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日,部队家属院儿——



    余秀民借了一辆吉普车,停在家属院儿。



    刘妮儿听着动静儿,兴冲冲地喊儿子进来搬东西。



    余秀民进屋,看见两个大大的胶丝袋子,还有一地大包小包,震惊:“这都装得什么啊?”



    刘妮儿解释:“娃他们的行李,我的行李,家属院儿送我的东西。还有亲家公亲家母给你姐你兄弟一家买的礼物。”



    她说到这儿,对着余秀民就开始夸林清爹妈:“瞅瞅你老丈人老丈母娘,给老家人儿买这老多东西,要不说是文化人儿呢,多讲究。”



    满头黑丝的林清妈:“……”



    丈母娘就丈母娘,为啥要加“老”,好话也让人听着难受。



    林清爹儒雅地笑笑:“应该的,这是礼数。”



    余秀民领情,“谢谢爸妈。”



    随即,大手拽着两个袋角,一使力,手臂的肌肉鼓起。



    刘妮儿顺手托了下,帮他扛在后背上,又支使俩孙女拎小的,自个儿也提起俩网兜。



    林清爹想伸手帮忙拎。



    “不用动!亲家你们不用动!”



    林清爹教她一嗓子吼得停住。



    刘妮儿双手都没空,胳膊还伸出来拦,噼里啪啦地说:“死啦沉的,你们是文化人儿,拿不动,勒得手疼,让秀民拿,秀民有劲儿。”



    林清爹不好跟她撕扯,只能退开。



    余秀民又进来,刘妮儿顺手把网兜塞给他,网兜里有盆有搪瓷缸子有暖水瓶……一晃荡叮叮当当响。



    她这架势,快赶上搬家了。



    刘妮儿丝毫不觉啥,老脸笑开,对林清爹妈说:“大伙儿太热情了,落下谁都不好,只能都带着。”



    林清爹妈扯了扯嘴角,心里再觉得夸张,也不能当着女婿面儿说啥。



    倒是余秀民没顾忌,进出几趟,无奈:“妈,这么多东西,你们能拿动吗?”



    刘妮儿胸有成竹,“我背下火车,就让你姐夫扛着。”



    余秀民:“……那也扛不下啊。”



    “新山家赵瑞不也在呢吗?我老太太回去,他还能不露面儿?”刘妮儿转头又冲林清爹妈笑呵呵地说,“赵柯不是带领大队挖渠防涝吗?得的俩工农兵大学的名额,她自个儿没去,这不,一个换她爹去医院进修,另一个送我这侄孙子去大学了,对,就是他,知道我回去,肯定来火车站接我。”



    林清爹妈:“……”



    已经知道了,你外孙女出息,吹起来还没完了。



    余秀民则是知道亲妈装好了的东西不可能甩出去,默默地继续搬。



    这期间,林清紧紧抱着儿子余岳不撒手,满脸的舍不得,一点儿别的心思都升不起来。



    刘妮儿瞅她一眼,没当回事儿,反正要走了,抱去吧。



    东西都装好,刘妮儿他们移步到外头,家属院儿不少人来送行。



    大家一撮一撮儿的。



    余岁余欢的朋友们围着她俩。



    余岳的同学也有来,余岳奋力挣脱亲妈的怀抱,奔向他的同学们。



    林清忍不住啐了一句:“没良心的。”



    刘妮儿交际广阔,几乎整个家属院儿没有说不上话的,就是关系好孬远近的差别。



    大多数从乡下来的老太太和媳妇儿都很舍不得刘妮儿。



    “妮儿,你也舍得俺们。”



    “婶儿,你走了,我们都没地儿去说话了。”



    “你还回不回来了?”



