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宽一抱拳,说道:“殿下放心,在厉宽这里,保证不会泄密分毫。”

    “我飞在空中,眺望了古州边境的军营,发现军营每隔百里一座,如此布置,可是厉大人你的安排?”

    “这种布置在边关延续了几百年,殿下你也发现军营如此布置的不妥了吗?”

    厉宽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他也觉得这个布置不好。

    易九霄当然听得出他的意思,便说道:“那么厉大人你觉得这种布阵之法好不好?”

    “厉宽一直不看好此布阵之法,如此均分,力量过于分散,很轻易就会被敌军击破,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如果由我安排,肯定会坚守关隘,及时掌握敌军行踪,然后灵活出击。”

    “好!厉大人之言正合我意,既然你不看好此布阵之法,又为何要如此布置呢?”

    “回殿下,当初我任镇西将军之时,便想改变此排兵之法,但是封熙山不同意,说是几百年的传承,不能随便改动,当时兵部由他主导,我等也别无办法。”

    易九霄明白了,原来是封熙山要求这么做的,看来此人行军打仗是个庸才,怎么就坐在了兵部尚书的位置上了。

    如此这样,他封家以数倍兵力而拿不下厉家,战败身死也没冤了他。

    “厉大人,现在兵部已经不是封家在做主,我们变革一下如何?”

    “厉宽愿意听从殿下吩咐,不知道殿下想如何更改?”

    “厉大人,就按照你刚才所说,集中兵力戍守关城,只是不知你这防区内可以建造几座关城?”

    厉宽并没有立即回答易九霄,而是走到了一张地图前,沉吟了半晌。

    随后才说话:“回禀殿下,我古州边境,虽然有千里之遥,也只要三个关口就够了。”

    “哦,三个关口?请厉大人细说。”

    易九霄从心底感觉有些偏少,便想问个究竟。

    “殿下,我说的这三个关口并非分布在一条直线,而是呈三角形分布。

    前方设置两个关口,相距五百里,另一个关口后退两百里,居于这两个关口之间,互成犄角之势。”

    厉宽一边说着,一遍手指着地图,将三个关口的位置都清楚地指了出来。

    接着又说:“现今边塞之上的通道太多,虽然有利于通商往来,但不利于防守,所以我想将现有通道大多毁去,只保留两条通道,前两座关城就建在者两个通道之上。”

    “好!”易九霄拍手叫好。

    厉宽的策略果然不错,此举虽然未必就能阻断陈国的大军,至少可以延阻陈国入侵的速度,不让其趁虚而入,甚至是长驱直入。

    但是仅此还不够,易九霄提议道:“陈国入侵,绝非是几千人马,至少都是几万人,所以还要多安排探马,刺探军情,提前洞晓军机。这调整布防之事刻不容缓,厉大人即日起就安排吧。”

    “好,谨遵殿下吩咐,厉宽立马就安排调防,砌筑关城,破坏边境无关道路,同时增加探马。”

    跟厉宽商定之后,又简单地了解了一下陈国的政局。他戍边多年,对陈国比一般人要熟悉得多。

    之后,易九霄便没有再逗留,而是悄悄地离开了黄岭关,飞到了空中。

    此去陈国,结果难料,今日将边关布防重新调整,是给自己留下后手。

    假使去陈国行动失败,也不会被对方打得一败涂地。

    同时,也是做给陈国上下看的,相信陈国在边境肯定会有探马,如此变动也是给陈国一个警告,让其不敢轻举妄动。

    易九霄在途中没有再做停留,而是直飞陈国的都城金州,终于在十三天之后到达了金州城外五十里处。

    远眺金州城,易九霄没敢再继续飞行,而是落在了地上。

    然后找个集镇租了一匹马,向城中缓慢地行去,边走边想着入城后的对策。

    如何介入金州的政局,易九霄在途中思虑再三,他不可能直接去找陈国的皇上陈流风。

    皇帝不是想见就能见到的,除非以出使的名义,但是时间已不再许可,容不得他大张旗鼓地充当使节。

    怎么办?硬闯陈国皇宫,还是硬闯太宰处理事务的勤政堂。

    这都不合适,那样非但不能见到这些当权者,反而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好在厉宽给了他一个建议,陈国朝廷中分成两派,其中太宰管璧是一派,学士院院长宣中春是另一派。

