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是正六品官员,在一个府衙人员没有定数,一般是一名。襄阳府有两名通判,因为一府的事物繁杂,需要分官负责管理,所以知府手下设有同知一人正5品,再下面就设有通判,再往下面还有推官,正七品。说白了同知是副知府,通判就是知府助理,一般佐掌清军、巡捕、管粮、治农、水利、屯田、牧马等等。襄阳是个大府,设了两名通判,两名通判分管治政和治农,土地属于治农的范围。

    跟随汪知府进来的是一个精瘦的老头,汪知府介绍道:“这是王通判,土地的事宜由他负责,这一位是锦衣卫千户李大人,他是来商量购买襄阳城里土地一事!”

    王通判作了个揖:“李大人,不知你要买哪里的地?”

    喻梅萍插了一句:“王大人,你这里可有襄阳城西南的地图?”

    “有有!两位要买城西南的地?那里可有点荒凉。”王通判有些失望。

    “图纸有,我马上去拿!”不一会老头拿来了一卷图纸,一张一张的摊在桌上。

    喻梅萍对襄阳城已经摸了个遍,直接用手指着地图大致画了个圈:“从十家庙往西,我大概要这么大一块地!”

    王通判一看吓了一大跳,按照喻梅萍的画法,足足将近有60亩地,他看看眼前这个小姑娘,又朝李仲夷望望,心想你们两人到底是谁买地?怎么弄出个小女孩前来打头阵?

    李仲夷看出了他的心思:“丫头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那好那好!”

    “先说说地价吧!”喻梅萍看那老头眼睛在乱转,知道是个不好对付的人。

    “眼下襄阳城里每亩地的地价是800两,有些地方是有价无市”

    砰的一声李仲夷猛的拍了一下桌子,冷冷的说道:“汪知府,你是什么意思?襄阳王府边上的地才值800两银子,这些边边角角的地方,你也敢开这个价?”

    王通判头上的汗下来了,他这才刚刚想起对面的人是锦衣卫千户,那是个杀神,不是个随便拿捏的平头百姓,这件事应付的不好,脑袋都要丢。

    他赶忙结结巴巴的回答:“李大人,我话还没说完,我刚才说的是襄阳闹市的地价,至于城西南这一块价格当然要便宜些,他看了看汪知府咬了咬牙,既然你大人看上这些地,那就以550两银子为一亩地的价格,李大人,你看怎么样?”

    李仲夷没有理睬他,两眼却死死的盯着汪知府。

    汪秋晟一看知道自己躲不了了,心里暗暗叹了口气:“李大人,本府也不瞒你说,围在襄阳城墙里的土地,低于400两银子一亩是不能卖的,这样吧,我们就以底价成交每亩400两,再多让我实在让不出来了。”

    这里要说明一下,其实土地财政在历朝历代都有,直至后世,许多地方都是靠卖地来求生,大明的情况也差不多,不过奇葩的是大明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个土包子,所谓财政,是收和支两条线,收就是税收,支是财政预算,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库充盈,而朱皇帝的脑回路有点短,他觉得把钱交上来还要退回去有点麻烦,还要增加一大批官吏,就直接规定,地方上把该留的分成留下,其余的上交国库,也就是说大明的官场里只有税务局,没有财政局,直接归户部管辖,朱元璋这一简化不要紧,这给他的子孙带来了无尽的麻烦,而且这是祖制谁都不敢改动,地方上把该留的钱足额留下,而上交国库的钱百般推诿,弄得大明朝廷的国库日趋萎缩,直至最后变成了老鼠的运动场。

    汪知府刚才说的每亩400里,只不过是个基数,这是个红线,知府上下都知道这些钱不能贪没,而王通判刚才报出来的虚数,这中间大家都可以上下其手,即便不能踹口袋里,公费消费不成问题,吃饭喝酒青楼狎妓都可以找个由头报账,如今这一大块肥肉没了。

    “那好吧!”喻梅萍知道自己占了个大便宜,也不在价格上跟他们纠缠了,她找了个尺子,拿起一支朱砂笔,在地图上仔细的描绘了一下,把自己需要的地方画了出来,抬头对王通判说:“王大人,你算一下这些一共多少亩地?”

    王通判仔细的核了一遍,便报出了准确的数字:61亩。

    “王大人,这中间我要修一条街,东连十家庙,长度大概60丈,这是襄阳的街道,这部分的土地不应该由我来出钱吧?”

    王通判这时才对喻梅萍重视了起来,这小姑娘精的很,随口便问道:“你这条路准备修多宽?”

    “四丈半!”

    四丈半相当于135米。

    王通判又吓了一跳,结结巴巴的说道:“姑娘,你是不是搞错了?襄阳王府前的陈侯巷才只不过三丈半宽,这已是襄阳城里最宽的路了,能并行4辆马车!”

