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初生的大明

    朱元璋在御案上细细看了宋濂的票拟。

    不得不承认宋濂是有大学问的。并不是一个书呆子。在朱元璋看来,很多事情都批得不错。不过,有些东西,并不能让朱元璋满意。朱元璋信手将奏疏之中,几十册抽了出来,随手将宋濂贴在上面的条-子,给撕了下来。说道:“宋老夫子焉知军事?此事不足听。我儿,何夕。你们觉得这一件事情该怎么处理。”

    何夕走上来。只是扫了一眼。就知道是什么奏折了。

    千载之下,都听说班超斩杀匈奴时节的旧事。但是,有些反面典型就不好说了。比如眼前这一封奏疏。就是这一件事情。

    而今是洪武十四年,在很多人印象之中,洪武年间天下早已一统,其实不然。

    而今天下,西北甘肃青海,四川西部一些地区。都还在元廷的影响之下,辽东朝-鲜更不用说了。对了,而今,还不叫朝-鲜,叫高丽。高丽还在大明与北元之间摇摆不定。至于藏区也与北元关系比较亲密。而云南更是在北元梁王的统治之下。

    明成祖五次扫北,名震天下,但是朱元璋也有十三次北伐。第一次北伐,就是徐达直取元大都那一次。第二次北伐是洪武五年徐达与王保保巅峰对决。岭北之战,王保保亲自设伏,引诱明军骑兵追击,令明军步骑脱节。伏兵尽出,猛攻徐达步阵。本以为能够一战击溃徐达,破一阵,又有一阵,破一阵,复有一阵。这一战,王保保以巅峰骑兵指挥艺术,证明了什么叫离合之兵。而徐达更是以坚韧的步兵指挥艺术,证明了什么叫做不动如山。这是一场两败俱伤的战事。

    这一战证明了初生大明王朝的战斗力,也证明了老牌大元帝国烂船尚有三寸钉。朱元璋也觉得北元不是一战可定的。于是从洪武五年到而今。朱元璋都没有发动对北元大规模战事,去年令沐英从宁夏出塞,也打了一场胜仗。但是规模并不算大。

    不过,大规模战事已经在筹备之中的。

    这是何夕从徐达在北平发来的奏疏知道的。北平在数年之前,就开始囤积粮草。徐达甚至在长城沿线设了不少粮仓。就等在出塞的时候取用。

    这一次北伐,不敢说要灭此朝食,但规模并不会比洪武五年北伐小多少。

    这个时候,云南梁王就很成问题的。

    如果在北方的关键时候,云南梁王大举出兵,震动四川,湖南。整个大明后方不稳。很影响战事的。

    所以,朱元璋派出使臣去劝降云南梁王。本来一切顺利。毕竟而今天下局势一目了然。北元在草原上,与云南千里相隔。大明讨伐他,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援军。云南梁王也没有想过为大元效死的心思。即便他姓孛儿只斤。

    不过,说云南梁王愿意投降大明,却也是谎话。云南梁王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让大明与北元将他给忘记了。他自己安安分分在这里过日子就行了。

    奈何云南梁王在云南少说有十几万大军,这是谁也不能忽略的事情。

    于是,在大明派使臣招降梁王的时候。北元也派了使臣,绕道藏区来到云南。

    一来到云南,他们就听说了大明使臣的事情,于是一面派人去说服梁王,另一面下黑手,杀了大明的使臣。让梁王不得不保持对北元的忠诚。

    而今他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奏疏。

    朱标已经看过了。宋濂希望再次遣使。对梁王宽大,示既往不咎之意。只需梁王称臣纳贡,改旗易帜。就不问罪。随即下面写了很多话,什么唐伐南诏之败。宋太祖玉斧之思。就是说,唐代讨伐南诏,败过很多次,损兵折将。震动天下。而宋太祖很明智地将南诏画到域外。从而两国和平。更说,得其地不足用,多蛮夷而难治云云。

    总之一句话,梁王的事情外交解决。不用刀兵为上。

    朱标说道:“父皇说得对,这一件事情儿臣也觉得,老师错了。使者代表大明。梁王随意斩使,而不加以惩处的话,今后谁还看重大明使节,忠臣义士还愿意为大明捐躯吗?所以梁王此举,冒犯天威,自取灭亡,儿臣觉得应该遣一员大将,吊民伐罪,执梁王于阙下。”

