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这种程度的报复,也是比较严重的了。毕竟,对鲁伊.席尔瓦来说,席尔瓦男爵领才是他的真正老巢。亚速尔群岛,不过是他任职的一个地方而已,他也只是亚速尔群岛的一名过客。
老巢被人袭击,不提损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根基被人动了,绝对是捅破天的大事。而这个教训,也绝对能让昏头的鲁伊.席尔瓦清醒清醒了。
而对一个男爵来说,老家被一个外国君主惦记上,绝对是非常可怕的了。这表明,他自己可能都不再安全了。
按理说,这么搞事很坏规矩的,很不光彩。但问题在于,是鲁伊.席尔瓦先假扮海盗袭击北海国运输船在先,马林用这种手段警告对方,鲁伊.席尔瓦都不敢站出来指责马林。因为,这事要是公开了,他自己先倒霉。毕竟,冒充海盗这事,也许不少贵族干过,但绝对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当然,马林其实也不在乎鲁伊.席尔瓦的想法。他真正在乎的,是这次事件中,葡萄牙上层表现出来的立场。很明显,葡萄牙王国有些瞧不起北海国,对于鲁伊.席尔瓦的行为进行了纵容和默许。
这一点,是马林最不能忍受的。如果不是担忧未来和法国的冲突,加上还没完成对英格兰的吞并和消化,马林都打算狠狠教训葡萄牙一顿。
但事情有轻重缓急,和葡萄牙的冲突,远不及和法国人的对抗重要。所以,马林现在很头疼的,就是如何在警告了葡萄牙人的同时,又不把事情扩大化。毕竟,和葡萄牙全面开战的话,吞并英格兰的事情就要无限押后。
“不管了,先备战吧!不打疼对方,估计他们也不会真正重视北海国的实力……”马林揉了揉脑袋,只能先这样决定了。
但为了防备葡萄牙发昏,来进攻北海国本土,马林还是做了多手准备。比如,在埃姆登港等几处军港,开始修建炮台。
既然都帮明朝修炮台了,没理由自家不修。而且,马林打算大张旗鼓地修,修给葡萄牙人看。目的嘛,自然是打消葡萄牙人“远征北海国”的想法了。
别笑,千万别以为这是笑话,而是真可能会发生此事。原本历史上,西班牙就是感觉自己受到了英格兰的冒犯,所以才派遣“无敌舰队”远征英格兰的。虽然结局悲惨,但在发起远征前,西班牙人可是自信满满的。
同样的道理,现在葡萄牙也是自信满满。作为欧洲最早发起大航海的国家,葡萄牙在海上力量方面非常自信。所以,不排除他们头脑发昏做出错误决定的可能。因此,马林需要给他们“泼点冷水”。
比如,马林宣布,在北海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埃姆登港,修建两座扼守埃姆斯河河口的炮台。具体位置,在埃姆登西边10公里外的一个“尖角”上。其对岸,就是西弗里斯兰格罗宁根地区的代尔夫宰尔港。这两个地方隔河相望,是埃姆斯河口相对狭窄的一个地方。如果在两处修建炮台,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埃姆登港的安全的。
而和虎门那边的明朝炮台不一样,这边可不是装备12磅拿破仑炮,而是装备比拿破仑炮威力更大的红夷大炮。
拿破仑炮的炮弹才12磅,而红夷大炮的炮弹是18磅的,威力更大。拿破仑炮10度射角时,射程能达到1900米左右。而红夷大炮,在使用了高纯度和更科学的火药配比的颗粒火药后,射程能达到3000米。也就清朝人蠢,失传了明朝的颗粒火药,火药配比也没有英国人科学,所以本该强大的红夷大炮,竟然有效射程才500米左右,炮战中远不及英国人的滑膛炮。
