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廷此时应该已经有点后悔了,他们也没想到这些商人会有如此大的能量,更没想到一言不合就开打,还能用钱买来这么多兵马。这些事情他们以前都没听说过,当然也不会想到,这就是见识的问题了。

    不管是什么问题吧,事情到了这一步,连谈都没法谈了,谁先服软谁就没底气呗,必须要打一仗看看互相之间的力量对比,然后再琢磨谈判的事情。于是从一二五一年上半年开始,南北就开始对峙,北方的朝廷玩了命的把当初北伐的军队往调,南边的海峡公司国则是拼了老命的从海外雇佣更多的军队,慢慢向北扩张。一场几万人对几万人的大战迫在眉睫,一触即发。

    这时候还有一个对战局起决定性因素的国家却一直没出声,既没说要支持大宋朝廷,也没说要支持海峡公司国。金河帝国从一二五零年底开始,就一直处于对外沉默状态。

    不过这种沉默只是表象,外人看不出来,但是帝国内部却也是一片风声鹤唳。泊蛟领导的政府不想让帝国直接参与大宋内乱,他的意思是继续充当调停者,逼着大宋朝廷收那些不太靠谱的政令,然后让商人们也退一步,大家坐在一起好好谈。最终结果很可能就是自治城市再多几个,朝廷再找个背黑锅的,把当初撕毁约定的事情抹过去就算了。

    这种思路很符合洪涛的一贯作风,文南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觉得改变大宋不一定非要流血打仗,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用不了几十年,大宋朝廷就没什么用了。到处都自治了,大宋的政体自然就会改变,而且是和平转变,形成一个类似联邦的模式。到底要不要皇帝这个东西,到时候再说。

    可是这种决议一出台,立马就引起了在野党的不满,他们在议会里也有议员,只不过并不占多数,但是已经有了发言权。青年党在议会里提出了对现任政府的不信任案,说白了就是要把泊蛟领导的政府赶下台,提前一年半进行选举,起因就是大宋的政局突变。

    其实在大宋朝廷刚刚决定要迁都、征调商船的时候,国防部里就有人提出了大宋恐怕要内乱的猜测,也赢得了很多军官的支持。

    青年党的主要力量就是政府中下层官员和大部分青年军官,于是这件事儿就被他们提到了政府工作会议上,要求帝国政府早作准备,趁着大宋内乱的机会,一举拿下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然后从殖民地大量调集军队,开始向北推进,最少也要打到长江一线,并且就此占据不走了,和大宋朝廷划江而治。

    用他们的话说,土地这么富饶、人民如此勤劳的地方,给大宋朝廷统治真是白瞎了,不如帝国自己管理。有了这几千万人民,用不了十年,从日本到马六甲海峡西口的地盘,就都是帝国的了。再过十年,连印度半岛都是帝国的。

    然后大军一路北上,直到洪皇帝说的终年积雪不化的海边为止,什么蒙古、大宋、高丽、真腊、日本,这片大陆和大陆下面的海洋,都将是帝国的版图。他们要为帝国开创第二次辉煌,成绩还得比开国皇帝强,因为洪皇帝从小就告诉他们,超不过老师的学生,都是笨蛋!

    这种论调在帝国政府和议会中不乏支持者,谁不想在自己的参与下见证一个大帝国的兴盛,这是要被写在史上的,金河帝国的史!而且最重要的是,帝国皇帝也明确表态了,他也希望超过自己的老爹,当一个为帝国开疆拓土的皇帝。不希望整天被拿来和自己亲爹相比,然后自行惭愧。

    理想这个玩意吧,有时候会让人充满动力,有时候却也让人更加盲目。金河帝国自从三国海战之后和平了十多年,那些二代、三代们是听着老皇帝如何带领十几艘战舰与敌人几百艘战舰拼杀,最终换取了和平的故事长大的。他们从小也被老师无数次的灌输和平是靠大炮换来的思想、

    现在他们觉得,帝国身边不能总待着一个虎视眈眈的大国,这样对帝国不安全,如果能趁着对方虚弱把这个大国吃掉,哪怕只是咬下来一大块呢,对帝国也只有好处没坏处。至于说大宋和帝国之间的关系,这些年轻一代根本不会去考虑,他们只知道自己是帝国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祖辈的故事。再说了,他们的祖辈也不全来自大宋,数量连五分之一都占不到,更谈不上对大宋会有什么感情。

