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攻城战和埋伏,其他时候两军对垒还真就是比人数,这种情况在火器发明之前尤为严重。

    因为人是有喜怒哀乐会恐惧会集群的,士卒也不例外,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上战场,但士卒们都会想活下来,不想成为死去的那一个,当发现自己这边的人远远多于对面的人的时候,无论是谁都会生出些勇气,觉得自己是能活下来的那一个。

    当然也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统帅是否出名,后勤是否充足,装备是否有差距之类的...加起来就大概能模糊称为军心这种东西。

    一个人的勇气能激起另一个人的勇气,一个人的恐惧也会带动其他人的恐惧,一个人的溃逃...很容易引起大片的不知所措,蔓延出去就是军阵的崩溃。

    处于中军的宋忠很快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看着那些从北平出来的逃兵再次逃走,甚至引得自己从开平带来的驻军都惶恐不安...这种谎言被戳穿的感觉是极其难受的,但他很快就抛弃了这种悔之晚矣的无用情绪。

    还来得及...城门还没关!

    不知道是不是朱棣百密一疏,这样的法子确实可以让宋忠的攻城部队止步不前,但那些逃兵带着家属涌进城门,也让这城门没法关上,除非朱棣打算当着所有人的面强行关门把他们关在外面。

    自己确实是手忙脚乱,但朱棣也没好到哪儿去。

    他咬了咬牙,看向一旁的传令官:“传本将军令,两翼骑军整队,冲击城门!”

    有些话不用说得太明白,比如骑兵冲到城门前要干什么,冲进了城门又该干什么...传令官心领神会地拨转马头,一旁的旗兵立刻挥舞起了手中的小旗。

    位于大军两侧的骑兵原本只在外围巡弋,防止从其余城门出来的燕王护卫突袭,在收到军令后,并没有花多少时间,就迅速集结在了一起,组成了骑军最常用的突凿阵型。

    宋忠下了血本。

    即便是驻军极多的开平,骑兵数量也是不多的,满打满算加起来也不过八千之数,如果不是到了这种生死存亡之刻,宋忠是真不想把全部骑兵压上去,代替步卒强行攻城破门。

    大明军队以步卒居多,一方面是步卒训练简单,维护便宜,另一方面是骑兵在许多地形作用有限,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骑兵...实在太贵。

    一个步卒,只需要一个青壮,配给制式的武器,在军营稍加训练,就可以上战场了,但骑兵呢?不仅要养兵,还要养马,甚至重骑兵连马都得配甲胄...虽然得益于从元朝继承下来的马政,大明并不像之前那些朝代那般缺马,但养一个骑兵的费用,完全是一个步卒的十几倍乃至几十倍。

    宋忠很需要这批骑兵,他想把朱棣困死在北平,就需要骑兵巡弋官道,遮蔽四方,但眼下实在不是心疼的时候,只要能把城门占住,冲进城内搅动防御,中军跟着压上,北平城甚至可能今晚就要易手!

    到时候奏折该怎么写?都督宋忠独军平叛!在谢贵身死张信背叛的局势下,朝廷该用多大的封赏来堵住天下人的嘴?

    实在是想一想都让人兴奋得战栗啊...

    骑兵冲锋,靠的是骏马奔驰带来的加速度和力量,但凡骑兵冲阵,这种突凿阵形是最为有效的,就像是一支羽箭的箭头,箭尖会一头撞上对面军阵最薄弱的位置,狠狠地撕开一道伤口,只要前面的人没死绝,后面的人就能省下力气,在面对敌军的一刹那用奔袭带来的惯性将阵形直接凿穿。

    惯于使用骑兵的名将数不胜数,在这样的使用方式之上,也可以引申出各种战法,比如骑兵来回迂回切割战场,比如骑兵不惜马力长途奔袭,上一个因为骑兵闻名天下的,就是大明开国时最善骑兵奔袭,被誉为“第一先锋”的常遇春。

    但宋忠毕竟不是常遇春...常遇春也干不出这样让骑兵打头阵攻城的事情来。

    大概是感觉到了这种气氛,战马的嘶声连绵起来,四蹄轻扬,马上的骑兵们举起了手里的武器,眼里渐渐只剩下那座洞开的城门,还有那些奔走的士卒百姓。

    启动,加速,人和马达到了完美的和谐,战马的肌肉舒展开来,骑兵们的身子上下起伏,已经有骑兵嘶喊起来,虽然应景而且颇壮声势,但一支真正的精锐骑兵,冲锋时是不应该有任何感情乃至愤怒畅快等情绪的。

