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不知道的事儿(1)——关于两个汉字。-大宋少年志2什么时候出
可能你不知道的事儿(1)——关于两个汉字。-大宋少年志2什么时候出-调教大宋-十月阅读
调教大宋
作者:苍山月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昨夜许了一个愿,却是要还的。
一直到凌晨四点才睡着,苦思既然是讲史,还得是有意思,让大伙儿看得下去的历史,那么要从哪里开始呢?
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从最基本的“人”开始。
细说一点儿就是“男人和女人”。
再细一点儿
好吧,男人就是个点缀,女人才是重点。
下一篇也专讲女人。再下一篇还专讲女人的那些风流。
你们这些龌龊的男人,一定是喜欢看的。
之后,咱们再徐徐展开,看尽宋世风情,可好?
(第一篇,还是自己来吧。)
其实我也不是把男人女人都说全了,只是想说两个字代表下的一部分男女。
第一个字:“士”
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上是这么说的: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凡士之属皆从士。
说白了,许慎认为“士”是会意字,意思就是从一到十善于办事的人。在书中《国士无双》那一章,作者也是引用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来忽悠皇帝和大臣,同时也忽悠了大伙儿
好吧,我坦白,其实我是违心的。苍山更倾向于另一种解说。
“士”在甲骨文、金文,也就是原始象形文字的书写上,只要一搭眼儿,你就知道孔子和许慎肯定在胡说了。因为那很明显士是象形字,就是一把兵器“钺”的形状。
“钺”,是用青铜或铁制成,样子有点样比较大的斧子,所谓“斧钺”就是这个玩意儿。
因此士的本义是使用斧钺的战士,引伸为男子的美称。
当然了,孔圣也好,字圣许慎也罢,都是文人,把最古代最重要的一个阶级的代名词,拉到文人这一边,无厚非。
你可以全信《说文》,也可以认同另一部分史家之言。
近代文字学家吴承仕先生有另一种解法:他认为“士”就像一棵禾苗插在大地上,男人最原始的事就是耕作,盖耕作始于立苗,所谓插物地中也。而将士作为负责耕作的男子的美称,也有其中道理。
好了,下面说有意思的吧。(以下文字,节选自《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最中国的汉字》)
在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以下分卿、大夫、士三个级别,再往下才是庶民。
古书中常常可见卿大夫、大夫士等称谓,这是非常严格的等级,绝对不能混淆。因此,后世经常说的“大夫士”直到战国中期以后,随着官僚阶级的兴起,表示等级的“大夫”逐渐被“士人”阶层所超越,才慢慢有了士大夫。
(所以,什么时候称大夫士,什么时候称士大夫记住了啊这是知识点!!)
说正事儿。
士阶层和卿、大夫一样,也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称上士、中士、下士。不过,天子之士独称“元士”。
元者“善之长也”,是受天子爵命之士,不能混同于诸侯之士。
此外,还有秀士(德行才艺出众的人)、
选士(德业有成者)、
俊士(先入太学者)、
造士(学业既成者)、再括弧(记住了啊可不是会制造某某东西的工匠,这是知识点!)
进士(可进受爵禄者)等诸多名目。
有趣的是,现在的社交场合称女人为“女士”,很多人都误以为是从西方礼仪而来,其实不然。
(知识点又来了!)
《诗经》里早就出来了这个称谓,甩西方不知道多少年。
《诗经。既醉》:其仆维何,(li,2声)尔女士。
意思是:侍奉的人怎么样?赐予你德行美好的女子为伴侣。孔颖达解释说:“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也就是有士人操行的女姓称作女士,跟今天没啥区别。
还有“绅士”一词,也多误以为来自西方礼仪,其实也不然。
“绅”是士阶层系在衣服外面的,又大大长的带子。用大带子束腰,其余的部分垂下来作为装饰,这种服饰称之为“绅”。
而且
(知识点又来了,拿小本儿记上!)
而且绅的长短在等级缺点中有着严格的限制。
《礼记》规定: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苍山一直觉得这里面说的是古制小尺,不然,大尺和现在的市尺差不多,三尺一米长特么个儿矮点都容易绊个跟头!)
总之,士的绅长三尺,官吏的绅长二尺五。
这里要解释一下,之所以士人要束绅,是要求他们恭敬谨慎,像绅一样自我约束。
(有点形势主义根源的味道。)
后世就把这个阶层称为“绅士”
好了,士字说完了,男人也就过去了。
开始说女人。
“士”是男人群体的一部分,那女人群体,又说哪一部分呢?
