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奥运的临近,首都北京原本就较严重的人口、交通、资源和环境污染压力再次凸显,中国是否需要迁都的争论也再次激烈起来。赞同迁都者罗列北京目前的种种“首都病”,认为非迁都不能根除此痼疾,反对迁都者则认为,新建首都势必劳民伤财,带来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北京作为首都,有着传统、习惯和功能上的诸多优势,难以代替,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行政或资源调配手段逐步加以改善。

    首都是国家的中枢,对是否迁都进行探讨自然无可厚非,但在讨论这一问题的同时,千万别忘了,还有比迁都更值得讨论的话题。

    纵观古今中外,迁都的事例比比皆是,但迁都的目的性都很强,如盘庚迁都殷,是为了摆脱水患的骚扰,寻求社会安定;明成祖迁都北京,是为了更好地控扼中原和北方,确保北部边疆的安全;美国迁都华盛顿,是为了摆脱殖民时代的旧痕迹,同时在蓄奴的南方和废奴的北方间寻得一个中间点;加拿大迁都渥太华,是为了在英语区和法语区间找到平衡;众多非洲国家由沿海迁都内陆,则是为了更好地开发腹地,同时确保首都安全。如今许多人热衷于谈论迁都,目的在于彻底摆脱北京人口过多、房价飙升、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严重、各种资源依赖性强等痼疾,给首都“轻装”。可是这种美好愿望,是否真的可以通过迁都实现?

    在古都西安,城区范围内存在着周、汉、魏、唐几代的长安都城旧址,另一座古都洛阳的土地下,更层层叠压着九座各朝代都城遗址,这些古都的主人几乎都是因为人口膨胀、房屋不足、水源匮乏等“首都病”,而动起迁都的念头,在旧都城外面另建新都,或者干脆搬家了事。可迁都是否达到了目的?如此众多的废弃都城遗址,已无声地说明了一切。唐朝初年定都长安,重要原因之一,是看中了关中平原“陆海”的富饶资源,可以确保首都供应,可不到一百年光景,都城的物资供应已到了连大运河都无法保障的地步,逢到荒年,皇帝竟被迫带着全城百姓去洛阳“就食”。

    回到北京的问题上,为解决“首都病”,当初我们曾寄希望于城墙的拆除、一圈圈环线的开通、地铁的延伸、老区的拆迁和新区的扩建,希望这些措施能给北京带来更理想的交通、居住条件,等来的却是车更堵、房更贵;如今我们也寄希望于部分工厂的外迁,南水北调等工程的进展,希望这些措施能给北京带来更蓝的天,让北京的资源不至于匮乏,但人口膨胀所造成的生活污染和热排放增加,以及对水、能源、粮食和各种物资水涨船高的需求,谁能保证这些措施最终落实之日,不会被反作用力抵消于无形?即使把首都挪窝,谁又能保证,北京的今天,不会是那座新首都的明天?

    我们看到,国外一些都城在搬迁中,颇有足资借鉴之处。如美国、巴西、巴基斯坦,当初的迁都,都不同程度有回避“首都病”的考虑,在这点上和中国历史上一些迁都并无大差别,但古洛阳、古长安往往很快重蹈覆辙,不得不再搬,而美国首都华盛顿建都207年,人口不过*万;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建都47年,市区人口仅35万,“首都病”问题并不突出。

    个中奥妙,在于这些国家把首都功能和角色定位的很明确:首都就是行政中心、立法中心,一切配置均以确保这些功能的正常运作为前提,至于工业、金融、商业、交通、学术中心等职能,则由其它城市分担,如此则首都无需汇聚和吸引大量人口,也无需劳民伤财、调动全国资源“供养”,交通、住房、污染等方面的压力也自然不会如北京这般突出。

    当然,也有一些国家的首都,如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同时扮演了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的多重使命,其功能的多样性甚至超过北京。但这些巨型城市一来具备充当“多面手”的条件,如巴黎,每5个法国人就有一个住在这里,铁路、水运和航空网也以这里为重心辐射发散;二来,它们也通过功能区划分、基础设施配套和大批功能健全完善的卫星城,实现了功能的合理配置,仍以巴黎为例,在发展进程中大巴黎几次调整行政区划,最终于1960年形成包括8个省、1281个城镇,功能健全互补、交通和服务网络到位配套的庞大都市群。

    与之相比,不论是“迁都派”还是“留都派”,都似乎缺乏一点底气,我们的首都到底要走类似华盛顿的功能分离道路,还是类似巴黎的功能复合道路?显然,不论是和前者还是后者相比,我们的差距都是相当明显的,这绝非“迁都”或“不迁都”所能函盖的。

    不仅如此,由于户籍、编制等限制人口资源再分配的制度尚在发挥作用,“天子脚下好办事”的传统仍根深蒂固,加上机构臃肿,“大政府,小社会”,即使在中国也搞“政经分离”,谁又能保证,一个单纯政治中心的首都,就一定会像华盛顿、巴西利亚那般“苗条”?

    因此可以说,比迁都与否更值得讨论的,是怎样确定中国首都今后的功能和角色定位,如何在不伤筋动骨、不劳民伤财的前提下,不缩水不走样地将确定的功能和角色定位切实落实,让首都的合理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多余功能得到有效转移。

    中国古代的商朝曾因首都功能定位不明晰、前后13次迁都,都未能彻底解决问题,给国家发展带来重大消极影响,直到盘庚汲取前人教训,正确裁定了新首都的功能和使命,把首都迁到殷,并构建了区划分工明确、包括众多功能区和卫星城的复合型国都“大邑商”,此后几百年首都一直运转正常,再未迁移。由此可见,只要理清首都功能和角色定位的思路,并切实贯彻落实,迁都与否并不重要,反之,即使迁都,也未必不会重演旧都的一幕。

    中国有中国的国情,这决定了中国的首都定位将不可能完全照搬任何国外模式,正因如此,我们才更应多花一些精力在首都功能、角色定位等问题的讨论上,而不应仅围绕是否迁都争论炒作不休。

章节目录

武侠.历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喵喵2001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比是否迁都更值得讨论的-天,武侠.历史,十月阅读并收藏武侠.历史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