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伤别晋阳城,破军初盗诗(二合一)-一世之尊txt免费下载
第十一章:伤别晋阳城,破军初盗诗(二合一)-一世之尊txt免费下载-一世唐人-十月阅读
一世唐人
作者:当年秦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11.伤别晋阳城,破军初盗诗(二合一)
上回说道
李世民兄弟破西河
李叔德长安称唐王
话说李渊占领了长安,立马着手彻底清洗关内流寇小军阀,以图完全掌控关内。只有内部安稳了才有心思北上河东,西除薛举,霸据函谷关以西,而后效仿秦汉,谋图天下。
李世民这时也忙的很,因为年底他将会拜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军十万东进攻取隋室东都洛阳。
若是李破军在的话,他肯定会反对的,因为熟读隋唐的他知道,此次东征将可算是无功而返,只在三王陵打败隋将段达,好歹不算白跑一趟,因为王世充被隋炀帝勒令出战瓦岗李密后战败,就固守洛阳,手下又有段达,元文都等人辅佐,将洛阳经营如铁通一般,岂是那么容易攻克的。
唐军此次东征起兵十万,耗时数月,却只得击败隋一偏师,可是极为不划算的,也让尚还弱小的“唐国”伤筋动骨,所以李破军个人认为谋士如云的唐军作出这个决定是很不理智的,因为不了解王世充的实力而茫然进军。
但是就算李破军能够谏言,但是也得要李渊等人听啊,你想啊,一群智谋之士决定的策略,会因为一个不满三岁的稚童的反对而改变吗,那是不可能的,想反可能还会怀疑你后头有人怂恿你呢。
李世民虽然忙于军事,但也没忘记派遣人去接家眷,所以李破军在太原很快接到了举府迁往长安的通知。
到了动身的日子,李破军作为一个三岁小孩又是小公爷肯定是不会做什么事的,他只得在一旁看着他母亲长孙无垢指挥着管家搬东西。
“福叔,那个案桌也搬上,二哥平日总在这案桌上办公乃至用饭,想来也用习惯了”
。
老管家李福迟疑的看了看书房里那看着就敦实厚重的梨木案桌,就指挥着手下人去搬了。
这时长孙无垢的话又传来了,“福叔,二哥书房墙上那几副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和展公(隋朝书画家展子虔)的书画可别让下人去搬,待会儿我亲自去拿,那可是二哥最喜爱的作品,可不能损坏了”
管家李福也知道李世民喜爱书画,钟爱这几副书画,赶忙吩咐吓人手脚利索着,别碰坏了。
李破军无语的看着这年轻的不像话的母亲,才十七岁,这在古代有儿女虽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李破军总是感觉到说不出的别扭,前世十七岁不过刚快成年的高中生,而此时却是人母。
但是他的心里却是无比的幸福与敬爱,前世李军是个孤儿,没见过自己的母亲,缺乏母爱,每当看见别人母子一起,他就会感到很羡慕。
李破军看着长孙无垢忙碌的身影,他也知道娘亲与母亲是很相爱的,此时却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连李世民平日用的东西她都亲自过问动手。
过了一天,府中都整理好了,偌大的国公府忙碌了一天才把迁徙的东西整理好,李破军一夜激动无眠,期待着长安之旅,第二日精神萎靡的被小秋喊起来了,要出发了。
李破军被母亲牵着出府了,一出大门就吃惊了,国公府前一条大道,此时排满了马车,一直从街头排到了街尾,李破军大约估计怕也是得有上百辆的,李家主仆上下上百人和数百精锐卫士也集合好了。
终于出发了,李破军被长孙无垢拉着手上了马车,他也无心去看路边的原生态风景了,实在太困了,就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中睡着了,长孙无垢看见孩子睡着了,轻轻将李破军抱在宽大的马车上的软塌上,并慈爱的拉了床毯子盖上。
马车摇摇晃晃,嘎吱嘎吱的响,伴随着骡马的嘶鸣在黄土路上走着,突然在一传令家丁的呼喊中停下了,马车一停,李破军也迷迷糊糊的醒了,抬头一看,光线有点暗,看见了母亲长孙无垢在一旁看着一本书,就含糊问道“娘,怎么停下了?”