也挑了一个“丫”
准确的说,就是“丫鬟”
这个没有“士”那么多的知识点,只是“丫鬟”一词,在宋以前,不是侍女的称呼!!
说重点。
好吧,苍山得承认,我手里的《说文解字》是精粹版的
没找着“丫”字(苦瓜脸)
字圣许慎的原稿《说文》收录了9000多个字,老子嫌它看着脑袋疼,只买了一本儿精粹版用来装逼。
结果,特么真是精粹啊
一共就200多个字儿大窘!
不闹了,《说文》找不着,可以从别的地方找。
(以下文字还是节选自许晖所著的《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许先生是大学文家,应该不会怪罪我这样的俗人把他的文字广而告之,当然,要是真有版权问题,好在离的比较近,都住大理。可以当面洽谈,苍山愿以清茶一壶,全当版费)
《广韵》上解释为:丫,像物开之形。
《集韵》:物之歧头者。
就是树木或物体的分叉。
在宋以前,丫鬟从来没有被当作婢女的代称。
丫鬟本来写作“鸦鬟”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李白有诗《酬张司马赠墨》: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
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
今日赠余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
王绮注:双鸦鬟,谓头上双髻,色黑如鸦也。
头上双髻很像丫的形状,因此写作丫鬟。又因为是头上的发式,故又称丫头。
刘禹锡《寄赠小樊》: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良簪翠翘。”
这是对青春少女的美称,没有任何贬义成分。
李商隐写有五首名为《柳枝》的诗,诗前有一篇很长的序,也出现了丫鬟一词,指的是还没有嫁人的少女。
(说句题外话,《柳枝》五首很有意思。
说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当然,也是婉约派大龙头,李商隐自己“聊骚”惹出来的故事
话说,洛阳有一个十七岁的小美人儿柳枝,有一次偶然品质到邻居李让山吟诵堂弟李高陷的诗作《燕台诗》,立时文艺女青年的劲头就上来了,顿时为之倾倒,惊问李让山这是谁写的诗。
李让山据实以告,文艺女青年一听那郎君叫李商隐,伸手扯断了一根衣带(劲儿够大的),央求李让山转赠李商隐乞诗。
什么诗?当然不是五首《柳枝》,到底是什么诗古籍未载,无从考证。要是这么就出来五首《柳枝》,那故事也就不会号称凄美了。
反正李商隐也是个闷骚男,一听这事儿,第二天就跑堂哥家里去了,在李让山家的小巷子里只见
“柳枝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
反正勾的闷骚李不要不要的。
而且柳枝又说了,三天后要去河边洗裙子,问闷骚李要不要一起去?
哦靠!!
这都多露骨了?本着有妞儿不泡是-丝的原则,立时答应下来。这事要是成了,两人不说成连理之好,也得发生点妙不可言之趣。
谁想,李商隐是个大嘴巴,回去之后和自己那帮狐朋狗友好顿吹嘘,然后
然后就没然后了。
要不怎么说是狐朋狗友呢?没一个好东西,竟偷走了闷骚李的行李,先跑到长安去了。
没了行李、银钱,连觉都睡不成,还泡个屁的妞?
结果,闷骚李成了-丝李,连招呼都没打,就去追赶朋友,就此错过了与柳枝姑娘的“妙不可言之趣”。
后来,李让山赶到长安城告知李商隐,柳枝姑娘被东部某地的封疆大吏娶走了。
这回李后悔了
一连写了五首诗,纪念这段无疾而终的约炮事件。
之所以说凄美,是因为后来有人考证,柳枝因为和李有约在先,执意不从封疆大吏,后被卖到湖楚之地当了烟花女子。李商隐还曾两次去江浙一带寻方,最终无果。
言归正传。
宋人王洋为自己的计所作的注解中说
(不怎么出名,估计水平有限,写出来的东西怕人看不懂,还得加个名词解释。)再括弧(戏言)。
他在注解中说:“吴楚之人,谓婢女为丫头。”因此丫头,丫鬟从宋朝开始就成为了婢女的代称,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好了,这两个字说完了,希望你们喜欢。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一直到凌晨四点才睡着,苦思既然是讲史,还得是有意思,让大伙儿看得下去的历史,那么要从哪里开始呢?