    刘妮儿还是那爽朗的样子,挨个安慰她们。



    余秀民在旁边儿等了一会儿,才出声:“妈,得去火车站了。”



    吉普车坐不下太多人,只能余秀民和林清送他们上火车。



    临开车前,刘妮儿从车窗伸出头,冲着亲家夫妻以及家属院儿的一群干部娘干部媳妇儿大力挥手,热情邀请:“啥时候有空,上俺们大队做客啊,俺们那儿老好了,我招待你们,随便儿造,可劲儿造。”



    林清爹妈干笑,谁要去可劲儿造,顶多就是看外孙。



    吉普车开走,一并带走了刘妮儿脸上“诶呀妈呀,可算要离开这破地方”的笑容。



    留下的人:“……”



    笑得也忒灿烂了点儿,能不能有点儿离愁别绪。



    去火车站的一路上,林清再次搂上儿子,泪洒吉普车。



    姐妹俩早就习惯她的区别对待,余岁绷着脸,余欢失落,好在,余秀民并不偏心儿子,对两个女儿温声叮嘱。



    “你们听奶奶的话,多跟你们表姐学学,好好读书。”



    “奶奶家老房子是有点儿旧,不过赵村儿大队要盖砖房,很快你们就可以住新房了。”



    “到时候我肯定要请假,带你妈回去看看新的赵村儿大队。”



    “放寒假,爹给你们买火车票回来过年……”



    刘妮儿也不断描述着赵村儿大队的娃娃们都玩儿些什么,不断提到赵柯小时候怎么带着村里的孩子们翻出花样儿地玩儿。



    没本事的人,怎么撒欢儿的玩儿,别人都觉得不务正业。



    可有本事的人,她的玩闹都带着些光环滤镜。



    余欢对没见过面的表姐崇拜又向往,余岁看似不关注,实则耳朵也在悄悄听,连在妈妈怀里的余岳都一个劲儿地探头想要听得更仔细点儿。



    林清又哭又气,“白疼你了。”



    一行人到火车站,挤挤攘攘的人群,全家人都背上了刘妮儿整理的包裹,费劲地挤进站台。



    那一段路太过艰难,林清狼狈的没心情不舍。



    林清收拾形象的功夫,火车鸣笛,进站。



    他们又扛起包裹挤火车。



    余秀民买的卧铺票,单间,人少很多,但他们的包裹太多,还是造成了堵塞,好不容易才挪到四个人那间卧铺。



    东西摆进去,完全没有下脚的地方。



    随着发车时间越来越近,林清也顾不上形象了,把个孩子全搂怀里。



    余秀民看着狭小的地面叹气:“妈你好像不打算再回来了。”



    刘妮儿美滋滋地倒腾东西,“这回我不打算走了,就老死在赵村儿大队。”



    余秀民不能听这话,“妈,说什么死不死的。”



    刘妮儿想得开,“我可是杀过两个鬼子的妇女队长,赵村儿大队那就是我的功勋地,我死在那儿光荣。”



    以她爱炫耀的性子,这种还能给余秀民加码的光荣事迹,当然是早就传遍家属院儿,连余秀民的领导下属都听说了。



    余岳最爱听这些打仗的事儿,在亲妈和姐姐们中间,躁动不已,扭头去问:“奶!能带我去你杀鬼子的地方看吗?”



    刘妮儿满口答应:“那有啥的,带你们去。”



    糊弄孩子还不容易,反正经历过的人,多数都作古了,还不是她指哪儿是哪儿。



    林清平时舍不得动儿子一根手指头,实在控制不住了,拍了他一下,“白眼狼。”



    火车乘务员来催促送站的人下车。



    余岳掰开她的手臂,催促:“妈今天咋总骂我,你快走吧。”



    他早就惦记上铺了,一得了自由,蹭地蹿到梯子上,猴子一样往上爬。



    林清气得想翻白眼又憋住。



    火车又鸣笛了,余秀民揽着林清的肩,“走吧,再不下被带走了。”



    林清靠在他肩头流眼泪,一步回头地下了火车。



    个孩子从小就长在部队附近,一开始在周边的县城,后来搬到家属院儿。



    余岁和余欢都没出过远门,余岳很小的时候跟着母亲去过外祖父外祖母家,但早没印象了。



    余岁捧着本书埋头看,好像什么都不关心;



    余欢有些忐忑,有些期待,有些眼眶泛湿;



    余岳则是乍一离家,还没回过味儿来,啥都新奇,车一起动就趴在车窗边儿上往外看。



    刘妮儿面带笑容地看着,也不去管他们。



    半个多小时后,余岳就没兴趣了,拉开车厢门向外试探。



    刘妮儿道:“火车上有拐子,靠站的时候会把你带下车,卖到山沟沟里。”



