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国之臣的威风-重生到明朝永乐年间的小说百度
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有上国之臣的威风-重生到明朝永乐年间的小说百度-重生明朝当皇帝-十月阅读
重生明朝当皇帝
作者:一夕秋月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与鞑子和谈的事依旧是各大报刊刊载的热门话题,口诛笔伐的笔墨战场上硝烟弥漫,被朱由校压抑着的读人们都在竭力表达着自己的政治。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帝陛下朱由校已经确定了和谈的流程和人选。
礼部左侍郎温体仁为正使,兵部武选司郎中加了个四品中顺大夫的杨嗣昌为副使。
朱由校本来是想给温体仁再加一级再让他作为正使去参与和谈的,但当他从锦衣卫这里得知皇太极派的是贝勒多尔衮和李永芳,且皇太极还因此提前加封了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授予李永芳三等子爵时,他就决定暂不加封温体仁,一个三品侍郎和一个四品衔兵部郎中也算是够看得起他皇太极的了。
谁让他皇太极的什么后金国本就是大明的羁縻之地呢,甚至还没朝鲜在自己天朝上国面前的地位高。
所以朱由校没打算要给这皇太极什么面子,谁让现在求和的是皇太极。
在得知皇太极的正副使已经进了山海关后,朱由校也立即宣召了温体仁和杨嗣昌。
“此次与鞑子和谈,有一点你们得认识清楚,那就是这一次和谈不是我们向鞑子摇尾乞怜,而是鞑子向我们求和,我大明宽仁天下,才答应他的和议之举而已,因而你们不要丢了大明的脸面,要有上国使臣的威风;
“另外,此次和谈,朕提出几点原则性意见:第一:鞑子不得称帝,只能建父子之国;第二:不得让鞑子与蒙古结盟;第三:恢复每年朝贡,但贡品要比往年加三倍,第四:大明只承认其拥有辽北之地,海州卫以南,三岔河以东,豹子河以西的辽东半岛之地还给大明;第四:允许大明在沈0阳建立使馆。”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以上四点,若一条不能达到,就不答应和谈!”
温体仁和杨嗣昌连忙称是,但二人也不得不承认陛下提的几点意见有些为难,其中任何一条估计皇太极听了都难以接受。
皇太极自出关到沈0阳后就加快了对后金八旗的扩充工作,并提前改国号为清,自立为帝,且改元崇德。
也不知道,皇太极此举是不是因为受了朱由校的羞辱所导致,并以此来宣告自己并非再是大明之臣,而是堂堂正正的一国皇帝。
不过,这样一来,历史在这一刻又发生了改变,原本要在八年后即公元一六三六年才改国号为“清”的历史被提前了八年,而崇德这个年号也相应的被提前。
除此之外,皇太极还开始了对满清八旗的改组工作,同时成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并提拔大量正黄镶黄以及正白等嫡系年轻将领做汉蒙两旗都统,准备掌控这新成立的两股势力。
不过,由于皇太极怒杀代善,且还抛弃大贝勒阿敏,已使得其他满洲旗主对他产生了不满。
因而,皇太极现在也没办法再举兵南下,对于这次和谈,他也看得很重要。
也因此,他专门派了最有谋略的多尔衮为正使,甚至还加封他亲王,而让李永芳为副使,也是为了能更好的交流,毕竟李永芳也是汉人。
此时的蓟州城,卢象升已按照朱由校的旨意将禁卫军骑兵营和步兵第一营都调到了这里。
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要给来和谈的鞑子们以军事压力,当然最好是能直接吓破他们的胆,让其在和谈上只有听话签字的份。
温体仁和杨嗣昌这时候也到达了离蓟州城不到十里的双凤镇,但温体仁却在这时下令停止前进,并派人前去蓟州城打探情况。
杨嗣昌见此有些不解,忙请问道:“温侍郎,这眼看就要到蓟州城了,你怎么又停下来了。”
温体仁和杨嗣昌自然不知道在历史上他们二人可是相互倾轧了数十年而且几乎是水火不容,但在这个世界却是难得的一起谋事。
因而,温体仁也没对杨嗣昌遮遮掩掩,很是淡然地坐在摇椅上,品着雨前龙井:“杨兄可别忘了我们临走前陛下的嘱咐,让我们不要自降了上国的身份,现在若是急着进城,让我们等着皇太极的人,岂不是自甘下风?”
温体仁刚说完,一兵丁就急忙跑了进来:“禀告两位老爷,鞑子的使臣也到了双凤镇,也没有立即进蓟州城。”
“是吗?”温体仁听此忙起身走出了驿所,看见远远的一处酒店里,有三十个鞑子围在一张桌子周围,而那桌子上就坐着一人,那人正往嘴里送着花生。
“他就是多尔衮!”杨嗣昌忙说了一句。
温体仁愕然问道:“你认识他?”
