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战后,王霖在黄河南岸,也就是黎阳城的正对面,筑京观一座。

    京观用厚厚的封土填埋了两万以上的金兵尸体和头颅。

    高约五丈。

    巍然伫立在黄河边上。

    京观之上,王霖又命人树立起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雕刻的就是唐人曹松的这首《己亥岁》。

    王霖的本意并不仅在于威慑对岸的金人,炫耀武功,更在于避免瘟疫,还为了警示后人。

    而就在对岸的黎阳,王霖之前还筑起一座京观,只不过规模比滑州这座要小得多。

    王霖率军东归抗金以来,先后经两战,黎阳大捷、滑州大决战,歼灭金兵三万余众!

    若再加上前番在辽境的两战,迄今,死在青州军手上的金兵突破四万!

    金人不败的神话被打破!

    围攻太原的完颜宗翰至今没有半点进展,西路军被宋军紧紧拖住。

    而东路军的完颜宗望,从起初的势如破竹,到如今的被王霖打回了黄河以北,这中间不过是历经了几个月的时间。

    河北一片疮痍,山东、河南局部地区被金兵铁蹄践踏。

    完颜宗望十万铁骑挥师南下,将隐藏在冰面下的大宋暗流彻底搅动起来,原本不曾暴露出来的疮疤一一被掀开暴露在太阳底下。

    数十州县闻风而降,无论文官还是武将,均无抵抗之心。

    百余金兵横扫一座城池的事儿,俯拾皆是。

    想起来,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

    王霖忍不住想起上辈子祖母给他讲过的,关于一个扶桑鬼子、一杆枪就能占领一个一座县城的故事。

    竟没有人敢抵抗。

    在金人眼里,宋人基本上就变成了一群任人宰割的两脚羊。

    胆小,懦弱,畏战,怕死。这成了汉人的代名词。

    若非张叔夜在滑州奋起抵抗,阻挡金兵达半月之久,此刻的完颜宗望应该已经在东京城门口观风景了。

    金人的气焰也在完颜宗弼过河进攻滑州时变得更加嚣张。

    实际也可以理解。

    两三年的时间,灭辽,横扫契丹全境,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这么一个女真游牧部落的兴起,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展壮大起来,在女真人心目中,他们是天命所归的气运之国。

    然而,没想到,王霖横空出世,成了他们走向辉煌之路上的终结者。

    完颜宗望盘踞在岳飞的老家相州,得到了完颜宗弼被擒、麾下五万兵马折损大半的消息,当场气得吐血。

    对于骄傲的金人来说,四皇子被活捉,三个万户被歼灭,这足以震动整个金国了!

    完颜宗望之所以停本部兵马在相州,当然是为了等待完颜宗翰的另外一路兵马入宋。

    毕竟,完颜宗弼所部基本等于全军覆没,光凭完颜宗望的这四万多人,孤军深入大宋,危险系数太高。

    完颜宗望是傲慢,但并不是莽夫。

    ……

    而时光倒回到张叔夜城破前的那一日。

    张叔夜自知城破就在今日,便命人提前往东京传信警报。

    张叔夜还给官家赵佶写了一封以身殉国的告别奏表,又给两个儿子写了绝笔。

    等于遗书。

    张叔夜的遗书中涕泪交集,表达出必死之心,同时又不放心国事和抗金大业。

    他劝谏赵佶,西军赖于种师道和刘延庆,东军(青州军)赖于王霖,中枢赖于李纲吴敏宗泽,当号令天下勤王,全民抗金,拱卫大宋社稷江山。

    然而,赵佶看到张叔夜的泣血遗书,并未生出什么感动之心,更未曾提升半点的抵抗金兵的勇气和壮志,而是吓得浑身瑟瑟发抖,丧尽大宋皇帝的体面。

    滑州破,金兵五日内可达京师!

    兵临城下。

    京师因为张叔夜的这封遗书奏报而再次震动,朝中鼓噪皇帝南迁的声音渐渐多了起来。

    但终归还是李纲等人为首的主战派占据了主流。

    这个时候,李纲和吴敏以及宗泽,才真正意识到,王霖之前为什么要斩杀一些骨子里畏惧金人的朝臣。

    宗泽执掌防御和兵权,城中固然混乱,却也不至于发生动荡。

    只是越来越多的宗室、权贵和商贾,要求离开东京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赵佶更是百般威胁,逼迫李纲吴敏放行。

    越是高门大族,越是不想等死。

    就连韩家,都先后几次派人暗中与京城禁军主将关胜交涉,想要关胜网开一面,任韩家嫡系携财物逃离京师。

    关胜怎能同意。

    延福宫,龙德殿。

    赵佶一反常态召集大朝会,在朝会上急切讨论举朝南迁之事,得到了以户部侍郎唐恪为首的一批高官、文臣的赞同。

    此人是当世名臣,文臣中的清流领袖,哲宗绍圣元年的进士,初时任屯田员外郎,后升任户部侍郎。

    还有尚书左丞耿南仲。

    赵佶真的是有些急了:“李相,吴相,汝霖,金人眼看就要兵临城下,此时若再不走,我大宋亡矣。”

    李纲叹息:“官家,京师城高壁垒深厚,我军以逸待劳,足可防御金人数月之久。今我大宋宗庙、社稷均在京师,若一旦弃之,落在金人手上,我大宋神器何存?”