    他们只是无情的枪尖。

    骑兵冲锋的速度,比起步卒要快上太多太多,见城墙上的守卒迟迟没有反应,领头的骑兵心里轻松了些,攻城伤亡最大的时候往往是接近城墙时密集的箭雨,看来城墙上的守卒确实是吓傻了,白白浪费了这个射杀骑兵的大好机会--比起能举盾的步卒,骑兵面对铺天盖地的箭雨就算能靠甲胄撑过去,往往也会更加容易落马死在马蹄下。

    等到速度越来越快的骑兵已经离城墙一千步时,一直静静看着的顾怀举起了手。

    九百...七百...还剩五百步的时候,顾怀挥下了手。

    没有羽箭射出来,士卒们将一个个木箱抬上了城墙。

    领头的骑兵终于迎来了第一波攻击,却不是预想之中的任何场景,他们任由身下的战马带着自己飞驰,瞳孔里那些落下的黑点迅速放大:

    “这是...什么?”

    ……

    已经好几年没有亲自上马领兵的朱棣扶着腰间的剑,静静等待着什么。

    他的身后是密密麻麻的骑兵,比起宋忠大军里的那些,这些沉默的骑兵素质和战斗力都要高上太多太多--事实上如果不算辽东的那些蒙古人,这些骑兵应该就是大明最精锐的骑兵了。

    是的,朱棣有这份自信,大明天下最精锐的汉人骑兵,就是燕王府的三护卫。

    就藩北平十几年,大大小小和蒙古的仗也打了十来场,朱棣担负着把蒙元完全赶出中原的重任,打赢了没什么奖励,打输了却要背锅,不捞点好处实在说不过去,干脆就打起了军中精锐骑兵的主意。

    近水楼台先得月嘛...什么武器装备截留一点,什么战马分放动动手段,反正朝廷也不会在意这些,长年累月下来,王府的三护卫撑得都快打饱嗝了。

    也难怪燕王府穷成那样...毕竟有这么多骑兵要养。

    朱棣回头看了看自己身后的五千骑兵,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

    其实还不止五千...王府养的骑兵,整整一万!

    一万骑兵,分居两侧,他带这五千,张玉朱能带那五千,从左安门右安门外突袭宋忠中军大帐...只要功成,宋忠带过来的这些开平驻军,就是一份天大的礼物!

    事到如今已经顾不上宋忠会不会发现了...事实上就算发现了也无所谓,大不了就让他收缩军阵等朱棣去攻,步卒面对骑兵,只要维持阵形依托拒马长矛,还是有可能打一打的。

    真正决定这场大战胜负的,还是在城门前。

    那个青衫读书人,实在给他太多惊喜了,原本以为会遇到重重阻拦的一些事情,居然就这么迎刃而解,而起兵前期最大的心腹大患,也被逼到了要和他于城外决战的地步。

    一步一步...就像猎物走进猎人的圈套,而那个猎人就在远处静静看着一样。

    难怪道衍也曾直言,就算他竭尽所能也做,也不一定能做到顾怀这个地步。

    回想起顾怀走入燕王府的这半年...朱棣不禁想到,这一切难道真的是上天的意思?

    爆炸声远远传了过来,就如同那天夜里他在王府听到的那样,掀起的风吹过他的耳畔,吹过他身后已经完成集结的骑兵。

    他微微闭上眼,想象着那一副画面:冲到城下的骑兵被这突如其来的爆炸骇得人仰马翻,倒霉一点的就直接连人带马散落一地,后面的骑兵无法减速,直直撞上前面那些勒马的同袍,犹如一道血肉墙壁,在北平城下盛开一道道血花...

    惨叫声肯定会让后面的步卒方阵起些骚乱,但最能击溃他们心防的还是那爆炸的威力,这种犹如天雷一般的事物,把宋忠最后的算盘一把掀翻在地,让那些还想坚守的步卒两股战战...

    宋忠啊宋忠,你现在会是什么表情?

    朱棣睁开眼,拔出了腰间的剑,无声地发起了冲锋。

    两道骑兵的洪流,掀起滔天的烟尘,朝着那已经不成阵形的方阵,拦腰合拢!

章节目录

我本大明一赘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东有扶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七十三章 对垒,我本大明一赘婿,十月阅读并收藏我本大明一赘婿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