    朱元璋说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朱标一愣。

    朱元璋看他没有想,说道:“这是寻常臣子之见。而我儿为储君,却不能这样想,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所以,在用兵那一刻,就要想到收兵的时候。每一次用兵都要有目的,知道什么时候到此为止。用兵是为了结束战争,而不是为了扩大战争。你四弟就不懂这个道理。”

    这是朱元璋想起了他那个儿子五次扫北。前期也就罢了。后期根本是为了打仗而打仗。朱元璋暗暗评价他:“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只是这些心思,何夕知道。而朱标不知道。朱标不明白老父亲为什么冒出这一句话,但是他下意识为燕王说好话,说道:“父皇,四弟还小,又远在藩王,没有父皇您的教导。这些事情自然不懂的,再长大一点就懂了。”

    朱元璋看着朱标的眼神有些复杂。

    自从知道朱标寿命不长,就在朱元璋内心之中结了一个疙瘩。如果朱标能活到他后面,什么靖难不靖难的。根本不可能。只是朱元璋到底是开国帝王,他一方面觉得给朱标找一个好郎中。另外一方面,就是思考朱标如果救不过的后备计划。

    这无关父子之情,是一个皇帝的本能。即便朱元璋再喜欢朱标也是没有办法。

    朱元璋问何夕说道:“何夕你说说吧。”

    何夕说道:“西南之地,乃古之西南夷。山高路远,贵州,呵呵,”何夕忽然想起了,而今贵州那片地方,还不叫贵州,贵州是明代才有的名字。他立即改口,说道:“很多地方,地无三尺平。交通不便。遍地土司,难以统治。甚至今后即便打下来,恐怕也要派人大将镇守才行。但是云南之地,可分为内云南,与外云南。内云南,就是昆明,大理一代,外云南,就是云南往西南一代,对中原百姓来说,道路艰难,穷山恶水。却与天竺相通。中原不占据云南,一旦为西南所有,则西南为其所有,四川,广西,湖广,皆被其害。今日梁王不振,有大兵而不能用,他日有云南者,就不是梁王这等酒囊饭袋。朝廷该如何?”

    “臣以为,为长远计,云南不可不下。”

    朱元璋听了微微皱眉。想起了何夕所言的沐家。开国功臣与大明全始终的,唯有沐家而已,大明在陆地上最后的坚持,也是云南而已。其实按照朱元璋原本的意思,并没有一定要拿下云南的意思。后来动兵,也有几分形式使然。而今何夕讲解明朝的历史,让他的想法有了偏移。

    虽然说,何夕所言的有外族在云南立国,会影响大明。也是原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朱元璋说道:“此事下发五军都督府,等你徐叔叔从北平回来,再好好商议一下。”

    太子说道:“儿臣明白。”

    朱元璋随即又从宋濂代拟的奏疏之中,选出了好几个不满意的。当这太子与何夕的面,一个个修改了。一边修改,一边教育太子与何夕为什么这样做。

    同时也让何夕对现在的大明更加了解了。

    洪武十四年的大明,与很多印象之中的大明是完全不一样的。武将的地位太高了。一般来说,在本省有差事的勋贵武臣,是凌驾于整个三司之上的。而为了训练卫所军,备兵防虏,为了修建城池,为了剿灭流寇土匪。为了抵御倭寇。等等。

    都需要各地有勋贵武臣坐镇。

    朱元璋为了防止,这些武臣在地方时间长了。盘根错节,乃至于割据称雄。频繁地调换武臣。还频繁下诏书,要求各地勋臣不要干预民事。

    而频繁下诏书,不正是代表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有勋贵武臣。根本不在乎这些。在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频繁干预政事。

    这还体现在另外一个方面上,那就是朱元璋本身除却对北元的战事之外,他对其他战事都不感兴趣,甚至对云南梁王,也是不得不动兵。才下定决心动兵。

    这是为什么?

    这代表朱元璋一种心态的转变。

    他觉得,最大敌人,已经是在内部,而不是外部。继续对外征战,败了是朝廷的损失了,如果胜利了。却是领兵大将的权威增加。对朱元璋的威胁加大。

    在历史的下游,很多人都觉得,大明数百年的传承,都是板上钉钉的。当时的人却未必这么想,加上朱元璋称吴王,才二十几年了。大明政权,远远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根深蒂固。

    很多战时临时的举措,一直存在,影响着这个国家。最重要一点,就是武将擅权。

章节目录

大明公务员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名剑山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九章 初生的大明,大明公务员,十月阅读并收藏大明公务员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