长孙无垢一听声音,放下书,温柔的笑道“虎奴,醒了啊”然后又撩起窗帘一看说“应该是要停下投宿了,走,咱们下去”
。
李破军随其下车了,原来确是到了一个小镇了,天也黑了,该宿营了。
晚上李破军潦草的吃了点东西就睡了,虽是此地最好的客栈却也还是比不上国公府伙食好,加上马车上颠簸一天,身体酸疼,早早就睡了。
第二天出发了,李破军总算是见识了古代风物,虽然隋末乱世,但是山西晋中以南确是没经过多少战乱,也有许多人烟此时以入秋了,路边两旁分散一块块麦田,北方食麦,故麦田居多,也有些许黍豆,放眼望去,金黄一片,身着麻布粗衫的农夫在地头劳作,大多弯着腰惊悸的看着这一庞大的车队,还有车队旁那盔甲鲜明的卫士,都不敢粗声喘气了。
李破军看着这些朴实的农夫,心中感叹,这就是我中华的农民,朴实敦厚,勤劳付出,正是这些人在才有了我泱泱大国的跟本,他们才是历史的主角,是历史的创造者。
长孙无垢看着注视着农夫的李破军,苦口婆心的教育道“虎奴,你看那些农人多么辛苦,每日辛勤劳作,为官就是要为这穷苦百姓做主的,你要记住,民为天下之本,以后切记不可轻视虐待农人”。
李破军佩服的看着长孙无垢,点头说道:“娘,我知道的,农夫朴实劳作,最是可敬的,孩儿定记母亲所言”
说完转头看着窗外路旁连绵的田地,低声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是真实啊”。
长孙无垢初时还听不清李破军在嘀咕什么,后来听到仿佛是一首诗,急忙一拉李破军说道“虎奴,你刚刚所说的什么”。
李破军愕然,完了,无意间背了一首诗了,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绅写的悯农诗,可不是自己写的啊,但是刚刚背出来母亲已然听到了,可如何是好,难道说是自己写的吗,嗯,李绅自己虽不清楚是那一年的,但是确实是唐朝的没错,现在唐朝都还没建立,这首诗应该是我第一次念出来的,难道我要做一回文坛大盗?
一瞬间李破军心思急转,当看到母亲那急切惊喜的眼神,李破军知道这是一个母亲在知道自己子女优秀时候的喜悦,李破军可不敢让母亲伤心失望,于是赶紧装作不好意思的说道:“孩儿刚刚看到田地里的老农辛苦劳作,有感而发吟出了一首诗,让娘给听见了”。
长孙无垢彻底惊喜了,自己儿子才不满三岁啊,虽然早就知道他会识字,据他所说是从平日丫鬟秋儿所学的,小秋也没否认(要是李破军知道这想法肯定会笑的,因为是这家伙逼着小秋儿说是她教他识字的,小秋为此得了李世民夫妇奖赏又听李破军话也就承认了),但是这是作诗啊,且不论这诗词的好坏,那也是神童啊,就是古之甘罗孔融也不过如此啊。
又催促李破军“呵呵,你这孩子,还在娘面前不好意思,快把你的诗念出来上娘听听,看看我儿大才”。
李破军问言挺身正坐一板一眼的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长孙无垢开始还是戏言,谁人会以为三岁孩子会做出什么好诗,看着李破军那有模有样的还有点想笑。
但是听清了李破军所念的诗后,脸上没有嬉笑,而是一脸惊诧,长孙无垢本身出身名门,虽家道中落,但被舅父高士廉收养后也是供其读书学习的,自幼饱读诗书,自然分得清诗文好坏的。
自家儿子这首诗,清楚明晰的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又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特别是最后这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现了对于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将刚刚看到的情景和个中思想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又相合乐府规律,可谓是诗中精品啊。
