是说至少有一百人参加了这次舞弊。****
李放之已经交代,他出了两百两黄金买这次职考通过,黄金是交给了李涵之子李宣,负责抄写答案的三名礼部主事也同样交代,他们各自收了李宣三百两黄金的行贿。
现在的焦点人物就是李宣了,他是行贿和受贿地中间人,掌握着所有的信息,可是他偏偏失踪了,他地失踪也就意味着所有的线索都断了。
“陛下,臣已经着令监察室下所有的特勤都出动了,包括李宣常去的酒肆、教坊、青楼等等地方,臣都已派人前去查访,只要他还在长安就一定能找出来。”说话的是杜梅,他和颜九度正向皇上汇报案子最新的进展,旁边还有韩和吏部侍郎胡庸参与旁听。
张焕将手中案笔放下,背着手走了几步,他忽然回头问道:“李涵的府中有没有彻底搜过?”
“回禀陛下,已经彻底搜过,甚至还现了李涵府藏在假山中的一处密道,但是没有李宣的一点踪影,臣还打算搜查李宣母亲的娘家。”
张焕摇了摇头,“昨晚这件案子还没有爆出,他不可能刻意去躲藏,一般他地失踪只会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被人灭口,要么就藏在自己家里,如果自己家里没有,我以为被灭口地可能性就很大了。”
虽是这样说,但张焕还是不甘心,他又命令杜梅道:“要加派人手进行全城搜查,不行就动用军队,生要见人,死也要见尸。”
“臣遵旨!”杜梅答应一声便匆匆告辞而去。
张焕又问颜九度道:“礼部那边有新进展吗?”
一直沉默地颜九度叹了一口气,“陛下,韦清也涉案了,他已经承认他的家人在他不知晓地情况下收了李宣一千两黄金,但他否认参与作弊。”
“那礼部其他人呢?”张焕按心中逐渐升腾的怒火问道。
“回禀陛下,除了韦清和三个主事外,其他人都不承认和此案有关。”
“这么大的案子,怎么可能只有侍郎和主事参与,都不肯承认,看来他们是认为朕太好欺了。===”
张焕再也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对韩及胡庸断然令道:“礼部从侍郎到主事,一概革职查办,此案移交大理寺,给我严刑逼供,朕就不相信撬不开他们的嘴!”
韩和胡庸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跪了下来,韩苦劝道:“陛下,贪赃枉法固然可恨。但不可能整个礼部官员都涉案,一部如一国,若礼部官员都涉案。那岂不是说朝廷再无清白之人,陛下。这次职官考任务繁重,臣看见大多数礼部地官员都兢兢业业、不辞劳苦,陛下怎么能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打倒,这会伤了朝官们的心啊!陛下。”
说道最后,韩声泪俱下。连连磕头不止,胡庸也苦劝道:“陛下还记得当年陇右的陈平案吗?陈平克扣难民地口粮。但陛下并没有扩大打击,而仅仅是把陈平一人斩示众,正因为他曾是陛下的心腹,杀了他,却还了陇右一片清朗的天,当年陛下是何等理智有节,而现在,陛下却要为一案而毁一部,陛下有没有想过,若开了此株连之祸。大唐地官场会走向何方?”
这时。颜九度也跪下了下来,“陛下。韩相国和胡侍郎都说得有理,这里面是有很多隐情,比如韦清涉案,他确实是考试结束后才知道家人收了贿赂,他顶多只能算是知情不报,而且他又是主动交代,若他不交代,臣也没有证据指控他,陛下确实应该甄别对待,不能一棍子打死。”
三人的苦苦劝说,终于使张焕冷静下来,失子之痛加上一天一夜水米未进,还有一夜未眠,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筋疲力尽了,他无力地坐下,挥了挥手对三人道:“这件案子就由韩相国主管,刑部、吏部、大理寺、御史台进行四司会审,从考题泄密开始排查,考试前一天下午生地每一个细节都要重演一遍,还有平时考评口碑不佳、但这次却考得高分,他们的卷子也要全部复核,总之,这个案子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中午时分,在东市的漕河边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河里,三名万年县的衙役正潜入水中搜寻,几十名衙役则在船上用长竹篙在水里探查,上午有住在河边地人跑来县衙报告,昨天半夜他看见有人向河中扔了一个沉重的麻袋,形迹十分可疑。^^^^
“闪开!闪开!”一队士兵奔跑而来,推开看热闹地民众,在士兵身后则跟着一辆马车,马车在河边停下,杜梅从马车下来,他刚刚得到消息,便急赶而来。
正在河边组织捞物的万年县刘县令连忙上前见礼,“万年县县令刘明亮参见杜中丞。”
杜梅摆了摆手,“刘县令不必多礼,河中之物可打捞出。”
他话音刚落,岸上看热闹的民众忽然出一阵惊呼,一名衙役大声喊道:“县令,找到了!”