    这时候金河帝国内部和洪涛打天下建立国家的那批人除了老死、病死的,真正能在政治中心里任职的已经没多少了。像泊蛟、孔沛、文南、慈器、黄涛、黄沙、栗娘都已经算最老的人,大部分官员都是三十出头的金河湾二代,军队里还有很多金河帝国三代。

    在这种环境下,又没有洪涛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出来说句话可以服众,再加上皇帝过早表态,立刻就让泊蛟政府陷入了被动。越来越多的人觉得是该换一换政府了,这个政府好像有点软弱,不符合金河帝国未来的发展趋势。甚至在保皇党内部都有了分歧,很多人认为泊蛟过于保守,过于平庸。

    于是泊蛟这位帝国第二任总理不得不主动辞职,别等着人家把自己赶下台了。跟着他一起辞职的还有文南,这两位是洪涛的得意门生,他们到下台为止,依旧不认为自己错了。但是没办法,大多数人都认为他们错了,在洪涛建立的这种规则下,那就是错了。

    泊蛟因为有泊家撑着,辞去了总理职务,立刻就得到了一个麻逸城市长的职位。可是文南却没人愿意用了,新政府里容不下他这个老和大家唱反调的人,他也没有背后的家族势力可以斡旋,只好去了卡兰巴港的帝国大学,继续当他的老师。

    孔沛没辞职,但国防部长肯定当不了了,变成了副部长,原来他的下属成了他的顶头上司。这个结果对于孔沛来讲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他和文南一样没有家族势力撑腰,但是他比文南更实际,懂得该低头的时候只能低头的道理。而且他也并不太反对攻占大宋的主张,如果可能,他想一直打到山东半岛去。那里是他的老家,让大宋朝廷占着,不如让帝国占领。反正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宋人,只是个北地汉人而已,没必要替大宋朝庭惋惜。

    黄氏兄妹和栗娘、武大郎、高小锤都留任了,他们都是专业性质比较强的职位,别人还真不敢说能比他们干得好。慈器这个万人不待见的臭狗屎,自打替洪涛背黑锅之后,不光没倒霉,还成了帝国官员的表率。这次他也没辞职,而且还升官了,当上了监察部的部长,原来的监察部长伊一当选为第三任帝国总理。

    洪涛猜的一点没错,伊一在这件事儿里又是幕后主使者,而是还是最终的最大受益者。这个第一届航海学校毕业生并不是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也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他和他那群志同道合者只是在实现他们的理想。

    当初在慈禧手下的时候,伊一就是航海学校毕业生中升官最快的。他由于职务之便,知道的事情也多,慢慢就成了这群毕业生里的领军人物。后来他当了监察部长,理所当然的继续当这个领军人物,而那群毕业生也都进入了帝国政府和帝国海军任职。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职务越来越高,可是理想并没变,就是要把帝国建设成为一个巨大的国家。有海洋的地方就该有皇家海军,就该归入帝国版图,就像当年洪涛给他们上课时候说的,帝国的国境线就在海军大炮的最远射程上。

    他们也确实在为这个理想而奋斗,而且是百折不挠,即使他们的校长洪皇帝反对,他们也认为是一种考验,目标依旧不变。不光不变,还更清晰了,第一步就是北面的大宋。

    这倒不是他们天生仇恨大宋,只是因为地理位置的缘故。吕宋岛南面全是荒岛,一个比一个荒凉,也就文莱港和爪洼岛上还有点人,基础太差。西面倒是有一片大陆,可是中间隔着南海,距离有点太远。那边的条件也好不到哪儿去,山地、雨林居多,除了港口之外,也不适合做为建立大城市的基础。东边更别提了,全是大海。

    只有北面的大宋距离不远,经济发达、道路交通、城市建设都比其它地方好太多,还有金河帝国最需要的人口,不想侵略都不是合格的洪皇帝学生。

    其实从道理上讲,这些年轻人的选择真没错。如果金河帝国能占据大宋,对国力来讲将是一个质的飞跃,马上就变成这时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有了金河帝国的制度和科技,再加上大宋的人口和土地,真是谁也挡不住了。

    (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

南宋不咳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第十个名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25章 后浪推前浪-南宋不咳嗽txt精校版,南宋不咳嗽,十月阅读并收藏南宋不咳嗽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