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三章北军(1)

    晋阳。

    李晨书告胡才,关中局势动荡不安,攻击函谷关之策,建议还是放弃为好。

    十月初,董卓在长安大杀反对派。巩固其在长安的地位,同时大封李傕等人。因为胡才在晋阳建立晋阳朝廷,董卓赶到了深深地危机。董卓明白,现在以他的实力,根本不是胡才的虎贲军的对手,就是袁绍,他也不一定是对手。虽然他和韩遂结盟,但是董卓明白,依靠韩遂是不可能的,所以他需要重新掌控西凉军。

    另外,从胡才近期一连串举动来看,他好像并无勤王之意。胡才急不可耐地出兵打幽州,明显就是为了巩固河北三州,图谋自己的霸业。如果胡才霸业有成,实力骤增,关中迟早都要成为胡才的囊中之物。所以尽快利用关中优势,迅速发展实力,成了董卓和西凉众将的共识。要想扩军备战,就要自己掌控权柄,自己控制天子和关中财赋。这也是董卓和西凉诸将梦寐以求的事。

    在董卓的暗示下,李傕、郭汜等人带着军队冲进了未央宫,逼着天子下旨,罢免了骠骑将军朱俊。

    天子诏告天下,转拜李傕为车骑将军监领司隶校尉,郭汜为后将军,樊稠为右将军,三人参隶尚书事。转拜张济为骠骑将军,驻军潼关。段煨、王方等统军将领皆被拜为将军。

    长安朝廷中的大臣们大为愤怒,拒绝上朝议政。

    尚书令士孙瑞出面调停。尚书贾诩也一再劝谏西凉诸将。董卓等人担心长安出现混乱,随即退让了一步。

    天子又下旨。拜赵谦为司徒,朱俊为太仆,淳于嘉为光禄大夫。三人同时参隶尚书事。

    到了本月中,董卓调到大军对付关中门阀、这些关中的门阀在长安兵变的时候帮助过王允,虽然带着对他们恨之入骨。

    董卓命令部下悄悄抓了一批关中门阀的子弟。一番严刑拷打,竟然意外地发现关中几个世家正在和袁绍秘密联系,打算发动兵变。董卓大怒,下令把这几个世家灭族。司徒赵谦牵连其中,被罢职归家。

    而在这个时候,河东的李晨准备攻击关东。

    现在冀州战事频繁,流民成灾,其所得赋税还要贴补并州和幽州,所以能给朝廷上缴赋税的只有李晨主政的河东一郡,但朝廷索要的数目太大,李晨很为难。

    河东的财赋今年也很紧张。关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战场,居住在关西的百姓不但生活困苦,连生命都没有保障。为此大将军胡才数次给李晨、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左彦写信,要求他们在年底之前,把关西的百姓全部迁到河东汾河下游的屯田区。

    胡才告诉他们,我们打仗的目的是为了稳定社稷,是为了让百姓们活下去,如果百姓们都死于战火,那我们打仗还有什么意义?

    关西这几年战火不断,很多百姓早就逃到河东避祸去了,但还有一部分百姓顽强地守在自己的家园里。乱兵来了,他们就逃到山上,乱兵一走,他们就回家继续耕地。虽然ri子苦,但这毕竟是他们的家。

