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文化名流在法国电视圈内还是很受欢迎的。在法国,电视台的嘉宾酬劳是按收视率排排坐的,一般占节目投入成本的20%到30%,冷门节目的嘉宾拿到的大约是名副其实的“车马费”,而黄金栏目嘉宾则不难日进斗金。和许多国家不同的是,文化气息浓郁的法国电视观众对别人看来有些枯燥的谈话类专题节目,和诸如书评之类的电视文化专栏十分热衷,趋之若骛,相关栏目的热度一点不亚于tf1的《明星学院》这样的黄金文娱专栏,其嘉宾自然也能拿到跟歌星、舞星差不多的报酬。
可事实上,不少法国文化名流并不热衷于上电视、做嘉宾,倒不是他们和钱有仇,而是这嘉宾一点也不好做。
就拿书评来说罢,不论是公营的t2,还是早已私有化的tf1、f3,大抵是45分钟一档,中间不休息、不插播任何广告换档,每次不是评一本书,而是一口气点评3本左右,嘉宾中不但有每本书的作者,有专职批评家、平面媒体的专业编辑记者,他们可不是小骂大帮忙的“书托”,而是你和你的书的“煞神”:从主题构想到创作思路,从语言风格到文法,从市场效应到社会影响,百般挑剔的他们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击您自信和自尊的机会,而您只有总共几分钟的时间自救和反击,还要在镜头前保持优雅的谈吐和风度,您说这容易么?
他们还不是最可怕的,或者换言之,他们的威力实际上是通过专栏的“主宰”——主持人被发挥出来的。在法国,这类电视文化专栏是绝对的主持人中心制,他们对从节目收视率直到社会效应等各方面负主要责任,不少著名栏目的存废都与其主持人的来去相始终。这些主持人是专栏现场毫不含糊的绝对权威:他也许会大声称赞您“会在世界文化长河中留下名字”,但更多时候会毫不客气地打断您的演说,只要他觉得合适。他们可都不是等闲之辈,如f2的招牌栏目《新书对话》,其主持人贝尔纳尔.比沃纵横捭阖15年,每周一期,每期都会邀请文化名流参加,但他事先决不和嘉宾见面,甚至连电话都不打,只让助理简单通告一下主题,自己却会花10小时做案头准备。面对这样一个不但勤奋,还是专挑公开出版物拼写错误大赛“金字典”近20年王牌主持、法国最有影响的龚古尔文学家十大评委之一的主持人,坐在镜头前那几张舒适休闲椅上的文化名流,大约是很难感到舒适的。
虽说不舒服,但相对而言,法国文化名流出现在专业对口的电视专栏中概率是最高的,有一些软性专栏,如tf1的“银幕档案”,f2的“缩略号”、“文化浓汤”等,邀请的嘉宾也往往包括文化名人,不过您可别指望向在某些国家的电视荧屏上那样,把个文化访谈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的表演场:主持人未必会认同您的高见,而会用一种平等切磋的态度和您碰撞,即使您是专家,他是外行,也决不会妨碍主持人用独特的角度和您商榷。如在有一期《茶或咖啡》节目中,在谈到“饲养毒蛇等危险动物”话题时,面对身为专业人士和自然主义者的嘉宾(一位知名兽医),主持人卡特琳娜.塞亚克引经据典,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至于“金字典”这样的“大型公众性文化活动”就更令名流们心有余悸,不敢等闲视之:在这种挑错大赛上倘不小心“犯个现行”,可是不得了的事。
因此法国文化名流上镜虽多,却不敢像明星赶场子那样乱接,或者成为什么“学术超女”之类电视红人,所亮相的基本是自己有把握、本专业或与专业接近的专栏、活动,就算这样,也会事先做认真、细致的准备,以免出丑出到电视上。
至于那些不怎么相干的娱乐、综艺、八卦类电视节目,几乎看不到文化名流的身影,一来隔行如隔山,他们不敢,二来也不会有人真的去请他们:这些栏目同样是收拾指标挂帅,法国观众可是非常挑剔的,他们宁可在《滑稽大拼盘》里看两个情侣出洋相,也不会浪费时间在某个诗人、作家点评歌手大赛的口水上。
可事实上,不少法国文化名流并不热衷于上电视、做嘉宾,倒不是他们和钱有仇,而是这嘉宾一点也不好做。
就拿书评来说罢,不论是公营的t2,还是早已私有化的tf1、f3,大抵是45分钟一档,中间不休息、不插播任何广告换档,每次不是评一本书,而是一口气点评3本左右,嘉宾中不但有每本书的作者,有专职批评家、平面媒体的专业编辑记者,他们可不是小骂大帮忙的“书托”,而是你和你的书的“煞神”:从主题构想到创作思路,从语言风格到文法,从市场效应到社会影响,百般挑剔的他们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打击您自信和自尊的机会,而您只有总共几分钟的时间自救和反击,还要在镜头前保持优雅的谈吐和风度,您说这容易么?
他们还不是最可怕的,或者换言之,他们的威力实际上是通过专栏的“主宰”——主持人被发挥出来的。在法国,这类电视文化专栏是绝对的主持人中心制,他们对从节目收视率直到社会效应等各方面负主要责任,不少著名栏目的存废都与其主持人的来去相始终。这些主持人是专栏现场毫不含糊的绝对权威:他也许会大声称赞您“会在世界文化长河中留下名字”,但更多时候会毫不客气地打断您的演说,只要他觉得合适。他们可都不是等闲之辈,如f2的招牌栏目《新书对话》,其主持人贝尔纳尔.比沃纵横捭阖15年,每周一期,每期都会邀请文化名流参加,但他事先决不和嘉宾见面,甚至连电话都不打,只让助理简单通告一下主题,自己却会花10小时做案头准备。面对这样一个不但勤奋,还是专挑公开出版物拼写错误大赛“金字典”近20年王牌主持、法国最有影响的龚古尔文学家十大评委之一的主持人,坐在镜头前那几张舒适休闲椅上的文化名流,大约是很难感到舒适的。
虽说不舒服,但相对而言,法国文化名流出现在专业对口的电视专栏中概率是最高的,有一些软性专栏,如tf1的“银幕档案”,f2的“缩略号”、“文化浓汤”等,邀请的嘉宾也往往包括文化名人,不过您可别指望向在某些国家的电视荧屏上那样,把个文化访谈变成表扬与自我表扬的表演场:主持人未必会认同您的高见,而会用一种平等切磋的态度和您碰撞,即使您是专家,他是外行,也决不会妨碍主持人用独特的角度和您商榷。如在有一期《茶或咖啡》节目中,在谈到“饲养毒蛇等危险动物”话题时,面对身为专业人士和自然主义者的嘉宾(一位知名兽医),主持人卡特琳娜.塞亚克引经据典,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至于“金字典”这样的“大型公众性文化活动”就更令名流们心有余悸,不敢等闲视之:在这种挑错大赛上倘不小心“犯个现行”,可是不得了的事。
因此法国文化名流上镜虽多,却不敢像明星赶场子那样乱接,或者成为什么“学术超女”之类电视红人,所亮相的基本是自己有把握、本专业或与专业接近的专栏、活动,就算这样,也会事先做认真、细致的准备,以免出丑出到电视上。
至于那些不怎么相干的娱乐、综艺、八卦类电视节目,几乎看不到文化名流的身影,一来隔行如隔山,他们不敢,二来也不会有人真的去请他们:这些栏目同样是收拾指标挂帅,法国观众可是非常挑剔的,他们宁可在《滑稽大拼盘》里看两个情侣出洋相,也不会浪费时间在某个诗人、作家点评歌手大赛的口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