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颠沛流离,当方密之逃至河南少室山下之时,不慎被盘踞此地的闯王旧将李际遇发现,一路追杀之下,他最终逃上了御寨山巅。[无弹窗小说阅读!]
站在峰顶,方密之回望身后,数百名闯王兵士正高举着明晃晃的钢刀,伴随着震天般的呐喊声追了上来。
走投无路的方密之转过身子,凝望了一眼脚下的千仞危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随即纵身一跃,跳落深崖。
也许真是命不该绝,原本已经心怀死志,从山巅毅然跳落危崖的方密之,竟然不偏不倚的正好坠落在一株伸出崖壁的千年古松之上。
侥幸捡回一条命的方密之,随后在陡峭的危壁之上发现了一个山洞。
在这个山洞当中,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具已经风干数百年之久的尸体骨架,从遗骸的坐姿和遗物来判断,此人生前应该是一位僧人,就在这具遗骸的后面,方密之发现了一张破旧的羊皮!
在仔细查看过羊皮上的内容之后,方密之这才发现,这张羊皮上记载的,竟然是少林寺中失传已逾数百年之久的《洗髓经》!
根据佛门典籍中的记载,南朝宋末年间,达摩祖师从印度经由海路东度来中土,在广州上岸,北上游历中国各地,最后落脚于今日的河南嵩山少林寺。
达摩祖师在中国游历和修行期间,看到当地的僧人因长年静坐,多静少动,身体因此欠缺平衡而不健康,于是在少林寺教导僧人一些健身的功夫,以平衡其身心发展。
后来达摩祖师圆寂并葬于少室山附近的熊耳山,因为数十年之后传言有人曾经看到过达摩祖师,于是后世僧人好奇的开棺察看,却发现达摩祖师的遗骨已经消失,仅留下一只鞋子于棺内。
接著僧人在祖师的遗物中发现一个胶封的铁箱,里面有两部以梵文著作的经书,这两部书就是日后闻名于世的《易筋经》与《洗髓经》。
两部经书当中,《易筋经》为外修之书,“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顾名思义,《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
《洗髓经》为内修之书,讲究的是练气之术,乃是最为顶尖的内家功夫修炼方法。
原本这两本经书都是作为镇寺之宝,藏于少林寺藏经阁中的,但在宋末之时由于战乱不休,少林寺屡遭劫难,就连藏经阁也无法幸免,被乱兵所劫掠,最终导致这部《洗髓经》不知所踪。
数百年来,少林寺僧众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气,四处寻访,却始终无法找到这本《洗髓经》的下落。
关于这一桩轶闻,方密之以前也曾经听一些武林中人提及过,但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失传已逾数百年之久的《洗髓经》,竟然会出现在少室山中的一处荒僻山洞当中,难怪会销声匿迹这么长时间。
如获至宝的方密之待到乱兵离去之后,想办法逃离了少室山,假扮成乞丐模样,一路南行避难,同时潜心修习秘籍。
到如今,经过了十余年来的精研苦修,玉林的一身内功修为早就已经达到了神光内敛的境界,可以说当世高手,几乎已经无人出其左右!
吕岳听到这里,早就已经目瞪口呆,心醉神迷,脸上的惊诧之色久久未能平复。
老天,自己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易筋经》和《洗髓经》这两本在金老先生小说当中曾经无数次出现的神功秘籍,吕岳当然是久仰其名,烂熟于心,但他实在是不曾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也能够与其扯上关系!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造石,水火可与并……”
吕岳接过玉林禅师递过来的一本小册子,打开一看,里面除了这一篇《洗髓经》的经文之外,在四周空白之处,密密麻麻分布着用端正小楷书就的注释和体会。
“这一本《洗髓经》的运功法诀,你先自行参详一下,若是在修习的过程中有什么不解之处,为师会为你详加解释的。
记住,练功一途最忌急躁冒进,在修炼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宁可一开始慢慢来,等到打好了基础,后面的进度才会顺利得多!”……
过了镇江府丹徒县京口驿,属于漕帮的这艘无锡快就沿着运河一路北上。
因为是少帮主翁岩的亲自嘱咐,再加上船中的乘客也就玉林和吕岳两人,这一路上除了靠岸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几乎就没有半分停歇过,船家将伙计分为两班,几乎是日夜摇橹。
并且,这艘无锡快上挂着的是漕帮的旗号,沿途上也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从镇江到清江浦,三百多里的水路,竟然只花了数日功夫就到达了地头。
清江浦位于淮安府山阳县境内辖地,明清之际,由于北方运河的水量不足,过闸艰难,加上黄河行舟之险,所以按照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南省前来的客船到此则打止禁行。
几乎是所有通过运河北上的旅客,都必须在清江浦进行“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转换,经“九省通衢石码头”向北,渡过黄河来到王家营乘马或马车北上。
明代朝廷在淮安府城(今楚州)中心设立漕运总督署,负责漕运事务,又在府城西北的清江浦的开办了规模庞大的漕船厂,隶属工部分司。
到清初之时,朝廷考虑到此地处于黄河、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点,是治河工程最重要之处,便在清江浦设南河总督,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负责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
正是这些极为特殊的政治和地理原因,从而催生出了一座新兴的繁华水城,当时的清江浦各种店铺、酒楼、茶社、浴室鳞次栉比、日夜歌舞,同沿河的板闸、下河、淮安形成了一线繁荣的地带。
站在峰顶,方密之回望身后,数百名闯王兵士正高举着明晃晃的钢刀,伴随着震天般的呐喊声追了上来。
走投无路的方密之转过身子,凝望了一眼脚下的千仞危崖,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随即纵身一跃,跳落深崖。
也许真是命不该绝,原本已经心怀死志,从山巅毅然跳落危崖的方密之,竟然不偏不倚的正好坠落在一株伸出崖壁的千年古松之上。
侥幸捡回一条命的方密之,随后在陡峭的危壁之上发现了一个山洞。
在这个山洞当中,他无意中发现了一具已经风干数百年之久的尸体骨架,从遗骸的坐姿和遗物来判断,此人生前应该是一位僧人,就在这具遗骸的后面,方密之发现了一张破旧的羊皮!
