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离喝虽然为鞑懒夺权帮了大忙,可鞑懒对他却依然有所顾忌,虽然分配给他十万大军,却大多是汉军与其他各族蕃兵,女真铁骑不足一万,即使加上渤海步骑,也才两万出头。这也好在撒离喝统兵能力强,又从不搞民族歧视,才能驾驭得了那么多异族军队,要是其他人,早就不战自乱了。
尽管兵力优势并不明显,金军自身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但撒离喝依然充满了信心。想当初他手下只有那么点人的时候,依然极少吃亏,何况是现在统率大军呢?然而,这位天下最擅长保存实力的名将,却不知道他的老对手吴璘为其专门准备了一顿令他终生难忘的接风宴
话分两头,由于赵旉的尽力约束和他长期以来的潜移默化,卫军诸将与特区的主要官吏无一在赵构受困时落井下石,这令其对特区更添好感。再加上赶往泗州的路途中所见到的繁荣和生气,赵构从此进一步加大了对特区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赵旉许诺在原定的上缴税额之外,再加付一成,而且直接送进赵构的内库之后
虽说需要出点血,但赵旉在这次意外的变乱之中获益良多,因为赵构答应从此以后只要儿子不愿意,便不会从中调人,也即是说特区的人事权完全独立;而且赵构还同时许诺,只要是卫军打下来的地盘,都归特区管辖,准许实行与大宋其他地区不同的各项制度,这更是令赵旉干劲大增。
当然,那些新地盘也得按照老规矩缴钱(在儿子的长期影响下,赵构对钱也越来越斤斤计较了。),不过赵旉在其中玩了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说的是“打下来的地盘”,而非“收复的地盘”,以后的自由度可就太大了
皇帝对太子如此放心,摆在其他朝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说到底还得感谢赵构得了不育症。因为反正早晚会将皇位传给赵旉,所以赵构并不在意儿子的势力越来越大,反正赵构权力欲也不算强,如果儿子急着想要皇位,那么让给他就是了,犯不着为此搞得父子反目。不过除此之外,宋代皇权不重,而且除了太宗皇帝颇为可疑之外,赵宋皇族内部较为和睦,没什么争斗的传统,也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然而,赵旉虽然从这次变故中收获甚大,但得到最多好处的却另有其人。秦桧那封写给鞑懒的密信在风波渐平后对赵构公开了,理由自然是为了救出皇后千岁,秦桧说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如此不知道金人还要将皇后娘娘羁押到什么时候,想不到这却为官家带来了如此大的麻烦,实在是罪无可恕。
谁知赵构虽然对秦桧瞒着他自作主张有些不悦,但心底里对他却颇为感激,因为不如此,邢秉懿恐怕真的永无归来之日。归根到底,赵构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只要没有危及他生命的可能,国事是远不及家事重要的。
所以虽然因为秦桧的诡计搞得国家大乱,但在危机渐渐过去后,赵构反而更记着秦桧救出爱妻的恩情,从此愈觉得此人实在是“忠朴过人”。但他却不知道,秦桧正是已经摸清了赵构的性格,才敢冒险将事实说出来,而他的计策也因此两边卖好,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再加上此时南宋的统治正因官吏大量辞官而受到严重冲击,对于秦桧这样的干才,赵构自然会更加重用,很快便再次任免秦桧为参知政事。而像上次担任宰相时解决粮价高涨一样,秦桧拜相之后再次展现出了他过人的危机处理能力
靠着高的口才,秦桧说服了不少能吏复职,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很多衙门依然因为人手不足而无法正常办公,甚至还有主职副职全都不在的情况,中枢和地方官府的运转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秦桧却并不担心,大宋如今国势日盛,又不是当初君臣一起下海逃难的困难时期,还怕找不到愿意当官的?
