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清盛见詹会龙不似作伪,心想唐国就算再怎么缺乏人才,也不可能让一个十三岁的少年出使外国,便相信了詹会龙所说的话。但不管如何,十三岁就能被派到这么远的地方办事,而且气质谈吐绝非寻常,平清盛又岂会看不出詹会龙一片光明的前途?所以,即使以他在日本尊贵的身份,也并不敢有半点轻慢之心。
随后平清盛还设宴为詹会龙等人接风,奈何日本的膳食实在清淡,张子盖等武人根本提不起食欲,倒是詹会龙因为自小便是按照赵旉制定的食谱长大的,所以反而较为适应,平清盛不由对其更生好感,还第一次将习惯的“唐国”改称“宋国”。
筵席之中,平清盛开始旁敲侧击地问起宋国目前的基本状况,詹会龙自然不会自揭家丑,靖康之耻以及前不久的和议都被略过,只是简单地谈了一下大宋的情况。由于两国差距实在太大,虽然詹会龙已经够谦虚了,但平清盛听后还是不自觉地产生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此时的日本尚无历史上战国时期那样强大的动员能力,十万之众就已经差不多是他们的极限了,所以无论哪个方面日本都远远不能和大宋相提并论。心有不甘的平清盛不久便瞎掰说按照日本的武士传统,比武切磋是最能增进双方友谊的,所以他想让自己手下的武士与詹会龙的护卫比试一下。
詹会龙身为文人,本想拒绝这一无聊的要求,但这时张子盖却对他轻轻地点了点头,示意要他接受。这时詹会龙突然想起以前赵旉对日本人的评论,说他们欺软怕硬,你越是表现得强硬,反而越能得到他们的尊重,于是他就让更熟悉那几个士卒武艺的张子盖挑了三人出来应战。
三场比斗并不怎么精彩,詹会龙带来的虽然都是精锐,但毕竟只是最低层的士卒,而平清盛这次也没有将家族中最厉害的几个武士带来。再加上双方都不想在宴会上死人,所以比试分为三场,第一场是徒手格斗,第二场是弓箭,第三场是兵器战。
第一场毫无悬念,此时日本的空手道尚未出现、柔术实战效果较差且不如剑术受重视;而中国的武术却正处于巅峰时期,甚至连日本的国术“相扑”都不能与大宋的水平相比。战之中两人差距实在太大,宋兵一个扫堂腿就将那名日本武士搞定了,日方一片死寂
第二场比试双方均挥出了很高的水准,都是十全中,平清盛本想宣布平局,谁知张子盖却忍不住叫道,“才五十步有什么好比的?靶子退到一百步外!”。这下日本人立刻傻了眼,原来他们所用的弓拉力不够,靶子真摆到一百步远的话就根本射不进去了。
“不会吧?这么大的弓居然软成这样子?”,张子盖不信地走上去试着拉了拉,结果没控制好力气,将竹制的长弓拉断了,不由大囧。原来,日本缺乏好的木材,制弓的材料都是竹制,虽然长度比历史上的英格兰长弓还要夸张,拉力却小得可怜。好在日本也没有重甲,要不然恐怕射箭就不会出现在武士的训练内容里了,也难怪历史上日本制造出早期的火绳枪后便很快大面积推广开来
第二场比试就这样以闹剧而结束,詹会龙考虑到这不能怪日本人射术不精,实在是没有好弓而已,再加上总得给主人点面子,便同意第二局算是平手。平清盛对此心生感激,这是因为他深受汉学影响的缘故,要是其他的日本人,尤其是武士,恐怕就要蹬鼻子上脸了
由于前两场宋人一胜一平,就算第三场输了也至少是平局,平清盛为了保住颜面,提出将兵器比试改为两场,即短兵器和长兵器,生死不论
平清盛此举大有深意,他现在已经基本确认了宋国相对于日本在各方面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那么若宋人对日本心存恶意,日本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宋人太珍惜生命,而不愿和日本死拼。所以他便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以看清这一点。
詹会龙心想这次只是和日本的上层人物接触一下,没必要弄出人命来,万一因此结怨就不好了,可那些士卒们却纷纷请战,即使是那些来自张俊部下的也不例外。詹会龙深为他们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便挑了两个出战,谁知事后这些家伙说出的理由根本就没有那么高尚,“打架还不用负责,这种机会哪儿找去?(ps:战争和打架是两码事。)”
出场的宋兵本来是江湖中人,一对一正是他的强项,所以大家对他都很有信心。谁知看上去身材矮小的日本武士好歹是完全脱产整天练武的,并不是那么好对付,才一合似乎胜负就分了出来。那名日本武士手执少见的“野太刀”(注1)用力下劈,宋兵习惯性地举起左手的蛮牌格挡,右手的腰刀则趁机刺出,对方现在浑身都是破绽,赢定了