这等诗真是我这三岁孩儿作出的吗,心中虽然想相信,但是还是疑惑的问道:“虎奴,你告诉我,这真是你自己作出的吗,可不许哄骗娘”。
李破军虽然心慌心虚,但还是挺直胸膛说:“当然是孩儿所作啊,娘你刚刚不是看见了吗,再说娘饱读诗书,以前听过这首诗吗”。
心里暗自说道,李绅大大,对不起你啦,我这也是迫不得已啊,如今小爷我居然也成了盗诗窃文之贼了,作为红旗下长大的人,这可不行啊。但是转眼李破军又想,我这不是没办法吗,对,就是不是故意的,只是刚刚一不小心念出来了,绝对不是故意的,嗯,我的思想觉悟和人品其实都很高尚的,显然,这厮又在自恋了,沉浸在自我安慰世界无法自拔了。
长孙无垢一听心想,以前确实没听过这首诗啊,若是别人的,这诗中精品定当记载书中传唱天下啊。
再加上对自己孩子的喜爱相信,立马就相信了。
于是转疑为喜,开心的笑着摸着李破军的头:“娘当然相信你了,我儿真乃大才,而且是古今少有啊,日后必定为天下人所共知”。
说完又面容整肃的告诫李破军道:“虎奴,你虽聪慧有才,但是却万万不能骄傲自得啊,以后我会加强管教你,到了长安后再请名师教导你,你要知道,世上有许多天才神童最后也难免才尽成为众人的”。
李破军看着长孙无垢年轻的面孔对着他谆谆教导,心中叹道,“母亲真是名不虚传,难怪史书记载贤淑温良识大体明大义了,这么快就冷静下来谆谆教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李破军立刻乖乖的点了点头,长孙无垢见儿子这样乖巧也是欣慰的很,温柔说道:“你既识书,平日就没事多看看书吧,需要什么书籍图画就去找你父亲索要。我先将这诗誊写下来写信告知二哥,他肯定会很高兴的”
。
说着竟不理李破军,顾自的铺好笔墨给李世民写信去了。
李破军看着母亲脸上洋溢的笑容竟无语了,这整个是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吗,想起情郎就不得了,当然这也证明了李世民这对历史模范夫妇的真实。
李破军感觉这样真的挺好啊,家庭幸福,出身高贵,锦衣玉食,以后还能坐拥天下,大丈夫该当如此啊。
摇了摇头不去想那么多了,转头撩起窗帘又去看窗外的田野了,一上午陶醉在大自然之美中了。
中午在这一个颇大的县城停歇用饭,县令还亲自接待安排,李破军也无心看这些小喽喽的溜须拍马,庞大的车队在歇息用饭,补充食物水源后就开始出发了。
一路摇摇晃晃,走了有好几天了。这天李破军又是无聊的看着撩着窗帘看外面,古代去哪儿真不方便,不紧慢而且超级无聊,这几天除了在车上看书还有和母亲小秋还有车外的卫士队长李铁聊天,完全没有其他事可做。
这不又在和李铁闲聊着,这李铁原是李渊帐下亲兵,由于心思机敏,身手了得,就赐名李铁,来了李府被分配给李世民家做卫士队长。李铁正在和这位聪慧懂事的小公爷聊他讨伐贼寇的光荣事迹,但是看到了李破军无聊且无奈的表情便小公爷又没趣子了,李破军听他这破故事不下几十次了,能不无趣吗,可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兵除了自己的战绩还能讲啥啊。李铁一看路程,心思一转,说道:“小郎君,前面不远就到绛州,这可是一个大州府,繁华的很呢,哪里的好玩意儿挺多的”
。
李破军一听,有点迷糊,“绛州,这名字咋这么耳熟呢,嗯?好像说大唐名将薛仁贵就是这绛州的吧”。
走着走着,李破军对着绛州越来越期待了。
