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太和殿下
光绪帝也愣住了,这节奏不对劲啊!
宋哲又说道:“只是臣在此还有一顾虑,此顾虑不去,怕是今夜要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
“不知道相爷有什么顾虑?”
说话的人不是光绪帝,而是那名提议让翁同龢回来的官员。他虽然知道自己这样说话不对,但他实在忍不住了,小心肝砰砰的跳。
宋哲扭头看了这名官员一眼,不过没有呵斥对方,继续平静的说道:“陛下是准备继续推行维新,还是选择无为而治。”
光绪帝沉默着,没有说话。
旁边的醇亲王载沣忍不住问道:“相爷为什么这样问呢?陛下之所以被逆臣软禁,都是因为推行维新变法,难道这不足以说明陛下的心意吗?”
宋哲沉默道:“那不知道帝师对于维新有什么看法?”
一听到宋哲这话,不少官员都忍不住再次面面相顾。
翁同龢政治立场?这还用问的吗?当初维新变法的时候翁同龢就极力反对,要不然光绪帝何至于和自己的老师决裂?
王士珍站在文武百官当中,看着宋哲的那看宽厚的背影,不由心中暗暗赞叹。
宋哲想不想翁同龢回归?自然不想了,谁愿意树立一个如此强大的对手。然而宋哲的拒绝却非常有技巧,先是同意,再抛出翁同龢的政治立场来说话。
这样一来,维新派的官员心里面立刻就给翁同龢打了个交叉,光绪帝心里面也会对翁同龢打个交叉。
一时间太和殿上一片寂静,没有人说话,就连提议翁同龢官复原职的官员也不敢说话了。
天津海关道梁敦彦出列道:“臣认为,可以派人问询一番翁大人一番朝政见解后。再行决定。”
梁敦彦这话算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了。
翁同龢的名望太高,没有人想过于得罪翁同龢。
不知道是不是想缓和气氛,其后几个官员提出的问题虽然严重,但并不尖锐。只是一些如山东为袁世凯等逆臣所占据,不能够将漕粮运送到北京,该如何是好。
清君侧中城墙被火炮炸开了不少口子。请陛下拨款修葺城墙。
这些问题光绪帝也没有办法解决,只好问询宋哲。
宋哲答道:“漕粮问题确实严重,但解决的办法还是有的,向外国租借轮船,通过海运将江南漕粮运送到北京,价格虽然贵上一些,但好歹也把粮食送到北京了。另外一方面臣会尽快对山东发动进攻,收复山东。”
光绪帝又问:“何时可以对山东发动进攻?”
宋哲回答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臣不得不慎重对待,不敢轻易回答陛下,请容臣三思后,再行到御书房禀报作战计划。”
光绪帝这才醒悟过来,现在可是开早朝,文武百官二三百人,里面要说没有和慈禧互通有无的官员。光绪帝绝对不相信。
光绪帝点了点头,又问道:“修葺城墙。户部可以拨出多少钱来?”
康有为一听这话立刻叫穷:“江南的税收没有上缴国库,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光绪帝只好又求助宋哲:“爱卿这里可否挤出一些钱银来?”
宋哲摇头说道:“陛下,臣清君侧所动用兵力不过万人,要巩固疆土,非扩军不能为之,实在没有钱银修葺城墙。不过臣可以指一条财路给康尚书。”
康有为当上这个户部尚书后。头发都不知道白了多少根,原因很简单,一个字——钱!两个字——没钱!
一听到宋哲给他一条财路,康有为都忍不住两眼放光,连忙问道:“相爷口中的财路。不知道是指什么?”