事实上,左宗棠西征的时候,就挖出过明朝的开花弹,还感叹过。但满清的落后,其实是他们自己作的。为了忽悠汉人,统治者故意吹嘘满人的“弓马无敌”。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忽悠到最后,满清统治者居然踏马的自己也信了……比如乾隆大酋长,明显就是被自己人忽悠了,真的信了“满人弓马无敌”。然后,英国大使献上的火枪,看都不看,就丢进了内库……
总之,这就是一出闹剧。康麻子早就发现了火器的威力,和对满人的威胁。所以,故意布局,夸大满人的“弓马无敌”,故意忽略火器的作用,以吓唬汉人百姓。可是,因为宣传太投入了,把可怜的康熙孙子乾隆大酋长也给忽悠进去了……然后,整个清朝都信了这鬼话,直到被英国人打醒……因为对火器的打压和不重视,连明朝就出现的颗粒火药和开花弹也没能传下来……
但北海国和清朝不同,马林一上来直接就推广了后世流行的最佳火药配比,还弄出了颗粒火药。另外,硝石、硫磺的提纯也严格把关,提高质量。连木炭,也选择了最合适的杉木木炭,使得火药的质量达到了19世纪英军的水平。
因此,北海国的红夷大炮,是能够打3000米远的。在这个距离上,炮弹的杀伤力很强。当然,3000米的距离上,瞄准是别想了。甚至,超过一千米就比较难瞄准了。毕竟是滑膛炮,铁球炮弹超过一定的距离就开始上下乱翻滚,难以击中目标。
但无所谓,因为这两个炮台,每个炮台都至少会安置50门红夷大炮,两边阵地加起来,一共有上百门大炮。上百门红夷大炮齐鸣,就算命中率不高,总有一发炮弹能覆盖到敌舰的。而以这个年代葡萄牙战船的侧舷厚度,基本上一发18磅的炮弹就能见效果了……
……
马林修炮台的行为,果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但大家分析来分析去,没发现北海国修炮台威胁到了谁。也难怪,有能力威胁北海国的英格兰,是北海国的盟友;法国没有从海上威胁北海国的能力;西班牙也是北海国盟友;葡萄牙……大家还没发现葡萄牙和北海国有翻脸的迹象……
所以,各国君臣在分析了一遍后,普遍认为——马林吃饱了撑的……
老巢被人袭击,不提损失多少钱的问题,而是根基被人动了,绝对是捅破天的大事。而这个教训,也绝对能让昏头的鲁伊.席尔瓦清醒清醒了。
而对一个男爵来说,老家被一个外国君主惦记上,绝对是非常可怕的了。这表明,他自己可能都不再安全了。
按理说,这么搞事很坏规矩的,很不光彩。但问题在于,是鲁伊.席尔瓦先假扮海盗袭击北海国运输船在先,马林用这种手段警告对方,鲁伊.席尔瓦都不敢站出来指责马林。因为,这事要是公开了,他自己先倒霉。毕竟,冒充海盗这事,也许不少贵族干过,但绝对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
当然,马林其实也不在乎鲁伊.席尔瓦的想法。他真正在乎的,是这次事件中,葡萄牙上层表现出来的立场。很明显,葡萄牙王国有些瞧不起北海国,对于鲁伊.席尔瓦的行为进行了纵容和默许。
这一点,是马林最不能忍受的。如果不是担忧未来和法国的冲突,加上还没完成对英格兰的吞并和消化,马林都打算狠狠教训葡萄牙一顿。
但事情有轻重缓急,和葡萄牙的冲突,远不及和法国人的对抗重要。所以,马林现在很头疼的,就是如何在警告了葡萄牙人的同时,又不把事情扩大化。毕竟,和葡萄牙全面开战的话,吞并英格兰的事情就要无限押后。
“不管了,先备战吧!不打疼对方,估计他们也不会真正重视北海国的实力……”马林揉了揉脑袋,只能先这样决定了。
但为了防备葡萄牙发昏,来进攻北海国本土,马林还是做了多手准备。比如,在埃姆登港等几处军港,开始修建炮台。
既然都帮明朝修炮台了,没理由自家不修。而且,马林打算大张旗鼓地修,修给葡萄牙人看。目的嘛,自然是打消葡萄牙人“远征北海国”的想法了。
