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篡逆(上)
其实,就算没有遇到天灾**,那种两头大中间小的畸形模式一直沿用下去的话,也迟早会出大问题。(手打小说)争取下层民众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为一国之中地位最高的领袖,却要跑去与最下层的百姓亲近,心理障碍是很难克服的。),若没有中间阶层的传话与工作,只要领袖能耐稍微差点,光靠善政恐怕只能换来平时的一点赞誉与危机时的普遍冷漠。现在的赵旉无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与威望,但就算他成功地重回中枢,他的继任者也未必能够胜任这样艰巨的使命。到时候百姓团结不起来,就是一盘散沙,而中间阶层又不听话,或是阳奉阴违,这个国家就算不亡,也再没有多少希望了。
对于这个问题,赵旉早就想过,虽然他现在还很年轻,却也没天真到寄希望于自己生出一个天才的儿子,所以现在的体制他是不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只是暂时用来应急罢了。不过,对此他会以一种在这个年代看来有些另类的方法予以解决,要不然若因为财富重新分配影响到下层民众的生活,后果也着实难料。
而卫王府这些年来在各方面大量撒钱(不说别的,光是科教上的开销就已经极其惊人,包括农技在内的各类科技人才可都是吃皇粮的,而研发就更是无比烧钱)的同时,却还能维持住财政大致的平衡,也并不只是因为纸币日益被治下百姓所接受的缘故,毕竟赵旉对通货膨胀问题还是一直很重视的,可不敢滥印钞票。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无需回答,因为如果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卫王府的财政开支虽然略高了一些,但还算不上过分,而如果扣去科教等新增的开支类别,则反而会发现卫王府的财政开支要比朝廷治下的那些省份低得多。这固然是因为卫王府官吏廉政高效,也有沈大用这个理财专家的功劳,更是有着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卫藩是个年轻的政权,所以“退休金”(包括爵位与赏赐的开支)之类的开销很小而已
这种情形对赵旉而言并不陌生,在他的记忆中改革开放前期国企(和大集体企业)难以与外企和私企竞争(垄断行业除外),固然有体制上的原因,职工退休金等税外负担太重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毕竟外企和私企这方面都不需要额外花钱(就算年代长久,也是一样,因为非国企人员流动性要强得多,而后来虽然要为员工交保险,但较之昔日的国企一切全包,花费还是要小很多的。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外企在中国还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不过,卫王府建立日久,战事也屡有发生,伤残军人越来越多,而退休致仕的官吏也开始出现,将来这项开支肯定将会越来越大,如果想不到办法解决,是无法放手开疆拓土的,毕竟领土人口多了,虽然能够增加税源,却也会增加统治的成本,如果在双重重负下财政崩溃,那就很危险了。好在赵旉对此也早就打算,除了多印钞票这一后世常用的绝招(不过物价涨得太过分,一样会有亡国之危的。)之外,他还想到了另外一个方法,以这种方式支付那些开支,不但节省现钱,还能多少降低一些统治的成本,只不过赵旉若没有重回中枢执掌大权,这些打算永远都只能是构想而已
赵旉的精力都集中在南方,又暂时还只是南国之主,自然没有多少余力支援海州一带的徐州卫(岳云的“背傀军”也被编入了徐州卫的编制,不过只是暂时的,为了利于几个骑兵师之间的协同。),而朝廷现在财政窘迫异常,就更是派不出什么援军。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赵立、李显忠与岳云这三员将领居然还能凭借手上并不雄厚的兵力陆续收复了山东十余个州县,自然不完全是淮北将勇兵精的缘故,更是因为金国再次爆发了内乱
第三任金帝完颜合刺堪称是金国历史上最为昏庸无能的皇帝之一,好在先后有兀术等多名颇具才望的权臣总揽朝政,金军也依旧骁锐,那十几年里金国才能勉强维持住局面,虽然不若历史上那样强盛,但自从完颜亮收复燕云并横扫河北。进逼河东以后,金国总算是渡过了难关,至少暂时不会再有亡国之危了。对于不能胜任皇帝之位的完颜合刺来说,有人代劳其实应该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免得他沦为一个亡国之君。然而,皇权的诱惑力是很少有人能够抵挡的,完颜合刺虽然只是个当初金太宗为了保证朝中各派势力的平衡才选出来的窝囊废,却也不甘心一直当他的傀儡皇帝。
此前的粘罕、兀术等人无不威名赫赫,而且又是完颜合刺一向敬畏的叔伯长辈,他们专权的时候,完颜合刺这个傀儡皇帝还能忍受,但是当完颜亮接过兀术的班之后,完颜合刺却再也受不了了。完颜亮与完颜合刺是同辈,虽然少有才名,威望却远不能与那两位皇叔相比,而完颜亮行事却比他们两位更加霸道,也根本没将完颜合刺这个金帝放在眼里。
话虽如此,但金国推行汉制的时间还短,皇帝的权威一向不行(当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威望自然无人能及,但却更多是凭借其才能与功业,而非他的皇帝身份。后来他的弟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与之相比就差远了,居然还因为从国库拿钱给皇后买了一匹绢这种芝麻点大的小事,而被几位重臣斥责,不得不马上认错,还被当场打板子),所以完颜合刺虽然巴不得完颜亮倒台,却也不敢仓促动手,而完颜亮一举“收复”大片“失地”的赫赫战功就更是令他恨得牙痒痒的,却不得不忍气吞声地下诏嘉奖。
然而,自出兵以来势如破竹的金军,却先是在淮北受挫,后又于河东折戟,完颜亮的威望来得快去得也快,朝中对其跋扈霸道的不满顿时又死灰复燃了。完颜合刺自认为这是自己夺回大权的良机,便毫不客气地下诏将完颜亮狠狠训了一顿,准备等他一回来就夺了他的兵权,然后是杀是流还不是他这个皇帝说了算?
