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振聋发聩(闵宏达猛然被季兴邦点醒)

    晚上吃过晚饭之后,  季兴邦将中午抄好现在已经晾干的《三字经》书页收好,认真地将其订正成一本书册,准备晚上等周平安来的时候拿给他。

    之后他再将纸铺好,  准备抄录《百家姓》《千家诗》《幼学琼林》《声律启蒙》等四本书。他觉得这四本书应该能让周平安学个一年半载,  那之后就可以教他学《论语》了。

    他的同窗闵宏达也十分认真地在自己看书、做题,  两个人互不打扰、互为动力,  宿舍里面的气氛十分的和谐上进。

    不多时,周平安便到了他们宿舍门口,  恭敬地敲了敲门然后候在门口,等到季兴邦出言让他进屋才小心翼翼地进屋了。

    季兴邦笑着将自己今日才抄好订好的《三字经》交给周平安,勉励了他几句,  让他回去好好练练字、念念书。让他明日晚上吃完饭之后再来拿他到时候抄好装订好的其余四本书。

    同时季兴邦对周平安说道:“平安,  我以前为了省灯油、蜡烛的钱,也为了保护眼睛免得变成黄昏眼看不清字,并未在夜间花多少时间学习、识字。

    可是现在学习的任务一天天的更加紧迫了,我觉得光是靠早睡早起不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了,夜晚是时间还是要用起来,  所以想买一些好的灯油和蜡烛来用。这儿有二两银子,  你拿回去,明日里帮我问问桃花姐和杨姐夫,让他们带你去瓦肆里面挑一些好的灯油和蜡烛买了,你也记下价钱和店铺的位置,  日后我的这些用品没有了,  你便帮我跑腿置办一番吧。”

    周平安点了点头,说道:“少爷放心,  平安一定帮您把这件事办得妥妥的。日后平安一定在每日晚饭后到您这儿来问一番您有没有什么需要,  定然帮您办妥帖。若是其他时候您有什么事情需要差使平安去的办的,  也尽管让人带信到馄饨铺子里,我很快就能过来的。”

    季兴邦点了点头,周平安想得这么妥当,办事这么妥帖,让季兴邦心中很满意,于是他也想要多帮帮周平安。

    便对他说道:“也好,若是有事我再通知你。只是你这般日日过来只为了问一句话太浪费了。这样吧。日后你每日用纸笔写一张大字,傍晚来县学找我的时候带给我看看,我帮你看一看你练字的情况给你讲解一番,有好的字给你圈出来日后照着练习。每次休沐的时候我都尽量去桃花姐那儿找你,花半个时辰左右的时间给你讲解一下学问,你将每旬遇到的问题积攒下来,到时候一块儿问我就是。”

    周平安闻言兴奋异常,赶忙答应了,拿着季兴邦送给他的那本《三字经》兴高采烈地离开了县学。

    等到周平安离开之后,闵宏达也鼓起勇气和季兴邦说了一件事:“兴邦,你脑子比较灵活,法子比较多,能不能帮我想想我家中的人能不能做点儿什么事儿,将日子也过得更加的红火起来?”

    闵宏达与季兴邦一个宿舍,关系也很近,他自然知道了季兴邦是个热心肠,帮着他桃花姐想了开馄饨铺这个主意,帮柳条姐想了绣花这个营生,一心帮助他的亲戚朋友们。

    原本他很羡慕,觉得季兴邦这么做很好,只是遗憾于自己没有季兴邦这么聪明的头脑,无法像季兴邦这般帮助家里的人,所以只能更加埋头苦读,想要凭借自己的科举考试成绩来改变家中的处境。

    可是现在看季兴邦对于一个新买来的书童周平安都这么关系和帮助,他便忍不住开口向季兴邦求助,问问他能不能有什么方法可以帮自家人过得好一些。

    虽然与闵宏达相处得很好另外两个人曾阳夏和时穆宁家庭环境更好一些,但是闵宏达也没有向那两个人开口求助,因为他觉得若是他说了这般的话他二人也没有什么好主意能自己出,他们二人的家境与自家的家境离得太远了,无法给自己出什么靠谱的主意,最多就是给自己一些银钱,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家境,而且好似向他们二人乞讨一般,日后朋友便做不成了。

    可是他愿意对季兴邦张这个口,想要向季兴邦讨一个主意,就是因为知道季兴邦是那种聪明人,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他对家人的帮助上看就知道,他多是给家人出主意,给他们介绍一个靠谱的营生,之后让他的家人自己将自己的日子过好了。

    他若是能帮一下自己,说不准自己家中也会有更好的出路呢?

    季兴邦闻言之后有些吃惊,毕竟前世里他与闵宏达不熟悉,只是知道他农家出身,并不知道他家具体情况。而这一世里虽然他们相处得很好,自己也常给朋友们说一些家中趣事,可是闵宏达却一般对自己的家庭、家庭三缄其口,他们也不好问。

    如今闵宏达既然这般正式向自己说出来了,于是季兴邦就好好问了问他家中的人口、擅长做的事情以及个人的品性、性格之类的问题,也不敢向他打包票一定能改善他的家庭收入。

    季兴邦对闵宏达说道:“闵兄,虽然我给桃花姐出了好些主意,现下看着她是越过越好了,可我也是不敢打包票的。你看我就深知我父母的性格都很老实,若是做生意或者做别的都是做不来的,他们也不喜欢,从来就没有给他们乱出过什么主意,还是让他们二老在家安心种地过日子,我自己多努力一些日后贴补他们。

    还有桃花姐之前也建议过柳条姐和我二堂姐夫做一些收鸡蛋、收山货的事情,可是他们二人的性格都做不来这些与人打交道的事情,最后还是定了让我柳条姐保养手专攻绣花,百宝哥租地种地,可见要做什么与个人性子关系很大。”