可是只听“喀喇”一声,他那块连长兵器也很难刺穿的蛮牌竟被对方的长刀一下子劈成了两半,好在它多少也起到了一点保护的作用,宋兵的左臂虽然血流如注,但终归没有断掉。但是失去了蛮牌,刀牌一体的战法便产生了巨大的空隙,而且宋兵的左臂还在持续不断地流血,胜负似乎已经定下来了。不过,脸色好转一点的平清盛并没有马上叫停,他实在很想看到宋人自己认输。
詹会龙正有此意,却见张子盖摇了摇头,“这只是一次失误,没想到倭人的刀会这么锋利。不过,那家伙肯定被气坏了,他起疯来我都拦不住,是不会认输的”
此时场中的形势已经完全逆转过来,那名日本武士将手中的长刀挥舞得虎虎生风,而宋兵的衣服则又有多处破损,虽说幸运地没有受伤,但这样下去只怕撑不了多久。可就在詹会龙想要叫停认输的时候,那名宋兵的脸上却露出了颇为怪异的笑容,“我都看清楚了,原来你就会一招,我***居然会被一个废物砍伤”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名宋兵突然欺身上前,踏入日本武士的刀光之中。就在詹会龙差点叫出来的时候,却见宋兵一侧身避开了足以将他变成两半的那一记力劈,而这时局势再度反转过来,由于大太刀足有四尺多长,那名日本武士被宋兵近身后根本无法施展
此时却见那名宋兵的右拳狠狠地打向日本武士的鼻梁,那厮下意识地后仰避开,却露出了他的咽喉。谁知宋兵的这一拳乃是虚招,迅即往回一收,亮出藏于袖中的匕,在那日本武士的脖子一抹
这下无论是詹会龙还是平清盛的脸色都变了,张子盖倒是没有觉得事情有多严重,还笑呵呵地对詹会龙解释道,“你别看那厮只是个小兵,那是因为他整天不干好事,又老是和上司顶牛,如果只看战功,他怎么也得是个团练使了。说实话,就算是我,也不一定能够赢他。”
“既然说了生死不论,那么也只能怪堪五郎学艺不精”,就在尴尬之际,平清盛毕竟比詹会龙年长得多,率先控制住了情绪,很快为此事定了性。不过平清盛也不无讽刺地说道,“这位武士既然带着匕,为什么一开始不拿出来呢?”
注1:野太刀也称大太刀,长度至少也有三尺,最长的有两米多,而日本人身矮臂短,所以能够用好的人并不多,历史上战国时代的名剑客佐佐木小次郎算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位,其爱刀“物干竿”长三尺二寸有余。由于野太刀又长又重,所以虽然杀伤力极大,甚至可以斩断奔马,但对体力的消耗也是极大的,一旦力气没了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随后平清盛还设宴为詹会龙等人接风,奈何日本的膳食实在清淡,张子盖等武人根本提不起食欲,倒是詹会龙因为自小便是按照赵旉制定的食谱长大的,所以反而较为适应,平清盛不由对其更生好感,还第一次将习惯的“唐国”改称“宋国”。
筵席之中,平清盛开始旁敲侧击地问起宋国目前的基本状况,詹会龙自然不会自揭家丑,靖康之耻以及前不久的和议都被略过,只是简单地谈了一下大宋的情况。由于两国差距实在太大,虽然詹会龙已经够谦虚了,但平清盛听后还是不自觉地产生了一股深深的无力感。
此时的日本尚无历史上战国时期那样强大的动员能力,十万之众就已经差不多是他们的极限了,所以无论哪个方面日本都远远不能和大宋相提并论。心有不甘的平清盛不久便瞎掰说按照日本的武士传统,比武切磋是最能增进双方友谊的,所以他想让自己手下的武士与詹会龙的护卫比试一下。
詹会龙身为文人,本想拒绝这一无聊的要求,但这时张子盖却对他轻轻地点了点头,示意要他接受。这时詹会龙突然想起以前赵旉对日本人的评论,说他们欺软怕硬,你越是表现得强硬,反而越能得到他们的尊重,于是他就让更熟悉那几个士卒武艺的张子盖挑了三人出来应战。
三场比斗并不怎么精彩,詹会龙带来的虽然都是精锐,但毕竟只是最低层的士卒,而平清盛这次也没有将家族中最厉害的几个武士带来。再加上双方都不想在宴会上死人,所以比试分为三场,第一场是徒手格斗,第二场是弓箭,第三场是兵器战。
第一场毫无悬念,此时日本的空手道尚未出现、柔术实战效果较差且不如剑术受重视;而中国的武术却正处于巅峰时期,甚至连日本的国术“相扑”都不能与大宋的水平相比。战之中两人差距实在太大,宋兵一个扫堂腿就将那名日本武士搞定了,日方一片死寂
第二场比试双方均挥出了很高的水准,都是十全中,平清盛本想宣布平局,谁知张子盖却忍不住叫道,“才五十步有什么好比的?靶子退到一百步外!”。这下日本人立刻傻了眼,原来他们所用的弓拉力不够,靶子真摆到一百步远的话就根本射不进去了。
