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天上午,徐光启主仆收拾停当,院子里就来了一位巧笑倩兮的姑娘:“徐爷爷,你好,我叫棋儿,我家小姐让我今天来陪你老游襄阳!”
经过昨晚一夜的考虑,徐光启想清楚了许多事。许多事情经不起比较,大明和这边的差距一比较就出来了,而且这个差距非常之大!在徐光启看来,襄阳的先进文明程度,已经不亚于西方了,说不定还要超过。可怜自己在大明,还在不断的求索西方1000多年前的文明。
徐光启是读书人,但是不代表大明所有的读书人都赞同东林党的理念。如果死死地抱住儒家学说,徐光启也不可能加入天主教。说到底,儒家学说也是一种宗教,只不过他的信徒都是那些读书人。中国千百年来留下一种传统,读书为了什么?为了科举;而科举的目的又是为了做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个贫寒学士只要考上了科举,那就是咸鱼翻身,进入了上层社会,钱、财物、女人都有了。在这么一种社会的氛围下面,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社会的进步就没有了原动力。接下来就是贪墨腐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昨天晚上,那个欧阳姑娘对许多问题都没有回答。她只是告诉徐光启,让他亲自看,自己找答案,一点也没有遮遮掩掩,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谁不想掩盖自己的瑕疵甚至是丑陋,而如今的大明连掩盖都无法掩盖了,到处都是千疮百孔。如果没有比较,生活在这一潭浑水中也就算了。现在有了比较,徐光启觉得眼前一片光明。襄阳公署肯定不是就这么一块巴掌大的地方,他的实力远远还没有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越是不炫耀越是说明对方的实力强大。徐光启想亲自走一走看一看,他心中还有一份担心,对方除了展示出那一份实力之外,是不是还在穷兵黩武,有一个称霸之心。如果是这样,大明百姓今后的日子还是不好过。
棋儿当然就是喻棋,她现在正在襄阳公署内做事。封副主任走了之后,她现在正在协助欧阳芸把文化教育卫生妇女这方面的工作抓起来,陈香的阅历现在还太浅,她只能打打下手,还在学习中间。
见到是这么一个漂亮的姑娘,徐光启笑眯眯的问道:“棋儿姑娘,我们今天的日程,你准备怎么安排?”
“小姐说了,一切都听你的。如果你想去什么地方,一时找不到,我会帮你带路的。只不过小姐说了,你是知道农事的,她让你务必到田里去看一看,我们今年种的庄稼已经在收割了,顺便让你帮我们估一估产!”
“你们小姐真的这么说了?”
“对!只要在襄阳的范围内,你可以随意去看,不劳你老辛苦,马车都已经准备好了!”
“那就先去田里吧!趁早上天气凉爽,我们上午就到农村里!”
“那好吧,你们先上车!”
马车出了襄阳城西门,一路往西。这条路是襄阳城出城的主干道,襄阳公署已经把它修成了双向四车道的水泥路。车行走在这条路上比襄阳城里还要平稳,徐光启坐在车上觉得异常的舒适,他不由得好奇的问道:“棋儿姑娘,这路为什么这么平整?”
“这路是用水泥铺的,也是我们今年年初到了襄阳以后才开始修的,现在已经修到了谷城。今后我们襄阳通往各处的路都要修成这个样子,所有的车辆都走右边,这样道路就不会阻塞。由于每一个方向都有两条车道,我们要超越前面的车也很方便。路人还有边上的人行道,所以也不大可能会撞到人,我们的马车一个时辰可以走80~100里路!”
徐光启稍稍一想,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暗叹,真是一个绝妙的想法,这样的速度比800里快马还要快,而且不累!
路旁的田里已经有人在收割了,在秋风的吹拂下,金黄色的稻浪连绵起伏一浪又一浪。徐光启暗暗道,现在大明天灾连连,到处都是荒地,百姓们卖儿卖女到处逃荒,想不到襄阳却是一个丰收年。
“棋儿姑娘,我们就在这里停下吧,我去看看他们收割!”
在马车里看稻田,只不过觉得是金黄一片。走到近处一看,徐光启吃了一惊,这稻田里的稻穗比他所见过的足足长了一倍还要多。而且谷粒粒粒饱满,即便他平日里也颇多研究农事,从来也没有见过长势这么好的。他随口问道:“棋儿姑娘,这水稻田里的亩产要有多少?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稻田!”
“徐爷爷,在整个襄阳公署管理下的地区,所有的稻田都是这样。今年的产量应该不低于每亩10石!”
