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头林冲带着魏定国、单廷圭和五千铁骑沿着卢俊义他们趟出的道路向北急进。由于重骑兵们都是一人双骑,所以尽管负载着沉重的铁甲,但也只落后前队的轻骑兵不到两天的时间到达了黄龙府的外围。段景住在此留下了接应的人手,通过信鸽可以与卢俊义保持密切的联系。
卢俊义这两天已经对黄龙府周围的地势看了个真切,在与燕顺、段景住以及阿骨打兄弟商量后决定传个信息,让林冲的重骑兵留在外围,视情况在最关键的时刻再突然发动,意在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他还在密信中告诉林冲师兄,辽军的主力契丹精兵主要在东南两个方向上,另外的方向都是有可能成为盟友的其他小部族,所以他希望林冲把人马埋伏在东南角的山背后,以便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受了密信的林冲依计而行把人马带到了山下的树林里,传令全军严禁点火,隐匿好行踪抓紧时间休整,准备明天的大决战。
第二天一早林冲登上一处可以眺望全局的山头向西北方向放眼望去,只见山下前方不远处就是辽军的营寨,连绵不断的牛皮帐篷黑压压的呈圆弧状排出数十里,依稀在黄龙府周围绕了一周,象给黄龙城围上一条宽宽的带子,营寨中炊烟袅袅,显然辽军正在饱餐战饭准备即将到来的厮杀。这有多少敌人啊?虽然事先早就从情报中得知此次辽国天祚帝是尽起全国之兵,意在将女真族的反叛一举荡平,可纸面上的数字与眼睛看见的实际感受还是大大的不同。看罢敌势,林冲又仔细打量起位于包围圈中心的黄龙城。
虽然叫黄龙府,是辽国北方的重镇,但实际上这座城池比起中原的普通县城还要小一些,城墙似乎是土坯垒成的,看上去既不高大也不坚固,如果大军攻城,据城死守是难以保全的。林冲这才理解阿骨打为何不在城中坚守,而是要在城外决战。跟随在身边的亲兵望着脚下的辽军营盘说:“敌军正在吃早饭哩,我们要是现在杀过去,准能打他个措手不及。”林冲一摆手:“不要乱讲,辽军那么多,我们这五千人乱砍乱杀,固然可取得些战果,但也就填了大海,所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你到山下去告诉单、魏两位将军,让大家把马匹、铁甲、长枪准备好,每队派个牌军(百人长)上来,选好冲击路线,届时跟着我用三角队形出击。”
林冲乃是行伍世家,自幼便习学家传的武功,稍大一些又得到父亲的军中好友、同在禁军中任教头的名武师周侗的亲传,婚后还从老丈人张教头那里受益不少,一身的本领在禁军教头中出类拔萃,在江湖上颇有名气,上了梁山之后更是屡立战功,罕有败绩,入列马军五虎上将。虽是如此,为人内向低调的林冲与秦明、董平等人不同,没有太多的统兵带队的经历,故而每逢战阵都格外的细致谨慎。在东京禁军中虽只是教习枪棒,但听闻军兵阵法的故事也不可谓丰富多彩,兵部下发的《武经总要》等兵书也没少了研读,但眼前这超级大阵势还是让他心中震惊不已。
山下的辽营中号角声此起彼伏,辽军开始整队出兵,黑压压的人流从各个军营中涌出,逐渐在距离黄龙府十几里的缓坡上围成一个厚度约一里地的松散圆阵。人上一万,人山人海,人上十万,彻底连天,而山下的辽兵正倾巢而出,绝对不少于五十万!在大宋朝与契丹和西夏这几十年的交兵之中,双方在一次具体的战役中动用超过十万人的次数可谓凤毛麟角,黄龙府周围的局面绝对是平生仅见!
压制住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对于即将到来的超级大战的内心激荡,回头将随着投入战阵的辽兵越来越多而嘴巴也越张越大的亲兵拍醒,林冲又集中精力立足山头仔细观看,果然按着师弟卢俊义所言的那样,辽军东面和南面的军阵严整,明显比其他两面那些小部族组成的杂乱阵势要强许多,尤其是南面军阵中央的一个方阵中隐约有黄罗伞盖,大概辽国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就在那里。那个大方阵是由前后左右四队骑兵万人队守卫着,正中间修了一座三四丈高的木台。方阵周围更有多个骑兵千人队拱卫。东面的军阵明显的分为两个巨大的方阵,估计分别要有五六万人,中间夹着一个较小的方阵,至少也是上万人的样子。另外,几个骑兵万人队正从东面的军营中驰出,奔向西面和北面那些由小部族组成的包围圈的连接处。整个大阵给人一种规模浩大,气势空前的感觉,使得这一带的空气都显得凝固了许多。无数的蚂蚁似的骑兵在各个军阵中来往穿梭,像是在传递主帅的命令,一看就知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饶是林冲身经百战,仍是心中有些紧张——按着卢俊义书子讲的,女真人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是两万五六千人,加上他和燕顺的三千轻骑也不满三万,要面对五六十万敌军的围攻实在是过于悬殊,这个仗究竟怎样才能打得赢呢?自己手下这五千铁骑虽然战斗力很强,但一旦投入战场谁敢说不会马上淹没在刀山枪林之中呢?时机,最最关键的就是两个字——时机!必须要在最合适的时间,从最合适的地点,以最合适的方式杀下去,才有可能一举扭转战局!在此之前,一切都要*黄龙府里的那三万人自己支撑住。万一他们支撑不住,自己也许就等不到那个必须的时机!林冲猛然间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仿佛有千斤重。他遏制住心中浮起的惴惴不安,又眯起眼睛向黄龙城中观看,那里虽然也是煞气弥漫,却是保持着一片沉寂。林冲暗想:城里这会儿卢员外他们在做什么呢?