“不会吧?这么大的弓居然软成这样子?”,张子盖不信地走上去试着拉了拉,结果没控制好力气,将竹制的长弓拉断了,不由大囧。原来,日本缺乏好的木材,制弓的材料都是竹制,虽然长度比历史上的英格兰长弓还要夸张,拉力却小得可怜。好在日本也没有重甲,要不然恐怕射箭就不会出现在武士的训练内容里了,也难怪历史上日本制造出早期的火绳枪后便很快大面积推广开来
第二场比试就这样以闹剧而结束,詹会龙考虑到这不能怪日本人射术不精,实在是没有好弓而已,再加上总得给主人点面子,便同意第二局算是平手。平清盛对此心生感激,这是因为他深受汉学影响的缘故,要是其他的日本人,尤其是武士,恐怕就要蹬鼻子上脸了
由于前两场宋人一胜一平,就算第三场输了也至少是平局,平清盛为了保住颜面,提出将兵器比试改为两场,即短兵器和长兵器,生死不论
平清盛此举大有深意,他现在已经基本确认了宋国相对于日本在各方面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那么若宋人对日本心存恶意,日本唯一可以指望的,就是宋人太珍惜生命,而不愿和日本死拼。所以他便提出这样一个要求,以看清这一点。
詹会龙心想这次只是和日本的上层人物接触一下,没必要弄出人命来,万一因此结怨就不好了,可那些士卒们却纷纷请战,即使是那些来自张俊部下的也不例外。詹会龙深为他们的爱国热情所感动,便挑了两个出战,谁知事后这些家伙说出的理由根本就没有那么高尚,“打架还不用负责,这种机会哪儿找去?(ps:战争和打架是两码事。)”
出场的宋兵本来是江湖中人,一对一正是他的强项,所以大家对他都很有信心。谁知看上去身材矮小的日本武士好歹是完全脱产整天练武的,并不是那么好对付,才一合似乎胜负就分了出来。那名日本武士手执少见的“野太刀”(注1)用力下劈,宋兵习惯性地举起左手的蛮牌格挡,右手的腰刀则趁机刺出,对方现在浑身都是破绽,赢定了
可是只听“喀喇”一声,他那块连长兵器也很难刺穿的蛮牌竟被对方的长刀一下子劈成了两半,好在它多少也起到了一点保护的作用,宋兵的左臂虽然血流如注,但终归没有断掉。但是失去了蛮牌,刀牌一体的战法便产生了巨大的空隙,而且宋兵的左臂还在持续不断地流血,胜负似乎已经定下来了。不过,脸色好转一点的平清盛并没有马上叫停,他实在很想看到宋人自己认输。
詹会龙正有此意,却见张子盖摇了摇头,“这只是一次失误,没想到倭人的刀会这么锋利。不过,那家伙肯定被气坏了,他起疯来我都拦不住,是不会认输的”
此时场中的形势已经完全逆转过来,那名日本武士将手中的长刀挥舞得虎虎生风,而宋兵的衣服则又有多处破损,虽说幸运地没有受伤,但这样下去只怕撑不了多久。可就在詹会龙想要叫停认输的时候,那名宋兵的脸上却露出了颇为怪异的笑容,“我都看清楚了,原来你就会一招,我***居然会被一个废物砍伤”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名宋兵突然欺身上前,踏入日本武士的刀光之中。就在詹会龙差点叫出来的时候,却见宋兵一侧身避开了足以将他变成两半的那一记力劈,而这时局势再度反转过来,由于大太刀足有四尺多长,那名日本武士被宋兵近身后根本无法施展
此时却见那名宋兵的右拳狠狠地打向日本武士的鼻梁,那厮下意识地后仰避开,却露出了他的咽喉。谁知宋兵的这一拳乃是虚招,迅即往回一收,亮出藏于袖中的匕,在那日本武士的脖子一抹
这下无论是詹会龙还是平清盛的脸色都变了,张子盖倒是没有觉得事情有多严重,还笑呵呵地对詹会龙解释道,“你别看那厮只是个小兵,那是因为他整天不干好事,又老是和上司顶牛,如果只看战功,他怎么也得是个团练使了。说实话,就算是我,也不一定能够赢他。”
“既然说了生死不论,那么也只能怪堪五郎学艺不精”,就在尴尬之际,平清盛毕竟比詹会龙年长得多,率先控制住了情绪,很快为此事定了性。不过平清盛也不无讽刺地说道,“这位武士既然带着匕,为什么一开始不拿出来呢?”
注1:野太刀也称大太刀,长度至少也有三尺,最长的有两米多,而日本人身矮臂短,所以能够用好的人并不多,历史上战国时代的名剑客佐佐木小次郎算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位,其爱刀“物干竿”长三尺二寸有余。由于野太刀又长又重,所以虽然杀伤力极大,甚至可以斩断奔马,但对体力的消耗也是极大的,一旦力气没了就只能任人宰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