    吴敏冷然道:“官家,臣以为,京师绝不可弃!当此国难当头,号令天下勤王,可若朝廷逃离京师,必丧失天下人心!”

    宗泽更是冷笑起来,当面顶了回去:“请问官家,南迁?南迁至何处?南京应天府?”

    “东京距应天府数百里,金人弹指可至。”

    “继续往南?东南财赋关乎我大宋根本,若让金兵大军南下,我东南半壁不保,而失去了东南财力支撑,大宋便将名存实亡!”

    宗泽最近对这个官家越来越不满意,话语中的嘲讽溢于言表。

    唐恪终于还是站了出来,他环视李纲三人淡然道:“李相,吴相,汝霖,请问,若朝廷倾覆,官家沦落金人之手,社稷何存?”

    唐恪提出了一个很敏感的问题。

    那就是若是皇帝和满朝文武大臣都被金人俘虏,大宋社稷还存在不存在了?

    不能不说,这就相当有技巧了。

    与赵佶迫切想要逃命相比,唐恪的话更具备“正义性”和“合理性”。

    简而言之,他非为一己之私,而是为了保全大宋朝廷和大宋社稷。

    耿南仲立时附和道:“官家,臣附议。当今金人势不可挡,京师危在旦夕,我大宋朝廷当即刻南迁至应天府,号令天下勤王,才为万全之策。”

    赵佶大喜,连连点头道:“两位爱卿所言甚是。”

    李纲缓缓道:“官家,南迁之计,实乃祸国殃民之策。臣以为,京师可守。目下,京师防御充足,粮草齐备,而金人不擅攻城战,只要朝廷坚守数月,必能引来天下勤王之师,金兵必败!”

    吴敏也坚决道:“官家,南迁绝不可能。朝廷仓惶南迁,金人趁虚而入,不要说东京要沦于敌手,就算是应天府都保不住!万万不能南迁!”

    在抵制南迁、主张抗战的立场上,李纲、吴敏和宗泽的态度非常坚决。

    宗泽更是往前一步,怒视着唐恪和耿南仲冷笑:“畏战者,必为亡国之奴!”

    唐恪和耿南仲反唇相讥,旋即引起一群文臣的附和。

    双方吵吵嚷嚷,龙德殿沸反盈天。

    ……

    且不说京师朝廷上的南迁之争。

    王霖率军与金兵在滑州的大决战,几乎将河北、河南和山东境内活动的金兵全部吸引过来,这当然也与完颜宗望紧急下达的军令有关。

    完颜宗望麾下万户讹里朵率万骑进攻济南,十日不下。

    此时的济南府城守军之首便是花荣,黄信则率两万伏虎军镇守淄州,牢牢守住金兵北上的关口,力求确保青莱安全。

    青州军的身家性命都在青州,伏虎军焉能不誓死以战。

    花荣直接率军三万进驻济南府城,夺了刚到任的济南知府刘豫的兵权。

    讹里朵久攻不下,就萌生退意。

    他将济南府周边县城掳掠一空,带着牛羊牲畜和掳来的宋人女子声势浩荡往河北退去,准备与完颜宗望汇合。

    滑州。

    王霖站在滑州城门楼上远望着东北方向,忧心忡忡,良久不语。

    此时此刻,他虽担心青莱安危,却不能率军东进驰援青莱,毕竟他一走,京师必破。

    伺候在他身侧的梁红玉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宽慰。

    若是济南府破,青莱就难保。

    他的家眷和身家性命都在青莱。

    “红玉,烽烟一起,天下不知何时才有宁日。”王霖叹息一声。

    梁红玉柳眉一挑道:“王爷,我大宋立国数百年,根基深厚,绝不至于让金兵长驱直入,王爷放心吧……”

    听了梁红玉这话,王霖心中苦笑,却是无言以对。

    放心?放什么心?

    堂堂皇宋,现在河北一片狼藉,河南烽烟四起,山东风雨飘摇,各地弃城而逃者,出城投降者,官僚军将俯拾皆是,大宋的根基何在?

    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养士数百年,士族文臣的气节何在?

    真是日了狗。

    幸好种师道和西军没有让人失望,暂时抗住了完颜宗翰的猛攻,不然,若金兵两路大军双管齐下,王霖纵然有心挽天倾,也将无能为力。

    王霖又转头望向远端滔滔奔流的黄河。

    这是华夏汉民的母亲河。

    他心中情怀激荡,心如铁石。

    绝不可再让金兵过黄河半步。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格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56章 南迁之争,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十月阅读并收藏我姓王,我的邻居武大郎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