预知下事如何,请看下回!::
上回说道
李世民兄弟破西河
李叔德长安称唐王
话说李渊占领了长安,立马着手彻底清洗关内流寇小军阀,以图完全掌控关内。只有内部安稳了才有心思北上河东,西除薛举,霸据函谷关以西,而后效仿秦汉,谋图天下。
李世民这时也忙的很,因为年底他将会拜为右元帅,徙封赵国公,率军十万东进攻取隋室东都洛阳。
若是李破军在的话,他肯定会反对的,因为熟读隋唐的他知道,此次东征将可算是无功而返,只在三王陵打败隋将段达,好歹不算白跑一趟,因为王世充被隋炀帝勒令出战瓦岗李密后战败,就固守洛阳,手下又有段达,元文都等人辅佐,将洛阳经营如铁通一般,岂是那么容易攻克的。
唐军此次东征起兵十万,耗时数月,却只得击败隋一偏师,可是极为不划算的,也让尚还弱小的“唐国”伤筋动骨,所以李破军个人认为谋士如云的唐军作出这个决定是很不理智的,因为不了解王世充的实力而茫然进军。
但是就算李破军能够谏言,但是也得要李渊等人听啊,你想啊,一群智谋之士决定的策略,会因为一个不满三岁的稚童的反对而改变吗,那是不可能的,想反可能还会怀疑你后头有人怂恿你呢。
李世民虽然忙于军事,但也没忘记派遣人去接家眷,所以李破军在太原很快接到了举府迁往长安的通知。
到了动身的日子,李破军作为一个三岁小孩又是小公爷肯定是不会做什么事的,他只得在一旁看着他母亲长孙无垢指挥着管家搬东西。
“福叔,那个案桌也搬上,二哥平日总在这案桌上办公乃至用饭,想来也用习惯了”
。
老管家李福迟疑的看了看书房里那看着就敦实厚重的梨木案桌,就指挥着手下人去搬了。
这时长孙无垢的话又传来了,“福叔,二哥书房墙上那几副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和展公(隋朝书画家展子虔)的书画可别让下人去搬,待会儿我亲自去拿,那可是二哥最喜爱的作品,可不能损坏了”
管家李福也知道李世民喜爱书画,钟爱这几副书画,赶忙吩咐吓人手脚利索着,别碰坏了。
李破军无语的看着这年轻的不像话的母亲,才十七岁,这在古代有儿女虽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李破军总是感觉到说不出的别扭,前世十七岁不过刚快成年的高中生,而此时却是人母。
但是他的心里却是无比的幸福与敬爱,前世李军是个孤儿,没见过自己的母亲,缺乏母爱,每当看见别人母子一起,他就会感到很羡慕。
李破军看着长孙无垢忙碌的身影,他也知道娘亲与母亲是很相爱的,此时却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连李世民平日用的东西她都亲自过问动手。
过了一天,府中都整理好了,偌大的国公府忙碌了一天才把迁徙的东西整理好,李破军一夜激动无眠,期待着长安之旅,第二日精神萎靡的被小秋喊起来了,要出发了。
李破军被母亲牵着出府了,一出大门就吃惊了,国公府前一条大道,此时排满了马车,一直从街头排到了街尾,李破军大约估计怕也是得有上百辆的,李家主仆上下上百人和数百精锐卫士也集合好了。
终于出发了,李破军被长孙无垢拉着手上了马车,他也无心去看路边的原生态风景了,实在太困了,就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中睡着了,长孙无垢看见孩子睡着了,轻轻将李破军抱在宽大的马车上的软塌上,并慈爱的拉了床毯子盖上。
马车摇摇晃晃,嘎吱嘎吱的响,伴随着骡马的嘶鸣在黄土路上走着,突然在一传令家丁的呼喊中停下了,马车一停,李破军也迷迷糊糊的醒了,抬头一看,光线有点暗,看见了母亲长孙无垢在一旁看着一本书,就含糊问道“娘,怎么停下了?”
