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半天,程馆长才稳住心神,摸摸下巴轻咳一声,“跟我去挑带子!”
苏小漓掏出从兜里准备好的信封,推到程馆长面前。
“老爷子,这50元作为本次的租金,您看是否可以。”
程馆长再次一愣,50元——别说7天,连着放一个月都够了!
他、不、文化馆作为国家单位,必须是要讲原则滴,不能占这小姑娘的便宜。
“多了!”程馆长把钱推开。
苏小漓甜甜一笑。
“不多不多,不光是这一次,如果群众们喜欢的话,以后也希望咱文化馆多多支持!”
要是个长久的打算,程馆长倒还真不好再说什么。
他暗暗决定,等这事儿忙完了,回头得向政府好好汇报汇报,这方式,没准还真能推广一下。
他带着苏小漓二人来到资料室,里头文本资料和录影带资料摆放的整整齐齐,屋子也干净,一看就是细心保养着的。
程馆长挑带子时也格外尽心。
苏小漓对老电影不熟,只大概说了自己的想法:
一要老少皆宜;
二要有时代共鸣;
三要积极向上;
最好还能让大家乐乐呵呵。
这几条原则甚合程馆长心意,他总共挑了十几部。
有苏小漓上辈子看过的红色经典,也有风极一时的轻松款,还有几部程馆长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好看。
足足整理出来一大箱子。
“您这真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仨!”苏小漓由衷地赞叹。
文化人程馆长老脸微红,他的脸皮绝对没这丫头的厚!
今天半上午听到的赞美声,已经超过他半辈子听的了好么。
像苏小漓这样看上去娇滴滴,实则脸比城墙还厚实的,他也是半辈子里头一回遇上!
程馆长憋着笑捋了捋白胡子。
“得了,马屁我也听够啦,明天下午5点过去试机子,你在中心市场里等着就行。”
告别程馆长,苏小漓马不停蹄,带着郭红霞回到镇中心农贸市场,将书包里厚厚一沓纸放到周志勇桌子上。
“周叔,你给盖个章吧。”
周志勇没想到苏小漓效率这么高,不过一晚上的功夫,事情已经推进地七七八八了。
苏小漓带来的是她自己设计的宣传单,内容简单粗暴:
“欢乐节目何处有?中心市场戏连台!”
“为回馈广大群众对本农贸市场的厚爱,
本市场决定于9月14日(本周六)起,在本市场东头戏台,连续7天,每晚7点开始免费播放两部电影。
欢迎大家自备马扎前来观看!”
正文下方几个字被加大加粗,用红笔写在最显眼处。
“连续7天!每晚2部!免费!免费!”
落款处赫然写着“灵正县镇中心农贸市场管理处”。
“你打算明天就开始放电影?”周志勇惊讶。
苏小漓点头,“是有点仓促,但是时间不等人,所以得抓紧时间。”
周志勇给宣传单上敲章,“放映机……”
“放映机和录影带都选好了,程馆长支持力度很大,明天下午5点派人过来布置,晚上7点正式开始。”
“我去!”
周志勇傻了,他活了四十多年,第一次碰见办事这么利索的。
他手下敲章的动作不由地又加快了几分。
“周叔,还得麻烦你通知一下咱们市场的人,一是有免费的电影看,二是明天备好货,看电影的间隙没准可以卖点儿啥。
还有卫生一定要搞一下,总不能人来了,地上脏的没地方下脚吧。”
苏小漓一句“咱们市场”,让周志勇倍感亲近,肩上的担子也瞬间重了几分。
小漓说得没错,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安全、卫生、方方面面,哪儿都得好好收拾。
一个刚认识的小丫头都这么费心费力地去操持,他这个管理员没道理闲着吃干饭啊。
时间紧迫,盖完章就给大伙开会,周志勇暗暗决定。
“……情况就是这样,各片区每两个摊出一个人,从北向南打扫。
另外一个人负责打扫摊子台面和周围地面,那些陈年老垢必须全部清理掉,今天下午4点检查!”
周志勇大声宣布。
话音未落,人群里“嗡嗡嗡……”,窃窃私语声响了起来。
“我的妈呀!一连7天呢!”
