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初升的太阳从远方的秦岭后慢慢探出头来,将万道光芒洒在关中大平原之上,这一天也是宣仁三年的新年。
在长安以西的官道上远远行来一队骑兵,人数约二千人,他们便是从陇右而来的张焕一行,十天前,太后崔小芙下旨册封出兵逼退朱,为稳定社稷立下大功的张焕为陇右节度使、冠军大将军,校检门下侍郎,又着令张焕进京述职受封。
在队伍中有夹杂着一辆马车,马车上坐的便是回家探望父亲的崔宁,随着整个河陇重心逐渐南移到金城郡,她也将自己的春蕾堂搬迁到了金城郡。
此刻,崔宁穿着一身银狐皮大氅,头梳起一个精美的高髻,显得十分高贵典雅,不过脸色却有些苍白,前些日子她生了一场病,虽然现在已渐渐康复,但人却瘦了。
崔宁来河西已近一年,和一年前相比,她无论体态和性格都成熟了许多,尤其是她独立办学以后,她的心胸渐渐变得开阔起来。
但此时她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几天前,张焕告诉她,她的父亲被蜀中兵败的消息所刺激,已经中风瘫倒在床榻上,为此,崔宁的心中充满了焦急和自责。
“焕郎,我很担心父亲的病,你说他会不会崔宁已经远远看见了长安巍峨的城墙,她按奈不住心中地担忧。低声问马车旁的张焕道。
“你不用担心,我专门就此事问过师傅。”张焕柔声安慰她道:“师傅说相国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积劳过多,又忽然受到猛烈的刺激,所以中风了,这种情况虽然很危险,但只要稳定下来,一般就不会再有生命危险。”
崔宁得到张焕的安慰,她轻轻叹了口气,“以前父亲病了都是我来安排他的治疗,他很快就能康复。可我不在他身边,谁又会那么尽心地照顾他?”
说到这,崔宁犹豫了一下,她带着一丝祈求的目光望着张焕,嘴唇动了动,却又说不出口,张焕明白她的意思,便笑了笑,指着遥遥可望的春明门道:“我先送你去看一看你父亲的病情。其他事以后再说。”
不多时,张焕一行便来到了城外,他们在城门口等了片刻,一名当值的金吾卫郎将便匆匆迎了出来。
“张使君一路辛苦了,在下孙健,受崔大将军地派遣,特来安排张使君的随从。”
“崔大将军?”张焕微微有些诧异。难道崔庆功还在任职吗?
孙健仿佛知道张焕的心思,连忙笑道:“崔庆功已经被免职回山东去了,现在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太原兵马使崔哲,也是十天前才来长安。”
张焕点了点头,“看来,经过一场兵乱,长安的变化确实也很大。”
“是!这次蜀中之败,对我大唐影响深远,大家都十分忧虑,真不知那朱匪何时才能剿灭?”
这时一旁的崔宁忍不住问道:“孙将军。我们父亲怎么样了?”
孙健认识崔宁,他连忙上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答道:“回禀小姐,只听说崔相国一直卧病在床,具体情况我也不知晓,小姐回去看了便知。”
说罢,他去和张焕的亲卫将蔺九寒办理驻防手续,而张焕则率领三百人进了长安城。
今天是正月初一,早晨的长安城内十分安静,大多数人还在酣睡中。昨夜下了一场小雪,路面上晶莹洁白,只有一些铲雪的衙役和雇来地劳工在大街上忙碌着。
他们很快便进了宣阳坊,或许是近乡情更怯的缘故,崔宁脸上明显地紧张起来。她不安绞着手指。紧咬着嘴唇。
张焕微微一笑,拍了拍她的手背。示意她不用紧张,这时张焕见一条巷子里有一家杂货铺刚刚开门,他忽然想起了往事,便对崔宁低声笑道:“你还记得前年我送你回来时的情景吗?最后还被你父亲抓住了。”
崔宁点了点头,她的脸上飞起一团红晕,不由回忆起当时与张焕初相识的情景,心中涌起一阵甜蜜,她叹了口气,幽幽道:“那时你孤单单地一人送我回来,明知要被我父亲抓住却毫不畏惧,而现在你却有大队军马护卫,又位居高官,看似很威风,可那种让我牵挂、让我刻骨铭心的感觉却没有了。”
张焕默默无语,又走了约百步,崔宁忽然道:“焕郎,过两天你陪我去一趟终南山好吗?我想为父亲许一个愿。”
说到这,她眼中露出一丝羞涩之意,低低声道:“就我们两人去,可以吗?”
