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一沐这周冲榜,需要很多推荐票、会员点击还有更多的收藏,求各位大大看后不吝手中的票票支援一下一沐,谢谢。【文学网】※ ※当然,这周一天两章哦。。。。

    邓时锋所弄出来主粮虽说是普通的稻米,但是其谷粒饱满,粒大质好的让所有村民们看着都不舍得吃,要知道在传统农业中,村民们往往会选择个头最大最饱满的果实作为来年的种子,不仅稻谷如此,其它很多农作物也是如此。但是仙人所拿出来的稻谷却近乎每一颗都基本能够媲美自己以往精心挑选出来的稻谷做种子,你说这能让村民们舍得食用吗……对于村民们所表现出来的不舍邓时锋很理解,也很明白有些人已经偷偷藏下一些稻谷准备明年开春拿来当种子,对于这些人的举动邓时锋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这些后世杂交水稻种出来的稻谷是无法能够胜任继续繁衍下去的任务,因此邓时锋可不想拿粮食问题给自己找麻烦。

    对于这些稻谷的来历还有无法做稻种的缺点,邓时锋向村民解释的很简单,那就是这些稻谷是杂交出来的,就像驴和马进行杂交之后产出的后代骡子一样,虽有很多种优点但却没有生育能力。对于邓时锋的解释,村民们听得是一知半解,不过借助着这几天建立起来的神威,村民们还是很清楚的明白和理解了一件事情——你可以偷偷私藏一些稻谷做明年的种子,但是这些稻谷种子明年产不出粮食……可没人接济你!

    邓时锋的这句警告算是震摄住了还想偷偷拿去当种子的村民,在这个靠天靠地吃饭的时代里,如果一旦田地出现低产甚至绝收的状况,对于靠地里刨食的百姓们来说那就是灭绝性的灾难,没有几个人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挨过一整年。特别是邓时锋已经把话给说死了,一旦自己偷偷拿去种植造成收成减产或者是绝产,村里是不会有人接济自己(或者说,压根就没有多余的粮食能接济你),那么等着自己的也就只有死路一条。

    解决了杂交水稻出现和它所引发出来的一些麻烦后,村民们这才将心中的无奈化成食欲,在邓时锋的监督下把这些近似于种子的上好粮食毫不客气的送进了舂米桶和锅里,当第一锅只有微少谷壳的白米第一次出现在所有村民面前时,村民的眼睛似乎都被洁白的东西所吸引,他们自打从记事起来,饭碗里永远是米糠还有其它东西掺杂的东西,即便是大喜之日,碗里也只是少放点糠和其它杂粮而已,像这样干净漂亮的米饭……说真的,还真没人见过!而当每个人端起带着热气的饭碗时,现场甚至短时间的出现定格现象,大人小孩老人妇孺,所有人都直愣愣的盯着碗里的东西许久,这才一点一口的开始品尝着这第一次不含杂粮的纯米饭。

    吃米饭自然要有下饭菜,和上一次村里聚餐不同,这次摆在村民面前的菜除了挑过来的酸菜、酸笋以及部分青菜这些老三样之外,一只被猎杀,超过一百斤的野猪成为这次聚餐过程中的主肉食;这只野猪原本生活在山谷附近,此前邓时锋知道他的存在但考虑到没必要惹它大家便相安无事的共同生活,可是现在邓时锋把村民们给拐了上来自然就要对他们的安全考虑,这野猪对于村民们来说比豺狼虎豹熊瞎子都不好对付,邓时锋便让罗蛋他们把这只野猪给引到一处空旷地,消耗了两发自动步枪的弹药准确的将其爆头,既消除安全隐患又给村民们增添了不少肉食。

    以上的谷米、野猪肉是聚餐中的主食,而餐盘中的一些配角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却也是邓时锋精心准备的角色,它们的出现不仅成功的引起了村民们的注意,同时最为成功的就是村民们愿意开春后专门开出部分土地来种植这些作物!这些作物,自然就是那辆本地贩运蔬菜瓜果的农用三轮车上拉载的土豆、红薯、玉米和花生等作物。

    “各位乡亲们,这些东西好吃不?”站在照明灯下,邓时锋这位在村民们眼中的大仙开始了聚餐中的发言。

    “好吃!!”

    玉米甜,红薯香,花生不仅有嚼头而且还富有大量的植物油,至于土豆……煮起来口感和其它三种东西相比一般般但至少胜在易于携带,而只要油放的够用来炒菜也是口感不错的一道菜肴,众村民们自然一致交口称赞。

    “嘿嘿,告诉大家,这些东西不仅好吃,而且还好种,它们不仅抗旱而且产量高,而且对土地的要求也没有像水稻那样的高要求,你们看看这附近的山地,对于种植这些东西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邓时锋带着满脸的笑容,在灯光的照射下,这才真正露出了自己的狐狸尾巴,给这些村民品尝这些当配角的粮食作物看似是奖励和庆功,但是实际上,是邓时锋在对推广这些农作物种植打下伏笔……