思前想后,还是决定从最基本的“人”开始。
细说一点儿就是“男人和女人”。
再细一点儿
好吧,男人就是个点缀,女人才是重点。
下一篇也专讲女人。再下一篇还专讲女人的那些风流。
你们这些龌龊的男人,一定是喜欢看的。
之后,咱们再徐徐展开,看尽宋世风情,可好?
(第一篇,还是自己来吧。)
其实我也不是把男人女人都说全了,只是想说两个字代表下的一部分男女。
第一个字:“士”
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上是这么说的: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从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凡士之属皆从士。
说白了,许慎认为“士”是会意字,意思就是从一到十善于办事的人。在书中《国士无双》那一章,作者也是引用的《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来忽悠皇帝和大臣,同时也忽悠了大伙儿
好吧,我坦白,其实我是违心的。苍山更倾向于另一种解说。
“士”在甲骨文、金文,也就是原始象形文字的书写上,只要一搭眼儿,你就知道孔子和许慎肯定在胡说了。因为那很明显士是象形字,就是一把兵器“钺”的形状。
“钺”,是用青铜或铁制成,样子有点样比较大的斧子,所谓“斧钺”就是这个玩意儿。
因此士的本义是使用斧钺的战士,引伸为男子的美称。
当然了,孔圣也好,字圣许慎也罢,都是文人,把最古代最重要的一个阶级的代名词,拉到文人这一边,无厚非。
你可以全信《说文》,也可以认同另一部分史家之言。
近代文字学家吴承仕先生有另一种解法:他认为“士”就像一棵禾苗插在大地上,男人最原始的事就是耕作,盖耕作始于立苗,所谓插物地中也。而将士作为负责耕作的男子的美称,也有其中道理。
好了,下面说有意思的吧。(以下文字,节选自《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你不可不知的100个最中国的汉字》)
在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以下分卿、大夫、士三个级别,再往下才是庶民。
古书中常常可见卿大夫、大夫士等称谓,这是非常严格的等级,绝对不能混淆。因此,后世经常说的“大夫士”直到战国中期以后,随着官僚阶级的兴起,表示等级的“大夫”逐渐被“士人”阶层所超越,才慢慢有了士大夫。
(所以,什么时候称大夫士,什么时候称士大夫记住了啊这是知识点!!)
说正事儿。
士阶层和卿、大夫一样,也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称上士、中士、下士。不过,天子之士独称“元士”。
元者“善之长也”,是受天子爵命之士,不能混同于诸侯之士。
此外,还有秀士(德行才艺出众的人)、
选士(德业有成者)、
俊士(先入太学者)、
造士(学业既成者)、再括弧(记住了啊可不是会制造某某东西的工匠,这是知识点!)
进士(可进受爵禄者)等诸多名目。
有趣的是,现在的社交场合称女人为“女士”,很多人都误以为是从西方礼仪而来,其实不然。
(知识点又来了!)
《诗经》里早就出来了这个称谓,甩西方不知道多少年。
《诗经。既醉》:其仆维何,(li,2声)尔女士。
意思是:侍奉的人怎么样?赐予你德行美好的女子为伴侣。孔颖达解释说:“女士,谓女而有士行者。”也就是有士人操行的女姓称作女士,跟今天没啥区别。
还有“绅士”一词,也多误以为来自西方礼仪,其实也不然。
“绅”是士阶层系在衣服外面的,又大大长的带子。用大带子束腰,其余的部分垂下来作为装饰,这种服饰称之为“绅”。
而且
(知识点又来了,拿小本儿记上!)
而且绅的长短在等级缺点中有着严格的限制。
《礼记》规定: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苍山一直觉得这里面说的是古制小尺,不然,大尺和现在的市尺差不多,三尺一米长特么个儿矮点都容易绊个跟头!)
总之,士的绅长三尺,官吏的绅长二尺五。
这里要解释一下,之所以士人要束绅,是要求他们恭敬谨慎,像绅一样自我约束。
(有点形势主义根源的味道。)
后世就把这个阶层称为“绅士”
好了,士字说完了,男人也就过去了。
开始说女人。
“士”是男人群体的一部分,那女人群体,又说哪一部分呢?
也挑了一个“丫”
准确的说,就是“丫鬟”
这个没有“士”那么多的知识点,只是“丫鬟”一词,在宋以前,不是侍女的称呼!!