张焕大喜,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时,他们已经来到了相国府邸,早有人飞跑进去报告,崔宁地大哥一早出去拜年了,不在府内,等了一会儿,崔宁的嫂子和崔圆的几个妻妾飞跑出来,大家一年未见,激动得互相搂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张焕笑着摇了摇头,便带着亲兵们向宣义坊而去。
崔宁进了府,只见府中没有半点过年的气氛,冷冷清清,一切景物依旧,却已物是人非,心中不由又一阵伤感,忍不住落下泪来,众人劝慰半天,崔宁才拭去泪水道:“爹爹在哪里?我要去见他。”
此时崔圆躺在外书房的一间静室里,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药味,一个侍妾站在屋角,仿佛一尊木偶似的。
经过这一场大病,崔圆的身体已经完全垮了,他侧着身子躺在那里,头朝外搁在垫得高高地枕头上,脸上没有血色,原本圆胖的脸颊变得十分削瘦,嘴微微张开,口沫挂在灰白的胡子上亮,他地头已经完全变成了灰白色,高突的颧骨上嵌着一对时开时闭的凹入的长眼,他显得非常衰弱、可怜,已完全看不出他曾是权倾大唐的一国之相。
他的两条腿已经半瘫了,就是还有一点知觉,但不听使唤,这其实已是抢救过来,他当时醒来后,下半身已经完全没有知觉,经过近一个月的针灸治疗,才勉强好转一点,但御医却明着告诉他,他现在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若再不好好调养,下一次他就再没有机会。
虽然身体垮了,但崔圆的头脑却依然十分清醒,他躺在榻上,眼睛却盯着窗外的一株腊梅怔,他在考虑目前的朝局。
经过这一场大乱,大唐地朝局已经面临重新布棋,当其冲就是自己的身体已无法承担右相之责,当然,他不会把右相之位让给裴俊,他须在家族中寻找一名继任,这个人只是代表自己出现在朝堂上、出现在家族中,他是自己所牵着的一个傀儡。
从常理说,这个人应该就是自己的儿子,但自己儿子资历不足以服众,能力和才干也远远达不到右相的要求,更不是裴俊地对手,崔圆自然而然便想到了族弟崔寓,他是崔家地第二号人物,为官已有二十几年,在朝中已是老资格,处事一贯谨慎小心,也极有才能,但唯一的遗憾就是他一直便做实权官,让他代表崔家做右相,恐怕他早晚会脱离自己地控制,而且还有一个忧虑就是他与掌军权的崔庆功不和,最后或许会闹出崔家的内乱。
可如果不让他接班,让别人来做更不妥,也罢!此时再考虑几天。
放下崔寓之事,崔圆不觉又想到蜀中之乱,这是他的心头之痛,朱虽然被逼退回蜀中,但他还会卷土重来,而且会更加猛烈,一场大战迟早要生,这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刀,你知道它的存在,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落下来。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来遏制他的强大呢?崔圆的心中一阵焦虑,难道真得要让陇右张焕来对付他吗?