    这几种作物对土地要求低、产量高,抗旱抗恶劣气候,同时还含有很丰富的营养,是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的农作物,各种好处自然不用多说(资料请自行百度,这里不浪费篇幅)。而它们传入中国进行种植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明中、晚期,相应记录时间基本上都是十六世纪中叶后段,这个时间后世学术界都没有太多的争议,因为这段时间是随着世界大航海的兴起,从世界各地前往中国的海船是越来越多,这些海外甚至地球另一半上生长的各种作物都开始逐渐向中国所运抵,因此它们出现在中国土地上,逐渐出现在各地方志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绝大部分的作物在到达一个新环境后需要一个适应期,哪怕是能轻易高产的土豆,也是经过漫长的适应气候、土质等条件之后,这才逐渐一路北上成为养活全国大量人口的主力军。而这个时间,刚好进入到清代的康乾时期,这几种高产作物的出现极大的填补了国人们巨大的粮食需求,因此在后世中有一种观点,清朝之所以能有康乾盛世,其最大功臣应属这几种农作物帮助清王朝养活了大量的人口。

    这几种作物现在在中国的土地上应该还处在一个适应过程逐渐在全国各地推广开来,但何时传入广西在后世还有很多的争议,如玉米为例:从方志上看,虽然在明嘉靖年间就有《广西通志》和《南宁府志》对玉米的记载,可在描述上却和玉米的造型(米粒大小)、色泽(黑色)上有很大差异;而一直到雍正年间所作的《广西通志》卷三十一“物产”记载:“桂林府玉米,白如雪,圆如珠,品之最贵者”,这才算是正式的出现了符合玉米色泽、外形的记载。

    这种现象应该是因为广西自古以生产稻米为主,而且本地像芋头这样地茎类作物也有不少,再加上这些物种还在处于适应期阶段,所以这几种作物的种植发展比较缓慢,到清初也仅山地稍有栽植。而除了它们自身适应过程的期之外,推广缓慢还有一个原因是无人引导。

    在后世,经常可以看到电视新闻报导中:某乡在某某领导的带领下引进什么新品种,大力推广该作物的种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给农民增收创收,人均收入从多少增长到多少,下一步,某某领导又准备筹措、引进多少多少资金,在本地建立相关的工厂,对该作物做进一步的深加工,增加其产品附加值云云……

    以上这一新闻报导中,经常会出现某某领导或者是某某先进个人带领全村人这些词语,这其中政治新闻宣传需要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自古以来,由于土地有限平均亩产也很有限,农民可不会乱种农作物,特别是古代,乱在自家那点薄田里种东西,那可是拿自己和全家未来一年的口粮来做赌注,农民们自然是谨慎谨慎再谨慎;再加上没有人引导没有人教导,各种新作物扔到地里完全就是看它们自行生长,观察几年作物的收成、长势还有对出工需求进行比较后后这才逐渐的能够接受,这期间的过程是以年来做时间单位的,短则两三年,长则可能十几甚至几十年。而出于保守考虑,你让农民在屋前屋后菜地沟壑里种这么一些他们还能够尝试一下,但是要让他们拿出自家诸多的耕地来种他们不认识的东西……打死他们都不会干!因此在后世,对于一种新的农作物,除了村里的带头人进行一年甚至几年收益的亲身证明慢慢推广之外,如果要想快速大面积推广种植,一定要有政府出面,对大面积推广种植后的收购以及承诺万一歉收甚至绝产给予一定的补偿,村民们这才能够大面积的推广种植这些作物。

    而古代历代王朝政府中,由于官员之间相互掣肘和觊觎那些官位,官员们也出于对自己官帽的保守考虑是不会乱推广物产种植的,推行一种新作物会受到各方面来自的压力,如果推广得好高产你有功劳,但产量不高甚至是歉收什么的……本地大户只要找人随便参上这么一本……发配边疆都算是最轻的。像在桂西的河池地区,这里的地形被称为七山两水一分田,而且这些山还特么的都是喀斯特地貌的熔岩石头山,地表上不仅只有薄薄的一层土而且养分也极为的贫瘠,在这种地方后世中的老百姓是在石头缝里找土,东一株西两株的在种植玉米这种极为适合当地特点的粮食作物,它也是到了清中期嘉庆年间才逐渐得以在当地推广开来……

    可以说,玉米进入广西我们算它是十七世纪初期,但在没有农官还有政府的推广普及下自行铺开,真正普及已经是到了十九世纪初经过了一百多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可见政府引导、推广和找适当人员领头种植对于一种农作物的推广有多么重要的作用。明白了这点,邓时锋这才苦心积虑的弄这一次聚餐,就是要为了借用自己在村民们心中的神威,来推广这些对自己对村民们都极为重要的粮食作物!!

    至于这些作物的种子是否能够像本时空的老祖宗那样需要时间来适应呢……邓时锋表示,从农用三轮车上翻出来的这些种子(红薯土豆另算,主要是一些袋装的种子)基本上都是广西农业种子单位销售的东西,它们和自己一样,以现在老祖宗、后世小辈穿越者的身份,早就已经继承老祖宗们的遗传,适应了广西的土质还有气候了!!

章节目录

山窝里的全球首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康一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021:聚餐下面的阴谋-山窝里的全球首都txt,山窝里的全球首都,十月阅读并收藏山窝里的全球首都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