“鞑子掠京畿时,下官刚好经过鞑子所到之地,恰好认识了此人”,杨嗣昌说着就又道:“温侍郎,看这人的架势,似乎也是要等我们先进城等他们啊。”
“哼,想得倒美,继续喝茶,现在求着和谈的又不是我们”,温体仁说着就吩咐人去叫个唱曲儿的来,看这样子是要跟多尔衮耗下去。
而杨嗣昌也是不由得摇头苦笑,自己拿起一本来对着窗户翻阅起来。
一时到了夕阳西下,鞑子这边的李永芳见驿站出迟迟没人出来,便也有些着急地道:“睿亲王,这明廷的使者是要在这里过夜啊。”
“他们过夜,我们也过夜”,多尔衮说着就吩咐李永芳去让店小二开几间房,似乎是也要跟温体仁等耗下去。
就这样过了三天,多尔衮实在是受不了,才不得不起身打马而走。
而温体仁这边一听说多尔衮已经出发了,便又拖了半天后才慢慢吞吞地往蓟州城赶来。
可等到温体仁和杨嗣昌开着仪仗来到蓟州城时,却发现多尔衮等这个时候也没入城,且从一旁的小树林走了出来。
温体仁不由得对杨嗣昌说道:“这多尔衮敢情在野外露宿了一夜不成。”
而这时,走过来的多尔衮见温体仁等人的仪仗规模不是内阁大学士的规模,就不由得拉下脸来,赶上前来,问道:“敢问贵使官居何职?”
“礼部左侍郎温体仁!”
“中顺大夫,兵部武选司郎中杨嗣昌!”
温体仁和杨嗣昌的话刚说完,多尔衮身后的李永芳就大喝一声:“什么,就只派了两个三四品的官来,朱家小儿是什么意思!”
啪的一声!
杨嗣昌不知何时手里多了一长鞭,直接打在了李永芳的嘴上:“尔等本是大明羁縻之臣,吾皇乃尔等之共主,竟敢如此不敬,居然也敢来挡使臣,你们家可汗到底是什么意思,派了这样的人来和谈!”
李永芳没想到对面的明廷使臣会突然出手,气得忙要拔刀,而他身后的鞑子也跟着要拔刀。
倒是多尔衮喊了一声住手,笑道:“有句话得提前告诉二位使臣,我可汗已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大清。”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而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帝陛下朱由校已经确定了和谈的流程和人选。
礼部左侍郎温体仁为正使,兵部武选司郎中加了个四品中顺大夫的杨嗣昌为副使。
朱由校本来是想给温体仁再加一级再让他作为正使去参与和谈的,但当他从锦衣卫这里得知皇太极派的是贝勒多尔衮和李永芳,且皇太极还因此提前加封了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授予李永芳三等子爵时,他就决定暂不加封温体仁,一个三品侍郎和一个四品衔兵部郎中也算是够看得起他皇太极的了。
谁让他皇太极的什么后金国本就是大明的羁縻之地呢,甚至还没朝鲜在自己天朝上国面前的地位高。
所以朱由校没打算要给这皇太极什么面子,谁让现在求和的是皇太极。
在得知皇太极的正副使已经进了山海关后,朱由校也立即宣召了温体仁和杨嗣昌。
“此次与鞑子和谈,有一点你们得认识清楚,那就是这一次和谈不是我们向鞑子摇尾乞怜,而是鞑子向我们求和,我大明宽仁天下,才答应他的和议之举而已,因而你们不要丢了大明的脸面,要有上国使臣的威风;
“另外,此次和谈,朕提出几点原则性意见:第一:鞑子不得称帝,只能建父子之国;第二:不得让鞑子与蒙古结盟;第三:恢复每年朝贡,但贡品要比往年加三倍,第四:大明只承认其拥有辽北之地,海州卫以南,三岔河以东,豹子河以西的辽东半岛之地还给大明;第四:允许大明在沈0阳建立使馆。”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以上四点,若一条不能达到,就不答应和谈!”
