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儒生和老武夫-那年那蝉那把剑小说txt下载八零
第二百八十四章 老儒生和老武夫-那年那蝉那把剑小说txt下载八零-那年那蝉那把剑-十月阅读
那年那蝉那把剑
作者:默煜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江州和湖州接壤的边境地带,有一支庞大车队由东向西沿着驿路缓缓而行,车队并非商队,不见货物,倒是多有头戴方巾、身着儒衫、腰悬玉佩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有老有少,老者已是杖朝之年,少者却还未及冠,一路行来,老人望着满目疮痍而频频悲叹,感怀战乱之祸,少年不知愁滋味,被江南风光吸引,仍是一路欢歌笑语,与老人们形成截然相反之态。当然,更多还是年轻的读书人,不同于老人的悲叹,也不同于少年们的无忧,他们更多是心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想要解民倒悬,甚至是扶大厦于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以至于名垂青史。
除了读书人之外,还有十余名充当护卫的修士,修为不低,为首的修士首领是一位武道修士,筋骨如铁,血气似海,仅仅凭借这份威势,已是可以称之为武道大宗师。他之所以会出现在此地,是因为这些读书人中有一位他的老友,两人相识于大郑末年,虽然是一文一武,但却意气相投,曾经一起避祸于江南,期间多有来往,或谈论天下大势,或谈论诗书辞赋,最后结为通家之好,这位武道宗师的女儿嫁给了老儒生的儿子,不过也是不幸,两位老人都还健在,可属于晚辈的夫妻两人却已经早早故去。
说起来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见面,老武夫在大齐立国之后去了帝都定居,几次去江南都是来去匆匆,没来得及见过这位亲家,老儒生这些年留在江南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这么多年下来,不敢说弟子门生遍天下,但也有几位弟子高居庙堂之上,或是居于江湖精研学问,而这次随行的年轻书生则都是他新近几年来所收的弟子。
这次江南乱起,江州被生生隔绝成为一方孤地,湖州更是成为魏王和江南后军决战的主战场,为避战祸,老人打算带着学生和书院前往蜀州投奔一位老友,便请自己的这亲家作为护送,老武夫二话没说,护送书院一行人从江州进入湖州,然后再从湖州去往蜀州,至于到了蜀州之后,老武夫便要返回湖州,因为他与老儒生的那位老友不是一路人,甚至还略有宿怨,虽然谈不上深仇大恨,但能不见还是不见为好。
毕竟先前蓝韩党争时,他这个赳赳武夫是明确无疑的韩党之人,而老儒生要去见之人,则是当年的蓝党领袖,蓝相爷蓝玉。
放眼整个儒门也算是德高望重的老儒生轻声道:“转眼间又是一年春至,本该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可今年却是个死人的季节。”
老武夫脸色漠然,不曾言语什么。他是见惯了生死的人,经历过那场波及到整个天下的十年逐鹿,对于眼下这场江南战事,不但无动于衷,而且还有些不以为然。
老儒生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这个时候,你应该留在帝都,而不是躲在江南,你不跟在身为当朝阁揆的韩瑄身边,而是来我身边,于事何益?”