他的念头刚转到张焕身上,就在这时门口忽然传来快的脚步声,随即有人走进了房间,这是一个极为熟悉的脚步声,多少年前这个脚步声总会偷偷在自己身后响起,崔圆只觉得眼睛里一阵酸涩,他知道是谁回来了。
“爹爹!”崔宁怔怔地望着自己的父亲,眼睛里充满了震惊,尽管她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父亲的衰弱和苍老惊呆了。
崔宁的泪水涌入了眼眶,她扑通!跪了下来,悲声道:女儿不孝!”随即伏在父亲的身旁泣不成声。
“孩子,别哭!别哭!爹爹不怪你。”此时的崔圆已是老泪纵横,他颤抖着枯枝般的手,轻轻抚摸女儿的头,“爹爹其实很好,没什么事。”
“爹爹!”崔宁终于放声大哭起来。
在长安以西的官道上远远行来一队骑兵,人数约二千人,他们便是从陇右而来的张焕一行,十天前,太后崔小芙下旨册封出兵逼退朱,为稳定社稷立下大功的张焕为陇右节度使、冠军大将军,校检门下侍郎,又着令张焕进京述职受封。
在队伍中有夹杂着一辆马车,马车上坐的便是回家探望父亲的崔宁,随着整个河陇重心逐渐南移到金城郡,她也将自己的春蕾堂搬迁到了金城郡。
此刻,崔宁穿着一身银狐皮大氅,头梳起一个精美的高髻,显得十分高贵典雅,不过脸色却有些苍白,前些日子她生了一场病,虽然现在已渐渐康复,但人却瘦了。
崔宁来河西已近一年,和一年前相比,她无论体态和性格都成熟了许多,尤其是她独立办学以后,她的心胸渐渐变得开阔起来。
但此时她的心情却有些沉重,几天前,张焕告诉她,她的父亲被蜀中兵败的消息所刺激,已经中风瘫倒在床榻上,为此,崔宁的心中充满了焦急和自责。
“焕郎,我很担心父亲的病,你说他会不会崔宁已经远远看见了长安巍峨的城墙,她按奈不住心中地担忧。低声问马车旁的张焕道。
“你不用担心,我专门就此事问过师傅。”张焕柔声安慰她道:“师傅说相国这种情况一般都是积劳过多,又忽然受到猛烈的刺激,所以中风了,这种情况虽然很危险,但只要稳定下来,一般就不会再有生命危险。”
崔宁得到张焕的安慰,她轻轻叹了口气,“以前父亲病了都是我来安排他的治疗,他很快就能康复。可我不在他身边,谁又会那么尽心地照顾他?”
说到这,崔宁犹豫了一下,她带着一丝祈求的目光望着张焕,嘴唇动了动,却又说不出口,张焕明白她的意思,便笑了笑,指着遥遥可望的春明门道:“我先送你去看一看你父亲的病情。其他事以后再说。”
不多时,张焕一行便来到了城外,他们在城门口等了片刻,一名当值的金吾卫郎将便匆匆迎了出来。
“张使君一路辛苦了,在下孙健,受崔大将军地派遣,特来安排张使君的随从。”
“崔大将军?”张焕微微有些诧异。难道崔庆功还在任职吗?
孙健仿佛知道张焕的心思,连忙笑道:“崔庆功已经被免职回山东去了,现在的金吾卫大将军是太原兵马使崔哲,也是十天前才来长安。”
张焕点了点头,“看来,经过一场兵乱,长安的变化确实也很大。”
“是!这次蜀中之败,对我大唐影响深远,大家都十分忧虑,真不知那朱匪何时才能剿灭?”
这时一旁的崔宁忍不住问道:“孙将军。我们父亲怎么样了?”
孙健认识崔宁,他连忙上前恭恭敬敬行了一礼,答道:“回禀小姐,只听说崔相国一直卧病在床,具体情况我也不知晓,小姐回去看了便知。”
说罢,他去和张焕的亲卫将蔺九寒办理驻防手续,而张焕则率领三百人进了长安城。
今天是正月初一,早晨的长安城内十分安静,大多数人还在酣睡中。昨夜下了一场小雪,路面上晶莹洁白,只有一些铲雪的衙役和雇来地劳工在大街上忙碌着。
他们很快便进了宣阳坊,或许是近乡情更怯的缘故,崔宁脸上明显地紧张起来。她不安绞着手指。紧咬着嘴唇。
张焕微微一笑,拍了拍她的手背。示意她不用紧张,这时张焕见一条巷子里有一家杂货铺刚刚开门,他忽然想起了往事,便对崔宁低声笑道:“你还记得前年我送你回来时的情景吗?最后还被你父亲抓住了。”
崔宁点了点头,她的脸上飞起一团红晕,不由回忆起当时与张焕初相识的情景,心中涌起一阵甜蜜,她叹了口气,幽幽道:“那时你孤单单地一人送我回来,明知要被我父亲抓住却毫不畏惧,而现在你却有大队军马护卫,又位居高官,看似很威风,可那种让我牵挂、让我刻骨铭心的感觉却没有了。”
张焕默默无语,又走了约百步,崔宁忽然道:“焕郎,过两天你陪我去一趟终南山好吗?我想为父亲许一个愿。”
说到这,她眼中露出一丝羞涩之意,低低声道:“就我们两人去,可以吗?”
