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仁看着李莹,突然笑起来,“还是老婆了解我啊!我买这块地,确实并非为了置产。而是有一个大计划要在那儿实施。”

    说完,俞仁便将自己在京里遇到梁如继,之后又与梁如继和聚和门众人讨论,如何复建聚和村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详细跟李莹进了一遍。接着,又把他们在山东遇到灾民的事情也顺便讲了一遍。

    李莹听到这里,摇了摇头。“要真这样,这地咱就不能出面去买了。你可莫忘了,你们这样干,说到底,那还是与朝廷对着干的呀!如果你以你的名义买地,万一哪天这事闹大了,你就不怕官府会来抄咱们家吗?”

    俞仁听了这话,吃了一惊,他还真没想到这一层。此时被李莹一提醒,不由的惊出了一身冷汗。

    “莹儿说的对。此事确实是我考虑不周。那么,以莹儿你的意见,咱们该当如何?”

    “这事,我们不能出面,与我们家有关的人也都不能出面。只能找一个与咱们家没有任何关系的人出面,向汪家买下这块地。而且你还要分外小心,以后经营,也不能让人看出咱们家与这地方有什么关联。”

    俞仁连连点头。“还是莹儿考虑的周全!可是,这事又必须要找一个十分靠的住的人去办才好。要不我去找梁门主他们商议商议?”

    李莹摇了摇头,“这只怕也不好。他们是久走江湖的人,明眼人一看便觉得不像是什么生意人,只怕到县衙换名时,反而会惹麻烦。”

    “不如让我去吧!我从前为出门办事方便,曾特意做了一张假官牒。我们赵姓又是河北大姓,应该不会惹什么人怀疑。”

    李莹上下打量了赵蕊一眼,想起从前在杭州,看到他女扮男装的样子,倒还真不易被人看的出来,只是太俊了一些。不过,这反而更符合她世家大族的身份。

    “只怕也不行吧!”俞仁犹豫道。“你身子都还没好!”

    “我已经好了。你放心好了。再说,当初做钱庄时,我把松江府这儿的地价行情都打听的十分清楚,再没有人比我更合适了。”

    李莹点点头,“我看也行。就让赵妹子出马,你便扮成他的长随,贴身跟着就行了。如此,你也好放心。”

    李莹说这话时,还特意别有深意的看了他一眼,那意思,好像是在说“你不就是怕她被人占了便宜吗?让你跟在身边,这下总可以放心了吧!”

    俞仁见两个老婆都这么坚持,也便不再说什么了。“好,那就这么定了。明天一早,咱们就起身,去汪家买地。”

    汪家,在苏松不算是大姓,而且还是一个外来户。可是,由于他们父辈的努力,他家在苏松两府还是置下了不小的产业。汪家最初是靠卖私盐起家的,有了钱以后,汪老爷便也想学别人家一样,买几块地,置一份大大的产业好留给后世的子孙。

    可是,苏松一带的好田虽然不少,却早被像徐家那样的大族给瓜分的差不多了。汪老爷官府里又没有什么硬后台,没办法,只好买了一块靠海边的荒地。他本来想的倒是挺好,地买了以后,再收些从北方逃来的流民,把这片地给开荒出来,不就成了良田了吗!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些流民见这儿没有河流,汪老爷又不愿再投本钱,结果谁也不愿意在这儿种地。至使这块地一直荒到现在。这一荒便是二十多年。

    后来,汪老爷死了,他儿子便想把这地给卖了,可是却一直没有人愿买。当初他们家花了七千两买下的这块地,如今三千两都没人要。

    最终,赵蕊与俞仁以极低的一千八百两的价格买下了那块,在汪家人眼里,没有任何价值的荒地。

    俞仁买下地,便马上带人赶到崇明岛。从岛上抽调了五十名兄弟先到那儿,在那儿搭了些临时的草棚。

    俞仁的草棚才刚搭好,聚和门的人便陆续的从四面八方赶到这儿来了。俞仁带着梁如继他们,对这儿进行了彻底的摸底,之后又划了几张规划图。然后,大家便按着规划图上的位置开始挖河渠了。