长孙无垢一听声音,放下书,温柔的笑道“虎奴,醒了啊”然后又撩起窗帘一看说“应该是要停下投宿了,走,咱们下去”
。
李破军随其下车了,原来确是到了一个小镇了,天也黑了,该宿营了。
晚上李破军潦草的吃了点东西就睡了,虽是此地最好的客栈却也还是比不上国公府伙食好,加上马车上颠簸一天,身体酸疼,早早就睡了。
第二天出发了,李破军总算是见识了古代风物,虽然隋末乱世,但是山西晋中以南确是没经过多少战乱,也有许多人烟此时以入秋了,路边两旁分散一块块麦田,北方食麦,故麦田居多,也有些许黍豆,放眼望去,金黄一片,身着麻布粗衫的农夫在地头劳作,大多弯着腰惊悸的看着这一庞大的车队,还有车队旁那盔甲鲜明的卫士,都不敢粗声喘气了。
李破军看着这些朴实的农夫,心中感叹,这就是我中华的农民,朴实敦厚,勤劳付出,正是这些人在才有了我泱泱大国的跟本,他们才是历史的主角,是历史的创造者。
长孙无垢看着注视着农夫的李破军,苦口婆心的教育道“虎奴,你看那些农人多么辛苦,每日辛勤劳作,为官就是要为这穷苦百姓做主的,你要记住,民为天下之本,以后切记不可轻视虐待农人”。
李破军佩服的看着长孙无垢,点头说道:“娘,我知道的,农夫朴实劳作,最是可敬的,孩儿定记母亲所言”
说完转头看着窗外路旁连绵的田地,低声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是真实啊”。
长孙无垢初时还听不清李破军在嘀咕什么,后来听到仿佛是一首诗,急忙一拉李破军说道“虎奴,你刚刚所说的什么”。
李破军愕然,完了,无意间背了一首诗了,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绅写的悯农诗,可不是自己写的啊,但是刚刚背出来母亲已然听到了,可如何是好,难道说是自己写的吗,嗯,李绅自己虽不清楚是那一年的,但是确实是唐朝的没错,现在唐朝都还没建立,这首诗应该是我第一次念出来的,难道我要做一回文坛大盗?
一瞬间李破军心思急转,当看到母亲那急切惊喜的眼神,李破军知道这是一个母亲在知道自己子女优秀时候的喜悦,李破军可不敢让母亲伤心失望,于是赶紧装作不好意思的说道:“孩儿刚刚看到田地里的老农辛苦劳作,有感而发吟出了一首诗,让娘给听见了”。
长孙无垢彻底惊喜了,自己儿子才不满三岁啊,虽然早就知道他会识字,据他所说是从平日丫鬟秋儿所学的,小秋也没否认(要是李破军知道这想法肯定会笑的,因为是这家伙逼着小秋儿说是她教他识字的,小秋为此得了李世民夫妇奖赏又听李破军话也就承认了),但是这是作诗啊,且不论这诗词的好坏,那也是神童啊,就是古之甘罗孔融也不过如此啊。
又催促李破军“呵呵,你这孩子,还在娘面前不好意思,快把你的诗念出来上娘听听,看看我儿大才”。
李破军问言挺身正坐一板一眼的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长孙无垢开始还是戏言,谁人会以为三岁孩子会做出什么好诗,看着李破军那有模有样的还有点想笑。
但是听清了李破军所念的诗后,脸上没有嬉笑,而是一脸惊诧,长孙无垢本身出身名门,虽家道中落,但被舅父高士廉收养后也是供其读书学习的,自幼饱读诗书,自然分得清诗文好坏的。
自家儿子这首诗,清楚明晰的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又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特别是最后这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表现了对于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将刚刚看到的情景和个中思想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