杜梅和刘县令连忙跑到河边,只见三个衙役拖着一个黑色的大麻袋向河边泅来,衙役们一齐将麻袋拖了上来。
“把它打开!”杜梅沉声命道。
一名衙役用刀挑开了麻袋,吓得一下子站了起来,麻袋里竟是一具男子的裸尸,刘县令忽然认了出来,“这、这不就是大理寺司直李宣吗?”
杜梅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李宣果然是被灭口了,他是最关键的证人,他被灭口,也就意味着舞弊案的线索彻底断了。
下手好快!杜梅忽然有一种直觉,这个科举案的幕后主使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杜梅蹲下来仔细察看李宣的伤势,背心被捅了五刀,喉管被割断了,可以想象他被人从后面袭击,勒住他地脖子,将他杀死,凶手十分狡猾,为了不留线索,他身上没有一丝一缕,两条腿上绑着一块巨石,若不是抛尸时被人现,这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浮出水面。
“李司直既然是在东市附近被抛尸,那我估计他其实可能是在西市被杀,凶手声东击西,故意迷惑我们。”刘县令经验丰富,他一下子便推断出了凶手地用意,这里面有个管辖权的问题,若在西市被杀,就属于长安县管辖,他万年县无法去调查,当然,撇清自己地责任,是更重要的原因。
杜梅点了点头,刘县令说得有理,这个李宣是出了名的浪荡子,很多酒肆青楼之人都认识他。虽然他知道可能性不大,但死马也只能当活马医了,他立刻站起身命两名手下道:“你们到西市去逐户打听。看李宣昨晚是否出现过。”
两名手下答应一声便骑马去了,杜梅又对刘县令拱拱手道:“东市地排查就拜托刘县令了。”
刘县令呵呵一笑,表示此事他责无旁贷。
从李宣的尸体上查不出什么线索。杜梅又回到了位于司农寺的监狱,目前监狱里关押着李放之和韦清等三人礼部官员。而参与作弊地考生没有一个人肯自,这就是幕后安排的谨慎之处,所有人都和李宣单线联系,而所有的黄金又由李宣一人送出,彼此都不知晓。
但杜梅还是想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礼部地官员,虽然目前招供的三名礼部主事都是单独卷入此案。但一百多礼部官员不可能个个都是这样,就算也是单线联系,其中必然有一人知道这幕后是谁,否则将无法协同行动,所以只要撬开一个人地嘴,就能顺藤摸瓜。
杜梅从东市返回,匆匆走进了皇城,他刚进朱雀大门,便见一人骑马飞奔而来,老远向他喊道:“杜中丞。”
“停车!”杜梅喝令一声。拉开了车帘。只见来人是御史台的一名官员,他脸色有些惊惶。奔至杜梅马车前气喘吁吁道:“颜中丞请杜中丞立刻到御史台去,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杜梅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妙。
“礼部司郎中韩甫服毒自杀。”
杜梅一下子呆住了,这幕后到底是谁?总是比他快一步,怎么这样厉害!
