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致远上前先把那老妇人扶起来,和颜悦色道:“老人家快快请起,尊老敬老乃我等分内事,本官定会为你做主,让你安享晚年!……”说着又转头对那忠厚男子厉声道:“你身为人子,不能孝顺老母也便罢了,怎忍心将老母送进活死人墓等死?!……”

    那忠厚男子已经吓得话都不会说了,只知道跪在那里瑟瑟发抖,郭致远也知道跟这种人说再多他也憋不出一个屁来,只得又转头对那儿媳厉声道:“你这妇人更是恶毒,若是你自家父母你可忍心如此对他们?!……”

    那儿媳倒是胆大些,壮起胆子哭诉道:“回县官大老爷话,民妇家母早已去世,死时还不到五十岁,民妇的家父倒是活到了六十,前年也进了活死人坟,如今也不在了,非是民妇恶毒,实在是家里太穷,早已无米下锅,如是家婆不进活死人坟,则民妇一家都要饿死了!……”

    那老妇人也连忙帮腔道:“县官大老爷,此事实不怪我儿子儿媳,进活死人坟是老身自愿,老身年老无力,再活下去也是白费米粮,拖累后人……”

    郭致远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他本想教育那尖刻的儿媳却没想到问出这么个结果,他也知道那儿媳应该没有撒谎,看这家连灯油也点不起就知道确实是赤贫到家了,只得干咳一声道:“只要有本官在,就绝不允许发生将仍在世的老人送进活死人墓的陋俗恶习!我明日先让人给你家送些钱粮,过完年本官就要修整官道,你可让你丈夫去应征民夫,每月可得六钱银,还管饭,应该够养家糊口了!……”

    三人自是大喜过望,没口子地磕头谢恩,郭致远却无心再待下去,安抚了几句便挥挥手快步出了这家的院门,走到门口,仍觉得心中郁积难散,转头对身后的徐光启坚定道:“先生,活死人墓这等陋习恶俗实在太残忍了,明日本官便颁布政令,禁止此等陋习恶俗!决不让此等人间惨剧在古田发生!……”

    徐光启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道:“公子爱民如子,自是大善,但此等陋习恶俗却恐非公子一纸政令能禁止的,古田多山地少良田,一亩良田也不过产粮两三石,除去赋税和佃租,农户也所剩无几了,勉强能养家糊口,这还是年景好的时候,若是遇到天灾,颗粒无收,便要饿死人了,连壮年劳力都要饿死,又哪来的余粮赡养老人呢?公子能救济一家,却不可能有如此多的钱粮来救济全县百姓,修路虽可暂时缓解这一问题,却很难从根本上解决……”

    郭致远也沉默了,后世总结明朝灭亡的原因,主要是三大因素,一是天灾,二是党争,三是制度腐败,满清不过是抓住了时机充当了大明王朝的掘墓人罢了。其中最不可抗力的就是天灾,尤其是到了崇祯年间,受小冰河气候影响,气候转冷,南涝北旱,农作物减产,饿死的老百姓不知有多少,走投无路的百姓只好加入流寇的队伍,明朝军队疲于奔命,流寇却越剿越多,最终被李自成攻破北京城,逼得崇祯上吊自杀,大明王朝也由此土崩瓦解!

    温饱问题永远是一个国家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如果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国家就不可能安定,更谈不上发展,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却不容易,即便是后世,中国也直到二十一世纪才基本解决了全国的温饱问题,以这个时代的生产条件,郭致远要解决这个问题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就难怪徐光启对此也十分悲观了!

    郭致远有些头疼地抓了抓头发,如果今天他没有遇到这个事,他或许可以选择当鸵鸟,暂时先不管这个问题,但现在既然被他遇到了,他就不可能坐视不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咦,红薯!郭致远突然脑海里灵光一闪,对啊,古田以山地居多,不适合种稻谷,但适合种红薯啊!红薯比稻谷好招呼多了,只要种下去都不需要怎么打理自然就会呼呼地长,亩产也比稻谷高得多,而且红薯不仅可以充饥,红薯叶也可以做菜,吃不完还可以喂猪,在这个缺粮的时代绝对是个宝啊!

    红薯最早是由哥伦布在南美洲发现,带回欧洲献给了西班牙女王,16世纪初西班牙就开始大规模种植红薯,后来西班牙占领了菲律宾作为其殖民地,又把红薯带到了菲律宾,从而逐渐在亚洲也种植开了,红薯最早进入中国应该是1593年,福建长乐商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发现了红薯,意识到了红薯的巨大价值,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对红薯管制很严,禁止外人携带离开,陈振龙冒着生命危险,将红薯藏在马肚子里才将红薯带回了中国。

    所以这个时候中国其实是已经有了红薯的,那为什么红薯没能快速地在全国推广种植呢?主要有几个原因,首先这个时代的人对于外来物种都比较排斥,所以红薯也被叫做“番薯”,意思是从蛮番之地来的,另外就是红薯的口感也远不如大米和面粉,吃多了会有胀气、泛酸的不良反应,说直白点吃多了容易放屁,这一点大家都应该有体会,而明朝人哪怕是普通老百姓也是好面子的,大庭广众放臭屁可是很没面子的一件事,所以老百姓的种植积极性也不高。

    加上此时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还没那么明显,粮食短缺的压力还没那么大,只有极个别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了红薯的作用,大力推广,却仍然收效不大,一直没能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而等到崇祯年间,小冰河气候的影响越来越大,全国出现大面积干旱,这个时候推广红薯种植已经来不及了。

    想到这里,郭致远不由瞟了一旁的徐光启一眼,历史上徐光启正是当时中国少数意识到了红薯的巨大作用的有识之士,他众多的历史功绩中就有推广番薯种植这一条,在他的《农政全书》里就专门记载了种植番薯、玉米等外来农作物的相关知识,为了推广红薯种植,他还专门写了《甘薯疏》,可惜他当时受到当权者的排挤,他的意见也没有得到重视,也挽救不了明朝灭亡命运!

章节目录

明朝狠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寂寞一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三十五章 红薯-明朝狠人寂寞一刀,明朝狠人,十月阅读并收藏明朝狠人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