在仔细查看过羊皮上的内容之后,方密之这才发现,这张羊皮上记载的,竟然是少林寺中失传已逾数百年之久的《洗髓经》!
根据佛门典籍中的记载,南朝宋末年间,达摩祖师从印度经由海路东度来中土,在广州上岸,北上游历中国各地,最后落脚于今日的河南嵩山少林寺。
达摩祖师在中国游历和修行期间,看到当地的僧人因长年静坐,多静少动,身体因此欠缺平衡而不健康,于是在少林寺教导僧人一些健身的功夫,以平衡其身心发展。
后来达摩祖师圆寂并葬于少室山附近的熊耳山,因为数十年之后传言有人曾经看到过达摩祖师,于是后世僧人好奇的开棺察看,却发现达摩祖师的遗骨已经消失,仅留下一只鞋子于棺内。
接著僧人在祖师的遗物中发现一个胶封的铁箱,里面有两部以梵文著作的经书,这两部书就是日后闻名于世的《易筋经》与《洗髓经》。
两部经书当中,《易筋经》为外修之书,“易”是变通、改换、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顾名思义,《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
《洗髓经》为内修之书,讲究的是练气之术,乃是最为顶尖的内家功夫修炼方法。
原本这两本经书都是作为镇寺之宝,藏于少林寺藏经阁中的,但在宋末之时由于战乱不休,少林寺屡遭劫难,就连藏经阁也无法幸免,被乱兵所劫掠,最终导致这部《洗髓经》不知所踪。
数百年来,少林寺僧众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气,四处寻访,却始终无法找到这本《洗髓经》的下落。
关于这一桩轶闻,方密之以前也曾经听一些武林中人提及过,但他实在是没有想到,失传已逾数百年之久的《洗髓经》,竟然会出现在少室山中的一处荒僻山洞当中,难怪会销声匿迹这么长时间。
如获至宝的方密之待到乱兵离去之后,想办法逃离了少室山,假扮成乞丐模样,一路南行避难,同时潜心修习秘籍。
到如今,经过了十余年来的精研苦修,玉林的一身内功修为早就已经达到了神光内敛的境界,可以说当世高手,几乎已经无人出其左右!
吕岳听到这里,早就已经目瞪口呆,心醉神迷,脸上的惊诧之色久久未能平复。
老天,自己是走了什么狗屎运?
《易筋经》和《洗髓经》这两本在金老先生小说当中曾经无数次出现的神功秘籍,吕岳当然是久仰其名,烂熟于心,但他实在是不曾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也能够与其扯上关系!
“宇宙有至理,难以耳目契。凡可参悟者,即属于元气。气无理不运,理无气莫著。交并为一致,分之莫可离。流行无间滞,万物依为命。穿金与造石,水火可与并……”
吕岳接过玉林禅师递过来的一本小册子,打开一看,里面除了这一篇《洗髓经》的经文之外,在四周空白之处,密密麻麻分布着用端正小楷书就的注释和体会。
“这一本《洗髓经》的运功法诀,你先自行参详一下,若是在修习的过程中有什么不解之处,为师会为你详加解释的。
记住,练功一途最忌急躁冒进,在修炼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宁可一开始慢慢来,等到打好了基础,后面的进度才会顺利得多!”……
过了镇江府丹徒县京口驿,属于漕帮的这艘无锡快就沿着运河一路北上。
因为是少帮主翁岩的亲自嘱咐,再加上船中的乘客也就玉林和吕岳两人,这一路上除了靠岸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几乎就没有半分停歇过,船家将伙计分为两班,几乎是日夜摇橹。
并且,这艘无锡快上挂着的是漕帮的旗号,沿途上也几乎没有任何阻碍,从镇江到清江浦,三百多里的水路,竟然只花了数日功夫就到达了地头。
清江浦位于淮安府山阳县境内辖地,明清之际,由于北方运河的水量不足,过闸艰难,加上黄河行舟之险,所以按照规定,清江浦以北的运河只允许漕运船只通过,南省前来的客船到此则打止禁行。
几乎是所有通过运河北上的旅客,都必须在清江浦进行“南船北马”的交通方式转换,经“九省通衢石码头”向北,渡过黄河来到王家营乘马或马车北上。
明代朝廷在淮安府城(今楚州)中心设立漕运总督署,负责漕运事务,又在府城西北的清江浦的开办了规模庞大的漕船厂,隶属工部分司。
到清初之时,朝廷考虑到此地处于黄河、淮河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点,是治河工程最重要之处,便在清江浦设南河总督,品级为从一品或正二品,负责江苏河道的疏浚及堤防。
正是这些极为特殊的政治和地理原因,从而催生出了一座新兴的繁华水城,当时的清江浦各种店铺、酒楼、茶社、浴室鳞次栉比、日夜歌舞,同沿河的板闸、下河、淮安形成了一线繁荣的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