徐光启大吃一惊:“姑娘,据我所知水稻的产量亩产最多也就在2石多,你这整整翻了几倍,你报的这个数字准不准啊?”
喻棋用手一指:“徐爷爷,准不准你去问那些收割的农民。他们不光知道,而且比我说的更详细!”
一行人来到了收割水稻的场所,丰收的农民虽然挥汗如雨但是脸上都带着笑意。当徐光启问起所关心的问题,得到的答案是11石多一点!
这更令徐光启吃惊,他回头问喻棋:“棋儿姑娘,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喻棋摇了摇头:“徐爷爷,具体的我也不是最清楚,你要问小姐。我只知道我们的稻谷的品种是我们花了近十年的时间自己培育的,还有一整套的管理方法,还要施上各种肥料,修缮了各种水利设施,这样的丰收也是汗水换来的!”
那也值得啊,现在困扰大明最大的问题就是缺粮。怪不得昨天晚上那个欧阳姑娘说,她这块地方能够容纳3,000万人口,有这么高的产量,再多的人也能容纳得下!
“棋儿姑娘,你们襄阳都是这样的产量吗?”
喻棋摇了摇头:“只有7成!”
“为什么?”
“因为还有三成的土地不在我们襄阳公署的手里,我们能够掌握的土地都是原来襄王府以及被张献忠劫掠过之后那些无主的土地。但是在那场变故当中,还有许多大户以及一部分自耕农他们所拥有的土地是他们的私产,我们不能没收强占。所以这些土地的产量没有这么高!”
“那今年他们的产量有多少?”
“具体不清楚,也就是一石多不到两石的样子!”
徐光启抽了一口冷气,产量整整差了近10倍:“对这些土地你们就没有采取方法吗?”
“有啊,我们提出了向他们进行土地赎买,每亩10两银子,这是一个很公道的价格,但是他们都不肯卖。今年也只能这么算了,不过明年的情况可能会有好转!”
“为什么?”
“因为我们所控制的土地并不是私有的,而是归我们襄阳公署,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成立了一个一个的合作社,把无地的农民都组织起来。种什么怎么种,如何管理都是由我们来指导。在这片土地上种地的农民他们原本都是佃农,我们不是向他们收田租的,而是每个月都付给他们足够的口粮,田里的出产都归襄阳公署!”
“你们给他们的口粮是多少?”
“成年男子每人每月40斤大米,老人和妇女打8折,未成年打对折!”
徐光启又是倒抽了一口冷气,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在大明,田里所有的收成归这些农户还不够。不过现在有这么高的产量,又另当一回事。
“那为什么明年会有好转?”
“因为明年那些大户人家的田都没人种了,所有的佃户都不会忍受这种剥削,起早摸黑还要挨饿。他们大都会逃亡,来我们农业合作社,没有人种田最终他们的田都将会荒掉。而我们襄阳公署实行的规定是凡是家里的田产都要交税,没有免税的说法,即便你荒了也要交!”
“要交多少?”
“税并不高,只是大明的2/3,而且还没有各种杂七杂八的费。但是即便如此,如果拥有大量的田地的话,每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而且我们赎买的时候说的很清楚,今年是10两,明年就是9两,逐年递减,越拖到后面损失越大。所以到了明年,至少有一部分大户人家就熬不住了!”
“棋儿姑娘,这田产千百年来都是归个人所有的,允许买卖。怎么到了你们襄阳私人就不能拥有田地呢!”
“徐爷爷,你理解错了,我们允许私人拥有田地。但是你得交田里的出产税,这在大明也是一样的。而且我们也不是强征他们的田地,实行的是赎买政策。你可以不卖,我们没有逼他们,因为我们不是强盗!”
徐光启还是没有想通:“你们为什么一定要把田地收归公有呢?保持原状不也很好吗?”
“因为我们小姐说了,历史上所有的战争都是围绕土地争夺进行的,一旦土地归了襄阳公署,而我们襄阳公署是代表了百姓的利益。虽说土地归公了,但是这块土地上的百姓都是它的主人。也就是说土地归了百姓自己,这不是好事吗?更何况一旦土地集中了,我们就可以大规模的推广种植技术,我们襄阳公署有一套专门的农事班子,他们会适时的对农田管理进行指导。我们还有几个厂专门制作肥料,那些土地上的肥料施得足了,产量就会提高。在我们的良种试验场里,听小姐说明年的产量可以达到13石,这些都需要土地规模化以后才能够得到,光靠一家一户是不行的!”
(。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