“真的假的,免费的电影每晚能看两场?”
看来大部分人更对免费看电影感兴趣。
“诶,你说,看电影的时候卖点儿啥合适?”
“吃的喝的呗,看着电影,嗑着瓜子,喝着汽水,别提多美了。”
一小部分有经营头脑的,已经开始盘算多备点货,明天晚上拿去卖了。
摊主们七嘴八舌的,好多人还在半信半疑,周志勇快气笑了,只不过是开心的笑。
要知道,这些摊主们平日里都是半死不活的,就连放个屁——声音都是蔫的!
现在总算是看到点儿活人气儿了。
他清清嗓子,“大伙赶紧行动,市场能不能保存下来,以后能不能发展,就看这一周的成绩了!”
“有这议论的闲工夫,还不如赶紧去打扫、去备货呢!”
周志勇带着摊主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另一边苏小漓带着郭红霞,转战于各大单位家属院门口。
见了电线杆子就往上贴一张宣传单,见了大妈们就往人堆里扎。
苏小漓和大妈们打完招呼就直奔重点,邀请大家拖家带口来市场看电影。
郭红霞一开始还放不开,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唧,后来被大妈们问烦了,也开始逐渐大声。
学着苏小漓的样子,争取一次性把事儿交代清楚。
大妈们和摊主们反应差不多。
在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的年代,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可是一件头等大事。
即便夏天要遭受蚊虫叮咬,冬天要忍受冻手冻脚,但露天电影一直是人们一次极其隆重的活动。
听到有放影的消息,人们往往成群结队徒步来回十几二十里路,为的就是去看一场“露天电影”。
倒是有文化下乡的活动,放映队扛着笨重的机器到每个村,一年至多也就一两次。
再有就是谁家办喜事、丧事,有门路的能请来村里文化站的电影放映队,撑死了就放上一场,再多了也没有了。
就没见过这么放电影的,一连七天,每天两场啊!
竟有这好事?!
“大妈,您放心,每天两场,天天不重样。
都是县文化馆的程馆长亲自推荐的好片子,好多电影在市里头放映时,连票都抢不到呢!”
苏小漓掏出从兜里准备好的信封,推到程馆长面前。
“老爷子,这50元作为本次的租金,您看是否可以。”
程馆长再次一愣,50元——别说7天,连着放一个月都够了!
他、不、文化馆作为国家单位,必须是要讲原则滴,不能占这小姑娘的便宜。
“多了!”程馆长把钱推开。
苏小漓甜甜一笑。
“不多不多,不光是这一次,如果群众们喜欢的话,以后也希望咱文化馆多多支持!”
要是个长久的打算,程馆长倒还真不好再说什么。
他暗暗决定,等这事儿忙完了,回头得向政府好好汇报汇报,这方式,没准还真能推广一下。
他带着苏小漓二人来到资料室,里头文本资料和录影带资料摆放的整整齐齐,屋子也干净,一看就是细心保养着的。
程馆长挑带子时也格外尽心。
苏小漓对老电影不熟,只大概说了自己的想法:
一要老少皆宜;
二要有时代共鸣;
三要积极向上;
最好还能让大家乐乐呵呵。
这几条原则甚合程馆长心意,他总共挑了十几部。
有苏小漓上辈子看过的红色经典,也有风极一时的轻松款,还有几部程馆长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好看。
足足整理出来一大箱子。
“您这真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仨!”苏小漓由衷地赞叹。
文化人程馆长老脸微红,他的脸皮绝对没这丫头的厚!
今天半上午听到的赞美声,已经超过他半辈子听的了好么。
像苏小漓这样看上去娇滴滴,实则脸比城墙还厚实的,他也是半辈子里头一回遇上!
程馆长憋着笑捋了捋白胡子。
“得了,马屁我也听够啦,明天下午5点过去试机子,你在中心市场里等着就行。”
告别程馆长,苏小漓马不停蹄,带着郭红霞回到镇中心农贸市场,将书包里厚厚一沓纸放到周志勇桌子上。
“周叔,你给盖个章吧。”
周志勇没想到苏小漓效率这么高,不过一晚上的功夫,事情已经推进地七七八八了。
苏小漓带来的是她自己设计的宣传单,内容简单粗暴:
“欢乐节目何处有?中心市场戏连台!”