“海关!”宋哲才开口说出两个字,不少人都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中国海关可谓是晚清中唯一不多的亮点之一,由英国人赫德主持的中国海关前所未有的廉政,海关税收也是清朝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去年海关就足足给满清的朝政贡献了二千四百多万两。而中国对外贸易日益繁荣,今年的海关税收只有增加绝对没有减少的道理。
不过自从宋哲入京后,赫德就以“局势不明”拒绝交付上一个季度的海关税收。虽然不知道这个数额有多少,但以上一年的财政税收为参考,估计上一个季度的税收最少有七百万两以上。
康有为苦笑道:“这事情怕不好办。”
宋哲摇头说道:“之前赫德之所以不把税收交给户部,主要原因是陛下没有露面,现在陛下露面了,赫德很难再以局势不明拒绝将税收送到户部,除非他不承认陛下是大清唯一也至高无上、英明神武的皇帝。”
光绪帝被宋哲这马屁拍得笑眯眯的,龙颜大悦。
康有为想了想,宋哲这话还真有道理,当即不再叫苦了。至少也见了赫德后再叫苦,要不然光绪帝可就认为康有为在无理取闹了。
太和殿内的气氛已经缓和下来了。
不过宋哲却并不准备这个朝会如此简简单单的结束,他打了一个眼色给直隶总督载泽。
载泽明白了,又打了个眼神给御史左忠。
左忠也明白了,出列道:“臣,都察院给事中左忠有事启奏!”
“说!”
左忠先鞠躬,一脸郑重之色。“现中国二万万华腴之地,四万万秀淑之民,诸国耽耽,朵颐已久,慢藏海盗,陈之交衢,唾手可得,俯拾即是,如蚁慕膻,闻风并至,失鹿共逐,抚掌欢呼……”
“然国有不思进取之臣,更有贪恋权位之逆臣荣禄、载漪等。国家已经到生死存亡之际,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恭请陛下,准许力宪!力图变法。锐意振兴中华!”
立宪可不是简单的立一部宪法,而是君主立宪!这是要光明正大的削光绪帝的权力,削满清未来所有皇帝的权力。
左忠此言一出,当即如同在平湖中投下一块巨石,不是砸下一块陨石,石破天惊。
按道理说。早朝的时候太和殿上的官员是不能够交头接耳的,最多也就面面相顾,用眼神交流。但此时太和殿上的文武百官都顾不上这个禁例了,忍不住纷纷发出惊呼声,压低声音和旁边的人交流。
那些站在一旁的监察御史,如果换了平常看到这个情况,肯定高兴的下巴都要笑脱臼,但现在没有御史有心思捉文武百官的小辫子,纷纷把目光放在左忠身上。又放在光绪帝和宋哲身上。
宋哲一言不发,头微微垂下,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不知道的人,会认为宋哲是清朝的忠臣义士。
“宋哲,你敢如此!”荫昌忍不住了,霍然出列,指着宋哲大骂:“你这是想做董卓和尔朱荣,灭我大清之心不死!”
董卓就不用说了。历史名人,杀了一个皇帝。换了一个皇帝,是导致汉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而尔朱荣也不差,是南北朝时代北魏权臣。乘北魏孝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毒死之机,借口为孝明帝报仇,自晋阳率军南下,迎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北魏孝庄帝,自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又借口丞相高阳王元雍谋反,围杀王公、百官两千余人,自此遥控朝政。成了北魏实际上的皇帝。
光绪帝也吓了一跳,心中忍不住猜测道:难不成宋哲想兵变?
宋哲不慌不忙,看着激动指责自己的荫昌,说道:“如果我没有记错,荫昌大人不是言官吧?非言官而指责朝廷重臣,这是什么罪?”
言官就是指御史这一帮嘴炮,他们虽然官职低微,但之所以让文武百官忌惮,皆因他们有一个权力——风闻言事。
所谓风闻言事,就是将未经证实的情况或传言上奏给皇帝,哪怕这件事情只是御史听其他人说,毫无真凭实据也不会被追责。
据个例子,张三弹劾李四身为县官,天天出门裸.奔,强x八十老妇,这话一听就感觉不怎么靠谱了。但皇帝哪怕感觉这话不靠谱,也不会治御史的罪。
不过其他官员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权力了。比如荫昌要弹劾宋哲,行,不是说不行,要递交给他的上司,也就是醇亲王载沣,再由醇亲王载沣递交给皇帝,要不然就会被治罪。
戊戌变法的时候就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情,礼部主事王照疏请光绪帝游历日本等国,以考察各国情况。当时王照的上司怀塔布、许应骙不肯代送这份奏折。王照亲自到许应骙的办公室门口堵门,许应骙这才不得已允许其代奏。但许应骙很快就上奏弹劾王照“咆哮署堂,借端挟制。”
最后处理结果是怎么样呢?