御史台内,礼部司郎中韩甫的尸体被搁置在一块木板上,脸色乌黑,一百多名在御史台交代问题的礼部官员们都被集中到了大堂,他们默默地注视着韩甫的尸体,没有一个人说话。
“你们都看到了,韩郎中死了,不过我要告诉你们,他不是自杀,他身上不可能有毒药,他是被人在饭食里下了毒,究竟是谁下地毒,我们也一时查不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死地是韩甫,而明天死的可能就是诸位了。”
颜九度的语很慢,他尽可能让在场的人明白他的意思,他扫了一眼众人,又徐徐道:“皇上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把你们送到大理寺受审,其实就是给你们一次机会,皇上已经说过,如果天黑前有人坦白交代,那皇上就将视之为自,将酌情处理,或降职革职,但绝对不会被下狱、被流放,更不会死,可错过了这次机会,一旦被排查出,那就是不是降职革职那么简单了,最轻也要被流放安西从军,大家都是明白人,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应该不用我再多说。”
“怎么样?可有人愿意坦白?”颜九度陡然提高了声音。
大堂里还是一片寂静,忽然,有人哭了起来,众人一齐扭头,只见主客司员外郎王敏瘫坐在地上,他拼命抓自己的头,满脸都是悔恨的泪水,“我真该死,我糊涂啊!”
“我、我也坦白!”一名主事举起了手。
“我也是一时糊涂!”
随着礼部司郎中韩甫的自杀,礼部的涉案人员终于开始66续续交代了,一百余人地礼部,一共涉案十二人,包括侍郎韦清、两名郎中、两名员外郎以及七名主事,一共受贿三千两黄金,而其中地总协调人,正是已自杀身亡的礼部司郎中韩甫。
根据礼部司涉案人员地交代,九十九名参与作弊全部浮出了水面,大唐皇帝当天便下达了严厉的制裁旨意,礼部十二名涉案人,侍郎韦清知情不报,应负次责,但念其主动交代,且主张家人退回贿赂,可从轻处理,记大过一次,贬为江州浔阳县县令;韩甫和李宣虽死,但仍革除其一切官职,其子终身不得入仕;其余十名涉案,念其皆属于自己坦白,可不追究罪责,皆削职为民;而九十九名参与作弊一律革职拿办,并全部充军安西戍边。
官场地震并没有结束,第二天,张焕又下了第二份旨意:工部尚书李涵教子不严,罢黜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降为尚书右丞;礼部尚书卢杞身为职官主考,对重大舞弊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罢黜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贬为福州刺史,另外升洪州刺史楚行水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盐铁监令杨炎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得以挤身相位。
九月二十日,吏部正式下了第一次裁员令,除二百四十人获补考资格外,其余考试不及格的六百余人全部解职为民,朝廷将一次性放解职补偿,另外,京中职官将裁减一半到地方,这次大裁员一直延续到了次年的四月才终告结束,吏部一共布了四次裁员令,共裁减各级官员三千余人。
随着舞弊案的卷宗渐渐被灰尘堆满,它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那个幕后主使也最终成为了历史之谜。
靠近西市的光德坊前忽然出现了大群黑衣人,足足有百人之多,他们身姿矫健、动作干净利落,直向离坊门不远的安阳郡王李楷的府中扑去,离王府不到百步,黑衣人立刻四处分散,将王府的各个出口全部堵住,当先二十余人在一名官员带领下冲上台阶,重重地敲起门来,砰!砰!砰!声音又急又狠,惊破了宁静地夜晚。
“是谁啊!这么晚了。”门内传来一个极不耐烦的声音。
“快开门,我们是监察室的,奉命前来调查!”
侧门吱嘎开了一条缝,露出一张惊惧的脸,结结巴巴问道:“你们是监察室的?”
为官员手执一块银牌在他面前一晃,“奉御史台之命,请安阳郡王配合调查。”说完,他手一挥,数十名黑影一涌而
门房吓得面如土色,飞奔跑去内宅报信去了。
监察室的特勤并没有直接闯入,而是站在大院里安静地等候,片刻,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内宅方向传来,黑暗中一名年迈地老人被十几名家人簇拥而来。他正是安阳郡王李楷,一个从不问国事的老闲王,长安威名赫赫的监察室居然夜闯他地府邸。李楷被唬得面如土色,他连忙拱手问道:“几位深夜来访,找本王有何事?”