    “刷——”



    门咣地关上。



    余岳只能再次车厢内上蹿下跳地玩闹。



    他一个人玩儿没意思,就欠欠儿地撩闲。



    余岁嫌他烦,冷着脸不搭理他。



    老二余欢被他打疼了,也只是害怕地看着他,甚至不敢躲。



    还是刘妮儿看着不像话,薅过余岳,按在她的床铺上,“别欺负你姐姐。”



    余岳不听,还要过去找姐姐“玩儿”。



    刘妮儿不让,他就耍起脾气,“你管不着!管不着管不着!”



    他爱咋闹咋闹,不去折腾他姐就行。



    刘妮儿对余欢说:“小欢,你上我上铺躺着吧。”



    余欢小心地瞥弟弟,贴着小桌挪向奶奶。



    “不行!”余岳不准,又伸手去扒拉她。



    余欢吓得不敢动。



    余岁忍不了,书啪叽一摔,一脚踹过去。



    余岳跌坐在包裹上,懵了一瞬,“你打我?!”扑上去捶她。



    余岁到底大他好几岁,轻而易举地镇压他。



    余岳趴在床铺上,被按着头,哇哇大哭。



    短短几秒钟,拥挤的车厢里经历了一场鸡蛋碰石头般的压倒性对抗战,以战败方痛哭流涕喊“妈妈”告终。



    “诶呦,我滴个神啊……”



    刘妮儿血压上升,上前分开姐弟俩,气不过,还在余岳的屁股上重重地拍了几下,“让你欺负你二姐。”



    她没骂大孙女对弟弟动手,只是说她:“书快捡起来,多金贵的玩意儿,下回不行往地上扔。”



    余岁缓缓退开。



    余岳眼睛鬼溜溜地转,猛地跳起来,向她反扑。



    余岁后脑勺好像长了眼睛,拽着他的手,给了他一个过肩摔。



    余岳躺在包裹上,不起来了,使劲儿地扑腾、哭闹,“奶!你揍她!你揍死她!”



    刘妮儿抽抽嘴角,看着大孙女,“岁啊,你还会这个呐……”



    奶奶还是没骂她……



    余岁微微垂头,低声道:“在学校学得。”



    她早就想揍余岳了,在家为啥不敢,因为知道妈妈必定不会向着她。



    奶奶会维护他们,但她不知道,是不是像别人家那样,为了跟儿媳妇别苗头。



    现在看,好像不是,奶奶真的不会惯着余岳……



    余岁就像是獠牙还没长好的小豹子,警惕地探出头,试探奶奶的态度。



    刘妮儿挺喜欢,“挺好挺好,你看书吧。”



    余岁点头,捡起书重新坐下。



    刘妮儿又叮嘱:“别看太久了,看一会儿就歇一歇眼睛。”



    余岁一顿,合上书,看向窗外。



    孙女真听话啊。



    刘妮儿仍然不理会孙子,转向余欢,“别站着,上去躺着吧。”



    余欢眼睛亮晶晶地看着姐姐,又担忧地看向弟弟,然后乖巧地爬上上铺。



    余岳嚎得越发大声:“你们欺负我!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整个车厢都回荡着他的哭嚎声。



    外面,好些车厢门都打开,向着他们这间车厢张望。



    刘妮儿没管他,拎起水壶,“我去打点儿热水,你们仨待在车厢里不要乱跑,有拐子把你们抓走,你们连奶奶都见不着了。”



    余岳的哭声一滞,不敢置信地看着她。



    余岁答应:“我看着他。”



    刘妮儿开门走出去,一路对被打扰到的乘客赔笑脸,“孩子头一回离家,我一会儿就治好他。”



    她找到乘务员,“同志,听你口音,是老乡儿啊……”



    过了一会儿,高大威严的乘务员儿板着一张脸,站在祖孙四人的车厢门前,当当敲了几下车门,喊:“乘务员!”



    余岁缓慢地打开车厢门,看到他的制服以及见过的脸,才一下子敞开门。



    乘务员严肃地看向躺在地上的余岳,“安静!火车是公共场所,不准大吵大闹,不知道吗?”