老武夫似乎有些烦闷,冷哼一声,“萧家的人都已经死绝了,只剩下一个女娃娃,我留在那边也是徒耗时日,你也不用跟我说什么国家大义,你应该知道,我本是大郑朝的人,如果真要讲究这个,我早该战死在直隶州的渤海府。”
老武夫深吸一口气,喃喃道:“天下分合,与我何干。”
老儒生摇头一笑,不再说话。
马车中陷入到沉默,片刻之后,一名修士来到马车外向老武夫禀报道:“老祖宗,在前方二十里处发现了魏国骑兵的踪迹,大概有数百人,不出意外应该是冲我们来的。”
老武夫嗯了一声,示意这名修士退下。
然后他抬头望向老儒生。
老儒生摊开手掌,笑道:“素闻这位魏王殿下礼贤下士,如果不出意料,这些魏国骑兵应该是来‘请’我去见那位魏王殿下。”
老武夫有些无甚所谓。
哪怕威震江南的魏王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这可不是他目中无人,或是依仗自己老友的偌大名声,而是自恃其顶尖武力,别说区区几百人,就是几千人,上万人,他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对于寻常人而言,万人敌只是故事中的传说,可对于老人而言,他自己就是万人之敌。
既然为首的两位老人没有多说什么,那么其他人也不敢自作主张,于是一行人就这么视魏国骑军如无物,继续向前而行。
正如老儒生所说,这些骑兵是奉了魏王的谕旨,恭请老儒生去面见魏王,没有魏王的命令,又哪敢擅自动手,若想要直接拦路,书院这边有十余名修士,也颇为棘手,他们只好远远吊在后头。
车队继续前行,后面吊着的骑兵也越来越多,在经过大江之畔时,多加了一千骑,在进入湖州境内时,再多一千骑,同时又有奉了魏王谕旨赶来的数百骑。
已经足有三千骑。
这已经不是区区十余名修士可以阻挡的庞大力量,所以这支骑兵的统领决定拦住书院的车队,不能放任他们继续前行。
三千骑兵驻马而立,如山如林。
书院的车队不得不停下。
车厢中老儒生叹息一声,“这位魏国之主终于还是要用强了。”
一直不苟言笑的老武夫破天荒地露出一抹玩味笑容,“这不就是你请我过来的原因?”
老儒生微微一怔,然后摇头失笑道:“你啊,你啊。”
老武夫笑了笑,“我既然来了,那就得帮你赶走这些拦路之犬,不然我岂不是白来一趟。”
话音未落,老人已经瞬间消失不见。
三千骑军的统领眺望着书院的车队,握住缰绳的手指关节却是微微发白。
此时在他身后有三千骑军,很多吗?
他还是觉得有些少了。
一位堂堂儒门大先生,又岂是那么好拦的?
就在这时,他忽然瞪大眼睛,下意识地死死握紧缰绳。
只见一位老人缓缓走出车队。
老人一步踏出。
仅仅一步,却是天摇地动,大地轰然坍塌,数百骑兵瞬间人仰马翻,后面的骑兵再不敢越过雷池半步。
与此同时,又有一名白发年轻人出现在三千骑兵的身后,一剑拦路。
当骑兵统领回头看见那名白发年轻人后,顿时面露绝望之色。
他如何不惊惧绝望?
身后之人可是一人一剑便让道门镇魔殿支离破碎的徐北游啊!
除了读书人之外,还有十余名充当护卫的修士,修为不低,为首的修士首领是一位武道修士,筋骨如铁,血气似海,仅仅凭借这份威势,已是可以称之为武道大宗师。他之所以会出现在此地,是因为这些读书人中有一位他的老友,两人相识于大郑末年,虽然是一文一武,但却意气相投,曾经一起避祸于江南,期间多有来往,或谈论天下大势,或谈论诗书辞赋,最后结为通家之好,这位武道宗师的女儿嫁给了老儒生的儿子,不过也是不幸,两位老人都还健在,可属于晚辈的夫妻两人却已经早早故去。
说起来两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见面,老武夫在大齐立国之后去了帝都定居,几次去江南都是来去匆匆,没来得及见过这位亲家,老儒生这些年留在江南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这么多年下来,不敢说弟子门生遍天下,但也有几位弟子高居庙堂之上,或是居于江湖精研学问,而这次随行的年轻书生则都是他新近几年来所收的弟子。
这次江南乱起,江州被生生隔绝成为一方孤地,湖州更是成为魏王和江南后军决战的主战场,为避战祸,老人打算带着学生和书院前往蜀州投奔一位老友,便请自己的这亲家作为护送,老武夫二话没说,护送书院一行人从江州进入湖州,然后再从湖州去往蜀州,至于到了蜀州之后,老武夫便要返回湖州,因为他与老儒生的那位老友不是一路人,甚至还略有宿怨,虽然谈不上深仇大恨,但能不见还是不见为好。
毕竟先前蓝韩党争时,他这个赳赳武夫是明确无疑的韩党之人,而老儒生要去见之人,则是当年的蓝党领袖,蓝相爷蓝玉。
放眼整个儒门也算是德高望重的老儒生轻声道:“转眼间又是一年春至,本该是万物生长的好时节,可今年却是个死人的季节。”
老武夫脸色漠然,不曾言语什么。他是见惯了生死的人,经历过那场波及到整个天下的十年逐鹿,对于眼下这场江南战事,不但无动于衷,而且还有些不以为然。
老儒生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这个时候,你应该留在帝都,而不是躲在江南,你不跟在身为当朝阁揆的韩瑄身边,而是来我身边,于事何益?”