又相合乐府规律,可谓是诗中精品啊。
这等诗真是我这三岁孩儿作出的吗,心中虽然想相信,但是还是疑惑的问道:“虎奴,你告诉我,这真是你自己作出的吗,可不许哄骗娘”。
李破军虽然心慌心虚,但还是挺直胸膛说:“当然是孩儿所作啊,娘你刚刚不是看见了吗,再说娘饱读诗书,以前听过这首诗吗”。
心里暗自说道,李绅大大,对不起你啦,我这也是迫不得已啊,如今小爷我居然也成了盗诗窃文之贼了,作为红旗下长大的人,这可不行啊。但是转眼李破军又想,我这不是没办法吗,对,就是不是故意的,只是刚刚一不小心念出来了,绝对不是故意的,嗯,我的思想觉悟和人品其实都很高尚的,显然,这厮又在自恋了,沉浸在自我安慰世界无法自拔了。
长孙无垢一听心想,以前确实没听过这首诗啊,若是别人的,这诗中精品定当记载书中传唱天下啊。
再加上对自己孩子的喜爱相信,立马就相信了。
于是转疑为喜,开心的笑着摸着李破军的头:“娘当然相信你了,我儿真乃大才,而且是古今少有啊,日后必定为天下人所共知”。
说完又面容整肃的告诫李破军道:“虎奴,你虽聪慧有才,但是却万万不能骄傲自得啊,以后我会加强管教你,到了长安后再请名师教导你,你要知道,世上有许多天才神童最后也难免才尽成为众人的”。
李破军看着长孙无垢年轻的面孔对着他谆谆教导,心中叹道,“母亲真是名不虚传,难怪史书记载贤淑温良识大体明大义了,这么快就冷静下来谆谆教子,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李破军立刻乖乖的点了点头,长孙无垢见儿子这样乖巧也是欣慰的很,温柔说道:“你既识书,平日就没事多看看书吧,需要什么书籍图画就去找你父亲索要。我先将这诗誊写下来写信告知二哥,他肯定会很高兴的”
。
说着竟不理李破军,顾自的铺好笔墨给李世民写信去了。
李破军看着母亲脸上洋溢的笑容竟无语了,这整个是一个热恋中的少女吗,想起情郎就不得了,当然这也证明了李世民这对历史模范夫妇的真实。
李破军感觉这样真的挺好啊,家庭幸福,出身高贵,锦衣玉食,以后还能坐拥天下,大丈夫该当如此啊。
摇了摇头不去想那么多了,转头撩起窗帘又去看窗外的田野了,一上午陶醉在大自然之美中了。
中午在这一个颇大的县城停歇用饭,县令还亲自接待安排,李破军也无心看这些小喽喽的溜须拍马,庞大的车队在歇息用饭,补充食物水源后就开始出发了。
一路摇摇晃晃,走了有好几天了。这天李破军又是无聊的看着撩着窗帘看外面,古代去哪儿真不方便,不紧慢而且超级无聊,这几天除了在车上看书还有和母亲小秋还有车外的卫士队长李铁聊天,完全没有其他事可做。
这不又在和李铁闲聊着,这李铁原是李渊帐下亲兵,由于心思机敏,身手了得,就赐名李铁,来了李府被分配给李世民家做卫士队长。李铁正在和这位聪慧懂事的小公爷聊他讨伐贼寇的光荣事迹,但是看到了李破军无聊且无奈的表情便小公爷又没趣子了,李破军听他这破故事不下几十次了,能不无趣吗,可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兵除了自己的战绩还能讲啥啊。李铁一看路程,心思一转,说道:“小郎君,前面不远就到绛州,这可是一个大州府,繁华的很呢,哪里的好玩意儿挺多的”
。
李破军一听,有点迷糊,“绛州,这名字咋这么耳熟呢,嗯?好像说大唐名将薛仁贵就是这绛州的吧”。
走着走着,李破军对着绛州越来越期待了。
预知下事如何,请看下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