    余岳的干嚎一下子息了,憋着嘴害怕地看着他。



    乘务员又强调一遍,“不准再吵。”



    余岳憋着一泡泪,马上点头。



    “关门吧。”



    乘务员转身。



    门一关上,车厢内的余岳便扑在包裹上,捂着脸小声唔唔地哭起来。



    而门外,乘务员冲远处的刘妮儿点头。



    刘妮儿这才走过来,无声说了句“谢谢”,然后装模作样地表演:“同志,不好意思,真是不好意思啊,我这孙子小,想家呢,我们保证绝对不会再吵了。”



    乘务员清了清嗓子,严肃道:“行,你们注意啊。”



    “诶诶,好。”



    刘妮儿点头哈腰,又歉意地冲着两边儿的乘客笑,才重新进车厢。



    余岳委屈地扑到她怀里,呜呜哭。



    刘妮儿嘴角上翘又强忍着落下,无奈地说:“快别哭了,火车都快开出省了,又不能调头,再闹下去,给咱祖孙赶下去咋办?”



    余岳抽抽搭搭,气愤地说:“我们买票了,凭啥赶我们!”



    他还挺清楚。



    刘妮儿憋着笑,拍后背安抚,“好了好了……”



    之后,一直到晚上,余岳都赖在刘妮儿身上,睡觉也要跟她挤在一个铺上。



    刘妮儿搂着他,等他睡着,起来踮脚去看上铺的余欢。



    她眼睫还是湿得,明显哭着睡着的。



    刘妮儿心疼地擦掉,给她盖上肚子,又去对面儿看余岁。



    余岁没睡着,爬起来,“奶,你躺这儿,我去上面。”



    刘妮儿低声道:“行,盖着肚子啊。”



    ……



    小孩子其实什么都懂,尤其懂仗着人惯着他撒泼,因为他们知道,使劲儿闹就能达到目的。



    当余岳知道,奶奶不会惯着他,他就不再硬碰硬,也不再哭闹。



    第二天醒过来,又没事儿人一样调皮捣蛋。



    早上,车厢外卖茶叶蛋卖包子,刘妮儿在家煮了鸡蛋带过来,他不吃,非要茶叶蛋。



    多少人家,连一个鸡蛋都舍不得吃,刘妮儿为了他们煮了十几个带着。



    刘妮儿只买了一些包子,分着吃,不给买茶叶蛋。



    余岳不敢哭闹,就磨人,蹭着奶奶拧来拧去,一直念一直念,念经一样,“我就要吃茶叶蛋,就要吃就要吃……”粘牙的很。



    刘妮儿任他蹭,不动摇,但也忍不住吐槽:“你是真烦人啊。”



    余岁第一时间点头认可。



    这个弟弟烦死了。



    余欢不好意思直接表现出来,埋头啃包子。



    虽然没有部队食堂的馅儿实诚,但是也很香。



    中午,余岳听到卖盒饭,又闹着要吃盒饭。



    一盒盒饭几毛钱呢。



    刘妮儿舍不得,就让他们继续吃早上的包子,“要不是怕家里带的坏,我就直接在家包了带上车了。”



    不过她还有别的东西,黄瓜柿子大葱黄豆酱,也很丰盛,“就着吃。”



    余岳却没继续闹着要,反倒消停下来,要去撒尿。



    他一看就憋着坏,刘妮儿不放心孩子单独出去转,每次他们去上厕所还是干啥,都要开门瞅着,现在更得瞅着。



    余岳很缺乏警惕心,说要去撒尿,却跑去追上餐车,手伸进裤子里,掏出钱买了一盒盒饭。



    平时,刘妮儿看到孩子往回走,就会缩回去,这次她没缩。



    所以余岳一转身,就对上了奶奶的眼睛。



    被逮个正着。



    余岳端着盒饭磨磨蹭蹭地回到车厢。



    刘妮儿伸手。



    余岳往身后藏。



    刘妮儿不是要盒饭,“钱拿出来。”



    余岳连忙空出一只手捂小腹,“不给!我妈给我的!”



    刘妮儿威胁:“你不拿,你想我脱了你的裤子翻出来吗?”