光绪帝将怀塔布、许应骙等礼部六位堂官“即行革职”。
当然这是特例,因为当时是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帝正好准备拿怀塔山他们来杀鸡儆猴,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革职。
虽然如此,但荫昌的这个举动也是非常无礼,真要治罪,这事儿也不会太小。
四品京堂候补王照出列,道:“陛下,如今时局纷乱,朝廷和地方也是百废待兴,谈立宪一事,臣认为太早了!”
少詹事戴鸿慈出列,拱手道:“臣附议!”
文武百官当中登时哇啦啦的跑出一大帮官员,道:“臣等附议!”
光绪帝看着宋哲,出列支持王照的大臣也纷纷看着宋哲。
此时宋哲当真是万众瞩目,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被围观。
左忠这个发起人虽然不是目光所在,但此时也禁不住两腿发软。
宋哲慢悠悠的出列,道:“王大人刚才所言确实有道理,只是左忠大人的话也不是危言耸听。自古以来,变则强,不变则亡。如春秋战国时代,商鞅变法乃有强秦一统六国。”
光绪帝忍不住开口道:“爱卿意欲何为?”
光绪帝这句话有几分质问宋哲的意思在里面了。
宋哲依旧是不慌不忙的样子,从容地说道:“臣意欲中国强盛,中国兴旺也!故请陛下明确责任,让臣,让军机大臣知道职责所在。”
军机大臣虽然是实际上的宰相,但责任并不十分明确。军机大臣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各地发来的奏折由军机大臣处理后,再交给皇帝批阅,而皇帝又会和军机大臣商议国家大事,可以说军机大臣权力非常大。
然而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军机大臣实际上类似于秘书。
一般出了问题,会拿秘书来问罪吗?要知道他只是秘书,更多的只是提出某些建议,最终还是由皇帝来负责。于是一些罪责军机大臣很容易避开,或者大罪变小罪。
光绪帝问道:“如何明确职责?”
宋哲说道:“臣建议,军机大臣增设为七人,每人分管一部分事务,如张三管理户部财政,李四管理海军事务等等,牵扯到国家大事将由七人商议,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投票决定,票数多者通过决议。”
宋哲说的是责任明确,实际上此举不仅仅是责任明确,更是一种权利明确。
之前军机大臣手上的权力的隐形的,现在的权力就变成实质性的。
光绪帝自然不希望让出权力,但他也不好立场鲜明的反对宋哲。因为宋哲已经让步了,不说什么立宪,只是说军机大臣责任明确。
想了想,光绪帝开口对文武百官说道:“诸位爱卿,认为如何?”
本来光绪帝还想借文武百官来压宋哲,不想不少文武百官想了想后,出列道:“臣等认为宋军机此言甚善,可以推行。”
光绪帝到底嫩了一点,他不明白,现在留在太和殿内的大臣,大部分都是不亲慈禧的,他们不少都接受过西方知识,希望国家改革而变得强盛。而宋哲这个责任明确,并没有触犯他们的利益,更没有想颠覆清朝,还对国家有利,他们有什么不同意的?
退一步说,即使他们想反对,也得考虑一下,接二连三的反对宋哲提出的方案,会不会被秋后算账。
谁都是贪生怕死,谁都有家人子女的。
见文武百官也如此,光绪帝虽然心里不愿意,也只好说道:“可!”未完待续。。
光绪帝也愣住了,这节奏不对劲啊!