“李放之可是王爷的儿子?”监察室官员冷冷地问道。
“正是我的五子。”李楷地心中开始紧张起来。他这个儿子是嫡子,可从小就不学好。整天和一帮高官显贵的不肖子弟混在一起,自己前年靠门荫给他托了个从七品小官,指望他能收心转性,但今天监察室找上门了,难道他惹下什么滔天大祸了。李楷想起半年前百户宗族被屠,他地腿便有些吓软了。
“他在!”李楷忽然回头对家人大吼。“还不快去把老五找来!”
“老爷,五公子今天喝多了,恐怕难以叫醒。”
一名不识时务的家人答道,可他话音刚落,李楷便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咬牙切齿道:“快去,就是腿断了也要给我抬了。”
几名家人飞奔跑去了,李楷又战战兢兢问道:“请问犬子可是惹了什么大祸?”
监察室官员见他颇为配合,便安抚他道:“具体什么事我也不知,但上面并没有命我们抓捕家人。所以请王爷放心。只要王爷不犯案,那此事就不会牵涉到王爷。”
李楷一颗心微微落下。他确实不知儿子犯了什么事,很快,几个家人将李放之架了出来,他还未酒醒,尚处于一种迷糊状态,李楷见儿子出来,便冲上去狠狠给了他一记耳光,破口骂道:“小畜生,你又给我惹什么大麻烦,连监察室都上门了。”
挨了一记火辣辣的耳光,李放之的酒有些醒了,他见院子里站满了黑压压的大汉,打了一个激灵,他心中立刻明白,这一定是考试作弊一事案了,他吓得腿都抽筋了,慌忙大喊:“这和我没关系,我只用花了两百两黄金
但监察室已经没有给他辨白地机会了,为官员一挥手,立刻上来五六名黑衣人将他捆绑起来,官员随即拱拱手道:“上面有令,为防止消息走漏,请王爷约束家人,谁也不得外出。”
李楷慌不迭地点点头,“请放心,我一定照办。”
“好!打扰王爷了。”为官员一挥手,“我们走!”
百名黑人带着李放之转身撤出了王府,瞬间便走得干干净净,李楷呆呆地站在院中,仿佛做了一场梦一般。
天还没有亮,工部尚书李涵和从前一样,登上马车准备去大明宫,从今天开始将改由他执政事笔,这是他久盼之事,执政事笔也就意味着他为右相,他喜欢那种权倾天下的感觉,李涵今年五十余岁,也是李氏宗室之人,他这一生都是在平平淡淡中度过,没有什么建树,所有地官职也是按部就班升迁,但他很幸运的是,宗室中的最高职官李勉获罪而亡,新帝登基后为了平衡宗室的地位,便将他找出做宗室的代表,升为工部尚书,继而又进迁七相之人,使他有一步登天的感觉,但他也知道自己底气不足,嫉恨他的人会很多,所以他尽量低调行事、不露锋芒。
但李涵一出大门便愣住了,只见御史中丞杜梅正负手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一种怪异的笑容,李涵心中忽然有一种不安的感觉,马车停下,他下车拱拱手道:“杜中丞怎么站在我的府门前,可是有事见教?”
杜梅淡淡一笑,从袖中抽出一纸,昂声道:“传陛下手谕,工部尚书李涵休假三日。”
李涵呆住了,今天可是他执政事笔,皇上却让他休假,这是什么意思?“杜中丞,究竟出了什么事”李涵心如火燎地问道。
杜梅不慌不忙地将手谕递给他,“请李相国先确认手谕。”
李涵接过看了看,确实是皇上地亲笔,后面还有他地私印,严格的说来,张焕地这封手谕没有中书门下之印,李涵可以不执行,继续去上朝、和元载交接执政事笔。但他知道皇上既然下了这道手谕,必然是有什么大事生了,他不敢大意。又向杜梅深施一礼,恳求地说道:“请杜中丞告诉我,究竟生了什么事情?”
杜梅见左右无人。便上前向他低声道:“这次职官考有人揭了严重地舞弊案,令郎李宣也涉案其中。”
“宣儿!”李涵愣住了。“这怎么可能?”