别笑,千万别以为这是笑话,而是真可能会发生此事。原本历史上,西班牙就是感觉自己受到了英格兰的冒犯,所以才派遣“无敌舰队”远征英格兰的。虽然结局悲惨,但在发起远征前,西班牙人可是自信满满的。
同样的道理,现在葡萄牙也是自信满满。作为欧洲最早发起大航海的国家,葡萄牙在海上力量方面非常自信。所以,不排除他们头脑发昏做出错误决定的可能。因此,马林需要给他们“泼点冷水”。
比如,马林宣布,在北海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埃姆登港,修建两座扼守埃姆斯河河口的炮台。具体位置,在埃姆登西边10公里外的一个“尖角”上。其对岸,就是西弗里斯兰格罗宁根地区的代尔夫宰尔港。这两个地方隔河相望,是埃姆斯河口相对狭窄的一个地方。如果在两处修建炮台,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埃姆登港的安全的。
而和虎门那边的明朝炮台不一样,这边可不是装备12磅拿破仑炮,而是装备比拿破仑炮威力更大的红夷大炮。
拿破仑炮的炮弹才12磅,而红夷大炮的炮弹是18磅的,威力更大。拿破仑炮10度射角时,射程能达到1900米左右。而红夷大炮,在使用了高纯度和更科学的火药配比的颗粒火药后,射程能达到3000米。也就清朝人蠢,失传了明朝的颗粒火药,火药配比也没有英国人科学,所以本该强大的红夷大炮,竟然有效射程才500米左右,炮战中远不及英国人的滑膛炮。
事实上,左宗棠西征的时候,就挖出过明朝的开花弹,还感叹过。但满清的落后,其实是他们自己作的。为了忽悠汉人,统治者故意吹嘘满人的“弓马无敌”。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忽悠到最后,满清统治者居然踏马的自己也信了……比如乾隆大酋长,明显就是被自己人忽悠了,真的信了“满人弓马无敌”。然后,英国大使献上的火枪,看都不看,就丢进了内库……
总之,这就是一出闹剧。康麻子早就发现了火器的威力,和对满人的威胁。所以,故意布局,夸大满人的“弓马无敌”,故意忽略火器的作用,以吓唬汉人百姓。可是,因为宣传太投入了,把可怜的康熙孙子乾隆大酋长也给忽悠进去了……然后,整个清朝都信了这鬼话,直到被英国人打醒……因为对火器的打压和不重视,连明朝就出现的颗粒火药和开花弹也没能传下来……
但北海国和清朝不同,马林一上来直接就推广了后世流行的最佳火药配比,还弄出了颗粒火药。另外,硝石、硫磺的提纯也严格把关,提高质量。连木炭,也选择了最合适的杉木木炭,使得火药的质量达到了19世纪英军的水平。
因此,北海国的红夷大炮,是能够打3000米远的。在这个距离上,炮弹的杀伤力很强。当然,3000米的距离上,瞄准是别想了。甚至,超过一千米就比较难瞄准了。毕竟是滑膛炮,铁球炮弹超过一定的距离就开始上下乱翻滚,难以击中目标。
但无所谓,因为这两个炮台,每个炮台都至少会安置50门红夷大炮,两边阵地加起来,一共有上百门大炮。上百门红夷大炮齐鸣,就算命中率不高,总有一发炮弹能覆盖到敌舰的。而以这个年代葡萄牙战船的侧舷厚度,基本上一发18磅的炮弹就能见效果了……
……
马林修炮台的行为,果然引起了各国的重视。但大家分析来分析去,没发现北海国修炮台威胁到了谁。也难怪,有能力威胁北海国的英格兰,是北海国的盟友;法国没有从海上威胁北海国的能力;西班牙也是北海国盟友;葡萄牙……大家还没发现葡萄牙和北海国有翻脸的迹象……
所以,各国君臣在分析了一遍后,普遍认为——马林吃饱了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