其实,如果完颜合刺先是下诏抚慰,再突然袭击将完颜亮拿下,也许还有得手的可能。现在他这样先下诏问罪的行为,无异于打草惊蛇,而且这样一来,完颜亮恐怕就算是想不篡位都不成了。而完颜亮虽然得罪的元戎勋贵不少,但完颜合刺这个皇帝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在金国上层评价更低
完颜合刺自幼酷爱汉学,虽然因为资质有限,弄了个文不成、武不就,却一向以“文化人”自居,甚至多次在朝中公然嘲笑那些女真老臣为“乡巴佬”、“野蛮人”(原话不记得了,意思就是这样。),还一心想要推行汉制,提高他这个皇帝的权威。如果只是这样,虽然得罪不少人,但随着老一代金人的逐渐故去,也不至于有大的问题,毕竟女真入主中原后,日益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逐步汉化是大势所趋。然而,完颜合刺又有酗酒的恶习,酒醉后还喜欢杀人,杀的还不是老百姓,而是大臣
其实,就算没有遇到天灾**,那种两头大中间小的畸形模式一直沿用下去的话,也迟早会出大问题。(手打小说)争取下层民众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身为一国之中地位最高的领袖,却要跑去与最下层的百姓亲近,心理障碍是很难克服的。),若没有中间阶层的传话与工作,只要领袖能耐稍微差点,光靠善政恐怕只能换来平时的一点赞誉与危机时的普遍冷漠。现在的赵旉无疑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能力与威望,但就算他成功地重回中枢,他的继任者也未必能够胜任这样艰巨的使命。到时候百姓团结不起来,就是一盘散沙,而中间阶层又不听话,或是阳奉阴违,这个国家就算不亡,也再没有多少希望了。
对于这个问题,赵旉早就想过,虽然他现在还很年轻,却也没天真到寄希望于自己生出一个天才的儿子,所以现在的体制他是不会一直坚持下去的,只是暂时用来应急罢了。不过,对此他会以一种在这个年代看来有些另类的方法予以解决,要不然若因为财富重新分配影响到下层民众的生活,后果也着实难料。
而卫王府这些年来在各方面大量撒钱(不说别的,光是科教上的开销就已经极其惊人,包括农技在内的各类科技人才可都是吃皇粮的,而研发就更是无比烧钱)的同时,却还能维持住财政大致的平衡,也并不只是因为纸币日益被治下百姓所接受的缘故,毕竟赵旉对通货膨胀问题还是一直很重视的,可不敢滥印钞票。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无需回答,因为如果仔细一看,就会发现卫王府的财政开支虽然略高了一些,但还算不上过分,而如果扣去科教等新增的开支类别,则反而会发现卫王府的财政开支要比朝廷治下的那些省份低得多。这固然是因为卫王府官吏廉政高效,也有沈大用这个理财专家的功劳,更是有着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卫藩是个年轻的政权,所以“退休金”(包括爵位与赏赐的开支)之类的开销很小而已
这种情形对赵旉而言并不陌生,在他的记忆中改革开放前期国企(和大集体企业)难以与外企和私企竞争(垄断行业除外),固然有体制上的原因,职工退休金等税外负担太重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毕竟外企和私企这方面都不需要额外花钱(就算年代长久,也是一样,因为非国企人员流动性要强得多,而后来虽然要为员工交保险,但较之昔日的国企一切全包,花费还是要小很多的。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外企在中国还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不过,卫王府建立日久,战事也屡有发生,伤残军人越来越多,而退休致仕的官吏也开始出现,将来这项开支肯定将会越来越大,如果想不到办法解决,是无法放手开疆拓土的,毕竟领土人口多了,虽然能够增加税源,却也会增加统治的成本,如果在双重重负下财政崩溃,那就很危险了。好在赵旉对此也早就打算,除了多印钞票这一后世常用的绝招(不过物价涨得太过分,一样会有亡国之危的。)之外,他还想到了另外一个方法,以这种方式支付那些开支,不但节省现钱,还能多少降低一些统治的成本,只不过赵旉若没有重回中枢执掌大权,这些打算永远都只能是构想而已
