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让人沉默的通话!
此时,观众们也都期待的看着直播间。
徐峰很快就打通了电话。
而电话那边,不是别人,正是全全的父亲。
“你好,请问是潘先生吗?”
“我是,请问你是?”
随着一阵沧桑的声音响起。
观众们也明白了,徐峰这是在和全全的父亲打电话!
自我介绍一番之后。
徐峰便是缓缓开口,问出了那个无数观众都好奇无比的问题。
“那请问您是出于什么想法,才会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呢?”
这个问题甩出后。
电话那边先是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了徐峰。
“还能为什么,不就是图个钱吗,我现在在工地开挖机,我婆娘摆了个小吃摊,两人加起来一个月能赚好几千呢,再多干几年,就能攒够孩子上大学的钱了。”
说到这里,电话那边传来了两声干巴巴的笑声。
男人文化程度不高,小学毕业。
当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有文化的,能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舒舒服服办公。
而没文化的,只能像他这样,去工地做最底层的体力活,以此混口饭吃。
“那您知道孩子在山区里的生活吗?”
徐峰又忍不住好奇的问了一句。
他很疑惑。
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忍心自己的孩子过这种生活吧。
十一二岁的年纪,其他家长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哪会像他这样,任由孩子一个人在村里生活?
似乎话题比较沉重,本来好不容易打开话匣子的中年男人再次沉默了,电话安静无比,只有平稳的呼吸声依旧继续。
“当然知道,我家孩子,他过的什么生活我能不清楚吗。”良久,男人才给出回答。
可没等徐峰开口。
他就接着这个话题,继续往下说去。
“他每天走近十公里山路上学,我一个大男人听了都发慌,怎么可能放心让孩子一个人走山路呢?”
“但没办法,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没办法送孩子上学,我和婆娘又要在外地打工。”
说到这,男人突然顿了顿。
深深的叹了口气后,再次开口了。
“唉,其实我们也想把孩子接到这边来上学。”
“但是按规定,孩子小学和初中必须要在当地上学,在外地上学的话要办很多手续,而且要不少钱。”
“没办法,才让他在村里接着读。”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一直到最后,小到几乎听不见。
听到他的回答后,徐峰也不禁沉默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因为实在没办法,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吃这么多苦呢?
这也不能怪全全父母。
毕竟事实正如他所说。
想上大学,想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点。
那就是钱。
为了钱,他们夫妻二人在大城市里早出晚归,辛辛苦苦打工,一个月只赚几千块钱。
只求让孩子的生活幸福点。
家里老人年纪又太大了,只能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
其他方面的关照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下,即便知道孩子非常苦,可又能怎么办呢?
直播间当中。
两人的通话进行到这里,观众们全都炸了。
一开始,还有不少观众觉得这期视频太扯了。
他们没有亲眼见过留守儿童,想象不到居然还有过得这么惨的人。
亲眼见识到后。
他们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家庭原因。
谁家孩子会在这个年纪,承担这种生活压力啊?
肯定是其他原因!
直到听到两人的通话。
他们才恍然大悟。
弹幕先是沉默了一会儿,观众们心里像是被个大石头堵住一样,觉得非常难受。
难受过后。
才开始有人开口起来。
“唉......我本来以为,全全已经够惨了,可他父母承担的压力也丝毫不小啊。”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将来的生活,谁又愿意让孩子吃这么多苦呢?”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我父母了,小时候我也是一名留守儿童,我一直想不通,父母为什么要留我一个人在村里读书,每次我和其他小朋友打架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有大人帮忙出头,就我什么都没有,直到长大后我才理解父母的用心。”
“留守儿童过得不容易,可他们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所又愿意自己的孩子吃苦呢?”
“年纪大了,看不得这些,唉。”
......
无数观众鼻子一酸。
更别说现场的徐峰了。
当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他心里也忍不住抽动了一下,不由得心疼起了那个才十一岁,就要承担生活之苦的孩子。
似乎是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
男人哈哈笑了两声,活跃了下气氛。
“哈哈哈,徐主持人,你也不用担心,我家孩子的成绩可是很好的。”
“去年期末考试,还考了全校第一呢。”
“我老胳膊老腿了,辛苦辛苦不要紧,将来孩子能考上大学,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想到家里孩子优秀的成绩,男人瞬间觉得,再苦再累也不要紧了。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留守儿童他们家长的想法。
他们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希望能让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以后出人头地,找一份好点的工作吗?
徐峰也想起来了。
自己在全全家里的时候,是见到了很多奖状。
显然,那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不错。
愿意好好学习的话,将来是能考上一个很优秀的大学。
两人又聊了一些话题。
直播间的观众们,则是都认真的聆听着。
从男人这里,他们了解到了很多留守儿童的事情。
比如说,为了每个月几千块钱工资,他们夫妻两已经很多年没回过家了。
甚至就连过年都没回去。
因为家里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和家里人的联系,也仅限于每个月的几通电话和银行汇款。
说不想家里,不想孩子,那是不可能的。
可没办法。
回一次老家,就要花上十几天的时间。
他们的工作不允许有这么多天的假期存在。
得知这一切后,观众们的心里更不好受了。
此时,观众们也都期待的看着直播间。
徐峰很快就打通了电话。
而电话那边,不是别人,正是全全的父亲。
“你好,请问是潘先生吗?”
“我是,请问你是?”