宋哲又说道:“只是臣在此还有一顾虑,此顾虑不去,怕是今夜要辗转反侧,难以入睡。 ∑,”
“不知道相爷有什么顾虑?”
说话的人不是光绪帝,而是那名提议让翁同龢回来的官员。他虽然知道自己这样说话不对,但他实在忍不住了,小心肝砰砰的跳。
宋哲扭头看了这名官员一眼,不过没有呵斥对方,继续平静的说道:“陛下是准备继续推行维新,还是选择无为而治。”
光绪帝沉默着,没有说话。
旁边的醇亲王载沣忍不住问道:“相爷为什么这样问呢?陛下之所以被逆臣软禁,都是因为推行维新变法,难道这不足以说明陛下的心意吗?”
宋哲沉默道:“那不知道帝师对于维新有什么看法?”
一听到宋哲这话,不少官员都忍不住再次面面相顾。
翁同龢政治立场?这还用问的吗?当初维新变法的时候翁同龢就极力反对,要不然光绪帝何至于和自己的老师决裂?
王士珍站在文武百官当中,看着宋哲的那看宽厚的背影,不由心中暗暗赞叹。
宋哲想不想翁同龢回归?自然不想了,谁愿意树立一个如此强大的对手。然而宋哲的拒绝却非常有技巧,先是同意,再抛出翁同龢的政治立场来说话。
这样一来,维新派的官员心里面立刻就给翁同龢打了个交叉,光绪帝心里面也会对翁同龢打个交叉。
一时间太和殿上一片寂静,没有人说话,就连提议翁同龢官复原职的官员也不敢说话了。
天津海关道梁敦彦出列道:“臣认为,可以派人问询一番翁大人一番朝政见解后。再行决定。”
梁敦彦这话算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了。
翁同龢的名望太高,没有人想过于得罪翁同龢。
不知道是不是想缓和气氛,其后几个官员提出的问题虽然严重,但并不尖锐。只是一些如山东为袁世凯等逆臣所占据,不能够将漕粮运送到北京,该如何是好。
清君侧中城墙被火炮炸开了不少口子。请陛下拨款修葺城墙。
这些问题光绪帝也没有办法解决,只好问询宋哲。
宋哲答道:“漕粮问题确实严重,但解决的办法还是有的,向外国租借轮船,通过海运将江南漕粮运送到北京,价格虽然贵上一些,但好歹也把粮食送到北京了。另外一方面臣会尽快对山东发动进攻,收复山东。”
光绪帝又问:“何时可以对山东发动进攻?”
宋哲回答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臣不得不慎重对待,不敢轻易回答陛下,请容臣三思后,再行到御书房禀报作战计划。”
光绪帝这才醒悟过来,现在可是开早朝,文武百官二三百人,里面要说没有和慈禧互通有无的官员。光绪帝绝对不相信。
光绪帝点了点头,又问道:“修葺城墙。户部可以拨出多少钱来?”
康有为一听这话立刻叫穷:“江南的税收没有上缴国库,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光绪帝只好又求助宋哲:“爱卿这里可否挤出一些钱银来?”
宋哲摇头说道:“陛下,臣清君侧所动用兵力不过万人,要巩固疆土,非扩军不能为之,实在没有钱银修葺城墙。不过臣可以指一条财路给康尚书。”
康有为当上这个户部尚书后。头发都不知道白了多少根,原因很简单,一个字——钱!两个字——没钱!
一听到宋哲给他一条财路,康有为都忍不住两眼放光,连忙问道:“相爷口中的财路。不知道是指什么?”
