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欢呼声的是那些离乡已久的唐军将士。

    先期回来的是曾经随李靖征讨倭国的将士,大部分都是晋人老卒,离开家乡可不止三年了。

    很多人都是七八年未曾见到故乡田园了。

    跨海而去三年多,接连征战于海外,对于他们来说,给人的感觉更是漫长。

    如今归来,那心情也就可想而知,和游子归乡没什么区别。

    …………

    看到远方那漫长的海岸线,杜伏威虽面无表情,可也伸手扶住了栏杆,指节发白,心里也是雀跃非常,终于是回来了啊。

    三年多了,他也想家了,当年那个浪荡四方,没有着落的山东好汉终归是有了根基,不论是江都还是长安,有了家的人便会有所牵系,不再是没了线的纸鸢,随风而舞,四海为家。

    当初离开长安的时候,也是满怀雀跃,好像离开了笼子的鸟儿,想着能尽情撒个欢什么的,顺便给自己弄点功劳。

    回来的时候,心情依旧激荡不已,却满是挂念,杜伏威暗自叹息一声,人老了啊,再没有年轻的时候那种闯荡四方,只一条性命,路死土埋的劲头。

    搁在那会,别说一去三年,就算是出去个五六七八年,回来之后他也不带有半点感慨唏嘘的。

    只要大家能活着回来,还占到了旁人的便宜,那就是好事,回来之后自然要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庆贺一下。

    如今就不一样了,他只想快点回到长安,见到自己的妻儿,好好的睡上一个安稳觉。

    至于此战立下了多大的功劳,都他娘的见鬼去吧,他杜伏威是吴王,家资万贯,再封赏能赏赐些什么?

    回去之后看来还得琢磨琢磨,给皇帝办点大事,比如再建个书院什么的,省的皇帝不知赏他什么好,弄的大家心里都不安宁。

    皇帝是个好皇帝啊,对他老杜是没的说,他也就不能给皇帝添麻烦不是?

    如果李破能听到他的心声,一定会说上一句老杜是个好同志……不过不知道其实也没关系。

    杜伏威的为人就在那里摆着,有些人嘴上说的天花乱坠,就是不办人事,可有的人就会用行动证明他的心迹。

    杜伏威明显属于后者,自投唐以来办的事都很合李破心意,那还说什么,世上的事情就是一个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

    有了之前那么多铺垫,若李破还要猜疑杜伏威有反复之心,那也就不是李破了,他没那么多疑。

    不然的话,长孙顺德等人早就已经人头落地,哪还能留到现在?

    那么多的河南降人,即便他不很喜欢,不也都用着呢吗?尤其是徐世绩,还娶了他的妹子,用当世之人的话说,这就是度量。

    做大事的人,不管心里在想着什么,也不管自己的好恶如何,用的人哪怕是佞臣,也必须有杰出之处,看一个领头人是否英明,不用看他自己,看他身边的人就能知道个大概。

    …………

    所以说杜伏威并不为自身的安危有太多的担心,因为他也看的是行迹,皇帝能放他出来领兵三年多,最后还是他自己主动请命回朝,这就是对他杜伏威最大的信任。

    那还担心个什么?最多也就是回京之后找补找补,别让皇帝难做的事情了,推辞封赏,再给皇帝办点实事,最后肯定皆大欢喜。

    …………

    第二批回来的船队运送过来三千多高句丽贵族以及他们的家眷,高句丽人的统治阶层,除了那些躲在山林里面的部落首领,其余差不多全在这里了。

    灭国之战的残酷又一次展现在人们面前,高句丽人上岸的时候,哭声震天,却还是被赶羊一样押送到了指定的地方圈了起来。

    亡国之人的表现大体相类,看着肯定凄惨无比,实际上不用同情他们,任何国家的灭亡都是精英阶层出了问题所致。

    这是他们的因果,当他们作威作福的时候,也从来不会顾及其他人的死活。

    …………

    杜伏威满脸笑容的和宇文士及等人说着话,心却早已飞去了千里之外的长安城。

    有的军卒上岸的那一刻,便已经泪流满面,更多的人则是欢呼雀跃,脑海中憧憬的都是美好的未来。

    百战之军得胜归来,让整个东莱都好像过年一样热闹。

    早已准备好的营房之中,酒肉飘香,班师的大军到来东莱,都会在这里休整上几天,朝廷的诏令年初的时候便已到达东莱。

    让山东道的官员们尽自己所能,把班师大军招待好,等大军休整的差不多了,愿意立即各归建制的就回去原来的地方。

    想要回乡省亲的便发下通关文书,给他们一段时间回乡探亲。

    做的很有些人情味,却也忙坏了地方官员。

    十几万人的招待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今年东莱看来很难消停下来了。

    杜伏威率领的船队还只是个开头,之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路过东莱,足以让人忙的焦头烂额。