温体仁和杨嗣昌连忙称是,但二人也不得不承认陛下提的几点意见有些为难,其中任何一条估计皇太极听了都难以接受。
皇太极自出关到沈0阳后就加快了对后金八旗的扩充工作,并提前改国号为清,自立为帝,且改元崇德。
也不知道,皇太极此举是不是因为受了朱由校的羞辱所导致,并以此来宣告自己并非再是大明之臣,而是堂堂正正的一国皇帝。
不过,这样一来,历史在这一刻又发生了改变,原本要在八年后即公元一六三六年才改国号为“清”的历史被提前了八年,而崇德这个年号也相应的被提前。
除此之外,皇太极还开始了对满清八旗的改组工作,同时成立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并提拔大量正黄镶黄以及正白等嫡系年轻将领做汉蒙两旗都统,准备掌控这新成立的两股势力。
不过,由于皇太极怒杀代善,且还抛弃大贝勒阿敏,已使得其他满洲旗主对他产生了不满。
因而,皇太极现在也没办法再举兵南下,对于这次和谈,他也看得很重要。
也因此,他专门派了最有谋略的多尔衮为正使,甚至还加封他亲王,而让李永芳为副使,也是为了能更好的交流,毕竟李永芳也是汉人。
此时的蓟州城,卢象升已按照朱由校的旨意将禁卫军骑兵营和步兵第一营都调到了这里。
之所以这样做,自然是要给来和谈的鞑子们以军事压力,当然最好是能直接吓破他们的胆,让其在和谈上只有听话签字的份。
温体仁和杨嗣昌这时候也到达了离蓟州城不到十里的双凤镇,但温体仁却在这时下令停止前进,并派人前去蓟州城打探情况。
杨嗣昌见此有些不解,忙请问道:“温侍郎,这眼看就要到蓟州城了,你怎么又停下来了。”
温体仁和杨嗣昌自然不知道在历史上他们二人可是相互倾轧了数十年而且几乎是水火不容,但在这个世界却是难得的一起谋事。
因而,温体仁也没对杨嗣昌遮遮掩掩,很是淡然地坐在摇椅上,品着雨前龙井:“杨兄可别忘了我们临走前陛下的嘱咐,让我们不要自降了上国的身份,现在若是急着进城,让我们等着皇太极的人,岂不是自甘下风?”
温体仁刚说完,一兵丁就急忙跑了进来:“禀告两位老爷,鞑子的使臣也到了双凤镇,也没有立即进蓟州城。”
“是吗?”温体仁听此忙起身走出了驿所,看见远远的一处酒店里,有三十个鞑子围在一张桌子周围,而那桌子上就坐着一人,那人正往嘴里送着花生。
“他就是多尔衮!”杨嗣昌忙说了一句。
温体仁愕然问道:“你认识他?”
“鞑子掠京畿时,下官刚好经过鞑子所到之地,恰好认识了此人”,杨嗣昌说着就又道:“温侍郎,看这人的架势,似乎也是要等我们先进城等他们啊。”
“哼,想得倒美,继续喝茶,现在求着和谈的又不是我们”,温体仁说着就吩咐人去叫个唱曲儿的来,看这样子是要跟多尔衮耗下去。
而杨嗣昌也是不由得摇头苦笑,自己拿起一本来对着窗户翻阅起来。
一时到了夕阳西下,鞑子这边的李永芳见驿站出迟迟没人出来,便也有些着急地道:“睿亲王,这明廷的使者是要在这里过夜啊。”
“他们过夜,我们也过夜”,多尔衮说着就吩咐李永芳去让店小二开几间房,似乎是也要跟温体仁等耗下去。
就这样过了三天,多尔衮实在是受不了,才不得不起身打马而走。
而温体仁这边一听说多尔衮已经出发了,便又拖了半天后才慢慢吞吞地往蓟州城赶来。
可等到温体仁和杨嗣昌开着仪仗来到蓟州城时,却发现多尔衮等这个时候也没入城,且从一旁的小树林走了出来。
温体仁不由得对杨嗣昌说道:“这多尔衮敢情在野外露宿了一夜不成。”
而这时,走过来的多尔衮见温体仁等人的仪仗规模不是内阁大学士的规模,就不由得拉下脸来,赶上前来,问道:“敢问贵使官居何职?”
“礼部左侍郎温体仁!”
“中顺大夫,兵部武选司郎中杨嗣昌!”
温体仁和杨嗣昌的话刚说完,多尔衮身后的李永芳就大喝一声:“什么,就只派了两个三四品的官来,朱家小儿是什么意思!”
啪的一声!
杨嗣昌不知何时手里多了一长鞭,直接打在了李永芳的嘴上:“尔等本是大明羁縻之臣,吾皇乃尔等之共主,竟敢如此不敬,居然也敢来挡使臣,你们家可汗到底是什么意思,派了这样的人来和谈!”
李永芳没想到对面的明廷使臣会突然出手,气得忙要拔刀,而他身后的鞑子也跟着要拔刀。
倒是多尔衮喊了一声住手,笑道:“有句话得提前告诉二位使臣,我可汗已自立为帝,建国号为大清。”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