“为回馈广大群众对本农贸市场的厚爱,
本市场决定于9月14日(本周六)起,在本市场东头戏台,连续7天,每晚7点开始免费播放两部电影。
欢迎大家自备马扎前来观看!”
正文下方几个字被加大加粗,用红笔写在最显眼处。
“连续7天!每晚2部!免费!免费!”
落款处赫然写着“灵正县镇中心农贸市场管理处”。
“你打算明天就开始放电影?”周志勇惊讶。
苏小漓点头,“是有点仓促,但是时间不等人,所以得抓紧时间。”
周志勇给宣传单上敲章,“放映机……”
“放映机和录影带都选好了,程馆长支持力度很大,明天下午5点派人过来布置,晚上7点正式开始。”
“我去!”
周志勇傻了,他活了四十多年,第一次碰见办事这么利索的。
他手下敲章的动作不由地又加快了几分。
“周叔,还得麻烦你通知一下咱们市场的人,一是有免费的电影看,二是明天备好货,看电影的间隙没准可以卖点儿啥。
还有卫生一定要搞一下,总不能人来了,地上脏的没地方下脚吧。”
苏小漓一句“咱们市场”,让周志勇倍感亲近,肩上的担子也瞬间重了几分。
小漓说得没错,一下子进来这么多人,安全、卫生、方方面面,哪儿都得好好收拾。
一个刚认识的小丫头都这么费心费力地去操持,他这个管理员没道理闲着吃干饭啊。
时间紧迫,盖完章就给大伙开会,周志勇暗暗决定。
“……情况就是这样,各片区每两个摊出一个人,从北向南打扫。
另外一个人负责打扫摊子台面和周围地面,那些陈年老垢必须全部清理掉,今天下午4点检查!”
周志勇大声宣布。
话音未落,人群里“嗡嗡嗡……”,窃窃私语声响了起来。
“我的妈呀!一连7天呢!”
“真的假的,免费的电影每晚能看两场?”
看来大部分人更对免费看电影感兴趣。
“诶,你说,看电影的时候卖点儿啥合适?”
“吃的喝的呗,看着电影,嗑着瓜子,喝着汽水,别提多美了。”
一小部分有经营头脑的,已经开始盘算多备点货,明天晚上拿去卖了。
摊主们七嘴八舌的,好多人还在半信半疑,周志勇快气笑了,只不过是开心的笑。
要知道,这些摊主们平日里都是半死不活的,就连放个屁——声音都是蔫的!
现在总算是看到点儿活人气儿了。
他清清嗓子,“大伙赶紧行动,市场能不能保存下来,以后能不能发展,就看这一周的成绩了!”
“有这议论的闲工夫,还不如赶紧去打扫、去备货呢!”
周志勇带着摊主们热火朝天地干了起来。
另一边苏小漓带着郭红霞,转战于各大单位家属院门口。
见了电线杆子就往上贴一张宣传单,见了大妈们就往人堆里扎。
苏小漓和大妈们打完招呼就直奔重点,邀请大家拖家带口来市场看电影。
郭红霞一开始还放不开,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唧,后来被大妈们问烦了,也开始逐渐大声。
学着苏小漓的样子,争取一次性把事儿交代清楚。
大妈们和摊主们反应差不多。
在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的年代,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可是一件头等大事。
即便夏天要遭受蚊虫叮咬,冬天要忍受冻手冻脚,但露天电影一直是人们一次极其隆重的活动。
听到有放影的消息,人们往往成群结队徒步来回十几二十里路,为的就是去看一场“露天电影”。
倒是有文化下乡的活动,放映队扛着笨重的机器到每个村,一年至多也就一两次。
再有就是谁家办喜事、丧事,有门路的能请来村里文化站的电影放映队,撑死了就放上一场,再多了也没有了。
就没见过这么放电影的,一连七天,每天两场啊!
竟有这好事?!
“大妈,您放心,每天两场,天天不重样。
都是县文化馆的程馆长亲自推荐的好片子,好多电影在市里头放映时,连票都抢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