    喻梅萍摇了摇头:“我就是要建襄阳城里最宽的路,我要把这里建成襄阳最热闹的地方,路不宽不行!”

    王通判一阵肉痛,给这个小姑娘这么一扒啦,16亩地的收入没有了,他有些为难。

    “王大人,我给你两个选择,要么我分一南一北买下两块地,中间的我就不管了,要么土地全部划进去,你扣掉中间这条路的土地银子,但修路的钱我会出的!”

    古代修路是一笔很大的费用,即使襄阳城里也不都是青石铺路,许多都是泥路土路,不然也没有净水泼街,黄土垫道这句成语。

    王通判试探的问道:“姑娘准备用什么材料修路?”

    喻梅萍含糊的回答:“和石头差不多吧!”

    喻梅萍准备回保康后,马上研制水泥。这些东西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在后世乡镇企业都能做,无非就是标号低一点,需要遇到的难题不过是煅烧和研磨所需要的炉膛耐高温材料和动力,主要原材料不过是石灰石,如果炼钢的话,矿渣也是原料,成本非常低,而且铺出来的效果,要比青石板还要好的多,马车走在上面不会颠簸。

    中国古代的马车,第一没有避震;第二车轱辘外面不是橡胶轮胎,而是木质的轮毂外面再包上一层铁皮,人坐在里面哪怕坐垫再厚再软,坐在里面的滋味可以想象,如果再一颠,饭后一小时之内绝对不能乘坐马车。所以大多数官员出行都选择用轿子,武官干脆骑马,虽然抛头露面但至少人要好受一点。

    听喻梅萍说路由她来修,汪知府和王通判的眼睛一亮,这笔配套的钱可不是个小数目,损失点土地也就算了吧,闲着也是闲着,都是朝廷的。

    “姑娘可是说话算数!”

    喻梅萍点了点头:“在堂堂的襄阳知府大堂里,我怎么敢胡说,咱们可以立下文书!”

    “那就好!李大人、喻姑娘,如果两位不介意,等一会土地的契约中把这一条加上可以吗?”

    喻梅萍无所谓,说心里话,青石铺的路她还看不上。

    李仲夷以为事情已经谈得差不多了,不料喻梅萍又发话了:“王通判,这块土地上有多少住户,你们准备怎么处理?”

    王通判愣了一愣,前面卖土地的钱都是有文书的,都要入公账,他们中间没有油水,但迁移土地上的住户那里面的猫腻就大了,他说话有些含糊:“大概有300户吧!”

    喻梅萍却没放过他:“我是问你这块土地上的原住户,那些流民不算。”

    王通判心里一别,这姑娘可真狠啊,这样一来,整整削掉了一大半。

    喻梅萍接着说:“流民本来就不是这块土地上的住户,他们居无定所,到时候你们官府驱逐就是了,你能把准确的原住户名单提供出来吗?”

    “这个”

    “难道你们襄阳府黄册上没有登记?”

    到了这个时候,王通判知道已经瞒不住什么了,但他心里还抱有一丝侥幸,起身便要去找档案。

    “等一等,这些住户的房契和地契你这里都记录在案吧,把这些一起找出来!”

    王通判刚走到门口,只觉的腿一软,完了,所有的东西都放在太阳底下,自己什么手脚也做不了了,这么点时间,自己要伪造也来不及,这里还有一个襄阳锦衣卫最大的官,弄不好要掉脑袋的。

    喻梅萍心里一阵鄙视,这些伎俩不都是后世的动拆迁所遇到的手段吗?那时候的办法多的是,政府托底,开发商外包,□□人马上阵,层层保护层层盘剥,数砖头点人头,各种手法层出不穷,你们这些小心眼在我看来不过是幼儿园的做法,但是她还不想做的太绝,至少对那些有地契,房契的住户不能赶尽杀绝,她在等王通判到底能拿出什么东西来。

    李仲夷绕有兴趣的看着喻梅萍和王通判的对话,他也想不到买土地还会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他干脆不说话,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边上的汪知府脸色有些发白,王通判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是这方面的铁算盘,帮他划拉了不少钱财,眼下的情况有些苗头不对,李千户并没有冲在前面,而一个黄毛丫头王通判就好像有点吃不住了,这中间的手段他略微也知道一些,王通判现在好像是一只笋一样,外面的笋壳已经被剥的差不多了。

    过了好一会,王通判抱了一堆宗卷过来,擦着头上的汗,说道全在这里了!

    喻梅萍没有去碰那些东西,她对王通判说道:“你来把他们找出来吧,我只关心红线之内的,你找出来后我来核对!”

    王通判心里又是一愣,知道今天是糊弄不过去了,赶紧低下头分捡材料。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明末自由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水中的落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89章 第87章:喻梅萍买地(中),明末自由行,十月阅读并收藏明末自由行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