“是有人供出,陛下也不敢轻易下结论,所以请李相国亲自询问李宣,若情况属实,还望李相国能大义灭亲。”
“这李涵犹豫一下。他缓缓点头道:“请转告陛下,若李宣违法。臣绝不姑息。”
忽然,李涵猛地想起一事,不禁脸色大变,“糟了!”
杜梅见他脸色煞白,不由也急问道:“出了什么事?”
“李宣昨夜一夜未归。”
天刚刚亮,大批军队开进进入皇城封锁了礼部,自礼部侍郎以下,所有的礼部官员都统统被请到御史台面谈,一个爆炸性的消息瞬间传遍了朝野,职官考生了重大舞弊案。涉及到了两个相国。各种小道消息从四面八方涌来,有说礼部侍郎韦清畏罪自杀。有说礼部尚书卢杞递交了辞呈,还有说工部尚书李涵涉案,已被秘密拘禁,在一片朝堂地混乱中,所有人都感到了一次吏治风暴即将来临。
紫宸阁,一夜未眠的张焕正脸色阴沉地查看手中的一支笔,这就是这次舞弊案地证据,一支经过特殊改装过的笔,笔尾可以拧开,里面是中空笔筒,考试地答案便藏在这个笔筒里,这样的笔一共找出一百零二支,也就是说至少有一百人参加了这次舞弊。****
李放之已经交代,他出了两百两黄金买这次职考通过,黄金是交给了李涵之子李宣,负责抄写答案的三名礼部主事也同样交代,他们各自收了李宣三百两黄金的行贿。
现在的焦点人物就是李宣了,他是行贿和受贿地中间人,掌握着所有的信息,可是他偏偏失踪了,他地失踪也就意味着所有的线索都断了。
“陛下,臣已经着令监察室下所有的特勤都出动了,包括李宣常去的酒肆、教坊、青楼等等地方,臣都已派人前去查访,只要他还在长安就一定能找出来。”说话的是杜梅,他和颜九度正向皇上汇报案子最新的进展,旁边还有韩和吏部侍郎胡庸参与旁听。
张焕将手中案笔放下,背着手走了几步,他忽然回头问道:“李涵的府中有没有彻底搜过?”
“回禀陛下,已经彻底搜过,甚至还现了李涵府藏在假山中的一处密道,但是没有李宣的一点踪影,臣还打算搜查李宣母亲的娘家。”
张焕摇了摇头,“昨晚这件案子还没有爆出,他不可能刻意去躲藏,一般他地失踪只会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被人灭口,要么就藏在自己家里,如果自己家里没有,我以为被灭口地可能性就很大了。”
虽是这样说,但张焕还是不甘心,他又命令杜梅道:“要加派人手进行全城搜查,不行就动用军队,生要见人,死也要见尸。”
“臣遵旨!”杜梅答应一声便匆匆告辞而去。
张焕又问颜九度道:“礼部那边有新进展吗?”
一直沉默地颜九度叹了一口气,“陛下,韦清也涉案了,他已经承认他的家人在他不知晓地情况下收了李宣一千两黄金,但他否认参与作弊。”
“那礼部其他人呢?”张焕按心中逐渐升腾的怒火问道。
“回禀陛下,除了韦清和三个主事外,其他人都不承认和此案有关。”
“这么大的案子,怎么可能只有侍郎和主事参与,都不肯承认,看来他们是认为朕太好欺了。===”
张焕再也克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他对韩及胡庸断然令道:“礼部从侍郎到主事,一概革职查办,此案移交大理寺,给我严刑逼供,朕就不相信撬不开他们的嘴!”
韩和胡庸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跪了下来,韩苦劝道:“陛下,贪赃枉法固然可恨。但不可能整个礼部官员都涉案,一部如一国,若礼部官员都涉案。那岂不是说朝廷再无清白之人,陛下。这次职官考任务繁重,臣看见大多数礼部地官员都兢兢业业、不辞劳苦,陛下怎么能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打倒,这会伤了朝官们的心啊!陛下。”
说道最后,韩声泪俱下。连连磕头不止,胡庸也苦劝道:“陛下还记得当年陇右的陈平案吗?陈平克扣难民地口粮。但陛下并没有扩大打击,而仅仅是把陈平一人斩示众,正因为他曾是陛下的心腹,杀了他,却还了陇右一片清朗的天,当年陛下是何等理智有节,而现在,陛下却要为一案而毁一部,陛下有没有想过,若开了此株连之祸。大唐地官场会走向何方?”