说重点。
好吧,苍山得承认,我手里的《说文解字》是精粹版的
没找着“丫”字(苦瓜脸)
字圣许慎的原稿《说文》收录了9000多个字,老子嫌它看着脑袋疼,只买了一本儿精粹版用来装逼。
结果,特么真是精粹啊
一共就200多个字儿大窘!
不闹了,《说文》找不着,可以从别的地方找。
(以下文字还是节选自许晖所著的《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许先生是大学文家,应该不会怪罪我这样的俗人把他的文字广而告之,当然,要是真有版权问题,好在离的比较近,都住大理。可以当面洽谈,苍山愿以清茶一壶,全当版费)
《广韵》上解释为:丫,像物开之形。
《集韵》:物之歧头者。
就是树木或物体的分叉。
在宋以前,丫鬟从来没有被当作婢女的代称。
丫鬟本来写作“鸦鬟”是古代女子的一种发式,李白有诗《酬张司马赠墨》:
上党碧松烟,夷陵丹砂末。
兰麝凝珍墨,精光乃堪掇。
黄头奴子双鸦鬟,锦囊养之怀袖间。
今日赠余兰亭去,兴来洒笔会稽山。
王绮注:双鸦鬟,谓头上双髻,色黑如鸦也。
头上双髻很像丫的形状,因此写作丫鬟。又因为是头上的发式,故又称丫头。
刘禹锡《寄赠小樊》: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丫头小儿荡画桨,长袂女良簪翠翘。”
这是对青春少女的美称,没有任何贬义成分。
李商隐写有五首名为《柳枝》的诗,诗前有一篇很长的序,也出现了丫鬟一词,指的是还没有嫁人的少女。
(说句题外话,《柳枝》五首很有意思。
说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当然,也是婉约派大龙头,李商隐自己“聊骚”惹出来的故事
话说,洛阳有一个十七岁的小美人儿柳枝,有一次偶然品质到邻居李让山吟诵堂弟李高陷的诗作《燕台诗》,立时文艺女青年的劲头就上来了,顿时为之倾倒,惊问李让山这是谁写的诗。
李让山据实以告,文艺女青年一听那郎君叫李商隐,伸手扯断了一根衣带(劲儿够大的),央求李让山转赠李商隐乞诗。
什么诗?当然不是五首《柳枝》,到底是什么诗古籍未载,无从考证。要是这么就出来五首《柳枝》,那故事也就不会号称凄美了。
反正李商隐也是个闷骚男,一听这事儿,第二天就跑堂哥家里去了,在李让山家的小巷子里只见
“柳枝毕妆,抱立扇下,风障一袖。”
反正勾的闷骚李不要不要的。
而且柳枝又说了,三天后要去河边洗裙子,问闷骚李要不要一起去?
哦靠!!
这都多露骨了?本着有妞儿不泡是-丝的原则,立时答应下来。这事要是成了,两人不说成连理之好,也得发生点妙不可言之趣。
谁想,李商隐是个大嘴巴,回去之后和自己那帮狐朋狗友好顿吹嘘,然后
然后就没然后了。
要不怎么说是狐朋狗友呢?没一个好东西,竟偷走了闷骚李的行李,先跑到长安去了。
没了行李、银钱,连觉都睡不成,还泡个屁的妞?
结果,闷骚李成了-丝李,连招呼都没打,就去追赶朋友,就此错过了与柳枝姑娘的“妙不可言之趣”。
后来,李让山赶到长安城告知李商隐,柳枝姑娘被东部某地的封疆大吏娶走了。
这回李后悔了
一连写了五首诗,纪念这段无疾而终的约炮事件。
之所以说凄美,是因为后来有人考证,柳枝因为和李有约在先,执意不从封疆大吏,后被卖到湖楚之地当了烟花女子。李商隐还曾两次去江浙一带寻方,最终无果。
言归正传。
宋人王洋为自己的计所作的注解中说
(不怎么出名,估计水平有限,写出来的东西怕人看不懂,还得加个名词解释。)再括弧(戏言)。
他在注解中说:“吴楚之人,谓婢女为丫头。”因此丫头,丫鬟从宋朝开始就成为了婢女的代称,一直沿用到民国时期。
好了,这两个字说完了,希望你们喜欢。
完美破防盗章节,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云+来+阁),各种小说任你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