    东莱太守宇文士及等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宇文士及更是暗自打着盘算,他来东莱也差不多快到一任的任期了。

    今年接待完班师的大军,他就要谋求他任,肯定是不想再在东莱停留。

    最好是能回京述职,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嘛。

    他这些年主政东莱的政绩是很亮眼的,治平地方是他的本职工作,近两年东莱郡的人口翻了一番,粮产也随之增长。

    只是山东各郡免除税赋的年限还没到,不能给朝廷做出贡献,这方面的功绩就差了点意思。

    但努力的方向肯定是没错的,朝廷希望看到的就是地方长官恢复民生的本事。

    宇文士及自忖没有丢了宇文氏的脸面,在治民方面,他既有功劳也有苦劳,朝廷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另外就是他在东莱建了两个港口,是那种能停靠大船的深水港,还有几个港口在建,可以停靠小船。

    一般来说,海边的渔民是在贱民之列,因为他们没有田土,只能靠海上的活计吃饭,多为罪民之后,或者是失地的农民。

    反正处在一个和赘婿,妓家等大体相同的位置,没有人在乎他们的死活,凡列籍的必在贱民之列。

    可现在形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因为大唐对海上的开拓,让海边的渔民群体有了用武之地。

    既然产生了价值,那社会地位一定就会得到提高。

    不管是从军,还是驾船出海做个商人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朝廷也放开了对他们的限制,机会反正是出现在了渔民的面前。

    宇文士及主政东莱的这一段时间里,在海上讨生活的一些人被他组织了起来,建设港口,同时还建造了两座船坞,用来制造海船。

    也就是山东在战乱时期受创太重,人力物力都和南边没办法相比,不然的话,就这几年工夫,宇文士及绝对能把东莱建设的有模有样。

    毕竟他的父亲是宇文述,曾经给杨广造船的心腹之臣,对于如何在海边进行建设,宇文士及比其他人心里要有数的多。

    现在则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力物力都是不足,能有现在的成绩,一个是朝廷鼎力支持。

    二来是借着大军路过东莱的东风,因为一直要供应大军粮草,船只停靠也必须是在东莱的港口,极大的方便了宇文士及行事。

    三来嘛,那就是宇文士及自己的本事了,他一直憋着一股劲,想要做出点政绩来给京师的那些人看,他宇文士及虽然是前朝驸马,却并非是个只靠父祖余荫过日子的无用之人。

    心里有着一口气的世族子弟还是很强的,在东莱确实做出了一番成绩,可想要凭借这些回京述职,也并不容易。

    因为他被贬出京的理由可不是他才能不足,或是在政务上出了差错所致,而是问题出在前妻身上。

    前丈母娘成国夫人只要不开口,他想回京可任职就不太可能。

    所以吴王啊,大都督李靖啊这些人他都要极力交好,求的不是别的,只求这些人能为他宇文士及在朝中说上几句好话,就比什么都强。

    为此接待吴王杜伏威的时候,那是竭尽所能,一条龙的安排下来,杜伏威西去的时候那是满意的不能再满意,拉着宇文士及的手称兄道弟。

    其实主要还是宇文士及的姓氏在起作用,杜伏威这辈子就没被一个名门子弟伺候的这么舒服过。

    只不过离开东莱,转头他就把宇文士及忘在了脑后,他娘的前朝驸马爷,和他老杜可没什么关系。

    还得罪了成国夫人,姓氏再尊贵,伺候的再好也不能沾边,他心里有数着呢。

    他的府宅和成国夫人府把着长安皇城的两头,就是想躲着那位天下第一美人远些,哪会为了宇文士及主动去找什么麻烦?

    三年多没回来了,杜伏威归心似箭,其实是耐着性子在东莱待了几天,也不是为了享受宇文士及的款待,而是在等手下们休整完毕,才能启程押送高句丽人一路去长安。

    其实和去年的献捷差不多,这些都是征朝将士的功劳,李靖对他很是不错,把这份荣耀送给了他。

    杜伏威不很在乎什么荣耀不荣耀的,只是这份人情却得接下来……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北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河边草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688章归程,北雄,十月阅读并收藏北雄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