秦桧按照“唯财是举”的原则,暗中卖官售爵,很快便将各大衙门的官吏缺口全部补全。不但大宋朝廷恢复了稳定,他秦相爷也因此大了一笔横财,身家愈丰厚。虽然这些买官的家伙素质参差不齐,道德水准更是令人心寒,但也比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要好,而且秦桧还适时地抓一下典型,将那些干得太过分的家伙和他眼中的“白眼狼”处理掉,不但平息了民愤,并且再次赚得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大概是见到那些买官的家伙上任后实在太过胡作非为,当初致仕回乡的旧官吏中大部分有良知的人实在看不下去,纷纷接受了赵构对他们的重新起用。
于是,这次秦桧一手策划,借助金人的手与赵构的性格弱点制造出的巨大统治危机,就这样以一种离奇的方式解决了。不过,这次变乱对南宋刚刚稳固下来的统治还是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而秦桧利用这个机会收罗了大量党羽,迅在朝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在次年成功地将张浚挤出中枢之后,成为独相的秦桧权倾朝野,他本就不是什么善人,这下更是欺上瞒下,从中大捞特捞,并趁机扶植自己的势力。而南宋虽然从此施政方针更加务实,效率也有所提高,却仍然不足以抵消吏治**产生的消极影响
尽管如此,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赵旉却对此视而不见,他现在年龄还是太小,能够有个特区让他施展拳脚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现在就将手伸进中枢,且不说是否斗得过秦桧那个老奸巨滑的家伙,会不会被视为妖孽,似乎更是令人担心。不过赵旉也有自己的底线,如果秦桧敢将他的黑手伸到特区来,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反击。
客观地讲,秦桧这样乱来,对赵旉来说未必不是什么好事。一个国家情况不佳,才有改革的动力,百姓的承受能力也更强,全方面的深入改革尤其如此。历史上成功的全面改革,如商鞅变法、明治维新等都生在国家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按照赵旉的打算,等他长大成*人,卫军展到二十万人以上,特区培养出过十万的合格新型官吏,那时他再回到中枢在全国范围大举改革,便会水到渠成了。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摆在赵旉眼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尽快击退撒离喝的十万大军。由于现在情报工作进步神,金军的相关情报早早传到了卫军几位头头的手中。
虽说撒离喝有十万大军,他本身也是天下少有的名将,但卫军现在有六万精锐陆军,战斗力只在金军之上,在名将方面也毫不逊色,甚至略占优势,所以大家都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然而,正如当初吴璘所言,撒离喝这人实在太会保存实力了,如果老老实实和他打,想把这十万人全吃掉,至少得打二三十次战役,那物资钱粮的消耗就太可怕了。赵旉最讨厌这种两败俱伤的消耗战,为此颇为犯愁,可这时他却见吴璘脸上现出笑意,心中顿时一松,吴璘向来谨慎,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他能笑得出来,说明他肯定已经是成竹在胸了。
听到赵旉问,吴璘脸上的笑意更是明显,“殿下心中早有定计,我们卫军刚组建后不久,就已经开始练习,又何必末将来说呢?”
赵旉不由一愣,过了一会他终于恍然大悟,“对啊,那种战法刚好克制撒离喝这样的泥鳅”
尽管兵力优势并不明显,金军自身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但撒离喝依然充满了信心。想当初他手下只有那么点人的时候,依然极少吃亏,何况是现在统率大军呢?然而,这位天下最擅长保存实力的名将,却不知道他的老对手吴璘为其专门准备了一顿令他终生难忘的接风宴
话分两头,由于赵旉的尽力约束和他长期以来的潜移默化,卫军诸将与特区的主要官吏无一在赵构受困时落井下石,这令其对特区更添好感。再加上赶往泗州的路途中所见到的繁荣和生气,赵构从此进一步加大了对特区的扶持力度。尤其是赵旉许诺在原定的上缴税额之外,再加付一成,而且直接送进赵构的内库之后
虽说需要出点血,但赵旉在这次意外的变乱之中获益良多,因为赵构答应从此以后只要儿子不愿意,便不会从中调人,也即是说特区的人事权完全独立;而且赵构还同时许诺,只要是卫军打下来的地盘,都归特区管辖,准许实行与大宋其他地区不同的各项制度,这更是令赵旉干劲大增。
当然,那些新地盘也得按照老规矩缴钱(在儿子的长期影响下,赵构对钱也越来越斤斤计较了。),不过赵旉在其中玩了一个小小的文字游戏,说的是“打下来的地盘”,而非“收复的地盘”,以后的自由度可就太大了
皇帝对太子如此放心,摆在其他朝代是根本不可能的,这说到底还得感谢赵构得了不育症。因为反正早晚会将皇位传给赵旉,所以赵构并不在意儿子的势力越来越大,反正赵构权力欲也不算强,如果儿子急着想要皇位,那么让给他就是了,犯不着为此搞得父子反目。不过除此之外,宋代皇权不重,而且除了太宗皇帝颇为可疑之外,赵宋皇族内部较为和睦,没什么争斗的传统,也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然而,赵旉虽然从这次变故中收获甚大,但得到最多好处的却另有其人。秦桧那封写给鞑懒的密信在风波渐平后对赵构公开了,理由自然是为了救出皇后千岁,秦桧说自己是不得已而为之,不如此不知道金人还要将皇后娘娘羁押到什么时候,想不到这却为官家带来了如此大的麻烦,实在是罪无可恕。
谁知赵构虽然对秦桧瞒着他自作主张有些不悦,但心底里对他却颇为感激,因为不如此,邢秉懿恐怕真的永无归来之日。归根到底,赵构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只要没有危及他生命的可能,国事是远不及家事重要的。
所以虽然因为秦桧的诡计搞得国家大乱,但在危机渐渐过去后,赵构反而更记着秦桧救出爱妻的恩情,从此愈觉得此人实在是“忠朴过人”。但他却不知道,秦桧正是已经摸清了赵构的性格,才敢冒险将事实说出来,而他的计策也因此两边卖好,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再加上此时南宋的统治正因官吏大量辞官而受到严重冲击,对于秦桧这样的干才,赵构自然会更加重用,很快便再次任免秦桧为参知政事。而像上次担任宰相时解决粮价高涨一样,秦桧拜相之后再次展现出了他过人的危机处理能力
靠着高的口才,秦桧说服了不少能吏复职,但这只是杯水车薪,很多衙门依然因为人手不足而无法正常办公,甚至还有主职副职全都不在的情况,中枢和地方官府的运转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秦桧却并不担心,大宋如今国势日盛,又不是当初君臣一起下海逃难的困难时期,还怕找不到愿意当官的?