这时。颜九度也跪下了下来,“陛下。韩相国和胡侍郎都说得有理,这里面是有很多隐情,比如韦清涉案,他确实是考试结束后才知道家人收了贿赂,他顶多只能算是知情不报,而且他又是主动交代,若他不交代,臣也没有证据指控他,陛下确实应该甄别对待,不能一棍子打死。”
三人的苦苦劝说,终于使张焕冷静下来,失子之痛加上一天一夜水米未进,还有一夜未眠,他已经感觉到自己筋疲力尽了,他无力地坐下,挥了挥手对三人道:“这件案子就由韩相国主管,刑部、吏部、大理寺、御史台进行四司会审,从考题泄密开始排查,考试前一天下午生地每一个细节都要重演一遍,还有平时考评口碑不佳、但这次却考得高分,他们的卷子也要全部复核,总之,这个案子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中午时分,在东市的漕河边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河里,三名万年县的衙役正潜入水中搜寻,几十名衙役则在船上用长竹篙在水里探查,上午有住在河边地人跑来县衙报告,昨天半夜他看见有人向河中扔了一个沉重的麻袋,形迹十分可疑。^^^^
“闪开!闪开!”一队士兵奔跑而来,推开看热闹地民众,在士兵身后则跟着一辆马车,马车在河边停下,杜梅从马车下来,他刚刚得到消息,便急赶而来。
正在河边组织捞物的万年县刘县令连忙上前见礼,“万年县县令刘明亮参见杜中丞。”
杜梅摆了摆手,“刘县令不必多礼,河中之物可打捞出。”
他话音刚落,岸上看热闹的民众忽然出一阵惊呼,一名衙役大声喊道:“县令,找到了!”
杜梅和刘县令连忙跑到河边,只见三个衙役拖着一个黑色的大麻袋向河边泅来,衙役们一齐将麻袋拖了上来。
“把它打开!”杜梅沉声命道。
一名衙役用刀挑开了麻袋,吓得一下子站了起来,麻袋里竟是一具男子的裸尸,刘县令忽然认了出来,“这、这不就是大理寺司直李宣吗?”
杜梅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李宣果然是被灭口了,他是最关键的证人,他被灭口,也就意味着舞弊案的线索彻底断了。
下手好快!杜梅忽然有一种直觉,这个科举案的幕后主使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杜梅蹲下来仔细察看李宣的伤势,背心被捅了五刀,喉管被割断了,可以想象他被人从后面袭击,勒住他地脖子,将他杀死,凶手十分狡猾,为了不留线索,他身上没有一丝一缕,两条腿上绑着一块巨石,若不是抛尸时被人现,这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浮出水面。
“李司直既然是在东市附近被抛尸,那我估计他其实可能是在西市被杀,凶手声东击西,故意迷惑我们。”刘县令经验丰富,他一下子便推断出了凶手地用意,这里面有个管辖权的问题,若在西市被杀,就属于长安县管辖,他万年县无法去调查,当然,撇清自己地责任,是更重要的原因。
杜梅点了点头,刘县令说得有理,这个李宣是出了名的浪荡子,很多酒肆青楼之人都认识他。虽然他知道可能性不大,但死马也只能当活马医了,他立刻站起身命两名手下道:“你们到西市去逐户打听。看李宣昨晚是否出现过。”
两名手下答应一声便骑马去了,杜梅又对刘县令拱拱手道:“东市地排查就拜托刘县令了。”
刘县令呵呵一笑,表示此事他责无旁贷。
从李宣的尸体上查不出什么线索。杜梅又回到了位于司农寺的监狱,目前监狱里关押着李放之和韦清等三人礼部官员。而参与作弊地考生没有一个人肯自,这就是幕后安排的谨慎之处,所有人都和李宣单线联系,而所有的黄金又由李宣一人送出,彼此都不知晓。
但杜梅还是想到了一个突破口。那就是礼部地官员,虽然目前招供的三名礼部主事都是单独卷入此案。但一百多礼部官员不可能个个都是这样,就算也是单线联系,其中必然有一人知道这幕后是谁,否则将无法协同行动,所以只要撬开一个人地嘴,就能顺藤摸瓜。
杜梅从东市返回,匆匆走进了皇城,他刚进朱雀大门,便见一人骑马飞奔而来,老远向他喊道:“杜中丞。”
“停车!”杜梅喝令一声。拉开了车帘。只见来人是御史台的一名官员,他脸色有些惊惶。奔至杜梅马车前气喘吁吁道:“颜中丞请杜中丞立刻到御史台去,出事了?”
