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呀呀呀,我的好大外甥哟,都说这外甥是姥姥家的狗,吃饱了就走,现在看起来是真的对呀,你说你都七八年了,还没倒出工夫去看你姨儿我呀,你家的破烂事儿也忒多了吧。(小说文学网)我在家就寻思呀,我要是再不来,可能就吃不下我白大外甥的点心果子了哟!”

    “哟哟,看你老人家说的,我可不是那样的人儿哟,你可是从小看我长大的,我是啥样人儿,你老人家还看不出来嘛,哈哈哈。”

    白老大听了三姨儿的话,知道是话里有话,得理不让人,心里有气,可表面得过得去,赶紧打哈哈吧。

    “快嘴儿”三婶儿感觉到了白老大的热情,也就不再话里有话,也就不再客气,脱鞋,上炕,盘腿,坐下,接烟,吸烟,一切都做得有鼻子有眼儿,有板有派。

    “那啥,大外甥呀,你三姨儿我今儿个来也不是图你的点心果子,你们家虎妞儿今年多大了呀?”

    “啊啊,三姨儿,你抽烟,你喝水。”

    三婶儿的话,白老大马上就听明白了,可是该拿着点儿还是要拿着点儿的,含含糊糊地说话,是最好的托词吧。

    “哟哟哟,我的大外甥呀,你就别心里明白装糊涂了,你三姨儿我今天来的目的你是知道的吧,哈哈哈。”

    “三姨儿呀,你的来意我是才明白,这俗话说,一家有女儿,百家问,你就明说吧,那个男方家到底是个啥样儿呀?”

    “哟哟哟,啧啧啧,我就说嘛,我的白大外甥是个伶俐人儿呀,这话一点就通哟。”

    “三姨儿呀,你说就快说吧,咱们娘俩儿还有什么遮遮掩掩的呀!“三姨儿的嘴巴子蹶得像个瓢把子,白老大也就实话实问了,毕竟庄户人家是以实换实的,再来虚的那一套,就有点儿太假了。

    白老大家也是老哈河边的普通人家,三间土坯房,东西两间是睡觉的屋子,中间是做饭的伙房,也就是厨房,“呱嗒板子”窗户和“呱嗒板子”门。

    白老大和他家里的住东屋,白虎妞儿长大后,就搬到西屋去住了,那算是闺房吧。

    小村习俗:“呱嗒板子”就是说相声时用的快板,因其发出“呱嗒”的声音,故称之。村子的门和窗都是分成两部分的那种,门是左右对开,窗子是上下对开,有风的天气又都会发出“呱嗒呱嗒”的声音,故称之。

    老哈河沿岸的农村还有一个习俗,就是以东方为尊,家里的最年长者是要住在东屋的。

    因为白老大的父母早就“没了”,自从父母去世后,白老大和他的家里的自然而然就要由西屋搬到东屋了。

    相比较而言,老哈河沿岸农村的东屋是一家子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空间和会客娱乐场所,家里最值钱儿抑或是最需要显摆和最值得显摆的好摆设是摆在东屋的。

    白老大家的东屋也是如此,靠南窗户的是一铺大火炕,靠北墙的是一对红漆大躺柜,红漆大躺柜上面摆着白瓷的主席像,掸瓶,帽盒等物件;靠东墙是被垛,垛着几套行李和枕头,蒙着一个喜鹊登梅的大炕单子。

    费目在农村生活过十多年,他知道,哪一家是过日子人家抑或是哪一家是不过日子人家,只要看看那大躺柜是否锃亮就知道了,只要看看那炕上的炕席就知道了。

    俗话说,过日子就是在过女人。

    女人是过日子的人,这个家就是过日子的人家。

    女人是过日子的女人,第一要素就是干净,过日子的女人只要一有工夫就拾掇屋子,把家里的家什擦得很干净。

    女人是不过日子的女人,第一要素就是懒,不过日子的女人只要一有工夫就会东家长西家短地去“拉老婆舌头”,很多男人们之间的矛盾也会因此产生。

    所以,过日子就是在过女人。

    白老大家的就是一个过日子的女人,他们家的红躺柜是锃亮的,炕席还能看出原色来,鸡有鸡的窝,鸭有鸭的舍,猪有猪的圈,井井有条的样子。

    家里的女人过日子,家里的男人就有面子,社员们也会高看他一眼,他也会腰板挺起来,说话有嗓子,有分量。

    白老大在村子里还是算上一个人物的。

    “哟哟,快上炕,三姨儿今儿怎么这样闲在呀,快炕里坐。我这就去烧水去,一会儿你喝茶。”

    白老大家的已心领神会了自己男人的眼神儿,连忙抄起一把扫炕的小条帚儿,划拉了两下炕头儿,请三姨儿炕头儿坐。

    小村习俗:过去,如果到老哈河畔农家做客,女主人会拿起条帚扫炕,并请客人上炕里坐,这是一种热情待客的表示,绝对没有用条帚赶客人走的意思。

    三姨儿也就不再说什么客套话了,蹶着屁股上了炕,盘腿儿坐在了炕头的主位上。

    装烟,递烟,点烟,上茶。

    白老大跟他家里的很是热情地忙乎了好一阵子,上炕,唠嗑儿。

    “那啥啊,妞子她妈,今天就别让三姨儿走了,你去炒俩菜,好不容易一趟儿就多待两天的吧。”

    扯东拉西地说了一阵子闲话,白老大见这位三姨儿没有走的意思,知道肯定有事儿要说,就打发家里的去准备伙食了。

    “快嘴儿”三婶儿走了半天的路,脚又就是小的,还真有些累了,连抽了两袋烟,这才感觉解了乏。

    “妞儿呢?”