    迁移人口的事在虎贲军将士的努力下,进行得比较顺利。关西门阀、世家、百姓纷纷北迁河东。迁移所需的大量钱粮都由河东府出。

    河东府的财赋要供应三万虎贲军的军资,要补贴并州,还要赈济和安置北迁的关西百姓,当然入不敷出了。

    所以河东的李晨邀请董卓出兵关东,但董卓委婉的拒绝了。关中不稳,大军实力不济,平叛重任还是由大将军一力承担吧。

    董卓明白李晨的用意。李晨要打关东,但又怕自己从背后打他,所以要得到自己的承诺。董卓对李晨的使者说,你回去告诉李大人,只要他保证虎贲军不进关中,我就绝不走出潼关。

    使者满意而去,接着韩遂的特使就到了,韩遂催要朝廷当初答应调拨给西凉的赈济钱粮。

    董卓等人愁眉不展,请三公大臣同议。贾诩提出再派大臣携带天子圣旨和符节出关中,安抚各地州郡,催要赋税。董卓嗤之以鼻。如今天子威仪尽失,皇权形同虚设,各地州郡纷纷拥兵自重。朝廷就是个摆设。现在不要说派大臣出关招抚,就是天子亲自出关招抚,估计也是处处碰壁。

    更何况现在大将军胡才建立晋阳朝廷,现在不知多少人是遵守晋阳朝廷的,长安朝廷恐怕已经不被各地放在眼里了。

    贾诩仰天长叹,无奈说道:“如今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益州。我看,派益州牧刘大人的儿子携带天子圣旨,速速南下蜀郡。”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喜讯,荆州刺史刘表的功曹从事蒯鹏到了长安。刘表在奏章中说,自己尊奉天子和朝廷。荆州上缴朝廷的赋税正在运往关中的路上,年底就能送达长安。

    刘表的奏章给了长安一个巨大的惊喜。天子随即下旨,拜刘表为镇南将军,领荆州牧,成武侯。

    天子又下旨让太仆朱俊两人携符节出关,招抚各地州郡。奉车都尉刘璋携圣旨急赴益州。

    李晨在给胡才的书信中说,刘表的突然归顺,肯定得到了袁绍的支持。如果没有袁绍的同意,刘表这么做就是背叛,而且会遭到袁绍的攻击。现在南阳控制在袁绍手上,刘表也无法把钱粮送到长安。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袁绍的策略发生了某些变化,他是你是准备遵从长安天子了?他是不是不再坚持重建皇统之议?如果袁绍不再坚持重建皇统,他会重新得到持有不同意见的各地州郡的支持,他的实力发展会更快,这对河北显然不利。

    还有就是朱俊持符节出关招抚的事。刘表突然献表,尊奉长安天子并主动上缴赋税。这让长安朝廷中的一些大臣对稳定社稷盲目乐观起来。董卓随即趁着这次机会把朱俊赶出了长安,他以为自己很聪明,以为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完全把持权柄了。但他就不想想,没有了朱俊的震慑和斡旋,长安的大臣们马上就会和他们发生激烈的冲突,冲突之后就是兵变,就是叛乱,关中形势越来越险恶了。

    董卓已经变了,如果这个时候关中兵变,董卓一定会血腥的镇压,到时候关中一定会战火纷飞。

    而且李晨还说,董卓因为吕布的背叛,对手下也不信任了,李傕等人对董卓的命令也有些阳奉yin违了。这个时候的董卓只想董璜这些董家人了,就是牛辅,也得不到董卓的信任了。

    李晨还提到了一件让胡才十分担忧的事。

    如果关中持续混乱,对西凉的稳定和发展十分不利。这个时候,韩遂和马腾极有可能攻击关中。占据了关东,也就解决了西凉的贫困,韩遂和马腾当然愿意冒这个险。但关中至关重要,我们不会坐视不理。为了牵制我们的兵力,阻止我们攻打关中,他们会不会秘密联系袁绍?