赵旉的精力都集中在南方,又暂时还只是南国之主,自然没有多少余力支援海州一带的徐州卫(岳云的“背傀军”也被编入了徐州卫的编制,不过只是暂时的,为了利于几个骑兵师之间的协同。),而朝廷现在财政窘迫异常,就更是派不出什么援军。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赵立、李显忠与岳云这三员将领居然还能凭借手上并不雄厚的兵力陆续收复了山东十余个州县,自然不完全是淮北将勇兵精的缘故,更是因为金国再次爆发了内乱
第三任金帝完颜合刺堪称是金国历史上最为昏庸无能的皇帝之一,好在先后有兀术等多名颇具才望的权臣总揽朝政,金军也依旧骁锐,那十几年里金国才能勉强维持住局面,虽然不若历史上那样强盛,但自从完颜亮收复燕云并横扫河北。进逼河东以后,金国总算是渡过了难关,至少暂时不会再有亡国之危了。对于不能胜任皇帝之位的完颜合刺来说,有人代劳其实应该是一件好事,至少可以免得他沦为一个亡国之君。然而,皇权的诱惑力是很少有人能够抵挡的,完颜合刺虽然只是个当初金太宗为了保证朝中各派势力的平衡才选出来的窝囊废,却也不甘心一直当他的傀儡皇帝。
此前的粘罕、兀术等人无不威名赫赫,而且又是完颜合刺一向敬畏的叔伯长辈,他们专权的时候,完颜合刺这个傀儡皇帝还能忍受,但是当完颜亮接过兀术的班之后,完颜合刺却再也受不了了。完颜亮与完颜合刺是同辈,虽然少有才名,威望却远不能与那两位皇叔相比,而完颜亮行事却比他们两位更加霸道,也根本没将完颜合刺这个金帝放在眼里。
话虽如此,但金国推行汉制的时间还短,皇帝的权威一向不行(当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威望自然无人能及,但却更多是凭借其才能与功业,而非他的皇帝身份。后来他的弟弟金太宗完颜吴乞买与之相比就差远了,居然还因为从国库拿钱给皇后买了一匹绢这种芝麻点大的小事,而被几位重臣斥责,不得不马上认错,还被当场打板子),所以完颜合刺虽然巴不得完颜亮倒台,却也不敢仓促动手,而完颜亮一举“收复”大片“失地”的赫赫战功就更是令他恨得牙痒痒的,却不得不忍气吞声地下诏嘉奖。
然而,自出兵以来势如破竹的金军,却先是在淮北受挫,后又于河东折戟,完颜亮的威望来得快去得也快,朝中对其跋扈霸道的不满顿时又死灰复燃了。完颜合刺自认为这是自己夺回大权的良机,便毫不客气地下诏将完颜亮狠狠训了一顿,准备等他一回来就夺了他的兵权,然后是杀是流还不是他这个皇帝说了算?
其实,如果完颜合刺先是下诏抚慰,再突然袭击将完颜亮拿下,也许还有得手的可能。现在他这样先下诏问罪的行为,无异于打草惊蛇,而且这样一来,完颜亮恐怕就算是想不篡位都不成了。而完颜亮虽然得罪的元戎勋贵不少,但完颜合刺这个皇帝自己也好不到哪儿去,在金国上层评价更低
完颜合刺自幼酷爱汉学,虽然因为资质有限,弄了个文不成、武不就,却一向以“文化人”自居,甚至多次在朝中公然嘲笑那些女真老臣为“乡巴佬”、“野蛮人”(原话不记得了,意思就是这样。),还一心想要推行汉制,提高他这个皇帝的权威。如果只是这样,虽然得罪不少人,但随着老一代金人的逐渐故去,也不至于有大的问题,毕竟女真入主中原后,日益受到汉文化的影响,逐步汉化是大势所趋。然而,完颜合刺又有酗酒的恶习,酒醉后还喜欢杀人,杀的还不是老百姓,而是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