    “啊,啊,在西屋躺着呀!”

    “闺女大了,心事儿重了,你说你们当家长的怎么也不帮忙张罗张罗呀!”

    “啊啊,张罗了,张罗了,怎么没张罗呀,可就是……唉,三姨儿呀,实话跟你说了吧,我这闺女呀,非得找个四十八顷的,你说说,上哪儿找那么合适的吧!她相中了人家,人家又相不中她,人家相中了她,她又不相中人家,就这么地耽误呀!”

    “多大了?”

    “都二十七了呀。”

    “是呀,是该找着,班儿对班的儿孩子都会打酱油了。”

    “谁说不是呀,唉!”

    白老大跟“快嘴儿”三婶儿说的话,白虎妞儿一个字儿没落下,都听到了。

    此时的她,正怀抱着枕头,瞅着房笆儿发呆,想着女儿的心事儿。

    “妞儿,可别整天躺着了,家里来人了,你来帮娘扒两棵葱吧!”

    白老大家的敲了两下西屋门,没有动静,把那门推开一条缝儿,探进头来,见女儿死人一样地躺在炕上,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把头缩回去,干活儿去了。

    过了好久,虎妞儿才从西屋踢里趿拉地走出来,走到东屋,跟三婶儿打了个招呼,走出来,默默地坐在灶坑儿,一边默默地帮娘烧着火,一边默默地帮娘扒着那葱。

    看着那葱被剥皮,露出了葱白,虎妞儿好想也变成那葱的样子,让男人剥了皮,露出白白的身子呀。

    一想到这里,虎妞儿突然把那整棵的葱白放到嘴里猛嚼起来,不知是辣的,还是恨的,还是怎么的,眼泪滚了下来。

    “妞儿,你怎么了,身子要是不舒服,还是上屋躺着吧,娘自己来就中呀!”

    白老大家的小心翼翼地看着女儿,小心翼翼地问。

    当娘的太明白女儿的心思了,当娘的也曾经是当娘的女儿哟。

    她一面和着面盆里的面,一边打量着坐在灶坑儿的女儿的一举一动,女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脱她的眼睛。

    虎妞儿听娘这么一说,把那剥好的葱放到锅台上的菜板子上,往灶门儿里填了两把棒子秸,站起身,回屋了。

    回到屋,继续上炕,继续抱着枕头,继续躺着,继续瞅着房笆,继续发呆,继续听东屋的大在跟“快嘴儿”三婶儿说话。

    “唉,三姨儿,大外甥把话说实了吧,咱们娘俩今儿就把话说透了吧,反正我们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妞儿就是那么一个情况了。”

    “是呀,妞儿是个好孩子,可就是年纪有点儿大了,活生生地耽误了呀!”

    “那,那四十八顷就没有跟妞儿年纪差不多了吗?只要不是秃子、哑巴和瞎子就中,家里过得去就中呀!”

    白老大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快嘴儿”三婶儿心里暗喜,要的就是这个劲儿,等你拿不住劲儿的时候,这事儿就算成了。

    她偷偷地摸摸放在贴身口袋里的那十块钱儿,这事儿算是妥妥的了,没白跑一趟呀,也算是对得起男方家了。

    “这,这,你让我想想,想想呀。”

    心里有了谱儿,可还是要抻抻的,三婶儿连自己都佩服自己了,太聪明了,太损了。

    “三姨儿呀,你老人家就费费心,好好掂量掂量吧,好好想吧。”

    “中,中,大外甥你别急,让我好好给闺女盘算盘算!啊呀,有了,有一个,可就是怕你们老白家眼眶子高呀,也不知道妞儿是个啥意思呀。”

    “哎哟,我的好三姨儿哟,你就别跟大外甥卖关子了哟,你老人家就只管说,说完了咱们再核计嘛!”

    “那,那,那我可说了呀!你过来,三姨儿先悄默声儿地跟你说说,你把耳朵依来……”

    “快嘴儿”三婶儿见火候已到了,该揭锅盖儿了,就趴在白老大的耳朵边上说了一个人的名字。

    “是他呀,这个,这个……”

    一时间,白老大真的有点儿为难了。

章节目录

废目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四十八顷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七十八节 白虎妞儿的婚事儿-废钼丝价格最新行情上海,废目,十月阅读并收藏废目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