()
ap.
卢俊义这两天已经对黄龙府周围的地势看了个真切,在与燕顺、段景住以及阿骨打兄弟商量后决定传个信息,让林冲的重骑兵留在外围,视情况在最关键的时刻再突然发动,意在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他还在密信中告诉林冲师兄,辽军的主力契丹精兵主要在东南两个方向上,另外的方向都是有可能成为盟友的其他小部族,所以他希望林冲把人马埋伏在东南角的山背后,以便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受了密信的林冲依计而行把人马带到了山下的树林里,传令全军严禁点火,隐匿好行踪抓紧时间休整,准备明天的大决战。
第二天一早林冲登上一处可以眺望全局的山头向西北方向放眼望去,只见山下前方不远处就是辽军的营寨,连绵不断的牛皮帐篷黑压压的呈圆弧状排出数十里,依稀在黄龙府周围绕了一周,象给黄龙城围上一条宽宽的带子,营寨中炊烟袅袅,显然辽军正在饱餐战饭准备即将到来的厮杀。这有多少敌人啊?虽然事先早就从情报中得知此次辽国天祚帝是尽起全国之兵,意在将女真族的反叛一举荡平,可纸面上的数字与眼睛看见的实际感受还是大大的不同。看罢敌势,林冲又仔细打量起位于包围圈中心的黄龙城。
虽然叫黄龙府,是辽国北方的重镇,但实际上这座城池比起中原的普通县城还要小一些,城墙似乎是土坯垒成的,看上去既不高大也不坚固,如果大军攻城,据城死守是难以保全的。林冲这才理解阿骨打为何不在城中坚守,而是要在城外决战。跟随在身边的亲兵望着脚下的辽军营盘说:“敌军正在吃早饭哩,我们要是现在杀过去,准能打他个措手不及。”林冲一摆手:“不要乱讲,辽军那么多,我们这五千人乱砍乱杀,固然可取得些战果,但也就填了大海,所以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你到山下去告诉单、魏两位将军,让大家把马匹、铁甲、长枪准备好,每队派个牌军(百人长)上来,选好冲击路线,届时跟着我用三角队形出击。”
林冲乃是行伍世家,自幼便习学家传的武功,稍大一些又得到父亲的军中好友、同在禁军中任教头的名武师周侗的亲传,婚后还从老丈人张教头那里受益不少,一身的本领在禁军教头中出类拔萃,在江湖上颇有名气,上了梁山之后更是屡立战功,罕有败绩,入列马军五虎上将。虽是如此,为人内向低调的林冲与秦明、董平等人不同,没有太多的统兵带队的经历,故而每逢战阵都格外的细致谨慎。在东京禁军中虽只是教习枪棒,但听闻军兵阵法的故事也不可谓丰富多彩,兵部下发的《武经总要》等兵书也没少了研读,但眼前这超级大阵势还是让他心中震惊不已。
山下的辽营中号角声此起彼伏,辽军开始整队出兵,黑压压的人流从各个军营中涌出,逐渐在距离黄龙府十几里的缓坡上围成一个厚度约一里地的松散圆阵。人上一万,人山人海,人上十万,彻底连天,而山下的辽兵正倾巢而出,绝对不少于五十万!在大宋朝与契丹和西夏这几十年的交兵之中,双方在一次具体的战役中动用超过十万人的次数可谓凤毛麟角,黄龙府周围的局面绝对是平生仅见!
压制住作为一个职业军人对于即将到来的超级大战的内心激荡,回头将随着投入战阵的辽兵越来越多而嘴巴也越张越大的亲兵拍醒,林冲又集中精力立足山头仔细观看,果然按着师弟卢俊义所言的那样,辽军东面和南面的军阵严整,明显比其他两面那些小部族组成的杂乱阵势要强许多,尤其是南面军阵中央的一个方阵中隐约有黄罗伞盖,大概辽国的天祚帝耶律延禧就在那里。那个大方阵是由前后左右四队骑兵万人队守卫着,正中间修了一座三四丈高的木台。方阵周围更有多个骑兵千人队拱卫。东面的军阵明显的分为两个巨大的方阵,估计分别要有五六万人,中间夹着一个较小的方阵,至少也是上万人的样子。另外,几个骑兵万人队正从东面的军营中驰出,奔向西面和北面那些由小部族组成的包围圈的连接处。整个大阵给人一种规模浩大,气势空前的感觉,使得这一带的空气都显得凝固了许多。无数的蚂蚁似的骑兵在各个军阵中来往穿梭,像是在传递主帅的命令,一看就知一场大战迫在眉睫。
饶是林冲身经百战,仍是心中有些紧张——按着卢俊义书子讲的,女真人的兵力满打满算也就是两万五六千人,加上他和燕顺的三千轻骑也不满三万,要面对五六十万敌军的围攻实在是过于悬殊,这个仗究竟怎样才能打得赢呢?自己手下这五千铁骑虽然战斗力很强,但一旦投入战场谁敢说不会马上淹没在刀山枪林之中呢?时机,最最关键的就是两个字——时机!必须要在最合适的时间,从最合适的地点,以最合适的方式杀下去,才有可能一举扭转战局!在此之前,一切都要*黄龙府里的那三万人自己支撑住。万一他们支撑不住,自己也许就等不到那个必须的时机!林冲猛然间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仿佛有千斤重。他遏制住心中浮起的惴惴不安,又眯起眼睛向黄龙城中观看,那里虽然也是煞气弥漫,却是保持着一片沉寂。林冲暗想:城里这会儿卢员外他们在做什么呢?
()
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