    可是,聚和门的人虽然大多数都响应梁如继的号召,到这儿来建设新世界了,但因为他们本来人就少,又有不少是拖家带口的,真正能干活的不过一两百人。眼看着再有三四个月便开春了。要是在开春之前挖不好河渠,便要耽搁一年的生计,俞仁决定还是请些人来帮他们挖渠。

    但因为本地农家多数都有种麦子一类的冬季作物,不易容请的到人,价钱还很高。俞仁便想起山东的那些灾民了。于是便派人到山东一带一些受灾的村子里去请人。

    那些灾民看到俞仁开出的条件不仅每天管吃饱,还可以另外挣五十文钱,很快便来了一大批。

    这些灾民多数也都是拖家带口一起来的。不过,他们却不用别人为他们准备什么,自己便在工地旁的荒地上搭起了临时的草棚,一家人便住在那儿。虽然看上去条件很艰苦,但每天可以挣到一家人的口粮,这些灾民已经感觉很幸福了,干活也格外卖力。

    很快,一条十里长的河渠便开通了。那些灾民眼见工程完工,以为又要回家过那朝不保夕的日子,完工那天,大家的情绪都格外的低落。在灾民们排着队来领工钱时,俞仁突然宣布了一个消息:

    所有参加工程的人,只要愿意留下来,每人可以分五亩的荒地。而且仍然管他们的口粮,直到来年的夏粮收获。只是,这些口粮是借给他们的,以后等家里收的粮多了,是要慢慢还的,但是不记利息。

    以后在这儿种地,每年只要向他们交三成的租子便可以了。这三成的租子包括了交给国家的一成税赋。

    那些来挖河的五六百户山东灾民听了这个消息,一个个激动的一夜没睡着。结果,他们一个都没有走,全都留了下来。

    在灾民们忙着挖河渠的这些日子里,俞仁也没有闲着,他忙着与梁如继他们另外组织人建学堂。他们在一座小山边建了一所可以容纳两百名孩子的学堂。俞仁还给这个学堂建了一个操场和一些简单的体育设施。闲暇之余,他又给学堂编了课程表。

    他建的这所学校,并不以教孩子们儒家经典为主。文科只以识字为主,而重点是在杂学上。医药、算术、各项杂技,包括木工、打铁、冶炼、纺织等等,此外还教兵法。此外,俞仁还专门设立了科学实验课。课本由他自己亲自编写。他希望可以教会这些孩子他所知道的一些科学常识。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俞仁的设想。因为要教这么多的科目,便要请各方面的专业人士来教学。眼下,最缺的就是人了。

    而在所有的任务中,俞仁觉得科学实验课的教本编写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但由于在这方面,他无法找到帮手,因此进度一直很慢。好在这些暂时也都还用不着,就算是编个三五年,也不影响什么。

    倒是学堂搭建的很快。几间青砖瓦房搭起来以后,俞仁决定先让孩子们到这儿来试学。于是他派人下去通知,无论是聚和门的孩子,还是那些后来的灾民的孩子,只要大人们愿意,便都可以送过来。送入学堂的孩子年龄限制在六到十五岁。

    凡送进学堂的孩子,不收任何费用,一日三餐由学堂负责。

    那些灾民们听说还有这样的好事,自然个个愿意,纷纷把孩子送了过来。至于先生,便暂时由俞仁与梁如继充当了。这些孩子几乎都不识字,俞仁虽然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却不得不从头一点点的从最基本的识字开始教他们。

    【今天是圣诞节了,在这里祝所有的朋友、童鞋们圣诞快乐,心想事成。】

章节目录

明末巨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醉酒的男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百四十七章 聚和新村-明末之巨宼逆袭免费阅读,明末巨盗,十月阅读并收藏明末巨盗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