    余岳又哭起来,“你们都欺负我……呜呜呜……我要回家!”



    刘妮儿:“我数到,一、二……”



    余岳一生气,扔掉了盒饭,翻开裤头,掏出里面的钱,扔出去,散落一地,“给你!呜呜呜……”



    竟然缝裤衩里头了……



    还有钱有票的……



    刘妮儿对她那个儿媳妇无语,对余岳浪费粮食的举动也恼火,但在外面,闹出动静儿会打扰到别人,她忍着没去揍他。



    刘妮没收了他的小金库。



    余岳坐在铺位上,霜打了的茄子似的,蔫巴巴的。



    下午,火车进入黑省地界。



    广阔的平原风光,视线几乎没有阻碍,跟他们从小长大的地方,完全不同的地貌风情。



    此时临近傍晚,红色的咸蛋黄一样的太阳,慢慢落入平坦的地平线,美不胜收。



    本来都对窗外失去兴趣的余欢又趴到窗口,余岁也放下了书。



    余岳经不住诱惑,小眼睛瞥了一眼又瞥了一眼,也挤过去看。



    余岁扫他一眼,没说话。



    余欢则是挪了挪,给他让出更大的地方。



    余岳好了伤疤忘了疼,恢复元气,咋咋呼呼起来。



    而刘妮儿看着熟悉的景象,忍不住老眼泛红。



    省城火车到站,又是另一番情景。



    老太太带着孩子回来,赵建国和赵棉作为直属亲人,一定要过来接。



    赵瑞也是晚辈,刘妮儿从小看着他长大的,不出现不合适。



    但除了他们个,还来了两个人——傅杭和方煦。



    拖拉机厂和轴承厂离得不远,傅杭和林海洋偶尔会替赵柯去看看赵棉,进而知道了赵柯姥姥回来的时间。



    傅杭想要刷赵柯亲人的好感,又不能突兀地出现,毕竟身份不合适。



    恰巧他之前托人买了相机,就跟赵棉借口说:“姥姥年纪大了,你们也难得在省城相聚,我会拍照,帮你们在火车站拍照留念吧。”



    赵棉性子好,不会挑剔“姥姥不是他姥姥”,也看得见傅知青追逐赵柯的诚意,最主要的是,她了解赵柯,赵柯对傅知青有耐心。



    当然,赵柯现在大多时候对大多数人都很有耐性,并不一定是对傅知青特别。



    赵棉愿意给年轻的傅知青一点鼓励,所以答应了他“拍照”的提议。



    傅杭得到允许时眼里焕发的神采,让赵棉感受到了一丝诡异的欣慰。



    就好像……妹妹的童养夫长得很好……



    至于方煦,他休假回省城,时常约赵棉,两个人的关系越发亲近,就差一层窗户纸,但赵棉始终停留在后面,并不愿意捅破。



    他们之间差一个契机,或者推力。



    方煦舍不得逼迫,但该表现的时候肯定不会放过,自然提出一起来接赵棉姥姥。



    赵棉顺从本心,并不是很抗拒他出现在家人面前,便也同意了。



    于是,今天,赵棉下班后和方煦汇合,没有立即走,说要等一个人。



    然后,等来了傅杭。



    方煦和傅杭见到彼此的那一刻,无声的尴尬再次蔓延。



    以己度人,他们第一时间便猜到对方的意图,不过……



    “方同志。”



    “傅同志。”



    两个人客气地近乎冷淡地打招呼。



    赵棉有些奇怪地打量两人。



    等到人出现在火车站,赵建国和赵瑞看到他们两个人,非常诧异。



    一般来说,父亲对觊觎女儿的男人难免会有些敌意。



    可赵建国发现了,他家的两个闺女,即便是性情柔和的赵棉,也很难搞。



    因此,赵建国没对方煦和傅杭有太大的戒备心理,就是个平平常常的挺和善的长辈。



    他头一回同时见到两个人,不是很了解两个人是否接触过,所以没将两个人之间的生疏的气氛放在心上。



    将近六点钟,火车站的广播响起,刘妮儿的火车即将进站。



    广播播了遍,火车鸣笛响起,



    火车停稳,车门打开,乘客们蜂拥而出。



    赵建国和赵棉、赵瑞踮起脚在人群中搜寻。



    祖孙四个动作极其的慢,东西太多,少了担夫,他们只能后下车。



    乘务员帮忙提了一下,一老小连拖带拽,最小的余岳连脖子上都挂着一个包裹,压得脖子前倾,活像一只小乌龟。



    余岳累得呼哧呼哧喘气,“不长个了,呜呜呜呜……”



    刘妮儿硬邦邦地说:“挂一会儿死不了。”



    余岳谴责:“奶你变了!”