张焕大喜,重重地点了点头。
这时,他们已经来到了相国府邸,早有人飞跑进去报告,崔宁地大哥一早出去拜年了,不在府内,等了一会儿,崔宁的嫂子和崔圆的几个妻妾飞跑出来,大家一年未见,激动得互相搂抱在一起,又哭又笑。
张焕笑着摇了摇头,便带着亲兵们向宣义坊而去。
崔宁进了府,只见府中没有半点过年的气氛,冷冷清清,一切景物依旧,却已物是人非,心中不由又一阵伤感,忍不住落下泪来,众人劝慰半天,崔宁才拭去泪水道:“爹爹在哪里?我要去见他。”
此时崔圆躺在外书房的一间静室里,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药味,一个侍妾站在屋角,仿佛一尊木偶似的。
经过这一场大病,崔圆的身体已经完全垮了,他侧着身子躺在那里,头朝外搁在垫得高高地枕头上,脸上没有血色,原本圆胖的脸颊变得十分削瘦,嘴微微张开,口沫挂在灰白的胡子上亮,他地头已经完全变成了灰白色,高突的颧骨上嵌着一对时开时闭的凹入的长眼,他显得非常衰弱、可怜,已完全看不出他曾是权倾大唐的一国之相。
他的两条腿已经半瘫了,就是还有一点知觉,但不听使唤,这其实已是抢救过来,他当时醒来后,下半身已经完全没有知觉,经过近一个月的针灸治疗,才勉强好转一点,但御医却明着告诉他,他现在一只脚已经踏进鬼门关,若再不好好调养,下一次他就再没有机会。
虽然身体垮了,但崔圆的头脑却依然十分清醒,他躺在榻上,眼睛却盯着窗外的一株腊梅怔,他在考虑目前的朝局。
经过这一场大乱,大唐地朝局已经面临重新布棋,当其冲就是自己的身体已无法承担右相之责,当然,他不会把右相之位让给裴俊,他须在家族中寻找一名继任,这个人只是代表自己出现在朝堂上、出现在家族中,他是自己所牵着的一个傀儡。
从常理说,这个人应该就是自己的儿子,但自己儿子资历不足以服众,能力和才干也远远达不到右相的要求,更不是裴俊地对手,崔圆自然而然便想到了族弟崔寓,他是崔家地第二号人物,为官已有二十几年,在朝中已是老资格,处事一贯谨慎小心,也极有才能,但唯一的遗憾就是他一直便做实权官,让他代表崔家做右相,恐怕他早晚会脱离自己地控制,而且还有一个忧虑就是他与掌军权的崔庆功不和,最后或许会闹出崔家的内乱。
可如果不让他接班,让别人来做更不妥,也罢!此时再考虑几天。
放下崔寓之事,崔圆不觉又想到蜀中之乱,这是他的心头之痛,朱虽然被逼退回蜀中,但他还会卷土重来,而且会更加猛烈,一场大战迟早要生,这就像悬在头上的一把刀,你知道它的存在,却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落下来。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来遏制他的强大呢?崔圆的心中一阵焦虑,难道真得要让陇右张焕来对付他吗?
他的念头刚转到张焕身上,就在这时门口忽然传来快的脚步声,随即有人走进了房间,这是一个极为熟悉的脚步声,多少年前这个脚步声总会偷偷在自己身后响起,崔圆只觉得眼睛里一阵酸涩,他知道是谁回来了。
“爹爹!”崔宁怔怔地望着自己的父亲,眼睛里充满了震惊,尽管她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父亲的衰弱和苍老惊呆了。
崔宁的泪水涌入了眼眶,她扑通!跪了下来,悲声道:女儿不孝!”随即伏在父亲的身旁泣不成声。
“孩子,别哭!别哭!爹爹不怪你。”此时的崔圆已是老泪纵横,他颤抖着枯枝般的手,轻轻抚摸女儿的头,“爹爹其实很好,没什么事。”
“爹爹!”崔宁终于放声大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