“出了什么事?”杜梅隐隐感到了一丝不妙。
“礼部司郎中韩甫服毒自杀。”
杜梅一下子呆住了,这幕后到底是谁?总是比他快一步,怎么这样厉害!
御史台内,礼部司郎中韩甫的尸体被搁置在一块木板上,脸色乌黑,一百多名在御史台交代问题的礼部官员们都被集中到了大堂,他们默默地注视着韩甫的尸体,没有一个人说话。
“你们都看到了,韩郎中死了,不过我要告诉你们,他不是自杀,他身上不可能有毒药,他是被人在饭食里下了毒,究竟是谁下地毒,我们也一时查不出,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今天死地是韩甫,而明天死的可能就是诸位了。”
颜九度的语很慢,他尽可能让在场的人明白他的意思,他扫了一眼众人,又徐徐道:“皇上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把你们送到大理寺受审,其实就是给你们一次机会,皇上已经说过,如果天黑前有人坦白交代,那皇上就将视之为自,将酌情处理,或降职革职,但绝对不会被下狱、被流放,更不会死,可错过了这次机会,一旦被排查出,那就是不是降职革职那么简单了,最轻也要被流放安西从军,大家都是明白人,这其中的厉害关系应该不用我再多说。”
“怎么样?可有人愿意坦白?”颜九度陡然提高了声音。
大堂里还是一片寂静,忽然,有人哭了起来,众人一齐扭头,只见主客司员外郎王敏瘫坐在地上,他拼命抓自己的头,满脸都是悔恨的泪水,“我真该死,我糊涂啊!”
“我、我也坦白!”一名主事举起了手。
“我也是一时糊涂!”
随着礼部司郎中韩甫的自杀,礼部的涉案人员终于开始66续续交代了,一百余人地礼部,一共涉案十二人,包括侍郎韦清、两名郎中、两名员外郎以及七名主事,一共受贿三千两黄金,而其中地总协调人,正是已自杀身亡的礼部司郎中韩甫。
根据礼部司涉案人员地交代,九十九名参与作弊全部浮出了水面,大唐皇帝当天便下达了严厉的制裁旨意,礼部十二名涉案人,侍郎韦清知情不报,应负次责,但念其主动交代,且主张家人退回贿赂,可从轻处理,记大过一次,贬为江州浔阳县县令;韩甫和李宣虽死,但仍革除其一切官职,其子终身不得入仕;其余十名涉案,念其皆属于自己坦白,可不追究罪责,皆削职为民;而九十九名参与作弊一律革职拿办,并全部充军安西戍边。
官场地震并没有结束,第二天,张焕又下了第二份旨意:工部尚书李涵教子不严,罢黜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降为尚书右丞;礼部尚书卢杞身为职官主考,对重大舞弊事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罢黜中书门下平章事资格,贬为福州刺史,另外升洪州刺史楚行水为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升盐铁监令杨炎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人得以挤身相位。
九月二十日,吏部正式下了第一次裁员令,除二百四十人获补考资格外,其余考试不及格的六百余人全部解职为民,朝廷将一次性放解职补偿,另外,京中职官将裁减一半到地方,这次大裁员一直延续到了次年的四月才终告结束,吏部一共布了四次裁员令,共裁减各级官员三千余人。
随着舞弊案的卷宗渐渐被灰尘堆满,它也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之中,而那个幕后主使也最终成为了历史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