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10月7日报道援引中国科技部有关报道称,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
依据是一组数据:2006年度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达到1.42%;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6位……俗话说的好,事实胜于雄辩,这样漂亮的数据,似乎足以支持“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的头衔了。
不过另一组数据就不那么漂亮了:瑞士洛桑《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关于科技一栏,中国的排名从1998年最高的世界第15下滑至近年来的第25-35间,这和最新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5)形成巨大的反差。撇开数据看实际,大到汽车、飞机、航空发动机,小到液晶电视、数码相机,中国虽有众多品牌,但有几项核心技术完全不受制于人?这种局面,似与“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的头衔,尚有一定反差。
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研究结果,各国和国际组织评价科技实力或竞争力的首选核心指标,不是r&d(研究与开发)人员投入总数,也不是其资金投入总数,而是r&d/gdp,即研究与开发总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按照国际公认标准,这一比值小于1%的国家为“缺乏创新能力”,1%-2%为“有所作为”,2%以上且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成为“有较强科技竞争力”。中国直到2003年这一比值才刚刚突破1%,去年投入3003.1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的1.43%,虽说比过去进步显著,但不但远未达到2%的“较强科技竞争力”标杆,甚至离“九五计划”规定的1.5%目标尚有差距。
不但如此,前面那组漂亮数据也非全无可商榷之处。在去年的政协会议上,就有来自大学的委员指出在中国科技项目推进中存在立项审批草率、行政和商业干预过多、单纯攀比成果和论文数量等诸多弊端,中国去年论文总发表数和专利总申请数都达世界第四,这两项数据15年来一直在迅速提升,可其中究竟有没有水分,是颇值得推敲的,美国物理学会期刊总编马丁 况且,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意味着科技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有现实的意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通常在30%以上,芬兰、瑞士等欧洲小国科技人力、资金投入绝对值并不高,但科技竞争力排名却常年居世界前列,甚至往往凌驾于美国之上,靠得正是其超过50%甚至70%的科技成功转化率,因此各国科技人才基本向企业倾斜,如美国,80%的科技人力资源集中在企业。反观中国,70%的科技人才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机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的60%、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26%建在大专院校(这组数据同样来自中国科技部今年9月24日的公开表述),科技人力资源虽多,配属却极不平衡,至于科研成果转化率差距更大,全国政协常委张涛曾说每年中国数万科研成果“90%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大量“科技泡沫”,数据虽未必确切,但与世界水平的显著差距却不难看到。
纸上富贵不是真富贵,一群舢板焊接成的“航空母舰”也出不得大洋,从有关方面,到普通中国人,还是尽量淡忘“科技人力资源大国”这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头衔,正视中国科技竞争力仍徘徊在世界中游水平的现实,并踏踏实实地找到真正提高科技竞争力的途径为好。
依据是一组数据:2006年度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全社会科技支出经费总额4500亿元,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3003.1亿元,居世界第5位;研究开发投入强度达到1.42%;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6位……俗话说的好,事实胜于雄辩,这样漂亮的数据,似乎足以支持“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的头衔了。
不过另一组数据就不那么漂亮了:瑞士洛桑《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关于科技一栏,中国的排名从1998年最高的世界第15下滑至近年来的第25-35间,这和最新的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5)形成巨大的反差。撇开数据看实际,大到汽车、飞机、航空发动机,小到液晶电视、数码相机,中国虽有众多品牌,但有几项核心技术完全不受制于人?这种局面,似与“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的头衔,尚有一定反差。
根据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的研究结果,各国和国际组织评价科技实力或竞争力的首选核心指标,不是r&d(研究与开发)人员投入总数,也不是其资金投入总数,而是r&d/gdp,即研究与开发总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按照国际公认标准,这一比值小于1%的国家为“缺乏创新能力”,1%-2%为“有所作为”,2%以上且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成为“有较强科技竞争力”。中国直到2003年这一比值才刚刚突破1%,去年投入3003.1亿元,达到历史最高的1.43%,虽说比过去进步显著,但不但远未达到2%的“较强科技竞争力”标杆,甚至离“九五计划”规定的1.5%目标尚有差距。
不但如此,前面那组漂亮数据也非全无可商榷之处。在去年的政协会议上,就有来自大学的委员指出在中国科技项目推进中存在立项审批草率、行政和商业干预过多、单纯攀比成果和论文数量等诸多弊端,中国去年论文总发表数和专利总申请数都达世界第四,这两项数据15年来一直在迅速提升,可其中究竟有没有水分,是颇值得推敲的,美国物理学会期刊总编马丁 况且,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就意味着科技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有现实的意义。在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通常在30%以上,芬兰、瑞士等欧洲小国科技人力、资金投入绝对值并不高,但科技竞争力排名却常年居世界前列,甚至往往凌驾于美国之上,靠得正是其超过50%甚至70%的科技成功转化率,因此各国科技人才基本向企业倾斜,如美国,80%的科技人力资源集中在企业。反观中国,70%的科技人才集中在高校、科研院所和机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的60%、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26%建在大专院校(这组数据同样来自中国科技部今年9月24日的公开表述),科技人力资源虽多,配属却极不平衡,至于科研成果转化率差距更大,全国政协常委张涛曾说每年中国数万科研成果“90%以上无实际价值”,形成大量“科技泡沫”,数据虽未必确切,但与世界水平的显著差距却不难看到。
纸上富贵不是真富贵,一群舢板焊接成的“航空母舰”也出不得大洋,从有关方面,到普通中国人,还是尽量淡忘“科技人力资源大国”这个口惠而实不至的头衔,正视中国科技竞争力仍徘徊在世界中游水平的现实,并踏踏实实地找到真正提高科技竞争力的途径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