“海关!”宋哲才开口说出两个字,不少人都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中国海关可谓是晚清中唯一不多的亮点之一,由英国人赫德主持的中国海关前所未有的廉政,海关税收也是清朝的重要财政来源之一。去年海关就足足给满清的朝政贡献了二千四百多万两。而中国对外贸易日益繁荣,今年的海关税收只有增加绝对没有减少的道理。
不过自从宋哲入京后,赫德就以“局势不明”拒绝交付上一个季度的海关税收。虽然不知道这个数额有多少,但以上一年的财政税收为参考,估计上一个季度的税收最少有七百万两以上。
康有为苦笑道:“这事情怕不好办。”
宋哲摇头说道:“之前赫德之所以不把税收交给户部,主要原因是陛下没有露面,现在陛下露面了,赫德很难再以局势不明拒绝将税收送到户部,除非他不承认陛下是大清唯一也至高无上、英明神武的皇帝。”
光绪帝被宋哲这马屁拍得笑眯眯的,龙颜大悦。
康有为想了想,宋哲这话还真有道理,当即不再叫苦了。至少也见了赫德后再叫苦,要不然光绪帝可就认为康有为在无理取闹了。
太和殿内的气氛已经缓和下来了。
不过宋哲却并不准备这个朝会如此简简单单的结束,他打了一个眼色给直隶总督载泽。
载泽明白了,又打了个眼神给御史左忠。
左忠也明白了,出列道:“臣,都察院给事中左忠有事启奏!”
“说!”
左忠先鞠躬,一脸郑重之色。“现中国二万万华腴之地,四万万秀淑之民,诸国耽耽,朵颐已久,慢藏海盗,陈之交衢,唾手可得,俯拾即是,如蚁慕膻,闻风并至,失鹿共逐,抚掌欢呼……”
“然国有不思进取之臣,更有贪恋权位之逆臣荣禄、载漪等。国家已经到生死存亡之际,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恭请陛下,准许力宪!力图变法。锐意振兴中华!”
立宪可不是简单的立一部宪法,而是君主立宪!这是要光明正大的削光绪帝的权力,削满清未来所有皇帝的权力。
左忠此言一出,当即如同在平湖中投下一块巨石,不是砸下一块陨石,石破天惊。
按道理说。早朝的时候太和殿上的官员是不能够交头接耳的,最多也就面面相顾,用眼神交流。但此时太和殿上的文武百官都顾不上这个禁例了,忍不住纷纷发出惊呼声,压低声音和旁边的人交流。
那些站在一旁的监察御史,如果换了平常看到这个情况,肯定高兴的下巴都要笑脱臼,但现在没有御史有心思捉文武百官的小辫子,纷纷把目光放在左忠身上。又放在光绪帝和宋哲身上。
宋哲一言不发,头微微垂下,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不知道的人,会认为宋哲是清朝的忠臣义士。
“宋哲,你敢如此!”荫昌忍不住了,霍然出列,指着宋哲大骂:“你这是想做董卓和尔朱荣,灭我大清之心不死!”
董卓就不用说了。历史名人,杀了一个皇帝。换了一个皇帝,是导致汉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而尔朱荣也不差,是南北朝时代北魏权臣。乘北魏孝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毒死之机,借口为孝明帝报仇,自晋阳率军南下,迎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北魏孝庄帝,自任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太原王,专断朝政。又借口丞相高阳王元雍谋反,围杀王公、百官两千余人,自此遥控朝政。成了北魏实际上的皇帝。
光绪帝也吓了一跳,心中忍不住猜测道:难不成宋哲想兵变?
宋哲不慌不忙,看着激动指责自己的荫昌,说道:“如果我没有记错,荫昌大人不是言官吧?非言官而指责朝廷重臣,这是什么罪?”
言官就是指御史这一帮嘴炮,他们虽然官职低微,但之所以让文武百官忌惮,皆因他们有一个权力——风闻言事。
所谓风闻言事,就是将未经证实的情况或传言上奏给皇帝,哪怕这件事情只是御史听其他人说,毫无真凭实据也不会被追责。
据个例子,张三弹劾李四身为县官,天天出门裸.奔,强x八十老妇,这话一听就感觉不怎么靠谱了。但皇帝哪怕感觉这话不靠谱,也不会治御史的罪。
不过其他官员可就没有这么好的权力了。比如荫昌要弹劾宋哲,行,不是说不行,要递交给他的上司,也就是醇亲王载沣,再由醇亲王载沣递交给皇帝,要不然就会被治罪。
戊戌变法的时候就发生过一件类似的事情,礼部主事王照疏请光绪帝游历日本等国,以考察各国情况。当时王照的上司怀塔布、许应骙不肯代送这份奏折。王照亲自到许应骙的办公室门口堵门,许应骙这才不得已允许其代奏。但许应骙很快就上奏弹劾王照“咆哮署堂,借端挟制。”
最后处理结果是怎么样呢?