老武夫似乎有些烦闷,冷哼一声,“萧家的人都已经死绝了,只剩下一个女娃娃,我留在那边也是徒耗时日,你也不用跟我说什么国家大义,你应该知道,我本是大郑朝的人,如果真要讲究这个,我早该战死在直隶州的渤海府。”
老武夫深吸一口气,喃喃道:“天下分合,与我何干。”
老儒生摇头一笑,不再说话。
马车中陷入到沉默,片刻之后,一名修士来到马车外向老武夫禀报道:“老祖宗,在前方二十里处发现了魏国骑兵的踪迹,大概有数百人,不出意外应该是冲我们来的。”
老武夫嗯了一声,示意这名修士退下。
然后他抬头望向老儒生。
老儒生摊开手掌,笑道:“素闻这位魏王殿下礼贤下士,如果不出意料,这些魏国骑兵应该是来‘请’我去见那位魏王殿下。”
老武夫有些无甚所谓。
哪怕威震江南的魏王对他来说也不算什么,这可不是他目中无人,或是依仗自己老友的偌大名声,而是自恃其顶尖武力,别说区区几百人,就是几千人,上万人,他也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对于寻常人而言,万人敌只是故事中的传说,可对于老人而言,他自己就是万人之敌。
既然为首的两位老人没有多说什么,那么其他人也不敢自作主张,于是一行人就这么视魏国骑军如无物,继续向前而行。
正如老儒生所说,这些骑兵是奉了魏王的谕旨,恭请老儒生去面见魏王,没有魏王的命令,又哪敢擅自动手,若想要直接拦路,书院这边有十余名修士,也颇为棘手,他们只好远远吊在后头。
车队继续前行,后面吊着的骑兵也越来越多,在经过大江之畔时,多加了一千骑,在进入湖州境内时,再多一千骑,同时又有奉了魏王谕旨赶来的数百骑。
已经足有三千骑。
这已经不是区区十余名修士可以阻挡的庞大力量,所以这支骑兵的统领决定拦住书院的车队,不能放任他们继续前行。
三千骑兵驻马而立,如山如林。
书院的车队不得不停下。
车厢中老儒生叹息一声,“这位魏国之主终于还是要用强了。”
一直不苟言笑的老武夫破天荒地露出一抹玩味笑容,“这不就是你请我过来的原因?”
老儒生微微一怔,然后摇头失笑道:“你啊,你啊。”
老武夫笑了笑,“我既然来了,那就得帮你赶走这些拦路之犬,不然我岂不是白来一趟。”
话音未落,老人已经瞬间消失不见。
三千骑军的统领眺望着书院的车队,握住缰绳的手指关节却是微微发白。
此时在他身后有三千骑军,很多吗?
他还是觉得有些少了。
一位堂堂儒门大先生,又岂是那么好拦的?
就在这时,他忽然瞪大眼睛,下意识地死死握紧缰绳。
只见一位老人缓缓走出车队。
老人一步踏出。
仅仅一步,却是天摇地动,大地轰然坍塌,数百骑兵瞬间人仰马翻,后面的骑兵再不敢越过雷池半步。
与此同时,又有一名白发年轻人出现在三千骑兵的身后,一剑拦路。
当骑兵统领回头看见那名白发年轻人后,顿时面露绝望之色。
他如何不惊惧绝望?
身后之人可是一人一剑便让道门镇魔殿支离破碎的徐北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