    天子只能一个,要么晋阳天子,要么长安天子,所以不能让长安天子落入别人的手中,比如袁绍。

    袁绍的实力很强。如果让长安天子落入他的手中,对晋阳朝廷,对大将军非常不利。

    李晨的建议是,我们应该主动联系韩遂和马腾,伺机进攻关中,救出长安天子。如果能占据关中,把关中和北疆联为一体,我们定能早ri稳定社稷。

    胡才考虑良久,又和三府大吏仔细商议了一下,最后给了李晨一个“见机行事”的答复,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

    李晨的考虑非常周全,虎贲军如能早ri攻占关中,对中兴社稷大业极有助益。但他们想到的,袁绍也会想到。如今袁绍占据了南阳,已经兵临武关,只要他能打下武关,他的大军就可以直杀长安。如果袁绍把关中、关西、关东联为一体,他的实力之强,甚至超过了虎贲军和晋阳朝廷。所以胡才估计他在稳定了关东后,会把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关中。

    袁绍一贯坚持重建皇统,他只有重建皇统才能彻底根除袁阀的灭族之祸。袁绍如果先于虎贲军攻占关中,天子的命运可想而知,

    袁绍虽然不尊晋阳朝廷,不尊晋阳天子,但是他可以另立天子,刘表可能就是他的选择。

    因此,虎贲军能否攻占关中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袁绍占据关中。关中被董卓占据也好,被韩遂占据也好,长安天子都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但关中一旦被袁绍占据,长安天子必死。长安天子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死去,晋阳朝廷没有一点好处。

    ………………

    皇甫嵩于十月中赶到雁门郡的马邑大营,同行的还有北军四营两万人马。shè声营,步兵营,越骑营和屯骑营。

    皇甫嵩入驻大营后,立即向各部发出了北上攻击命令。皇甫嵩命令手下的越骑营和屯骑营校尉各自率军从东面分左右两路向定襄郡的郡治善无城发起了攻击。shè声营校尉苏堪从西面沿黄河北上,领军向骆县、桐过两城发起了攻击。李沛的步兵营紧随在苏堪大军后面予以策应,皇甫嵩率虎贲营紧随在越骑营大军后面给皇甫嵩军开道。

    十月下,越骑营校尉吴京率五千人马赶到了河yin城,屯骑营校尉宋旭率五千人马赶到了距离河yin城以西六十里的羽带原。两支军队在黄河南岸扎下了连绵数里的大营,竖起了北军的五支大军的战旗,同时间,十万民夫ri夜向两个大营里运送粮草辎重,做足了三万大军云集黄河南岸即将开始渡河攻击九原城的架势。

    原驻守河yin城的匈奴铁骑在阿雄的带领下迅速南下赶到度辽水会合苏堪的大军,苏堪尽起大军向沙南城方向前进。(沙南城位于河套地区的东端,是黄河转弯的地方。黄河河道从此处开始由南北方向转为东西方向。)他准备在李沛的大军拿下桐过城继续北上之后,率军渡河攻打对岸的箕陵城,和李沛的北上大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拿下箕陵城之后,皇甫嵩大军就分成了东西两路,齐头并进攻打云中,到那时,南匈奴叛军就要面对将近四万庞大军队的凌厉攻击了。

    胡族一直以为汉军的攻击时间不是十一月就是明年,他们没想到汉军会把攻击时间提前到十月中。虽然提前受到了汉军的攻击,但胡族联军并没有惊慌失措,他们的军队早在九月中就已经发动了对汉军的攻击。将士们一直处于临战状态,他们所要做的也就是改变作战策略而已。

    南匈奴叛军他们把利用小股军队sāo扰xing进攻改为了以坚守城池和草原游斗相结合的方法,争取最大限度地迟滞汉军的攻击速度。胡人不习惯守城,他们喜欢在草原上像野狼一样四下游戈,喜欢神出鬼没地突袭,喜欢诱敌深入然后再以优势兵力围而歼之。但现在他们面对数量极为庞大的汉军军队,突袭围歼的办法都难以奏效,他们只能模仿汉人的作战方法,以坚守城池来阻碍汉军前进的脚步,争取坚守到冬天,把汉军活活拖垮。

    目前大汉国国内的形势非常严峻,内有诸侯之乱,外有灾患叛乱,国库空竭,百姓流离,物费匮乏,根本不适合出塞作战。大汉国晋阳天子和晋阳朝廷的大将军胡才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强行发动出塞作战,目的是为了在诸侯争斗上取得绝对优势。一旦天下重新统一,出塞作战是否还要继续下去就很难说了。