    刘妮儿前胸后背都挂着东西,也没力气说话,语气不好,“变你奶奶个腿儿,我就这样儿!”



    老太太在部队家属院儿收着呢,回到家乡,立马舒展开,恢复本性。



    余岳委屈地瘪嘴,“大姑父在哪儿呢?”



    刘妮儿不用他问,也在可哪儿打量,可惜他们个子都不高,淹没在人群里,视线范围穿不过一米。



    赵瑞先发现了他们,“叔,在那儿呢!”



    赵建国看见人招手,“妈!”



    赵棉也摆手:“姥!”



    刘妮儿回应:“建国!建国快来,妈要累死了!”



    赵建国挤不过去,就喊她:“妈,你们放下别动了,我们过去!”



    祖孙四个直接就撂下了东西。



    傅杭和方煦从他们一找到人,身姿便不由地更加挺拔,随着赵建国赵棉他们一同走向祖孙四人。



    两方人终于汇合,四个人都激动不已。



    刘妮儿:“建国啊,你一点儿没变……小棉这么漂亮了,真好真好……赵瑞也比以前精神了,在城里熏陶的吧……”



    个孩子好奇地打量陌生的亲戚。



    傅杭和方煦安静地站在后方,等着他们平稳情绪。



    他们两个存在感十足,路过的乘客都要多看好几眼,刘妮儿哪能注意不到,她跟两人对上视线,疑惑地问赵建国:“这两位同志是……”



    傅杭和方煦对视一眼,又迅速移开,上前自我介绍,并且为了避免误会,重点区分——



    “姥姥,我是赵棉的朋友。”



    “姥姥,我是赵柯的朋友。”



    “哦……”



    老太太活这么多岁数,哪能品不出来,笑得慈眉善目,“好好好,你们有心了。”



    两个人更有心,非常有眼力见儿地伸手拎东西,且都捡大件儿拿。



    赵建国和赵瑞也都上手。



    “妈,先出去吧。”



    大包小包,一人分了点儿,祖孙四个一下子轻松极了。



    个孩子有了闲心,兴致盎然地打量起周遭。



    一行人移动到火车站前的广场,傅杭提出给他们拍照。



    东西放在方煦和傅杭身边,方煦并没有跟傅杭站在一起,而是站在行李的另一侧。



    刘妮儿看到两人的距离,好奇地问了一句:“他们以前不认识吗?”



    赵棉:“认识的。”



    “看起来不太熟啊……”



    拍完照,一行人去招待所住下。



    路上,刘妮儿发现,只要有人问话,两个人都会回答,他们彼此却没有对话,眼神也几乎很少对视。



    地域特色,本地人都很热情直爽,刘妮儿更是典型。



    她回到老家更加放松,想到什么就直接说了,“你们两个怎么这么客气?”



    老年人的习惯,妇女队长的职业病,本地人的性格特点,见人就想撮合,“认识就是缘分,没事儿坐一块儿多唠唠嗑,关系就亲近起来了。”



    方煦和傅杭:“……”



    两个人内心拒绝坐在一块儿唠嗑亲近。



    他们经历过一场只有彼此知道的尴尬,他们不约而同地只有一个念头,那件事情最好能够带进坟里,不要再有第个人知道。



    两个都没有身份认可的人……



    实在太丢脸了。



    他们不想解释,也不想缓和。



    冷淡,是他们的遮羞布。



    非要问为什么这么客气?



    没错,他们天生礼貌。:,n..,.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妇女主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张佳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59 第 159 章(捉虫),七十年代妇女主任,十月阅读并收藏七十年代妇女主任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