光绪帝将怀塔布、许应骙等礼部六位堂官“即行革职”。
当然这是特例,因为当时是戊戌变法的时候,光绪帝正好准备拿怀塔山他们来杀鸡儆猴,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革职。
虽然如此,但荫昌的这个举动也是非常无礼,真要治罪,这事儿也不会太小。
四品京堂候补王照出列,道:“陛下,如今时局纷乱,朝廷和地方也是百废待兴,谈立宪一事,臣认为太早了!”
少詹事戴鸿慈出列,拱手道:“臣附议!”
文武百官当中登时哇啦啦的跑出一大帮官员,道:“臣等附议!”
光绪帝看着宋哲,出列支持王照的大臣也纷纷看着宋哲。
此时宋哲当真是万众瞩目,三百六十度无死角被围观。
左忠这个发起人虽然不是目光所在,但此时也禁不住两腿发软。
宋哲慢悠悠的出列,道:“王大人刚才所言确实有道理,只是左忠大人的话也不是危言耸听。自古以来,变则强,不变则亡。如春秋战国时代,商鞅变法乃有强秦一统六国。”
光绪帝忍不住开口道:“爱卿意欲何为?”
光绪帝这句话有几分质问宋哲的意思在里面了。
宋哲依旧是不慌不忙的样子,从容地说道:“臣意欲中国强盛,中国兴旺也!故请陛下明确责任,让臣,让军机大臣知道职责所在。”
军机大臣虽然是实际上的宰相,但责任并不十分明确。军机大臣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各地发来的奏折由军机大臣处理后,再交给皇帝批阅,而皇帝又会和军机大臣商议国家大事,可以说军机大臣权力非常大。
然而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军机大臣实际上类似于秘书。
一般出了问题,会拿秘书来问罪吗?要知道他只是秘书,更多的只是提出某些建议,最终还是由皇帝来负责。于是一些罪责军机大臣很容易避开,或者大罪变小罪。
光绪帝问道:“如何明确职责?”
宋哲说道:“臣建议,军机大臣增设为七人,每人分管一部分事务,如张三管理户部财政,李四管理海军事务等等,牵扯到国家大事将由七人商议,争论不休的情况下,投票决定,票数多者通过决议。”
宋哲说的是责任明确,实际上此举不仅仅是责任明确,更是一种权利明确。
之前军机大臣手上的权力的隐形的,现在的权力就变成实质性的。
光绪帝自然不希望让出权力,但他也不好立场鲜明的反对宋哲。因为宋哲已经让步了,不说什么立宪,只是说军机大臣责任明确。
想了想,光绪帝开口对文武百官说道:“诸位爱卿,认为如何?”
本来光绪帝还想借文武百官来压宋哲,不想不少文武百官想了想后,出列道:“臣等认为宋军机此言甚善,可以推行。”
光绪帝到底嫩了一点,他不明白,现在留在太和殿内的大臣,大部分都是不亲慈禧的,他们不少都接受过西方知识,希望国家改革而变得强盛。而宋哲这个责任明确,并没有触犯他们的利益,更没有想颠覆清朝,还对国家有利,他们有什么不同意的?
退一步说,即使他们想反对,也得考虑一下,接二连三的反对宋哲提出的方案,会不会被秋后算账。
谁都是贪生怕死,谁都有家人子女的。
见文武百官也如此,光绪帝虽然心里不愿意,也只好说道:“可!”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