    大汉国的诸侯最后无论由谁胜出,用何种方法胜出,毫无例外都要造成国力的极大损耗。强大的匈奴人当年为了争夺大单于之位造成了南北分裂,结果匈奴人由强转衰,从此失去了争霸大草原的实力。鲜卑人去年了争夺王位各部大打出手,实力减损,檀石槐历经数十年打下的江山转眼就要分崩离析了。

    汉人看样子也好不了那去。大汉国历经十年的战乱之后已经风雨飘零,大厦将倾,而大汉国的天子和大将军却置国家社稷的安危于不顾,在国家摇摇yu坠之际发动皇统之争,其结果不言而喻。

    须卜骨都侯和屠苏等南匈奴首领根据从各方面得到的消息综合分析之后,一致认为大汉国的诸侯之争已经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大汉国局势一触即发,很可能要爆发连场内乱。大汉国政局不稳首先就要影响到出塞作战的汉军士气和军需粮饷,然后这些汉军将士将迫于国内形势不得不撤回长城。如此一来,塞外危机也就烟消云散了,而汉军要想再次出击塞外,恐怕要等很漫长的一段岁月了。

    南匈奴首领认为,如果草原上的冬季在十一月中的时候如期来临,那下半年的战事也就基本结束了。在将近两个月的交锋中,南匈奴叛军只要把汉军坚决挡在五原郡之外,把战场牢牢固定在云中郡的草原上,那么冬季雪来临后,汉军也只有退回定襄郡坚守,而南匈奴叛军的目标也就完全实现了。至于冬季之后形势怎么发展,他们也无法估猜。在他们看来,最坏的结局也就是暂避汉军的锋芒,完全放弃yin山以南的所有土地撤回大草原。

    但撤过yin山,须卜骨都侯和屠苏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的各部族在战败后,是撤到yin山以北还是选择投降汉人留在yin山以南?

    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无任是他们的南匈奴还是才加入他们不久的东羌人,大部分族众都会选择留下来。翻过yin山是鲜卑人的国土,他们迟早都要被凶狠的鲜卑人一口吞了,成为鲜卑人的奴隶,过上牲畜一般的ri子。而投降大汉人,他们的ri子要好过无数倍。几百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贵族首领们无法欺骗他们的族众。

    北疆两郡如果被汉军收复,叛军被汉人消灭,匈奴人和东羌人就失去了生存的领土,他们的族众虽然可以投降大汉国继续在这片草原上活下去,但他们这些贵族首领未必能得到大汉皇帝的赦免。

    尤其是须卜骨都侯和屠苏,他们心里都很清楚。如果他们仅仅带着几万铁骑撤过yin山,势必要沦落为拓跋武的部属,而他们的士卒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纷纷逃回家园,等待他们的结局将非常悲惨。除非他们马上再打回来,但他们失败之后,财产族众尽失,已经无力再打回来了。

    同样的,叛军刚占领的北疆两郡丢失,匈奴人和东羌人战败,鲜卑人拓跋武随即也就失去了匈奴人和东羌人这两个盟友,他也就完了。他现在实力亏损巨大根本无法和大草原上的其他诸部抗衡。

    所以,如今塞外的形势非常明显,匈奴人东羌人鲜卑人只有紧紧地抱在一起誓死奋战,否则大家都完蛋。

    拓跋武因为鲜卑大王的死,短时间不能派兵南下,但是拓跋武还是派了东羌人帮助南匈奴叛军,帮助屠苏他们。因为在拓跋武看来,屠苏他们这些南匈奴人根本抵挡不了汉人,现在鲜卑人没有实力南下,只能依靠东羌人帮忙。

章节目录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燕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十三章 北军(1)-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十月阅读并收藏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