    太宰管璧主张趁易国空虚之际,对易国用兵,将易国瓜分。

    而学士院院长宣中春则认为唇亡齿寒,在灭掉易国的过程中,陈国也会国力大伤,恐为他人所乘。

    由于两人各持己见,争论不休且不互相让,所以陈国皇帝陈流风一时间也举棋不定,否则可能大军已经都在路上了。

    但是学士院是朝中清流,虽然跟皇帝走得很近,出谋划策,但势单力薄,跟太宰难以长期抗衡。

    所以宣中春这个人可以争取和拉拢,要想方设法跟他搭上关系,然后再助其一臂之力。

    如此便可以左右陈国的朝政,改变陈国皇帝的想法,打消入侵易国的想法。

    现今诸国的局势,让易九霄联想到前世的那些历史。

    让他一度错觉是回到了春秋战国,回到了那个诸侯割据,群雄争霸的年代。

    一切何其相似,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并存,充斥各种矛盾和利益,充足着贪婪和欲望,充斥着阴谋和策略。

    跟战国时代相似的是,现今各国权臣和大家族都喜欢养士,通过各种途径招揽贤才,为自己出谋划策,抬高自身的声誉,壮大自己的力量。

    曾经的魏国工部尚书樊涛就是门客出身,是封家所养的士。

    在做官成名之前他一直被封家供养着,封家给了他很多修炼资源。

    樊涛自身的资质也很好,修炼到了金丹中期,后来出任工部尚书一职。

    当然,士为知己者死,樊涛为了报答封家,与厉家对战,被易九霄杀死。

    当年开州太守成元化逼迫易九霄留在开州治下为官,非为别的,也是存在了养士的企图。

    因为这些士未必就得是修真者,也可以是读书人。

    修真者为武士,读书人为文士,都是不可或缺的,州考前三位也正是最好的选士资源。

    当然,易九霄有着鸿鹄之志,根本不想留在偏僻的开州,果断拒绝了成元化,否则现在的他就是成元化的一个士了。

    其实易九霄今日还是一个士,只不过是易国的国士而已。

    据厉宽所言,陈国学士院院长宣中春这个人,就特别喜欢养士,而且到了求贤若渴的地步。

    只要有才之人去找他,他是来者不拒。

    而且给这些门客比较优越的条件和待遇,想做官的,他推荐到朝廷和各州府做官,不想做官的,他就养在府中,作为供奉。

    虽然流行养士,但养士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必须要有巨大的财力作为支撑。

    宣中春所在的宣家作为陈国的大族,恰好不缺钱。

    当然,养士也不是亏本买卖,这些士也为宣家出谋划策,也为宣家在陈国上下争取了地位。

    所以宣中春作为学士院院长,才有跟太宰管璧争势争宠的力量。

    易九霄决定投身到宣家做个士,这是接触宣中春最方便最快捷的途径。

    至于做武士还是做文士,易九霄考虑再三,最终决定是做文士。

    理由是宣中春是陈国的学士院院长,而易九霄本人正好是齐国学士院出身,从文士入手可能更好一些。

    宣府很大,当初易九霄去开州万府的时候,曾为万府的规模所震撼,那是因为他没见过宣府。

    宣府有多大,估计是万府的三四倍的大小,而且是在金州城这样寸土寸金的都城,远非齐国偏僻的开州所能比拟的。

    不仅大,其中楼阁森森,各种建筑是节次鳞比,规模比前世大宋在东京汴梁的皇宫都不遑多让。

    相差的是宣府的四周只有围墙,没有大宋皇宫那样的城墙。

    金州城中只有皇城才有城墙,是城中城,其余权贵,哪怕是太宰、亲王的府邸也不允许设置城墙。

    在宣府西门的左侧,设置了一座集贤馆,其中有庭院,更有几十间房屋。

    这是宣家招贤纳士的所在,也是门客日常居住和交流的场所。

    当然,宣府西门并非是正门,看来宣家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将集贤馆设置在正门所在的南门。

    易九霄一副读书人打扮,并没有以本来面貌出现在宣府集贤馆的门口。

    而是易容成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人,相貌也很普通,就是不俊不丑的那种。

    虽然熟悉易九霄本来面貌的人不多,但他为了慎重起见,省得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骑着马,在街头徜徉了片刻之后,易九霄就牵着马走到了集贤馆的门口。

    将租来的老马拴在门前的马桩上,拍拍身上的尘土,背着一个包裹走进了集贤馆的大门。

    集贤馆的门前并没有家丁守卫,不是宣府为了省钱不配备家丁,而是想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

    93459/

章节目录

天魔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乱码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九十章:到达金州,天魔弈,十月阅读并收藏天魔弈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