秦桧按照“唯财是举”的原则,暗中卖官售爵,很快便将各大衙门的官吏缺口全部补全。不但大宋朝廷恢复了稳定,他秦相爷也因此大了一笔横财,身家愈丰厚。虽然这些买官的家伙素质参差不齐,道德水准更是令人心寒,但也比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要好,而且秦桧还适时地抓一下典型,将那些干得太过分的家伙和他眼中的“白眼狼”处理掉,不但平息了民愤,并且再次赚得盆满钵满。
与此同时,大概是见到那些买官的家伙上任后实在太过胡作非为,当初致仕回乡的旧官吏中大部分有良知的人实在看不下去,纷纷接受了赵构对他们的重新起用。
于是,这次秦桧一手策划,借助金人的手与赵构的性格弱点制造出的巨大统治危机,就这样以一种离奇的方式解决了。不过,这次变乱对南宋刚刚稳固下来的统治还是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而秦桧利用这个机会收罗了大量党羽,迅在朝中建立起自己的势力。
在次年成功地将张浚挤出中枢之后,成为独相的秦桧权倾朝野,他本就不是什么善人,这下更是欺上瞒下,从中大捞特捞,并趁机扶植自己的势力。而南宋虽然从此施政方针更加务实,效率也有所提高,却仍然不足以抵消吏治**产生的消极影响
尽管如此,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赵旉却对此视而不见,他现在年龄还是太小,能够有个特区让他施展拳脚就已经很不错了,如果现在就将手伸进中枢,且不说是否斗得过秦桧那个老奸巨滑的家伙,会不会被视为妖孽,似乎更是令人担心。不过赵旉也有自己的底线,如果秦桧敢将他的黑手伸到特区来,他也会毫不犹豫地予以反击。
客观地讲,秦桧这样乱来,对赵旉来说未必不是什么好事。一个国家情况不佳,才有改革的动力,百姓的承受能力也更强,全方面的深入改革尤其如此。历史上成功的全面改革,如商鞅变法、明治维新等都生在国家十分困难的时期,也正说明了这一点。按照赵旉的打算,等他长大成*人,卫军展到二十万人以上,特区培养出过十万的合格新型官吏,那时他再回到中枢在全国范围大举改革,便会水到渠成了。
不过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摆在赵旉眼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尽快击退撒离喝的十万大军。由于现在情报工作进步神,金军的相关情报早早传到了卫军几位头头的手中。
虽说撒离喝有十万大军,他本身也是天下少有的名将,但卫军现在有六万精锐陆军,战斗力只在金军之上,在名将方面也毫不逊色,甚至略占优势,所以大家都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然而,正如当初吴璘所言,撒离喝这人实在太会保存实力了,如果老老实实和他打,想把这十万人全吃掉,至少得打二三十次战役,那物资钱粮的消耗就太可怕了。赵旉最讨厌这种两败俱伤的消耗战,为此颇为犯愁,可这时他却见吴璘脸上现出笑意,心中顿时一松,吴璘向来谨慎,在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他能笑得出来,说明他肯定已经是成竹在胸了。
听到赵旉问,吴璘脸上的笑意更是明显,“殿下心中早有定计,我们卫军刚组建后不久,就已经开始练习,又何必末将来说呢?”
赵旉不由一愣,过了一会他终于恍然大悟,“对啊,那种战法刚好克制撒离喝这样的泥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