随着一阵沧桑的声音响起。
观众们也明白了,徐峰这是在和全全的父亲打电话!
自我介绍一番之后。
徐峰便是缓缓开口,问出了那个无数观众都好奇无比的问题。
“那请问您是出于什么想法,才会离开家乡去外地打工呢?”
这个问题甩出后。
电话那边先是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了徐峰。
“还能为什么,不就是图个钱吗,我现在在工地开挖机,我婆娘摆了个小吃摊,两人加起来一个月能赚好几千呢,再多干几年,就能攒够孩子上大学的钱了。”
说到这里,电话那边传来了两声干巴巴的笑声。
男人文化程度不高,小学毕业。
当在社会摸爬滚打多年的他深知读书的重要性。
有文化的,能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舒舒服服办公。
而没文化的,只能像他这样,去工地做最底层的体力活,以此混口饭吃。
“那您知道孩子在山区里的生活吗?”
徐峰又忍不住好奇的问了一句。
他很疑惑。
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忍心自己的孩子过这种生活吧。
十一二岁的年纪,其他家长都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哪会像他这样,任由孩子一个人在村里生活?
似乎话题比较沉重,本来好不容易打开话匣子的中年男人再次沉默了,电话安静无比,只有平稳的呼吸声依旧继续。
“当然知道,我家孩子,他过的什么生活我能不清楚吗。”良久,男人才给出回答。
可没等徐峰开口。
他就接着这个话题,继续往下说去。
“他每天走近十公里山路上学,我一个大男人听了都发慌,怎么可能放心让孩子一个人走山路呢?”
“但没办法,家里老人年纪大了,没办法送孩子上学,我和婆娘又要在外地打工。”
说到这,男人突然顿了顿。
深深的叹了口气后,再次开口了。
“唉,其实我们也想把孩子接到这边来上学。”
“但是按规定,孩子小学和初中必须要在当地上学,在外地上学的话要办很多手续,而且要不少钱。”
“没办法,才让他在村里接着读。”
他的声音越来越小。
一直到最后,小到几乎听不见。
听到他的回答后,徐峰也不禁沉默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不是因为实在没办法,谁会让自己的孩子吃这么多苦呢?
这也不能怪全全父母。
毕竟事实正如他所说。
想上大学,想过上好一点的生活,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点。
那就是钱。
为了钱,他们夫妻二人在大城市里早出晚归,辛辛苦苦打工,一个月只赚几千块钱。
只求让孩子的生活幸福点。
家里老人年纪又太大了,只能照顾孩子的日常起居。
其他方面的关照是不可能的。
这种情况下,即便知道孩子非常苦,可又能怎么办呢?
直播间当中。
两人的通话进行到这里,观众们全都炸了。
一开始,还有不少观众觉得这期视频太扯了。
他们没有亲眼见过留守儿童,想象不到居然还有过得这么惨的人。
亲眼见识到后。
他们又觉得,这一切都是家庭原因。
谁家孩子会在这个年纪,承担这种生活压力啊?
肯定是其他原因!
直到听到两人的通话。
他们才恍然大悟。
弹幕先是沉默了一会儿,观众们心里像是被个大石头堵住一样,觉得非常难受。
难受过后。
才开始有人开口起来。
“唉......我本来以为,全全已经够惨了,可他父母承担的压力也丝毫不小啊。”
“如果不是为了孩子将来的生活,谁又愿意让孩子吃这么多苦呢?”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起我父母了,小时候我也是一名留守儿童,我一直想不通,父母为什么要留我一个人在村里读书,每次我和其他小朋友打架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有大人帮忙出头,就我什么都没有,直到长大后我才理解父母的用心。”
“留守儿童过得不容易,可他们的父母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不是生活所迫,所又愿意自己的孩子吃苦呢?”
“年纪大了,看不得这些,唉。”
......
无数观众鼻子一酸。
更别说现场的徐峰了。
当听到这番话的时候,他心里也忍不住抽动了一下,不由得心疼起了那个才十一岁,就要承担生活之苦的孩子。
似乎是察觉到了气氛不对劲。
男人哈哈笑了两声,活跃了下气氛。
“哈哈哈,徐主持人,你也不用担心,我家孩子的成绩可是很好的。”
“去年期末考试,还考了全校第一呢。”
“我老胳膊老腿了,辛苦辛苦不要紧,将来孩子能考上大学,一切都是值得的。”
一想到家里孩子优秀的成绩,男人瞬间觉得,再苦再累也不要紧了。
实际上,这也是很多留守儿童他们家长的想法。
他们所做的一切,不就是希望能让孩子考上一个好大学,以后出人头地,找一份好点的工作吗?
徐峰也想起来了。
自己在全全家里的时候,是见到了很多奖状。
显然,那孩子的学习成绩非常不错。
愿意好好学习的话,将来是能考上一个很优秀的大学。
两人又聊了一些话题。
直播间的观众们,则是都认真的聆听着。
从男人这里,他们了解到了很多留守儿童的事情。
比如说,为了每个月几千块钱工资,他们夫妻两已经很多年没回过家了。
甚至就连过年都没回去。
因为家里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和家里人的联系,也仅限于每个月的几通电话和银行汇款。
说不想家里,不想孩子,那是不可能的。
可没办法。
回一次老家,就要花上十几天的时间。
他们的工作不允许有这么多天的假期存在。
得知这一切后,观众们的心里更不好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