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崇祯不大肆推广红笤也就是红薯?

    首先是红薯不好吃。

    好吃的烤红薯、地瓜干,本质上都是零食,不是主食。

    如果把红薯当饭吃,那它无论是营养还是口感,都比不上其他主食。

    长期食用红薯,很容易反酸,吃倒胃口。

    红薯的蛋白质含量低,也缺乏糙米和小麦含有的一些维生素,长期食用会营养不良

    其次是农民对种红薯的积极性不高。

    现实世界的农民,不像网文中的老农那么“简单”,只要有口吃的,哪怕是猪食,都喜笑颜开,绝不造反。

    农民不光要吃粮,还要穿衣、买盐、看病,以及攒老婆本,棺材本,以及儿子的老婆本。

    这都得靠卖粮来实现,而能卖上价的,还得大米、小麦或者小米。

    红薯这玩意,不仅不好吃,而且不耐储存,容易发霉,农民种出来怎么卖?

    如果让老农顿顿红薯配红薯叶汤,这种生活他们还真不如揭竿而起。

    最后从长远考虑,崇祯根本就不打算推广此类高产作物,至少不是现在。

    通过屯田、高产作物,来解决黄土高原农牧混合带的生态崩溃问题,犹如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不灭。

    从秦汉时期,为了拱卫边疆,就在边郡草原上大兴屯田。

    结果开始时形势大好,毕竟多子多福传统观念的中国人而言,粮食多了,能养活的人也就多了,人口很自然的就提上去了。

    但随着人口超出生态承载力,很快汉朝对于西北边境的掌控就不断衰落,到东汉末年,西北羌乱更是成为心腹大患。

    虽然凉州三明对西羌用兵有一定成效,但是汉地仍然不断萎缩,等到西晋时秃树机能崛起,更是让晋朝心惊胆战。

    明朝也是一样,本来在西北边境并没有那么多边镇,主要靠秦王、晋王两家镇守边陲。

    结果靖难后藩王体系瓦解,明朝皇帝陆续在西北设立四座边镇,大兴屯田。

    在明中期的时候,陕西一度号称丰穰,关中平原就不提了,一般一年的赋税任务十天就能办完。

    至于各个边镇,依靠屯田,也能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向周边输送。

    但到明朝后期,在草原屯田的恶果开始显现,水土流失严重,西北的山连根草木都看不见。

    这种人为的生态灾难,叠加小冰河期的旱灾,才是明朝灭亡的自然原因,实际上重蹈了西晋的覆辙。

    放眼全国,其实也是一样。被许多网文鼓吹的封建王朝巅峰,拥有“摊丁入亩、永不加赋、高产作物”三大杀器的满清实际又怎么样呢?

    中国人口从六千万骤增至四个亿,生态植被加速破坏,内卷基因开始植入,国人的平均身高和体质开始急剧恶化,直到近几十年才开始恢复。

    这些人的生活,和当时的生态,都是今天也能在网上黑白照片中看到的。

    如果这就是封建王朝的巅峰,崇祯觉得那真是不要也罢。

    实际上,崇祯在模拟中发现,大明从来就不是缺乏粮食,大明缺少的是把粮食运往饥荒所在地的运力。

    或者说,最缺少的是向受灾民众输出购买力的能力。

    毕竟在张居正改革后已经货币化的大明,最有效率的就是银子,但崇祯恰恰最缺银子发放给灾民。

    后来,崇祯在一次模拟战受到原本明朝实行的“食盐开中”政策启发,即把盐引发给边镇,粮商用粮食到地方换盐引。

    虽然这一政策已经失灵,但当时的崇祯以“烟叶开中”代替,让粮商到边镇后用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来换烟草。

    因为烟草不仅耐旱,而且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同时在大明全境乃至蒙古都是紧俏商品。

    发展到后来,陕北与塞外、内陆形成经济循环,当地人的收入极大提升,许多外地造反的义军甚至慕名而来,专门到陕北接受招安,从而混入烟农队伍。

    只可惜,由于当时的林丹汗眼红烟草收入,屡次入寇,又将当时的边境打烂,并长期威胁西北。

    再次面临两线作战,那一次模拟中的大明还是不支倒下。

    因此这一次崇祯不打算任由当地农民商贾自行贩卖,而是由供销社统一收购,从而闷声发财,避免又被林丹汗盯上。

    布局完西北,崇祯又将注意力集中到应昌城的建设中来。

    目前,崇祯从满桂军抽调了炒兔率领的五千骑兵,暂调于晋抚陈奇瑜剿灭农民军。

    满桂则带领两万步卒开始修补应昌城,这也是他的老本行。

    想当年,宁远城就是袁崇焕举荐满桂去修整重建的。

    现在满桂已经指挥部下和投降来的喀喇慎族人,初步重建了应昌城外的夯土城墙,也是牛马墙。

    这样一来,万一敌人在喀喇慎部放牧时偷袭,城内不敢将这些牧人和牲畜放进来,但可以把他们安置在牛马墙和城墙之间。

    牛马墙本身也有射击孔和炮位,应付小股敌人也问题不大。

    目前满桂正在重建应昌城的城墙。

    喀喇慎老汗王当年建城时,也没有考虑到城墙要抵御火炮。

    因此便直接用青砖垒成了几道笔直的城墙,中间极为单薄。

    这种竖直的城墙应付弓箭刀砍是够了,但是一旦拉上火炮,一炮就是一个窟窿。

    因此,满桂决定将墙砖扒拉下来,重新先做一道厚重的t形三合土墙,便于防止火炮射击。

    再用现成的砖砌在三合土墙之外,稳定其结构。

    然而问题是垒墙砖所需要的粘合剂现在不够了,故而写奏本向崇祯讨要。

    主要是需要大量的沿海产的牡蛎壳,用于烧成石灰,这就是蜃灰,又称蛎灰。

    当然满桂也提及了混入糯米的砂浆,强度更高,但是造价高昂,所以不切实际。

    崇祯看着满桂的奏本,摇了摇头。

    说白了,还是要钱来了!

    好在耿如杞之前在两淮巡盐,硬是从盐商那里掏了六十万两银子。

    也不必让他带银子回来了,直接换成糯米运到通州好了。

    毕竟应昌城,迟早都要面临建州主力的洗礼!

章节目录

昏君模拟器,开局提审袁崇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淮海老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五十六章 救穷就是救急,昏君模拟器,开局提审袁崇焕,十月阅读并收藏昏君模拟器,开局提审袁崇焕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