    闵宏达了然地点了点头,对他说道:“季兄,你所说的这些我自然都知晓,也自然不敢强迫你打包票之类的。我知道你若是根据我的描述给我家人指一条路,那就已经是对我家人莫大的帮助了,至于之后他们做得成做不成都是他们的能力,也是他们的命,定然不会怪到你头上。

    对于你的指点,我们全家都只有感激的份,不敢有其他。”

    季兴邦闻言之后松了口气,然后便细细问起了闵宏达的家庭情况和家中人口、各自的性情等等。

    原来闵宏达所在的村子离魏县县城不远,唤作闵家村,村中人多姓闵,八百年前都是一家,沾亲带故的。

    闵宏达的爹爹是家中独苗,家中并无其他兄弟可以支撑,日子过得不算很好。后来他娶了妻子,生下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老大闵宏泰念了两年蒙学之后,因为资质不算太好就没有再念书了,一直跟着他们在家做农活,二儿子闵宏达因为念书很有天分,便继续念书。三丫头闵秀儿现在年纪尚小,只有八岁,也是在家帮忙。

    他们闵家有五亩水田,闵宏达的爹爹和娘亲、大哥三人一同种地,全家混个温饱之类的不成问题,但是想要供人念书确是难上加难,闵宏达至今还能继续念书完全是占了村里的好族规。

    族老们家中比较富裕,很有威望,也很照顾他们这些族人。他们不但会管那些作恶的人,对他们动用家法,让整个村子的风气都很好,无人敢作恶。还会出钱资助他们这般有能力继续念书的孩子,减轻家中的负担。

    闵宏达的大哥念书成绩不好,没能得到族中资助,两年后家中就供不起他念书了,只得又回家务农。但是对于闵宏达这样有天赋的孩子来说,族中一直出钱资助他念书,直到现在。日后应该还会资助他一两年,让他有机会尝试考一考秀才能否考上,若是考不上的话可能也要离开县学去找个谋生的差使,不能再一直吸族中的血了。

    季兴邦闻言之后才明白闵宏达为何一直这么有学习的动力,原来还有这一层关系在。他自己包括其他同学念书多是家中条件还行,家人供着上学的,若是一次府试上考不上秀才也不是绝境,好好和家人说说也许还有下一次参考的机会。

    但闵宏达用的是族中接济的银子念书的,他若是考不好让族中失望了,族中自然要把银子投给其他年纪更小天赋更好的人,他这辈子恐怕就与科举无缘了,只能去找个账房之类的工作或者回乡去,所以他比其他所有人都更有紧迫感,更加用功的念书。

    再继续问了闵宏达他家人的性格之后,季兴邦试探性地说道:“闵兄,以你家中现在的情况来看,你爹娘定然还是继续种地比较好一些的,你大哥能识字,人也比较靠谱,倒是可以腾出手来做一些事情。

    你可以在回家的时候与你大哥好好谈一谈,问问他想不想做点儿什么,之后再给他一些建议。最简单自然是在附近收一些山货然后拿到魏县城里来卖,走我桃花姐和杨姐夫走的这条路子。

    明日里我们可以晚饭后一同去桃花姐家坐坐,听听她和杨姐夫的经验,也让他们帮想想主意。当然做这个事情首先要有一部分收山货的本钱,也要有好眼光,否则花了银子收来东西卖不出去,自然是要赔本的。

    或者你大哥现在年纪也不算太大,还识字,愿不愿意到一些其他地方学学木工手艺、做账之类的,先做几年学徒,之后学到了本事再出来独当一面都挺好的,也要听听他的意见。”

    闵宏达点了点头,郑重地写过了季兴邦。

    没有想到季兴邦继续说道:“我倒是觉得你妹妹现在才八岁,听你说她又很聪慧,你倒是可以让她念书识字,好好教教她,日后说不得能让她过得更好。

    你也看到了我是怎么教周平安的,无非是给他抄几本书,给他买些便宜的笔墨纸砚而已,花费不了太多,你现在完全有这个能力。你家离城也不远,每个休沐日里我们上午去我大堂兄家那边学习、交作业,下午你完全可以回家一趟,教教你妹妹,也考教她一番。

    若是她能有周平安这般好学,一年半载下来也就能识得好些字了。这样日后你还可以抄写好些佛经给她,让她像我柳条姐一般绣佛经之类的,比在家中蹉跎岁月好多了,也能挣更多的钱,更好说亲事。”

    闵宏达闻言一震,他从未想过要教自己的小妹妹念书识字,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乡下的女子都是不用念书识字的,一来是没有这个多余的钱财,而来是女子念书识字以后也没有多大用处。

    可是他心中明白自家小妹的聪慧,若是她能有机会念书识字的话,不一定会比季兴邦的书童周平安差!

    季兴邦都能教他的书童识字,他为什么不能花费一些心血教自己的妹妹识字?城里这么多念书识字的女子,远的不说,就说他听闻过的季兴邦的大堂嫂和时穆宁的妹妹,她们都是满腹文采的女子,说明女子也完全是可以念书识字的,乡下的女子只是没有一个机会而已。

    若是自家妹妹能有机会念书识字,自己再努力点儿在科举之中考出好成绩,成了秀才、举人,自家妹妹日后能说亲的人家就会好很多。再不济也能像季兴邦建议的那样,妹妹日后可以绣一些佛经来卖,不比在地里刨食强吗?

    

    (。手机版阅读网址:

章节目录

重走科举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十月阅读只为原作者无根的蓬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37章 振聋发聩,重走科举路,十月阅读并收藏重走科举路最新章节 伏天记十月阅读最新章节下载